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穷人2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8
课题:穷人教学目标: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三、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一、通过创情景朗读,感受西蒙悲惨命运以及她关爱孩子的善良品质。
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揣摩桑娜的内心矛盾,体会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在课文里穷人主要指哪些人?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上节课我们学到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正在焦急的等待丈夫打鱼归来,文章的第一部分通过一系列的环境描写,表现出桑娜十分的?(勤劳)那么他们还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再读课文,找重点句段。
1、老师先来考考大家,文中第八自然有这样的一句话,出示:“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引导理解:“这样做”段落?指什么?默读第三到七自然段,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指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因为她发现西蒙已经死了,她的两个孩子变成了孤儿)出示:“她头往后仰着——睡得正香甜”,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中,哪句话最打动你的心呢?感受到西蒙对孩子的关爱。
1.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女邻居西蒙悲惨的死了,但她临死前最放心不下,最割舍不下的还是她的两个年幼的孩子,此时西蒙丢下的两个孤儿,最需要什么?(照顾、帮助)2.看着可怜的两个孩子,桑娜是怎么做的?齐读“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5、在别人需要时提供帮助由此看出,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善良)三、精读课文,感受穷人的贫穷与善良1、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了以后桑娜的心跳得很厉害?(因为她的家里也很穷,很困难,文章中除了题目,找不到一个穷字,你从哪儿看出她家很穷?补破帆,你从她家里还有五个孩子,因为她和渔夫为了这个家已经够辛苦的了,早出晚归,也只是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没有鞋穿,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丈夫只是冒着寒冷和风暴吗?冒着的是什么?生命的危险。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穷人第二课时课堂9篇穷人第二课时课堂 1教学要求: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文字片一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二、理解课文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把这种善良读出来。
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
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第2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2.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汹涌澎湃、糟糕、风暴、忧虑。
2.学生校对,订正。
3.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小说营造的环境。
4.过渡:在自身难保的状态,做出收养孤儿的决定并不容易。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桑娜细腻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复杂心理,再识善良品格1.学生浏览第8~11自然段,画出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有感情地读一读。
2.反馈出示句子,聚焦“忐忑不安”。
(1)根据学生交流,出示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2)引导学生聚焦“忐忑”心理:你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最能概括她此时的心情?①学生依据字形猜测,理解“忐忑不安”就是心里上上下下,极为不安。
②男女生轮流读句子,说一说读出了什么。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③学生再读句子,关注省略号,补充想象桑娜的心理,体会桑娜忐忑的原因。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详细刻画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甚至还写了她责备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会有损桑娜高尚的形象吗?(这样的心理实际上更让人觉得桑娜的想法真实可信。
正因为桑娜虽然一度后悔自责,最终却情愿挨揍也要收养两个孩子,反而让人觉得她的形象更加高大。
) 4.交流中提炼桑娜的内心感受:“担忧”“担心”“忐忑不安”“紧张害怕”;摆放这四个词语的位置,形成桑娜心理轨迹图。
要点:三、品读对话,走进人物内心1.揣摩桑娜的心理,尝试练笔。
(1)自主学习:渔夫回来之后,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同桌分角色读第12~20自然段,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
(2)联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桑娜一家生活的艰难。
(3)揣摩桑娜的心理,尝试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