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三伏天是什么时候?三伏天要注意什么?.doc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202x 今年三伏是哪一天开始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2020今年三伏是哪一天开始2020三伏天开始时间:2020年7月16日;结束时间:2020年8月24日。
具体时间如下:2020年初伏时间: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共10天。
2020年中伏时间: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共20天。
2020年末伏时间: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计算方法:三伏天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十或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
简而言之,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三伏天如何祛湿?1、多喝姜茶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姜具有温补祛湿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
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
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祛湿保健方法,而三伏天正是最适宜喝姜茶的时节。
2、温水泡脚三伏天一般会天天洗澡,但是却很少有人泡脚。
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
温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部众多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睡前用40℃温水泡脚,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3、多吃发汗利水的食物多吃发汗利水的食物,如红豆绿豆、薏米、冬瓜、西瓜、生姜、绿茶花茶等,从皮肤及小便处排出湿气,促进体内代谢运转。
也可以喝生姜红糖水、红豆绿豆薏米汤、香菜丝瓜汤、翠衣玉米须汤、绿茶花茶等来达到食疗祛湿的目的。
4、多运动防湿、祛湿的最佳运动方式是“微动四极”,也就是轻微的活动四肢,使身体的阳气慢慢的恢复,湿气逐渐散去。
三伏天注意事项及养生伏天注意事项篇一不吃冰饮、雪糕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白开水。
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
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人,要特别注意这点。
虽然夏天不适合吃生冷的,但是冷粥还是可以吃的。
冷粥就是经过冷餐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微带点凉意的粥。
在夏天,我们洗澡都特别勤。
有的人头发还是湿的,就坐在空调房间,甚至不吹干头发就睡觉了,导致湿邪入体,所以夏天一定要把头发吹干再睡觉。
西洋参是夏天最好的补气药之一,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
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天热的时候,凉拌丝瓜非常适合。
选颜色深、有光泽的嫩丝瓜,去皮,切条。
做凉拌丝瓜不用酱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许盐和香油,这样才能突出丝瓜的原味。
入口凉丝丝的,嫩脆多汁、满口清香。
三伏天注意事项不要对着空调吹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
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伏天开空调,26℃最合适。
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
专家建议,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
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6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三伏天养生篇二三伏天是从公历207月13日开始,农历年五月廿八开始。
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
这30天时间,请不要食冰镇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促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
冬天之所以怕冷、手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坚持在伏天喝热水,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随的寒气逼出来。
2020庚子年三伏养生要点夏日炎炎,如今已步入三伏,即我们常说的伏天儿、伏日。
民谚有云:“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从气象学上分析,入伏后受副热带高压加强影响,阳光照射增强,雨水增多,地表湿度变大,地表热量不断累积,天气闷热日增,但这也正是一年中阳消阴长的开始,是“借天地之气补养人体阳气”的好时节。
那么,在三伏期间又该如何更好地调养?三伏的来历三伏天出现在夏至后,小暑和处暑之间,是夏秋交接过渡的长夏时节。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于地,又提示人们在这个时节要注意“隐伏”以避盛暑;此外,“伏”音同“福”,又含有纳福吉祥之意。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入伏时间按节气和日干支配合而定。
古人有“夏至三庚数头伏”之说。
中国传统“干支纪日法”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来代指每日。
其中,每逢日干为“庚”的日子叫“庚日”,庚日按天干顺序每10天循环出现一次。
按五行理论,火克金,夏属火,秋属金,天干中的庚亦属金,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金秋之气欲起,却被夏季之余火所抑而伏藏,称为伏日。
正如唐人颜师古注解《汉书·郊祀志》时所言:“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
立秋之后,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
”所以,古人结合长期实践观察和理论推算,认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初伏经过10天后,即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进入中伏;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进入末伏,亦持续10天,从初伏到末伏,合称“三伏”。
需注意的是,初伏和末伏都为期10天,但中伏的时间段则有两种,一是夏至与立秋之间只出现4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二是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5个庚日,则中伏持续时间为20天。
今年6月21日夏至,8月7日立秋,夏至到立秋之间共出现5个庚日。
所以,2020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
初伏为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至结束三伏天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多指夏季的一段时间。
根据农历,三伏天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在每年的七月初一到二十三之间变化。
在这段时间里,气温骤升,日照时间延长,天气炎热,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高温天气。
本文将从三伏天的起始时间、特征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三伏天的开始时间。
由于农历和公历之间的差异,每年三伏天的开始时间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三伏天的第一天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称为初伏,为期十天。
接下来的十天为中伏,即从农历七月十一日开始,持续十天。
最后的十天是末伏,从农历七月二十一日开始,一直到结束。
因此,整个三伏天的时间跨度大约为三十天左右。
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三伏天的特征。
三伏天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段之一,气温常常超过35摄氏度,甚至超过40摄氏度。
此时,阳光直射地表,土地和建筑物会长时间受热,加剧了室外空气温度的升高。
由于高温和高湿度的双重作用,人体的热量散发减慢,身体容易出现中暑、脱水和疲劳等症状。
此外,三伏天还是雷雨多发季节,这也给户外活动带来一定的不便。
面对高温天气,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以确保人身体的健康。
首先,饮食方面,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并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肠负担。
其次,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至少喝2升水,并根据体质状况和工作环境适当增加摄入量。
此外,保持室内的通风和凉爽也是应对高温的有效方式。
在室内,可以安装遮阳窗帘或使用百叶窗等防晒设施,减少阳光的直射,降低室内温度。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空调或电风扇等降温设备,保持室内的舒适环境。
同时,对于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员来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露,适当增加休息时间,防止中暑和脱水。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作息来适应高温天气。
在三伏天期间,应尽量避免在中午时分进行户外活动,尽量选择早晚气温较低的时间段进行工作和娱乐。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户外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以提高身体的耐热能力,但要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度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身体不适。
三伏天入伏时间及饮食_三伏天坐月子注意事项整理每年夏季,总会有一段难熬的日子,这段日子温度超高、天气酷热,正是小伙伴们所说的三伏天。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3三伏天入伏时间及饮食_三伏天坐月子留意事项,盼望大家喜爱。
名目2023三伏天入伏是什么时候三伏天时间表入伏吃什么好三伏天坐月子留意事项2023今年三伏天入伏是什么时候入伏是什么时候:7月11日入伏是在夏至节气之后,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这段时间,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
每年三伏天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
入伏的时间目前有两种说法,一个是7月21日入伏,一个是7月11日入伏。
这个和入伏时间的算法“夏至三庚”有关,“夏至三庚”即从夏至开头起的第3个“庚日”。
由于夏至日是在6月21日,干支纪日法上这一天是甲午月庚子日,假如将这一天也算作一个“庚日”,那么入伏的时间就是7月11日。
庚日即是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
返回名目三伏天时间表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头,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中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返回名目入伏吃什么好饺子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入伏这天吃饺子,是盼望能平安度过夏季,祝福祈福之意。
鸡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
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
相对来说,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倒是很有几分科学依据。
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养分。
在炖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整人体在夏季内外的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
这样一来,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
三伏天时间表及注意事项有哪些整理三伏天时间表及留意事项有哪些三伏天”是中国传统节气的一个节气,通常是指夏季的三个节气,即“初伏”、“中伏”和“末伏”,分别在每年的7月初、中、末之间。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酷热的时期,气温高、湿度大,特别简单消失中暑等热相关疾病。
下面是三伏天时间表及留意事项三伏天时间表初伏开头与结束的时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中伏开头与结束的时间: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末伏开头与结束的时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初伏第1天:7月11日初伏第2天:7月11日初伏第3天:7月11日初伏第4天:7月11日初伏第5天:7月11日初伏第6天:7月11日初伏第7天:7月11日初伏第8天:7月11日初伏第9天:7月11日初伏第10天:7月11日中伏:7月21日-8月9日中伏第1天:7月21日中伏第2天:7月22日中伏第3天:7月23日中伏第4天:7月24日中伏第5天:7月25日中伏第6天:7月26日中伏第7天:7月27日中伏第8天:7月28日中伏第9天:7月29日中伏第10天:7月30日中伏第11天:7月31日中伏第12天:8月1日中伏第13天:8月2日中伏第14天:8月3日中伏第15天:8月4日中伏第16天:8月5日中伏第17天:8月6日中伏第18天:8月7日中伏第19天:8月8日中伏第20天:8月9日末伏:8月10日-8月19日末伏第1天:8月10日末伏第2天:8月11日末伏第3天:8月12日末伏第4天:8月13日末伏第5天:8月14日末伏第6天:8月15日末伏第7天:8月16日末伏第8天:8月17日末伏第9天:8月18日末伏第10天:8月19日出伏天打雷说明什么有句话说“出伏雷唱歌,连绵细雨滴到秋”,这句就意味着秋天会有许多阴雨天气。
意思是,假如出伏天打雷下雨,那么接下来的整个秋天都会被阴雨天掩盖,频繁下雨,太阳天气很少。
一般夏至前后是雷暴天气比较频繁的时候,但是到了立秋之后这种天气就会变得很少,等到出伏基本都是只下雨不行能打雷。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时间: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时间: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时间: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共10天。
今年三伏天有多少天
40天加长版三伏天
2020年的三伏天将会有40天,而出现加长版三伏天的原因是因为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而今年的伏天就是加长版的40天。
中国有一句俗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句话不仅仅对练武人士来说,更是对寒暑假期的学生们说的。
往往在寒暑假依旧不放弃学习
的人,才能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不过三伏天由于天气湿热很容易中暑,所以日常学习的同时,日常活动和饮食以及生活习惯都要适当的进行调整。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
360截图20200715192032855.jpg2020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2020年初伏时间: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共10天。
2020年中伏时间: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共20天。
2020年末伏时间: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共10天。
对应三伏贴时间:2020年初伏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2020年中伏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2020年末伏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三伏天养生要遵循3大法则一、注重养心养神三伏天可是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在这样的天气下,很容易出现心火旺盛的情况,从而导致人们出现心烦、急躁、失眠等症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想要减轻这些不适,需要注重心神的调养,让心慢慢静下来。
其中,想要养心的话,不妨喝些莲子茶、百合汤,帮助清心除烦。
平日里要学会调节情绪,不要一惊一乍的,更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要冷静处理事情,少发火。
和和气气,轻声细语地,慢慢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当你想要发火生气的时候,建议先深呼吸几下,调整呼吸之后,头脑就会冷静一些了。
二、吹空调要适度已经到了一年中最热的阶段了,为了降温很多人肯定会继续吹着空调的,甚至将空调温度调的更低。
相信很多人早就开始吹空调了,上班的时候吹了一天,回到家又要开空调,连晚上睡觉也一直开着。
长时间吹着空调可不好,很容易诱发空调病的。
为了避免空调病出现,请记住吹空调要适度,比如说温度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比如说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时候,要先站在阴凉处吹凉一下,等身体温度降下来一些后再进入。
若是直接进入的话,身体一会热一会冷得,很容易出现感冒的;比如说吹空调的时候,其切记不能对着颈椎、面部直吹,以免出现不适。
请记住,长时间都躲在空调房内是不好的,要适当外出走一走。
比如说下班以后不要着急打着回家,可以骑共享单车回家,让自己出出汗,排走一部分湿气;比如说傍晚的时候,走出家门晒晒太阳,此时阳光不强烈,晒一晒有助长阳气,促进身体内部钙质的吸收;比如说晚上吃完饭后,去散散步,活动一下四肢,增加身体的活动量。
三伏天具体时间表三伏天具体时间表2023年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如何养生“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
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
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么一、头伏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
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这是迷信说法。
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二、吃苦去肝火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
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三、蔬果增食欲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
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
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2020三伏天是什么时候?三伏天要注意什么?
导读:本文是关于2020三伏天是什么时候?三伏天要注意什么?,希望能帮助到您!
2019年三伏天是什么时候?
2019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 2019初伏时间:2019.7.18庚寅 2019中伏时间:2019.7.28庚子 2019末伏时间:2019.8.17庚申 2019年三伏天一共持续30天,从2019年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
三伏天要注意什么?
今年会出现伏旱吗
今夏晴天多还是雨水多
迎战高温是每个重庆人每年必须要打的一场仗。
而从明天开始,我们就将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8月16日出伏,长达30天。
今年的三伏天气究竟怎样?会不会特别热?三伏天应该怎样来保养身体,网传不喝冷水排出寒气的说法有道理吗?三伏天还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哪些疾病现在是时候打掉它了?还有,猫猫狗狗们,手机家电们该怎么度过这三伏天呢?
今天,我们邀请了重庆市气象局、三甲医院、市交巡警总队等各路专家推出“三伏百问百答”,拿着这份宝典,咱们一起健康安全地战“三伏”吧。
菊花茶能当水喝吗
三伏天适合做哪些运动
夏季开车要注意啥
【三伏·气象篇】
解答者:白莹莹(市气象局气候中心工程师)
明天入伏,今年三伏会特别热吗?
问:三伏天,重庆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答:三伏天每年的具体时间不同,今年为7月18日—8月16日。
重庆常年主要的气候特点是高温伏旱,并伴有暴雨、洪涝、雷电、大风、冰雹等灾害。
问:7月18日开始进入初伏,天气会不会从此开始开启盛夏模式?
答:盛夏模式早已开启,7月初已有很多区县出现了高温天气,开县就有两天最高气温超过40℃。
问:按照重庆历年夏季气温,三伏天一定是中伏最热吗?
答:因为三伏是指农历,每年的日期都不同,所以没法比较具体哪一伏的常年值。
根据今年的入伏时间,分别是一伏7月18—27日(常年气温28℃);二伏7月28日—8月6日(常年气温28.3℃);三伏自8月7日—至8月16日(常年气温27.9℃)。
问:今年8月17日出伏之后,真正凉快下来是什么时候?
答:一般来说,重庆会在9月中下旬开始逐渐转凉。
问:三伏天的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日期是怎样确定的?
答:传统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三伏。
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
这是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
问:三伏天,在气象上怎样划分?
答:气象学上不划分三伏,只有伏旱。
气象干旱是指某时段降水偏少、天气干燥而造成的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农田缺熵、塘堰干涸、人畜饮水困难等现象。
一般发生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干旱,称为伏旱。
问:重庆往年出现伏旱的概率是否很高?预计今年会否出现?
答:常年伏旱发生的概率较高,各个区县略有差异,主城区伏旱发生概率为70%,今年可能会出现阶段性伏旱。
问:今年三伏天,也就是盛夏期间的天气走势如何?
答:预计今年7—8月,各地平均气温在24.5~29℃,其中城口及东南部海拔较高地区24.5~27℃,其余地区27.1~29℃;与常年同期相比,今年重庆三伏天气大部地区还是偏高0.3~0.7℃。
问:三伏天,市民最怕的是桑拿天气,雨水一蒸发湿热就会导致人体难受,今年三伏期间会下雨吗?
答:预计今年盛夏(7~8月)全市降雨情况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市大部地区偏高0.3~0.7℃,各地降水量为200~400mm;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偏多1~2成,其余地区偏少1~2成。
7月中旬开始,各地陆续进入少雨期,大部地区有20~30天的伏旱,中部35天左右,干旱程度较2019年轻。
而暴雨洪涝主要影响时段在7月上旬、8月下旬后期~9月上旬,西部偏北、东北部偏北和东南部偏南地区暴雨洪涝强度较常年略重。
问:今夏三伏天气高温的走势如何?
答:我市大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为38.5~39.5℃,沿江河谷地区可达40℃以上。
除城口和东南部海拔较高地区外,其余大部分地区有25~35天超过35℃的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
问:三伏天,市民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注意防暑降温、饮食安全、出行安全。
特别应该关注老人、小孩,以及户外工作者。
问:三伏盛夏,早晚温差一般会达到多少?市民出门办事,最好选择在哪个时间段出门?
答:盛夏7—8月,全市平均早晚温差常年值在9℃左右。
市民出行最好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5点后。
问:重庆进入三伏后,主要是哪些天气系统会主导重庆天气,导致连晴高温?
答: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导致连晴高温的出现。
问:初夏阴阴雨雨的天气,让整个重庆很凉快,前半期太凉快会不会导致三伏天热过常年?
答:这个并没有直接联系,因此今年三伏天会不会更热目前无法预计。
问:重庆的夏季通常是雨水多,还是晴天多?
答:不一定,因为每年的情况都不同。
不过,从主城1981年至2019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每年夏季平均有64个雨日,约占整个夏日的44.4%。
这样看来是晴天稍微比雨天多。
问:为何在夏天,我们感觉到的气温总感觉要比“气象君”测量出来的气温高很多?
答:首先,气温是百叶箱温度,一般指距地面2米处的大气温度。
测量时,为了防止太阳辐射对观测值的影响,测温仪器必须放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并且还要满足测量元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非市民拿温度计测的裸温,因此会有些差异。
其次,人体感觉到的热,也就是体感温度,不仅与气温有关,还与湿
度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