Lect1-动机与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49
e-learning教学设计的技巧(动机篇)(2010-08-22 16:24:45)转载标签:分类教学设计教育e-learning教学设计课程设计知识概要:动机技巧分三个部分1、内容组织结构与呈现方式2、教学活动顺序变化3、引发思想上的冲突a提问题b运用与以往经验相矛盾的事实、看似自相矛盾的例子、有争议的观点或事实、意想不到的幽默等c呈现一个尚无定论的问题来制造神秘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忘下看哦!1.1内容在组织结构与呈现方式上的变化可以刺激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情形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其第一印象的影响。
假如你可以在教学的开始几分钟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则很有可能,他将成为一个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
伯利恩(Berlyne, 1966)将感知好奇和认知好奇作了区分。
感知好奇是由于不同寻常或意想不到的刺激在人的感觉上产生的直接影响而导致的,它通常不会引起认知活动。
感知好奇包括对刺激的反应,以及人们在某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产生的第一印象。
本章的第二部分“文本和图表”中包含了这一原理引申出来的若干原理。
与此相反的是,认知好奇主要是由于提供的刺激与个人既有知识和期望之间的认知差异和不一致造成的。
当认知好奇产生时,人们总是会设法寻找更多的信息来解除这种认知上的不一致,这有可能是简单的调查,也可能是多年的研究。
接下去的原理就涉及到认知好奇以及其他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1.2教学活动的顺序变化可以帮助保持注意。
典型的教学顺序是通过“规则—举例—实践”这样的方式组织教学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方法效率最高,我们可以迅速向学生介绍学习内容,接着列举实例,然后提供练习。
这个方法的效果也不错。
然而,对其中某一环节稍加改动,或是改变整个模式的顺序,都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譬如,我们可以在教学开始时让学生们先做练习,对学生的既有知识和技能提出挑战,以此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渴望知道接下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