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解读201811
- 格式:pdf
- 大小:488.92 KB
- 文档页数:15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本文概述《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文旨在深入解析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及这一进程如何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文章首先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随后分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和历史进程,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内涵、主要特点和实践路径,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科学地理解这一重要理论创新过程,并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背景自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次的苦难与挣扎。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带领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征程。
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紧密结合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信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特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家1.马克思的“时代”及其“时代精神”青年马克思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1用他的哲学导师黑格尔的话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产物,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
2这意味着:如果人们想要真正了解一种哲学、一种思想,就需要深入到它赖以生成的时代中去。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的“时代”呢?20世纪60年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就此给出了一种切合马克思基本精神的解答:马克思的“时代”就是1789-1848年间那个“革命的年代”。
霍布斯鲍姆(1917-2012)是享誉世界的近代史大师。
他的19世纪三部曲《革命的年代:1789-1848年的欧洲》(1962)、《资本的年代(1848-1875)》(1975)和《帝国的年代(1875-1914)》(1987),以及《极端的年代:暂短的20世纪》(1994),为当代读者提供了一种完整的世界近现代史观念。
霍布斯鲍姆去世后葬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墓的对面。
霍布斯鲍姆指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是一种“二元革命”,3或者更形象地说,是一辆革命战车的两个轮子:工业革命提供了经济上的爆炸物,“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在今天的商人和蒸汽机面前,过去的神仙和皇帝们都显得虚弱无力”;4法国大革命则为革命的时代提供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武器。
5虽然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既相邻更相争,但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这两种革命却互为补充。
事实上,当它们合为一体后,爆发出了震惊世界的力量,不仅推动1789-1848年间的欧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确立了欧洲对整个世界的政治、军事的绝对统治,而且将这种变革扩展到整个世界。
“1789-1848年间的这场伟大革命,不是单纯的‘工业’的胜利,而是资本主义工业的胜利;不是抽象的自由平等的胜利,而是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胜利;不是‘现代经济’或‘现代国家’的胜利,而是世界上特定地域(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少数地区)的经济体和国家的胜利,其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理解社会发展、把握历史前进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内涵和特点、时代观对社会变革的启示以及当代中国的时代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内涵和特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社会发展演变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它强调时代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时代是指导社会变革的根本标准。
时代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的连续性:马克思主义时代观认为,历史是连续发展的。
每个时代都是前一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未来时代的前进动力。
历史的连续性使得社会变革成为可能,也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强调历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这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的存在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等因素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通过研究历史发展规律,为正确把握时代的特征和趋势提供了科学依据。
3.时代的特殊性: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
不同时代之间存在着差异,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经济制度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强调时代的特殊性,认为时代的特点是社会变革的基础和前提。
时代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科学的时代观,它是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时代观的科学性使得它能够为社会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为社会变革提供科学依据。
2.历史性:时代观关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强调社会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历史性使得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同时也使得它能够对社会进步的方向和趋势进行准确预测。
3.指导性:时代观对于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时代变革的规律提供了科学方法,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时代的特点和趋势,从而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的方向和路径。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双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之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科学回答时代课题。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理论和实践上正确回答和应对中国与世界、现实与未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的历史进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3,马克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客观条件,而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来保证。
二者内在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在马斯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并且通过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4》试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的含义时代的需要本身即孕育着马克思主义的及意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1,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创造性。
2.,关于与时俱进的意义坚持党的思想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能否始终做到党的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创造性,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创新是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通过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检验和发展。
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套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世5》论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于社会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问题,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不是从建构新的体系开始,而是从解决时代性问题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熟的标志也不在于它的哲学体系的完成,而在于它对时代性问题的科学解答和新世界观的科学阐释。
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作为时代精华的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
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这段话,极其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意识”。
马克思之所以能成为划时代的哲学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从这种“问题意识”出发,准确地捕捉住了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这个关系人类命运的时代性问题,并从理论上科学解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到底有没有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是不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能不能代替资本主义、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和历史任务是什么等一系列时代性问题。
100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在思考和回答时代面临的种种重大问题时,最有生命力、影响力的东西,不是他得出的某些具体的结论,而是那种把时代性问题真正地引入哲学的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
虽然,在“形而上学处于支配地位”的时代,时代性问题也曾被有的哲学家所关注,但它从来未曾真正地进入哲学家的视野。
可以说,马克思在时代性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的“基本点”。
今天有人提出“回到马克思”也好,“重读马克思”也罢,其重要意义不是简单地回到马克思的思想,也不是把马克思的思想教条式地套用到时代现实生活和实践中去,而是要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以不同的方式重新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的“基本点”。
从问题出发研究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是以建构抽象的形而上学体系,给人类提供永恒不变、包治百病的绝对真理为目的。
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内涵作者:聂子超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1期摘要: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其在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中时代内涵始终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发生变化的,在内容上实现了不断的创新以及具体化,并且更加契合我国民族的发展。
因此要能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内涵,并且对在新时期下相关的实现策略进行探究,以此来更好的推广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内涵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内涵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其在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中是一个永远在创新的过程,它贯穿于中国的革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在新的时期下,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依然在继续,并且相关工作的开展对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内涵,首先就体现在内容的创新上。
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哲学表面上是属于一种静态的学术研究,但是对于概念以及相关的内容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与补充才能够更加适用并且具有更加优秀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哲学理论同样如此。
其在产生的过程便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同时其需要针对中国的特色进行适用。
虽然并非所有的理论都需要创新,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中,结合中国社会的特色发展来实现内容的创新,并且朝着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价值观进行靠拢,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下实现创新的基本体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时代内涵还包括其中的哲学内容更加趋向于具体化。
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一个理论要想更好的在中国进行应用,不仅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还需要有效的在民众之间进行普及,坚持与中国的实情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这才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策略。
而当下相关的哲学理论在中国化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才能够避免通俗化的现象产生,同时对于其中的理论内容要能够保持更加的精简新颖,这样才利于在当前模式下进行传播,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够吸纳更多优秀的内容,结合中国特色学术体系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来说,时代性不仅在根本上是反教条主义的,同时意味着历史箭头,意味着历史前进和发展的方向、过程、阶段,也意味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
时代性问题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
时代性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
当马克思在《科伦日报》的评论中提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他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哲学的任务,甚至也是自己理论的任务,就是回答时代性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时代性问题。
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中国问题为中心,随着时代的整体变迁,既改造中国社会又回应世界格局变化而形成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是从中国社会的革命时代跃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在不同阶段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融入中国社会,同时又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式引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
这一理论体系经历了一个从世界中来,到世界中去的过程。
对马克思来说,至关重要的是:不在最高的、时代性的生产水平上理解“物质生产”,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哲学上的“生产一般”。
马克思说得很明白:“说到生产……我们或者就要把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一一加以研究,或者一开始就要表明,我们指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例如,是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
”因为“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
马克思关于时代性的独特主张对马克思来说,不是什么时间性都是时代性,都构成时代性,时代性也不是历史阶段中偶性的东西,有其特定而丰富的内涵和形式,它们恰好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这些方面可以简述如下:对马克思来说,不断发展的时代性总是朝向一个非常明确的主体性,即人的主体性。
这个思想早在《44年手稿》中就已经阐明(阿尔都塞对此表示明确反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思想贯穿马克思终生)。
对马克思来说,有且有一个惟一的历史,那就是人的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其他历史只是分支和不同阶段)。
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人与自然,精神与实物的诸多领域,极其深刻而丰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大量的精神财富,连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创造性成果,构成了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的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没落,也不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消亡。
马克思主义自有其时代意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
它是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完整的学科体系;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学说。
因而这种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特别重视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它自己就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
一种哲学是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取决于它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而是取决于它是否以思想的形式表现了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之为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并把哲学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它把唯物论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结合起来,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飞跃,使之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并在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养分,使自己不断丰富和发展。
因此它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根本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我们研究和解决时代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简述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
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的作用。
(1)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灯塔(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理想作为人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它可以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动力,理想在人们现实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推动力量。
(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人们生活可划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撑,就会萎靡空虚乃至崩溃。
一个人有理想这个精神支柱,就会使人生活更充实,能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乐观豁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3.简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1)机械性,他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2)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3)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4)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探析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存有一种“过时论”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一百多年前,当今人类社会已经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那个时代有很大不同,所以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合现时的社会,“过时”了。
这种观点肇始于19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为主要代表人物。
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之后,以福山为代表的各种“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甚嚣尘上。
艾隆森更是明确宣称:“马克思主义结束(over)了。
”能够说这是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前途命运的直接表达。
但不到20年的时间,马克思主义却重新在西方复兴。
2008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畅销德国;2009年,“新的马克思时代”成为美国“《重思马克思主义》国际大会”的主题;2011年,西方金融大师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Roubini)和乔治?马格纳斯(GeorgeMagnus)撰文支持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究竟还有没有生命力呢?这个问题并不是由某几个政治家或理论家的叫嚣所决定的,而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科学性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动。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始基:“大时代”与“小时代”的结合“化”的时候,指的是通过某种手段或过程使某物具有X的性质和特征,如:“美化”就是使对象具有“美”的性质和特征,同理,“时代化”就是指使某个对象具备时代性质和特征。
所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的性质和特征,具体说来就是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体现时代特征,解决时代问题。
不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个命题似乎隐含着一个悖论:强调其时代化是否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如果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具有时代特征,不适合时代发展、无法解释时代问题,那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一个假命题,一种强行的嫁接,没有任何意义;如果马克思主义本身还具有时代特征,那么,也就根本无需谈时代化的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需要时代化吗?”作者认为,这个问题的产生在于对“时代”概念的理解不清。
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更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告诉我们,观察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从实践开始,实事求是,不怕一切思想束缚,哪怕是曾经认为是正确的,后来被证明是行不通或不合时宜的,都要改正,只要我们的目标不变,采取何种形式都不重要。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是一种对社会的预测或规范。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并且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进行研究工作的同时,亲身参加和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中必须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曾经对中国和世界起到重大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通过的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随后的二十二年争取解放、实现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以及建国后的二十七年的国家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思想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从根本上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在其后的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继续发挥这种指导作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独立解放的中国,更不会有今日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
2、马克思主义对世界起到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之初,就将自己的革命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共产党宣言》中,它明确表明,它的任务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它就被国际无产者拿来应用到具体的国际共产党主义运动当中去,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极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时间基础。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它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从而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马克思主义诞生历史背景第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
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机器生产本来可以用来减轻工人的繁重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它却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劳动血汗的工具。
机器的使用,使劳动分工更为细致和专门化,工人掌握的技术日益简单。
资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练工人代替熟练工人,用女工、童工代替成年男工,以减少工资。
工人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工人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
工人运动随之兴起。
第二,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斗争性质。
在此以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
而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工人们从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
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性内容摘要:理论是时代的声音,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
马克思主义同其他任何别的理论一样具有时代性。
但是,马克思主义彻底的批判精神、对人的终极关怀、科学的方法论使其具有超越时代的品质,使时代化成为可能。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影响力就穿越了时空和阶级局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性开放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为解决他们所处的时代问题而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19世纪中期西欧社会问题的理论回应,时代问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然而,在远离了那个时代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仍然生机勃发,在世界传播和发展,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又有一个时代化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时代性,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创理论的时代特质,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问题所决定的; 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后继者根据变化了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与发展。
后继者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从理论上讲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原创思想的认识程度,从实践上讲取决于对现时代问题的把握。
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是对时代问题的理性思考与解答。
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与其产生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都有一个时代性问题。
理论的时代性,取决于研究对象的时代特征和对时代问题的回答程度。
理论所指的对象是现时的、生动的、变化的,时代的变迁会使研究对象发生变化; 时代问题的消解,标志着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针对性的丧失,也表明这种理论的历史使命完成,因而任何一种理论就其问题指向来说都有其时代性。
理论的时代性,就其积极方面表现为理论本身的时代进步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地把握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客观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进步意义和矛盾,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规律,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强烈的时代进步性。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体现在对所处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方面。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动、大变革的时代,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社会关系、社会伦理每一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中国问题为中心,随着时代的整体变迁,既改造中国社会又回应世界格局变化而形成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是从中国社会的革命时代跃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在不同阶段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融入中国社会,同时又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式引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
这一理论体系经历了一个从世界中来,到世界中去的过程。
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应着中国革命时代的需要凸显在中国的思想理论舞台上,由于其鲜明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在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结合中,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端。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创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毛泽东思想不仅鲜明地体现了中国革命时期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而且把中国革命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正确引导中国革命成为世界人民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说过,在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历史时代,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不再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属于新的范畴了;它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
”[12]毛泽东把中国革命放在世界革命的范围内进行的考察,以及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判断,指导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革命主体、对象、性质、动力和前途的判断,为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革命方针和革命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时代主题发生了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扭转,邓小平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和世界已经变化了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社会自我批判1和重新审视,创立了反映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的今日处境1【单选题】“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一句出自(C)。
∙A、《马克思的幽灵》∙B、《哈姆莱特》∙C、《共产党宣言》∙D、《辩证理性批判》2【单选题】在海德格尔看来,胡塞尔与萨特都没有资格与马克思对话,是因为(A)。
∙A、二人的思想没有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中∙B、二人的哲学研究领域不同于马克思∙C、二人思想的时代意义不及马克思的影响深远∙D、二人的哲学研究违背了人类的发展规律3【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体现在现代性、有原则高度和(D)三个关键词上。
∙A、认识∙B、认知∙C、继承∙D、批判4【多选题】萨特认为哲学自近代以来只创造了三个时代,分别是(BCD)。
∙A、柏拉图、苏格拉底阶段∙B、笛卡尔、洛克阶段∙C、康德、黑格尔阶段∙D、马克思主义阶段5【判断题】1999年英国BBC评选“千年伟人”,最后获选的思想家是马克思。
(正确)6【判断题】雅克·德里达是德国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
(错误)现代性、现代世界1【单选题】马克思认为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有两个基本支柱,分别是(B)。
∙A、资本、政治∙B、资本、现代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形而上学∙D、经济、现代哲学2【单选题】进步、增长和扩张作为现代世界最基本的特征,其来源是(C)。
∙A、经济∙B、政权∙C、资本∙D、法律3【单选题】以下人物中,(D)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分析过分析合理化。
∙A、海德格尔∙B、胡塞尔∙C、马克斯·韦伯∙D、卢卡奇4【判断题】资本的本质特征是货币的转化。
(错误)5【判断题】机器代表了自然科学的生产性的应用。
(正确)什么叫原则高度1【单选题】卢梭认为使人文明起来和使人没落下去的东西,在哲学家看来是(B)。
∙A、金银∙B、铁和谷物∙C、金银铁∙D、工业和技术2【单选题】蒲鲁东认为财产是(C)。
∙A、资本∙B、货币∙C、盗窃∙D、占有3【单选题】浪漫主义的批判缺乏原则高度,其判断依据是(B)。
∙A、是不是开历史的倒车∙B、是不是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维度中∙C、是不是诉诸于特定的伦理∙D、是不是真正诉诸于特定的社会改造4【判断题】法国重农学派的先驱对现代性作出批判时认为货币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正确)5【判断题】汤因比在《展望21世纪》中提到如果可以让他重新出生一次,他愿意出生在尼泊尔或西藏。
(错误)批判的观点和方法1【单选题】纯粹的等价交换在(D)的条件下才成立。
∙A、生产了两种及以上不同的产品∙B、是从人们的切身需求出发生产的产品∙C、同量的抽象劳动下生产的商品∙D、商品生产发展起来并且在商品生产比较发达2【单选题】恩格斯认为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C)。
∙A、批判的、抽象的∙B、革命的、批评的∙C、批判的、革命的∙D、抽象的、革命的3【单选题】马克思是从(B)来把握现代经济生活和整个资本主义生存方式的。
∙A、历史的现象、历史的伦理∙B、历史的现象、历史的过程∙C、特定的社会改造∙D、历史现象的批判4【多选题】要达到形式的公平,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AB)。
∙A、利己主义个人∙B、原子式的个人∙C、伦理式的个人∙D、宗法性的个人5【判断题】黑格尔认为自由的思想就是批判的思想。
(正确)6【判断题】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是对现代经济生活的批判。
(正确)哲学革命的起源(上)1【单选题】“物质生活关系之非理性的本质”是马克思在批判(A)时期的一个重大发现。
∙A、黑格尔哲学∙B、柏拉图哲学∙C、康德哲学∙D、胡塞尔哲学2【单选题】黑格尔法哲学中讨论的三个环节是(C)。
∙A、家庭、社会、组织∙B、家庭、组织、个体∙C、家庭、市民社会、国家∙D、国家、家庭、个体3【单选题】黑格尔法哲学认为物质利益的冲突可以用(D)加以调节、处理。
∙A、人类的理性∙B、市场∙C、法律∙D、国家的理性4【判断题】哲学革命的缘起时期是在1843年——1844年,被称为莱茵报时期。
(错误)5【判断题】person一词翻译为人格,在本体界是可以被感知、被触摸的。
(错误)哲学革命的起源(下)1【单选题】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缘起是(C)。
∙A、国家理性∙B、物质利益∙C、社会权力∙D、人类思想2【单选题】social power中的“power”翻译为(B)。
∙A、自然现象∙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理性关系∙D、概念3【判断题】康德认为遗嘱制度的哲学前提是人格神圣。
(正确)4【判断题】马克思所谓的物质力量,是人与人之间异化了的感性关系。
(正确)什么是哲学革命(上)1【单选题】康德的法权学说是把私有财产的关系看作是(C)。
∙A、power∙B、occupy∙C、righ正确∙D、possess2【单选题】在尼采看来,power的根源来自(D)。
∙A、感性交往∙B、理性的产物∙C、社会权利∙D、意志3【单选题】“财产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一句出自(C)。
∙A、尼采∙B、叔本华∙C、马克思∙D、福柯4【判断题】黑格尔和康德分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
(错误)5【判断题】马克思和尼采都提出了philosophy o错误power这个概念。
(正确)什么是哲学革命(下)1【单选题】牛顿物理学的中心范式有两个基本概念,分别是(A)。
∙A、支点、力∙B、运动、力∙C、速度、运动∙D、支点、运动2【单选题】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的活动,称之为(C)。
∙A、实践∙B、践行∙C、应用∙D、指导3【单选题】“本质就是消失了的存在”是(D)在讨论存在过渡到本质时所提到的。
∙A、马克思∙B、福柯∙C、康德∙D、黑格尔4【判断题】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明了社会权利的更替原理。
(正确)5【判断题】一场社会革命,是把旧有的社会要素消灭掉,运用新的社会范式组织新出现的要素。
(错误)哲学革命的成果(上)1【单选题】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确立了经济学的核心范畴是(B)。
∙A、资本∙B、价值∙C、利润∙D、价格2【单选题】“劳动没有价值,它是创造价值”是(D)的一个伟大发现。
∙A、李嘉图∙B、黑格尔∙C、亚当·斯密∙D、马克思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济学著作的是(A)。
∙A、《资本论》∙B、《分配与交换》∙C、《国富论》∙D、《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4【判断题】没有西方近代哲学就没有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正确)5【判断题】马克思同亚当·斯密一样,把资本是仅作为现代社会财富来研究的。
(错误)哲学革命的成果(下)1【单选题】胡塞尔的《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形象学》体现了对(D)的要求。
∙A、政治学批判∙B、社会学批判∙C、法学批判∙D、自然科学批判2【单选题】关于异化劳动的规定,说法有误的是(C)。
∙A、劳动产品越多,劳动者越是受劳动产品的支配∙B、劳动本是人的生命活动,人在生命活动当中自我否定∙C、劳动表明了人的类本质,却提高为每个人谋生的手段∙D、资本对劳动的统治本是劳动生产出来的3【单选题】《共产党宣言》中提到“民族斗争说到底是(A)”。
∙A、阶级斗争∙B、利益冲突∙C、资本冲突∙D、权利斗争4【判断题】马克思把对资本研究看成是对剩余价值规律的研究。
(正确)5【判断题】黑格尔认为辩证法是人类思维的逻辑,这一点马克思是赞同的。
(错误)为什么要讲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单选题】马克思最重要的自传性著述是(序言)。
∙A、《哲学的贫困》∙B、《资本论》∙C、《<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D、《<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2【判断题】马克思在1845年之后开始走上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条大的道路。
(错误)3【判断题】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一生最主要的思想任务。
(正确)批判黑格尔法哲学1【单选题】由苏格兰启蒙并开启了社会哲学的代表人物是(C)。
∙A、黑格尔∙B、福柯∙C、弗格森∙D、康德2【单选题】黑格尔认为独立的市民社会领域的出现是(B)之间最重要的差异。
∙A、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B、传统世界和现代世界∙C、庄园经济和市场经济∙D、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3【单选题】马克思明确提出走向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原因是在(序言)中。
∙A、《哲学的贫困》∙B、《<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C、《<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D、《资本论》4【判断题】早期近代政治哲学主要关注的是“现代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
(正确)5【判断题】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现代性的最重要的成就。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