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轻松学统计尔雅学习通答案

轻松学统计尔雅学习通答案

轻松学统计尔雅学习通答案

第1章

问题:统计一词包括三个含义,以下选项中不包含在内的是()

答案:统计方法

问题:统计兼有三种职能,以下选项中不包含在内的是()

答案:学习

问题:统计工作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和自然现象总体的实践过程,一般包括四个环节。以下选项中不包含在内的是()

答案:统计报告

问题:统计一词起源于国情调查,最早意为国情学。

答案:正确

问题: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一般反映在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手册、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和统计分析报告中。

答案:正确

第2章

问题:世界上最早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公布普查结果并把人口普查作为一项条款写进宪法的国家是()

答案:美国

问题:对全国人口进行过一次声势浩大的“点闸对比”,给每户编制户帖,住户据实填报,内容包括姓名、籍贯、性别、年龄、住址、职业、产业状况等的朝代是()

答案:明朝

问题:中国最早的人口调查目前国现存的最早的人口统计数字在公元前2200年的殷商时代。

答案:错误

第3章

问题: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威廉配第和格朗特

问题:《政治算术》在写作上,突出的特色是()

答案:用数字、度量和尺寸来说明问题

问题:格朗特利用了英国教会的数据观察出生和死亡的现象,他制作了第一个()答案:死亡率表

问题:大量使用数字对英、法、荷三国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以论证“英格兰的情况和各种问题,并非处于可悲的状态”的著作是《政治算术》

答案:正确

问题:凯特勒最重要的贡献是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死亡表(即生命表的基础)。答案:错误

第4章

问题: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从大的方面看有五种。以下选项不属于基本研究方法的是()

答案:统计列表法

问题:综合指标,是指用来从总体上反映所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范畴及其数值,以下选项不属于综合指标总量的是()

答案:商品价格

问题:大量观察法的数理依据是大数定律。

答案:正确

第5章

问题:下面选项里的()不是总体的特点

答案:可数性

问题:全面调查是对()进行的

答案:有限总体

问题:如果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大学生,则最具可操作性的总体表述是()

答案:所有在中国大陆的大学就读且具有中国国籍的大学生

问题: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答案:错误

问题:统计总体按总体单位是否有限分为两种: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答案:正确

第6章

问题:()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一般用来调查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的一种全面调查。

答案:普查

问题: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80%的几家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答案:重点调查

问题: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以下并不是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

答案:科学性

问题:从统计工作过程的阶段性来看,统计调查处于统计工作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案:正确

问题:准确性在及时性要求的前提下才有意义。

答案:错误

第7章

问题:调查方案实施过程中,调查项目通常以统计表的形式表示,一般可分为()。答案:单一表和一览表

问题:()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间,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调查期限

问题:统计误差主要分为两大类可消除误差和不可消除误差,可消除误差分为()和系统性误差。

答案:登记性误差

问题:单一表是调查单位和相应的项目按次序登记在一张表格中。

答案:错误

问题:统计调查方案首先应该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

答案:错误

第8章

问题:统计分组的原则是要体现()。

答案: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问题:(单选题)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

答案: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问题: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简单分组,按多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复合分组。答案:错误

第9章

问题: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的“向上累计”是指()

答案: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的一组向最高的一组依次相加

问题: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答案:520

问题:次数密度是()

答案:各组单位组距内分布的次数

问题: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的“向上累计”是指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的一组向最高的一组依次相加。

答案:正确

问题:在分组时,凡遇到某一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答案:错误

第10章

问题:统计表中的任何一个具体数值都要由()限定

答案:表的总标题、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

问题:人口死亡率按年龄分组属哪种次数分布()

答案:U形分布

问题:条形图中的每一矩形表示一个类别,其宽度没有意义,而直方图的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 )

答案:正确

第11章

问题:加权调和平均数有时可作为加权平均数的()

答案:变形

问题: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答案:各组单位数占总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问题:权数的绝对数愈大,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也就愈大。()

答案:错误

第12章

问题:加权调和平均数有时可作为加权平均数的()

答案:变形

问题: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答案:

问题:A、B、C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105%,则这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程度为100%。

答案:错误

第13章

问题:某社区老年人口中有9位百岁以上老人,他们的岁数是101、103、102、110、102、105、102、103、106,由此百岁老人群体资料可知()。

答案: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问题: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

答案:算术平均数

问题:一组数25,29,27,32,30,34的中位数值是()。

答案:29.5

问题:组距数列条件下,众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众数组相邻两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答案:正确

问题:某商店在制定男式衬衫进货计划时,需了解已售衬衫的平均尺寸,则应计算众数。()

答案:正确

第14章

问题:对我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或房价按下述哪种方法作平均比较合适()

答案:中位数

问题:以下哪组数据是呈现右偏态分布()

答案:

问题:在数据分布均匀的情况下,一般使用平均数

答案:正确

第15章

问题:某企业2002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200元,标准差为110元,2005年职工平均增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答案:减少

问题: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方差()

答案:不变

问题:(判断题)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方差最小。

答案:正确

第16章

问题:甲班学生平均成绩80分,标准差8.8分;乙班学生平均成绩70分,标准差8.4分,因此()

答案:甲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一些

问题:有甲.乙两个数列,若甲的全距比乙的全距大,那么()

答案:全差和标准差不存在上述的关系

问题:标准差系数抽象了()

答案:平均水平高低对离散分析的影响

问题:z分数变换后会改变一个数据在该组数据中的位置。()

答案:错误

问题:平均差和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

答案:正确

第17章

问题:时间序列与变量数列( )

答案:前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

问题:时间序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

答案:时期序列

问题:以下不属于时间数列作用的是( )

答案:描述指标的分布特征

问题:同一指标数值按时间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是时间数列。

答案:正确

问题:时间数列与变量数列对比变量性质是一样的。

答案:错误

第18章

问题:时间数列与变量数列进行对比,以下哪项()不属于它们的区别。答案:变量数量不同

问题:时间数列主要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

答案:平均数时间数列

问题:以下各类时间数列中属于平均数时间数列的是()。

答案:平均工资

问题:计算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应该选用首尾折半法。()答案:错误

第19章

问题:以下不属于序时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的区别是()。

答案:平均的算法不同

问题:某超市第一季度的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万元)月初一二三四销售额232220209296该超市第一季度的平均销售额为()。

答案:231

问题:(单选题)A公司第一季度的资金流转情况如下表所示:时间1月2月3月4月商品销售额月初的资本额300200210150156130160问A公司第一季度的平均资金流转率为()。

答案:1.45

问题:相邻的累积增长水平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水平。

答案:错误

问题:增长速度的指标数值总是一个正数。

答案:错误

第20章

问题:以下内容中对平均增长量的描述有误的是()。

答案:平均增长量等于累计增长量除以观察值个数

问题:以下关于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叙述有误的是()。

答案:发展速度可正可负

问题: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为()。

答案: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问题: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一般有几何法和方程法。

答案:错误

问题:几何法研究的侧重点是各年发展水平的累积总和。

答案:错误

第21章

问题:若侧重考虑时间数列的最初和最末水平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则应选择()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答案:几何平均法

问题:某地区2007-2015年的GDP总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2012GDP(万元)368839404261473056306822在此期间该地区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答案:13%

问题:若现象的环比发展速度逐期加快,则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对比有()。

答案:水平法大于累积法

问题:长期趋势指的是时间数列在一年中或固定时间内,呈现出固定规则的变动。

答案:正确

问题:假定四种因素相互独立,数列各时期发展水平是各构成因素之和。

答案:正确

第22章

问题:观察GDP数据图如下所示:从上图中可以显示哪种()类型的因素显著对时间数列进行影响。

答案:长期趋势

问题: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变动的时间数列中,猪肉价格的时间序列主要反映哪种()类型的因素对时间数列进行影响。

答案:循环变动

问题:在时间数列的四个类型的因素中,哪类()因素相对较难进行分析预测。答案:不规则变动

问题:奇数项移动平均法需要做两次移动平均得到趋势值,所得平均值对准两期的中间位置。

答案:错误

第23章

问题:在时间数列的四个类型的因素中,哪类()因素相对较难进行分析预测。答案:N-2

问题:时间数列进行偶数项移动平均法进行修匀,需进行()次移动平均。

答案:两次

问题:以下不属于移动平均法特点的是()。

答案:移动平均法能够预测时间数列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变化趋势。

问题:在长期趋势测度过程中,一般使用移动平均法来反映现象的长期趋势并预测。

答案:错误

第24章

问题:最小二乘法直线趋势方程的估计拟合过程中的需要满足的条件有()。答案:

问题: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时间数列的趋势线,为了简化计算,可采用简捷法来求趋势线中的参数a、b,首先必须先假定()。

答案:

问题:拟合的趋势线方程中,的经济意义是()。

答案:经济水平的平均增长量

问题:季节指数是反映季节变动的相对数。

问题:季节指数的计算为总月(季)平均数除以同月(季)平均数。答案:正确

第25章

问题:以下关于季节指数的描述有误的是()。

答案:季节指数越靠近100%季节变动的程度越大

问题:季度指数的平均数为100%,月度季节指数之和等于()。

答案:1200%

问题:若资料有显著上升的长期趋势,则()。

答案:季节指数年末明显大于年初

问题:同期平均法测算季节变动时不受资料是否有长期趋势的影响。答案:错误

问题:季节指数为128%说明该季节有利于所研究现象的生产或销售。答案:正确

第26章

问题:下面哪个不是复杂现象总体()。

答案:苏宁易购上所有的小天鹅TG80-easy70WDX 洗衣机

问题:狭义指数是反映复杂现象()的相对数。

答案:时间变动

问题:将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是根据()分类的。

答案:反应的范围不同

问题:总产量总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问题:CPI是个体指数。

答案:错误

第27章

问题:如果用p表示产品价格,用q表示产品产量,则公式()

答案:综合反映多种产品产量的变动程度

问题:在编制多种产品的产量指数时()

答案:即使各种产品的计量单位都相同,也不能直接加总

问题:如果用p表示商品价格,用q表示购买的数量,则综合反映()

答案:由于商品价格变动对购买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问题:同度量因素除了同度量作用以外,还有权数的作用。

答案:正确

问题:根据指数化因素性质的不同,指数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答案:错误

第28章

问题:在由三个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答案: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问题:本年同上年相比,某购物广场商品销售额比去年增加20%,已知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9.7%,则商品销售量()

答案:上升9.4%

问题: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了35%,产量增长了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

答案:8%

问题:同样多的人民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2%,是因为物价上升8.7%。

答案:正确

问题:某企业职工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则超出5%,则该企业总产值增长了8%。

答案:错误

第29章

问题:在具有基期各种产品生产中的总投入和每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产品产量的总变动,应采用()

答案:加权算术平均形式

问题:在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中k通常是()

答案:数量指标个体指数

问题:

答案:

问题: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为: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要选择其相应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并把它固定在报告期上。

答案:错误

问题:本年同上年相比,商品销售额相同,而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9.7%,则商品销售量下降了8.8%。

答案:正确

第30章

问题:在具有报告期某商场销售总额和每种商品销售价格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商品销售价格的总变动,应采用()

答案:加权调和平均形式

问题:

答案:质量指标个体指数

问题:

答案:

问题:平均数指数的计算特点是:先计算所研究对象各个项目的个体指数,然后给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总指数。

答案:正确

问题:当权数为时,质量指标指数可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答案:错误

第31章

问题:结构影响指数是()

答案:

问题:两个农贸市场水果的平均价格9月份比8月份上涨了21%,由于结构的变动使平均价格降低了15%,则固定构成价格指数为()

答案:105.22%

问题:总产值指数、职工人数指数与平均劳动生产率指数三者之间构成一个指数体系,它是()

答案:总量指标与平均指标相结合的指数体系

问题:如果已知企业报告期和基期4种产品的产量和单位成本资料,要测定企业平均单位成本的变动,应采用可变构成指数。

答案:正确

问题:结构变动指数小于1,说明基期平均水平较低组数量指标比重不变。

答案:错误

第32章

问题:2016年8月份的CPI同比上涨了()

答案:1.3%

问题:我国编制CPI时采用的是()

答案:链式拉氏指数

问题:在某地某农贸市场采价时,若某次在不同摊位采集到的排骨价格分别为25元/斤、24.5元/斤、24.5元/斤、24.5元/斤、26元/斤,则()为该次该点的价格。

答案:24.5

问题:全国各个省市县确定的CPI调查的代表品都相同。

答案:错误

问题:对于价格变动相对比较频繁的食品,执行“逢五逢十采价制度”;假如在某个月的大白菜价格采集中,在某地某农贸市场的六次价格分别为3.5元/斤、3.5元/斤、4元/斤、4元/斤、3.6元/斤、3 元/斤,则该月该采集点大白菜的价格为4元/斤。()

答案:错误

第33章

问题:下列哪项通常不作为综合平均法股价指数的权数()

答案:基期发行量

问题:

答案:综合平均法

问题:上证综合指数的基期是()

答案:1990年12月19日

问题:金融时报工业普通股票指数,其成份股由30种代表性的工业公司的股票构成,最初以1935年7月l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后来调整为以1962年4月10日为基期,采用加权综合法计算。

答案:错误

问题:所有的股票价格指数都是采用综合指数的方法编制的。答案:错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