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方史学的兴起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8
西方历史学的起源——希罗多德与他的《历史》历史与“历史学”如果提到中国历史学的起源,相信很多人会立马想到司马迁以及他的著作《史记》。
实际上将史记作为中国历史学起源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司马迁之前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专门记录历史的史官,也留下了很多经过历史的史书。
例如《尚书》、《春秋》、《竹书记年》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史记》都得到了历史学家们的关注,并被视为是中国历史学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既然史记并不是中国第1部史书,为何它又能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呢?这便要我们从历史学的本质说起。
“历史学”与“历史”并不是同一样东西。
当我们提到历史时,我们经常指代的是以前发生过的一系列事件,是“事实”。
而历史学则不同,它所涵盖的内涵要远远超过单纯的历史事实。
记录事实只是历史学最基础的部分,而分析辨析、批判、解读、阐释事实才是历史学的真正任务。
对于历史记录者来说,他们只需要记下自己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东西即可,而历史学家要做的工作则多的很,他们要从一系列自相矛盾的历史记录中辨识出真正的历史事实,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分析事实背后的表面原因与深层原因。
有时历史学家还需要观察这件事实对后世造成了多少影响。
可见历史学与历史之间的差距很大很大。
这样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何太史公的史记会如此被历史学家们看中:司马迁在撰写史记之时,常常要从不同的材料之中辨析出历史上究竟发生过什么。
司马迁经常亲临历史发生之地。
希望从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有时他甚至会去找当事人了解真实情况。
而且在每章结尾,司马迁经常会加上“太史公曰”来所写的人物进行品评。
这正应了太史公对自己的那句评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在讨论了历史与历史学的差距之后,余孽君想把目光从东方移到西方,看一看在西方有哪些人物与太史公一样,堪称历史学之父。
历史的记录者在西方出现的很早,在希腊世界进入古风时代(公元前5世纪开始)之前就有很多文学作品记录过了希腊历史,例如《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
评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郭方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
所著《西方的兴起—一人类共同体史》②是一部在西方史学界影响巨大,并具有承先启后作用的“整体世界史”(worldhistory)著作。
可以称之为“世界史”的著作有数种。
一是在统一的体例下,由多位专家合作编撰的国别史、地区史与断代史的多卷本总集,如《剑桥世界史》系列、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等。
也有一些是简明概要的世界史读物或教科书。
另一类则是由对世界整体历史有独到研究思考的学者,在对世界史各领域研究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所撰写的体现了那个时代重要的思想、学派的世界历史观和世界史整体研究水平的著作,并非国别史、断代史的一般性编纂。
《西方的必起》就属于这类具有独创意义的“总体世抖史”(univer3alhistory)著作。
这类休大思精、具有世界性眼光的史作^已有之。
古希腊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中国司马迁的《史记》被公认为是其伟大的开端,这种史学传统经历代各国延续至今,产生丁一系列辉煌的史学名著。
对于《西方的兴起》这部著作,也应当放在20世纪世界形势的变化和西方史学发展的总趋向中讨论其重要意义。
西方史学在19世纪起逐步形成有着系统研究和数学规范的学科,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也造成了其局限和缺陷,即“西方中心论”和狭隘的民族国家立场,将历史学变成r西方发展扩张史和宣扬个别民族“优越性”的国别史,而漠视世界其他地区呵文明的历史和世抖人类整体的历史。
’并且注重于以文件材料为依据的政治史和重要人物事件的历史,而忽视r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史和普通民众的历史。
由于社会科学和哲学在lq、20世纪之交的迅速发展,也由于考古学、人类学在世界各地的新发现和新成果的影响,在20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一批从不同于传统史学的角度研讨论述整体世界史的著作,如以独特的历史哲学思考论述人类各文明历史进程的斯宾格勒(Spen91er,0)的《西方的没落》(Dcruntcrgangdes①威廉·麦克尼尔(wmiamHMcNe;II),19i7年生,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西方史学史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西方史学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西方史学史对于当代史学研究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西方史学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深入理解西方史学史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进一步提高历史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2.1 西方史学史的起源与发展本章将从史学史的概念和范畴着手,探讨西方史学史的起源和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1.史学史的概念和基本范畴;2.史学史的起源和发展;3.史学史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
2.2 西方史学史的基本理论本章将重点探讨西方史学史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史学的本质和功能;2.史学方法论;3.史学认识论。
2.3 西方史学史的主要流派与观点本章将介绍西方史学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观点,包括以下内容:1.传统主义流派;2.科学主义流派;3.社会历史学派;4.应用历史学派。
2.4 西方史学史与当代史学研究本章将介绍西方史学史对于当代史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主要内容包括:1.西方史学史对于当代史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2.西方史学史对于当代史学研究的理论启示。
三、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3.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通过讲授来介绍西方史学史的基本概念、学派和理论;2.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历史学研究的方法、理论等问题展开讨论,增加互动和参与度;3.作业:通过个人或小组作业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历史学研究问题的理解和掌握;4.学术论文: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通过撰写学术论文的方式探讨相关问题,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
3.2 评估体系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四个方面:1.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考察学生对于历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等方面的掌握情况;3.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考察学生对于课程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4.学术论文:通过学生提交的学术论文考察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
西方史学史第一章古典史学历史背景:在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中,古希腊击败了波斯帝国。
历史背景:在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中,古希腊击败了波斯帝国。
不仅促进了希腊城邦制社会的繁荣,而且刺激了他们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
会的繁荣,而且刺激了他们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
这个时代是古希腊人理性觉醒的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哲学思潮,对传统奴隶主贵族思想传统予以冲击,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哲学思潮,对传统奴隶主贵族思想传统予以冲击,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史学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变革时代中诞生,并且开创了古典史学新局面,底德的史学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变革时代中诞生,并且开创了古典史学新局面,古罗马人继承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持续了一千年之久。
继承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持续了一千年之久。
一.希罗多德和社会文化史的创立希罗多德和社会文化史的创立社会文化史人本意识、世界史眼光和存真存疑的批判原则,奠定了西方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
1 人物简介:希罗多德,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历史》,被誉为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同时被称作“史学之父” 。
开创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体裁,历史叙述体。
同时也开创了一种以社会文化为中心的史学传统,本人也已高度的人本意识和世界史眼界,对西方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主要著作:历史》《 a b c d 内容:希波战争,9 卷,涉及到了西亚北非和希腊等地各种情况。
取材:所得各种文字史料和实地采访调查所得体例:历史叙述体史料价值:①西方史学的第一本历史著作,详细的记述了希波战争,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②开创了历史叙述体,并确定了以社会文化为中心的西方史学范式;③对史料采取了一定的鉴别和判断,采取客观主义态度,体现了严格的史学求真精神;④颇具文学价值,叙事简洁,文笔优美,精于战争描述,将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结合;3 历史观:①希罗多德推崇希腊,民主政治,而没有一概否定波斯,并且试图从历史本身去解释历史,标志着古希腊历史思想的转折,从记神事发展到记人事,具有了初步的人本意识。
绪论一、西方史学史的主要内容1.史学史的研究对象2.史学史的任务二、研究西方史学史的学术价值和意义1.打开西方文化之门2.加深对唯物史观的认识3.了解西方世界所必需三、中国西方史学史研究简况1.20世纪初至建国2.建国至1966年3.1978年至今第一章古代希腊的史学教学内容与要求:本章主要讲述西方史学的产生和早期的发展及其特点。
要求学生掌握古希腊的历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等的主要著作和主要贡献,希腊史学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修昔底德斯和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和方法,希腊人本主义思想对史学的影响一、史学的萌芽1.希腊神话2.荷马史诗3.神话和史诗的特点二、“史学之父”及其《历史》1.《历史》出现的历史条件2.希罗多德Herodotus其人3.希罗多德对西方史学的主要贡献(1)撰史的目的含有唯物史观(2)朴素的历史因果观(3)平等的民族观(4)求真精神A、秉笔直书,兼收并蓄B、考证史料,辨别真伪(5)首创历史叙事体三、修昔底德斯Thucydides及其《伯罗奔尼撒战争》1.求真的人2.史学思想和方法(1)比较丰富的人本思想(2)重视探讨历史发展的内在的因果关系(3)具有历史进化论思想的萌芽(4)认识到经济因素的重要性(5)治学严谨,立论求实四、古典后期的希腊史学1.苏格拉底Socrates和柏拉图Plato2.色诺芬Xenophon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ole参考书目:复习思考题:1.简述西方史学的萌芽。
2.希罗多德对西方史学的主要贡献。
3.评修昔底德斯的史学思想和方法。
4.古希腊史学及其主要特征。
第二章希腊化和罗马时代的希腊史学教学内容与要求:本章主要讲述希腊化和罗马时代的希腊史学。
学生要注意希腊文化与罗马的文化的交融和相互影响,要求掌握古代成就最高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的主要著作和学术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波里比阿的史学成就,斯多噶派哲学对史学的影响一、斯多噶派Stoic哲学对史学的影响二、波里比阿Polybius及其《通史》(《罗马史》)古代欧洲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史学理论和方法1.撰史的动机和目的2.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某种规律性3.史学方法A、对史家的要求B、求真精神C、注重实地考察D、强调独立思考综合探讨历史中的因果关系4.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三、普鲁塔克Plutarch、阿里安Arrian和阿庇安Appian1.普鲁塔克及其《传记集》2.阿里安及其《亚历山大远征记》3.阿庇安及其《罗马史》复习思考题:试述波里比阿的主要史学成就。
古典史学,亦即古代希腊罗马史学。
从追溯神话与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算起,至公元5世纪“古典世界”的终结,西方古典史学经历了1000多年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了对后世颇具影响的西方史学的许多优良传统,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中,古希腊史学既是西方史学的源头,也是西方古典史学的核心。
[1]西方古典史学的兴起与古代希腊有着深刻的渊源,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古典史学。
一、史学的酝酿在希腊本土,不存在广阔的平原,也没有大江大河,而是山脉纵横,河道交叉,土地贫瘠,不适于农耕。
但它靠近海洋,致使古希腊人“两栖类式的生活,使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凌波往来,无异于陆上行走”[2]。
靠近海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希腊人勇敢、探求与多思的民族性格,同时也利于他们通商航海、吸收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文化成果。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希腊难免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
就其史学的产生来讲,亦不能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较其他文明而言古希腊是一后起之秀。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和东北尼罗河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出现了人类文明最初的曙光。
当希腊人四出活动之日,西亚北非已建立起丰饶的农业文明的奴隶制国家了。
希腊文明这个后起之秀,是直接得力于先行的埃及、巴比伦文明之益,才完成了“希腊的奇迹”这一伟业。
以希腊国土之贫瘠,在其文明发轫之际,更需要有赖于东方文明之助益。
在世界史学发展史上,希腊人不是最早记录历史的。
早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古代东方一些文明古国就为后世留下了最早的历史记录。
在埃及,最早的记载保留在著名的巴勒摩石碑上,是埃及第五王朝(即公元前2750年至公元前2625年)时的作品。
在古代西亚诸国,记功碑上有各君主史事年表以传之后世。
在印度,古文献《吠陀经》等保留了该国上古时代的不少史料。
古代西伯来人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其中著名的《旧约全书》最具有史料价值。
尽管近代学者对古代东方史学成就评价不一,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它的遗产对古希腊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为它的高度发展创造了前提。
第一章希腊史学荷马史诗荷马《奥德赛》《伊利亚特》特洛伊战争西方史学的开端希罗多德历史学之父《历史》第一部历史著作真实性艺术性修昔底德政治学之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政治军事史的典范真实性色诺芬杰出的军事家《长征记》可读性波里比阿罗马共和国的希腊史家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罗马史》眼界的开阔思想的深化方法的进步求真第二章罗马史学希腊史家:普鲁塔克罗马《希腊罗马名人传》传记体先河语言优美精神分析法阿庇安希腊史学家希腊文《罗马史》罗马通史社会经济背景客观公正珍贵史料阿里安罗马统治下的希腊政治家史学家《亚历山大远征记》拉丁史学:加图罗马史学奠基者《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拉丁文写罗马史的先例爱国史家《农业志》萨鲁斯特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垂训凯撒政治家历史学家《高卢战记》《内战记》善于叙事文学价值高拉丁语典范李维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建城以来史》贡献:通史体例垂训思想文笔优美塔西陀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日耳曼尼亚志》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反对暴政歌颂共和痛恨暴君教育垂训写作技巧高超卢奇安罗马统治的希腊作家《论撰史》史学自身思考政治眼光表现才能史论第三章中世纪史学早期教会史学的兴起:阿非利加纳《编年史》教会史学第一位编年史家线性时间攸西比乌斯教会史学之父《编年史》最大一部《教会史》《殉道者传》圣徒传教会史学的定型:圣奥古斯丁基督教早期神学哲学政治思想集大成者《上帝之城》确立基督教的世界理论法国教会史学: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宗教动机教会的丑陋面艾因哈德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查理大帝传》传记体所处时代受圣徒模式影响英国教会史学:比德《英吉利教会史》英国历史之父基督诞生之年为基准吾主纪年德国教会史学:鄂图《双城史》世界眼光德国史学奠定基础拜占庭史学:普罗科皮乌斯相信因果报应关心俗人历史《查士丁尼皇帝战争史》扩张史《秘史》私生活康尼娜女历史学家《亚历西亚德》歌颂父亲第四章文艺复兴史学文艺复兴从意大利获得突破:布鲁尼《意大利评述史》强调政治事件在原则上使用批方法的第一个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君主论》人性恶不择手段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反封反神权圭恰迪尼政治活动《佛罗伦萨史》《意大利史》史料丰富垂训实用整体史观考古学与校勘学:比昂多《著名的罗马》《胜利的罗马》《复兴的罗马》考古学奠基之作中世纪概念洛伦佐-瓦拉《君士坦丁赠礼的伪证》历史是一切只是的根基与基础文献校勘学诞生文艺复兴的北上:法国:科曼第一位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历史学家《回忆录》出访意大利受益匪浅让-波丹《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近代第一部真正的史学理论著作地理环境决定论进步史观英国:维吉尔英籍意大利人《英国史》真正近代意义上的英国史古典人文主义第五章理性及启蒙史学历史哲学的发展:伏尔泰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领袖理性主义史学奠基人历史哲学创其名《路易十四时代》批判神学史观近代社会文化史滥觞维科意大利近代历史哲学奠基人《新科学》历史发展三阶段孔多塞法国《人类文明进步史表纲要》科学推动社会进步康德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创立人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人类集体创造历史恶是历史进步的动力赫尔德德国《人类历史哲学思想》严格意义上第一个使用历史哲学概念的人文化史家肯定中世纪历史哲学名实兼具开浪漫主义史学先河三阶段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哲学发展顶峰历史主义思想《历史哲学》历史遵循不以人的意志位转移的客观规律发展的发展眼光法国史学的发展:孟德斯鸠法国三权分立《论法的精神》《罗马盛衰原因论》地理环境决定论理性决定论伏尔泰卢梭法国《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基础》《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浪漫主义之父不平等原因归结于经济英国三杰:休谟英国三大史家之一经验主义哲学集大成者近代不可知论创造者《英国史》《人性论》因果关系罗伯逊英国三大史家之一《苏格兰史》《查理五世在位时期史》《美洲史》理性主义者地理环境附注参考书目首创吉本英国三大史家之一《罗马帝国衰亡史》政治军事德国史学:哥廷根学派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18C60Y-18C后30Y-19C30Y 理性主义结合浪漫主义历史连续性发展性原始史料收集分工合作批判史学奠定基础专业人才:加特勒施洛塞尔赫伦文化史兴起线索:希罗多德伏尔泰布克哈特对经济的重视:卢梭第六章十九世纪的西方史学关注感性,甚至模糊文学史学界限的历史学家:卡莱尔英国英雄崇拜论刻画心理不尊重史实《论历史》《法国革命史》米什莱法国梯叶里浪漫主义史学旗帜美文学《法国史》《少女贞德》复兴法国麦考来英国辉格派历史学家《英国史》《论历史》历史是叙述与思辨的结合梯叶里法国一生致力于史学改革阶级斗争之父《对英国的征服》《墨洛温王朝时代纪事》承认历史连续性的历史主义的发展:维科卢梭赫尔德黑格尔狄尔泰德国尼采齐名生命科学奠基人《哲学本质》发展新康德主义历史主义史学承认史诗,中世纪的历史性:赫尔德承认中世纪关于西方史学专业化进程[客观主义史学]:尼布尔德国政治史学家政治与史学求是态度的结合博学历史成为独立学科兰克德国兰克学派《拉丁和条顿民族史》历史科学之父如实叙述学生:吉泽布雷斯特:德国《德意志皇朝时代史》文笔优美科学性民族自豪感几个著名学派:边疆学派:美国特纳《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美国特色希腊罗马研究的两位顶尖级人物:格罗特英国希腊史研究《希腊史》雅典民主政治的论述严格区分信史与神话传说蒙森德国罗马史研究《罗马史》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实证主义者: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师祖《论实证的精神》创造社会学布克哈特瑞士文化艺术史家实证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兰普勒希特德国文化史家实证主义研究人类生活全体偏爱运用心里规律解释历史被划到实证主义史学家范围《德意志史》政治史学派:强调政治结构的分析,将阶级斗争视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动力:梯叶里米涅法国政治史《法国革命史》历史连贯性基佐法国政治史发展梯叶里阶级斗争学说伏尔泰整体思想史《1640年英国革命史》法国历史学会梯也尔法国政治史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法兰西革命史》解释能力强东方学的兴起:商博良法国埃及学之父第一位识破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结构破译罗塞塔石碑的学者罗林生英国亚述学楔形文字《贝希斯顿铭文》第七章二十世纪的西方史学文化形态史观:斯宾格勒德国文化形态史观创立者思辨历史学家《西方的没落》汤因比英国文化形态史观《历史研究》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挑战应战分析和批判的历史哲学:狄尔泰克罗齐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判家伦理政治史观绝对历史主义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史》科林伍德英国历史哲学家考古学家分析批判历史哲学《历史的观念》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年鉴学派:贝尔法国年鉴学派综合史观首创者《历史综合评论》孕育是安放在传统史学营垒中的一匹特洛伊木马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费弗尔法国年鉴学派创立者之一1929 《为历史而战斗》认为历史就是人传统史学的批判精神总体史道路布洛赫法国年鉴学派创立者之一比较史学之父《封建社会》《法国农村史》布罗代尔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领袖《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法国史》三种时段理论主流学派。
【史学史】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致历程下面简要地概述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致历程。
西方史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
它起源于神话与史诗,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代。
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是其最杰出的代表。
希罗多德已把叙述历史事件(希波战争的前史和历史)作为著作的主线,并已具有对史实的批判求真精神和一定的历史观(宿命论)。
修昔底德对史料的批判原则、摒弃用神的力量来解释历史的人本思想,以及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探讨,都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
此外,还出现了一批历史学家,如色诺芬、波利比阿。
恺撒、李维、塔西陀、阿庇安等。
他们对西方史学的发展都有各自的贡献。
如波利比阿的《通史》叙述了被罗马征服的地中海所有重要国家,开创了最早的“世界史”体例。
撒鲁斯特、塔西陀、普罗塔克的著作对历史叙述形式的发展很有影响。
他们尝试用历史事件参加者的心理来解释事件,运用为人物塑像的方法来描述历史时代。
古典文学的传统持续到公元5世纪。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覆灭标志着欧洲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第二个阶段可以称为西方中世纪史学。
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后,基督教的史学和神学史观占据统治地位,古典史学的传统中断了。
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9)和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55—1274)的宗教信条和神学体系被奉为官方哲学,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总的说来,在这长达近1000年左右的时期内。
西方史学的发展是迟缓的。
在这近千年内。
欧洲没有出现一位可与古典时代著名史家媲美、值得称颂并不被时间长流所湮没的大历史学家。
但这并不是说,这个时期在西方史学发展史上是完全漆黑一片。
基督教史学,特别是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的确是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观念来解释历史,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
但如果我们拨开和透过宗教色彩的神秘迷雾,却可以从中发现不少对西方史学发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史学观念。
第一章西方史学的兴起第一节古代希腊的史学一、希腊史学的萌芽西方的史学,导源于古希腊。
“历史”一词即起源于古希腊,其本意是“经调查研究的记事”。
希腊最早的史迹是同宗教、神话、宇宙开辟说、谱系学及传奇和史诗故事联系在一起的。
其典型代表是《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讲述的是公元前一千二百年左右,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特洛耶城十年战争的故事。
史诗最初是一些短篇的口头创作,由行吟诗人和诗朗诵者代代相传,彼此转述,每逢盛宴节日,在巴赛勒斯(军事首领)的宫邸和集会上边弹竖琴,边咏唱。
后来逐渐增删,形成了有系统的长诗。
相传在公元前9世纪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为两部:一为《伊里亚特》,记述战争中希腊联军攻陷特洛耶城的经过;一为《奥德赛》,描写希腊英雄、伊大卡国王奥德修斯战后回国途中十年历险的故事。
实际上,直到公元前6世纪雅典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时,才最后编定成文。
在史诗中充满了神话和文学的渲染,所以还不能说是历史著作,但由于它多层次地反映了公元前11—9世纪希腊社会的状况,是研究这一时期希腊历史的惟一历史文献,因此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公元前8世纪希西阿德创作了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古代希腊最早的现实主义叙事长诗《田功农时》。
诗中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经济生活,谴责了氏族贵族的特权和骄奢淫逸,写出了民间的疾苦。
从史迹角度去考察,作品反映当时希腊人已经有了关于历史发展的观念,知道历史决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的,而是变动不居的。
希西阿德认为过去那种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公社时代是“黄金时代”,接下来的是“白银时代”和“紫铜时代”,而他自己生活的时代则是只有强权、没有公理的“黑铁时代”。
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在希腊的爱奥尼亚地区出现了许多用散文写作的“记事家”,他们的作品往往取材于遥远的往事、名门氏族的世系和诸邦由来的故事。
但同时,他们也注意到较晚的时代,例如编纂诸邦的编年史,他们记述的材料来源有的是口头传说;有的是来自当时的十分贫乏的文献资料,如男女祭司名册,城市官员名册等;有的是自己在异邦绝域的见闻。
他们记述的对象不仅有祖国城邦的史迹,而且有邻近城邦乃至蛮族的国度。
他们有闻必录,还说不上有什么严格的史学方法,因此他们还不能算是历史学家。
但是,他们在实践中尽力使自己的记述与事实相符。
这种求真的净剩精神,后来成为希腊史学中最宝贵的传统。
“记事家”的作品仅有残篇和后人引文流传下来。
其中成就最大的是米利都人赫卡泰俄斯。
他的著作有《大地巡游记》,系作者亲身游历各地的见闻记录;《谱系志》,是米利都城邦的历史。
在他的著作中已蕴含着历史批判精神的萌芽,如《谱系志》开篇写道:“米利都人赫卡泰俄斯谨此申言:只有我所认为是真实的东西我才把它记载下来。
关于希腊人的传说是纷纭复杂、各异其趣的,但据我看来都是荒唐可笑的”。
可见,他的目的是要写一部信史。
因此,有人认为他才是希腊的第一位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后来被许多希腊史家所引用,希罗多德不仅大量引用,有些地方甚至就是逐字逐句地照抄。
由此可见,“记事家”们的著作给希腊史学的发展以重要影响。
二、希腊历史学家及其著作(一)希罗多德及其所著的《历史》1、作者简介: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是古希腊的第一位历史学家,他出生在小亚细亚西部的爱奥尼亚城邦哈利卡纳苏斯,父亲是个在当地颇有权势的富豪,叔父是当地著名的诗人。
优裕的家庭环境,使希罗多德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酷爱史诗。
成年后,曾积极参与反对本邦僭主政治斗争。
约公元前454年,他的叔父在政治斗争中被杀害,因受株连,他被放逐,一度移居萨摩斯岛。
后来曾一度重返故乡,但不久,又再次被迫出走。
大约从30岁开始,希罗多德漫游世界。
他的足迹遍于小亚细亚、爱琴海诸岛、埃及、叙利亚、巴比伦、波斯、色雷斯及黑海沿岸等地区。
他每到一地,总是广泛了解乡土人情,细心考察文物古迹,多方采集民间传说,努力搜求奇闻轶事。
这些,开阔了他的眼界,拓宽了他的知识,为他后来著述历史提供了条件。
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雅典,他对雅典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巨大成就极为赞赏。
同时,与雅典的社会名流,如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家索福克利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伯里克利等友人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决心写一部完整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以传之后世。
公元前440年,他同雅典移民一起来到意大利南部的殖民城邦图里邑,成为该邦公民。
在这里,他潜心著述《历史》,直至逝世。
2、《历史》一书的主要内容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是以希腊、波斯战争我为中心内容的,所以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
关于此书的写作目的,他在书中写道:“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纳苏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人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历史》原书未分卷,后来亚历山大的注释家们把它分为九卷,分别冠以缪司女神①的名字,因此有时又被称为《缪司书》。
大体上全书可分成两部分:从开篇至第五卷第28节为第一部分,作者叙述了吕底亚、米底、巴比伦、埃及、波斯、西徐亚等地区的情况,凡他所知道的“异邦人”的世界,记述殆遍,并述及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从第五卷第29节至第九卷止为第二部分,专门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一直写到公元前478年希腊人占领色雷斯的塞斯托斯城为止。
《历史》作为西方史学的第一部历史巨著,其材料来源十分广泛,除了从史诗、档案文献、石刻碑铭、宗教记录以及前辈作家的著作中获取文献资料外,更多的是作者本人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大量资料。
因此,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展示了古代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历史往事、名胜古迹等多方面的情况,俨如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
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该书是西方最早的文化史著作。
从史学史的角度看,希罗多德及其《历史》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他对西方史学的贡献和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
第一,他开创了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体的历史编纂方案,为后世历史叙述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的史书,大体有三种体例:以年代为中心的历史编年体;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记传体;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体。
在古希腊,编年体出现较早,其次是叙述体,最后是记传体。
所谓历史叙述体,大致与中国古史的记事本末体相仿。
它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纪事系统连贯,叙事生动有趣,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等。
希罗多德搜集大量的史料,并使之纳入一个基本上完整的体例之中。
构成这部把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历史著作,为西方史学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他所创作的历史叙述体,经修昔底德得到完善和发展,至今仍被西方奉为圭臬,成为编纂历史的通用体裁。
第二,希罗多德注意考证史料、辨别真伪,在西方史学史上最先使用了历史批判方法。
在书中,他对各种不同的说法都一一进行估量和核对,对可疑者直陈己见,采取尖锐的批判态度;对真伪不能判定者,不轻下结论,让其存疑。
他这种“求真”的精神,经修昔底德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古希腊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为后世严肃的西方史学家所遵循。
第三,希罗多德所著《历史》取材宏富,视野广阔,表现了对历史的远见卓识。
《历史》的主题虽然是希波战争,但实际上写的是那个时代希腊人所知的世界范围的历史。
他对异族人很少偏见,他认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彼此应该尊重。
他甚至提出东方是文化和智慧的摇篮,重视东方文化对希腊的影响。
他指出:埃及的太阳历比希腊历法准确;希腊人从埃及学来几何学;希腊人的日晷是由巴比伦人发明的;字母文字是从腓尼基人学来的。
人们爱把希罗多德比作我国史学上的司马迁。
一个是西方的“史学之父”,写了一部《历史》;一个是中国的“史学之父”,写了一部《史记》。
无论就他们对东西方史学的贡献,或是就他们各自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希罗多德是可以同司马迁相比照进行研究的。
且看:他们都是学识渊博、阅历丰富、行迹极广的历史学家;他们各自所开创的编史体裁——历史叙述体和纪传体,都对西方和中国历代的史学发生过深刻的影响;他们目光远大,胸襟开阔,在编纂历史时都毫无例外地把眼光投射到本国以外的世界;他们纵横东西南北,褒贬各等人物,都富有大胆的批判精神;最后,他们的作品,叙事生动形象,写人栩栩如生,文章流畅可诵而有韵致,为现代的历史文学作出了范例。
鲁迅先生在评论司马迁的《史记》时,曾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句话如借用来评论希罗多德的《历史》,看来也是可以的。
如果对这两位“史学之父”及著作更深入的比较研究,一定会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史学发展的规律性。
但是,希罗多德也有时代的局限性,他笃信“英雄史观”;相信命运,崇信迷信,乐道于神示、梦兆、占卜等;此外,为了达到道德训诲的目的,有虚构历史的倾向和失实之处。
由于他在西方写出了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历史著作,后来被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称为“史学之父”,并沿用至今。
(二)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作者简介:关于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前396年)的生平,目前已不可详考。
我们只能根据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其他的一些零星片断,为他的一生勾勒出一个大体的线索。
修昔底德从小在希腊先进文化的熏陶下长大。
据传他曾从阿那克萨哥拉学哲学,从安提丰学修辞学,这为其日后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历史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他就苦心孤诣地从各个方面搜集史阳,准备撰写一部战史。
一年后,雅典城内突发瘟疫,造成许多人死亡,他亦被传染,但却幸免于难。
公元前424年,他被雅典公民选为十将军成员。
同一年,他代人受过,被放逐在外达20年。
在流放的20年中,他主要栖居在色雷斯地区。
在那里,他密切注视着战争的进程,并利用自己不被敌方怀疑的有利条件,从伯罗奔尼撒方面获取了不少材料。
战争结束后,他获释归国。
回到雅典后,他继续撰史。
他只写到战争的第20年(即公元前411年)就溘然与世长辞。
他大概活了60余岁。
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的基本内容修昔底德以特有的洞察力认识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意义和重大影响,从战争开始就注意收集资料,并倾注毕生精力写出了巨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同希罗多德相比,修昔底德在史学思想、治学态度和史学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第一,修昔底德是第一个尝试揭示历史事件发展的真正因果关系的史学家。
在著作中,他对战争的起因及其因果关系进行了深刻分析,探求历史发展的动因。
例如他认为战争的起因是雅典势力的扩张引起斯巴达及其盟邦的不满;而雅典的失败,则是由于国内党争、奴隶逃亡和盟邦叛离。
这些分析,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很精辟的。
第二,修昔底德是第一个注意到经济因素重要性的史学家。
他的著作虽然主要描写战争,但也提及希腊的经济情况,他认识到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