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经济学小故事
- 格式:ppt
- 大小:238.00 KB
- 文档页数:9
小故事大道理100字篇一: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励志小故事大道理1、曼德拉曾被关压27年,受尽虐待。
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
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
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启发】原谅他人,其实是升华自己。
2、夜市有两个面线摊位。
摊位相邻、座位相同。
一年后,甲赚钱买了房子,乙仍无力购屋。
为何?原来,乙摊位生意虽好,但刚煮的面线很烫,顾客要15分钟吃一碗。
而甲摊位,把煮好的面线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给顾客,温度刚好。
【启发】为客户节省时间,他才会向你靠近。
3、两马各拉一货车。
一马走得快,一马慢吞吞。
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
后面的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后来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
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懒马效应。
【启发】如果让你的老板觉得你已经可有可无,那你已经站在即将离去的边缘。
4、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启发】一个不愿付出、不愿冒风险的人,一事无成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5、一个小镇中,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一个餐厅,第三个开了一个超市,这片很快就繁华了。
另一个小镇,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恶性竞争大家都没得玩。
【启发】一味走别人的路,必将堵死自己的路。
6、一只乌鸦在飞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鸽子。
鸽子问:你要飞到哪?乌鸦说:其实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声不好,所以我想离开。
鸽子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声音,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的。
【启发】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变得更加美好,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
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
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
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
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
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
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
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
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
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
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
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
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
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
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
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
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
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
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
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
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
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
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
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
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
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
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
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
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No.1咨询师的故事有一个人,在一个乡间小道上,遇到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这个人就跟牧羊人讲:“伙计,我们打个赌吧,我猜猜这个羊群的数量,我如果猜中了,我要抱走一只羊,如果我猜错了的话,我赔你一百元钱。
”这个牧羊人一听说,我这么一大片羊,数要数一会儿,你还不能一头一头地数,牧羊人说:“这个买卖不错,我们就做吧。
”结果这个过路人就坐下来,支起笔记本电脑,架起卫星天线,然后忙了一会儿。
最后,他告诉这个牧羊人说:“你这儿有九百九十九只羊。
”这个牧羊人一听,大惊失色地说:“你猜对了,我正是这么多只羊。
”这个人就很得意地抱了一个他的战利品走了。
可是没走几步,牧羊人追上来了说:“你给我一个扯平的机会,我也来跟你赌一把,我猜猜你是干嘛的。
”这个人说:“好,你猜吧。
”这个牧羊人说:“你是个咨询师。
”这会儿这个路*惊失色了:“你怎么猜出我是咨询师来?”这个牧羊人说出了四个原因:第一,你不请自来。
第二,你说的我全知道。
第三,你没有空手走。
第四,你抱走的不是羊,而是我的牧羊犬。
NO.2只借一美元一位犹太商人来到一家银行贷款部,对贷款部经理说:“我想借点钱。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呢?”“1美元,可以吗?”贷款部经理显出十分诧异的神情,此人穿戴十分阔绰:名贵的西服,昂贵的手表,镶宝石的领带夹子。
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也许,这是一种试探,试探银行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
于是他立即装出十分高兴的样子说:“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无论多少都可以照办。
”“好吧。
”犹太人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国债、债券等放在经理的办公桌上。
经理清点了一下:“先生,总共是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
不过您真的只借1美元吗?”“是的,我只需要1美元。
”经理帮犹太人办完一切手续,便欲离去。
这时银行行长从后面追上来,有些窘迫:“先生,我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1美元呢?”“我到这里来是想做一桩生意,可是随身携带这些票券很碍事。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从前有一个农民,他只有一头牛。
这头牛每天能够耕种他所有土地的面积,并且产出一定数量的粮食。
农民每天都会全力以赴地耕种土地,力求获得更多的收益。
有一天,这个农民听说了一个经济学原理,叫做"边际效益递减"。
他通过思考和观察发现,随着他不断增加牛的工作时间,每增加一小时所获得的额外粮食产量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一开始增加工作时间可以带来较大的收益,但随着时间的增加,额外收益逐渐减少。
于是,农民决定将每天工作的时间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耕种土地,另一部分用来让牛休息。
他发现这样做,牛在耕种土地时,效率更高,产出更多的粮食。
当牛休息时,农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修理工具,也能获得一些额外的利益。
农民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了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原理。
他
意识到,每个决策都需要做出取舍,每个选择都会带来一些机会成本,即放弃其他的利益。
他发现通过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
最终,这位农民成功地将他的农田耕种得更加高效,获得了更多的粮食产量。
他从这个小故事中学到了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经济学原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优化资源配置,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经济学家笑话对于经济学家来说,100个人常常是有着100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可以很好地共存。
这往往是其它学科难以看到的盛况。
于是,有人说:“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人能够分享同一届诺贝尔奖,这种情形只有在经济学中才会出现,如缪尔达尔(Myrdahl)和哈耶克(Hayek)”。
基于经济学家总是互相攻击的现实,也有人总结了所谓“经济学家第一定律”:“对于每一位经济学家,都有相应的、观点相反的经济学家存在。
”这是一种有意思的共生。
还有人把经济学家的这种互相不能说服的危害推进了一步,指出:“唯一比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业余经济学家;而唯一比业余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职业经济学家。
”(The only thing more dangerous than an economist is an amateur economist,The only thing more dangerous than an amateur economist is a professional economist.)经济学家掌握了经世济民的大道理,应该是十分聪明,这也有许多故事来证明;同时,经济学家也常常被嘲笑成“愚蠢”的代表,这也有一些故事来证明。
看来,这本身应该成为一个值得立项研究的重大课题。
有人说:“经济学家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并不知道他所谈论的,但是,他让你觉得这是你的错误。
”从这句话,很难判断人们是觉得经济学家聪明还是愚蠢。
1:牧羊人和经济学家有人在乡间路上遇牧者赶羊,对牧羊人说:“我和你打赌,如果我猜中羊群的数目,得一羊,如猜错,你得一百元。
”牧者欣然同意。
路人说出一个数目,973只,牧者大为惊奇,因为确是羊群的数目。
于是,路人取得他应得的“奖品”,拜别牧者,扬长而去。
走不了两步,牧者赶上来,说“让我有个扯平的机会———我们再赌一场吧?”路人马上同意,问牧者要猜什么?牧者说猜路人的身份,路人无异议。
牧者一猜中的:“你是在官方智囊机构工作的经济学家!”路人吓得面无人色,牧人怎会知道他的职业?“这还不简单,”牧者揭开谜团,“因为你抱走的是牧羊狗而不是绵羊!”2:经济学家的IQ科学家爱因斯坦死后升天,大人物驾到,上帝铺下红地毯,派三位天使迎于南天门。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某歌星一场演唱会的出场费的收入是几十万元人民币,是普通人几年或几十年的收入,老百姓难免有不平衡之感,歌星的收入主要来源是门票的收入.我们分析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增加了,而歌手的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还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
如果歌手增加,门票的价格也会下降,演唱会的场次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减少,门票的价格也会上升,演唱会的场次会减少。
这就是经济学分析的供求规律。
讨论题:1. 什么是供求规律?2. 为什么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案例点评:歌星的高收入是由歌星的供给和公众的需求决定的,这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既然对歌星的消费需求如此之大,而供给方又稀缺,也就是说在市场上少数著名歌星有完全垄断地位,因此他们的高收入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公正的,少数歌星是竞争出来的。
当看到一夜走红的歌星收入高于我们这些十几年寒窗苦读的教授许多时,难免有不平衡之感,但从经济学的理性来看,歌星的高收入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
案例二: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打印机市场上,彩色喷墨打印机和墨盒的定价很反常,彩色喷墨打印机一台售价仅为300人民币,低价很诱人,使得很多有计算机的用户购买了一台这样的打印机,买到打印机后再考虑买墨盒,发现一个墨盒的价格是200元人民币.墨盒是消费量很大,消费者如果使用打印机,购买墨盒就是经常的。
事实也就是这样买下后才发现更换一种色彩的油墨用完,不换墨盒就不能保证画面质量,而换四个墨盒的价格比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还贵. 因此消费者才感到买得起打印机买不起墨盒.还比如你看人家经营一种商品十分赚钱,你也做起同样的生意来,这就是经营别人产品的替代品,这样势必加剧了市场竞争。
恐怕竞争中被淘汰的就是你。
《经济学基础》案例集(附答案)目录第一单元走近经济 (1)第二单元学会消费 (2)第三单元创造财富 (5)第四单元发现价格 (31)第五单元认识市场 (55)第六单元调整预期 (65)参考答案 (73)第一单元走近经济案例:英阿“黑金”之争再起马岛马岛之战后,英国实际上占领了马岛,但阿根廷方面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声称。
但是两国也能够相安无事多年,直到1998年马岛附件发现较大石油储藏。
但是,当时实施勘探的壳牌石油公司在当年就停止了在马岛附近海域的勘探。
中止勘探并非出于阿根廷政治压力,而是因为当时国际油价降到每桶12美元,开采新油田已得不偿失。
根据英国地理协会的评估,马岛附近海域的石油储量高达600亿桶,相当于英国北海油田的石油总储量。
此外,马岛海域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若得到充分开发,可确保英国25年的能源供应。
今非昔比的国际油价是促使英国公司再次进军马岛的主要原因。
迪塞尔石油公司的发言人本·罗姆尼更是直言不讳地说:“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世界各地都在勘探和开发新的油田,迪塞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在商业上也就更加可行了。
”目前,英国迪塞尔石油公司已在马岛北部约160公里的海域安装好海上钻井平台,并在马岛外海展开钻探。
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钻井目标深度约为3500米,钻井作业预计持续约30天。
”马岛当前在英国的实际控制之下。
所以,从国际法的角度讲,阿根廷处在下风。
但阿根廷没有放弃在外交上的努力。
阿根廷已向英国提出强烈抗议和交涉。
问题:分析资源稀缺性对经济的影响,英国和阿根廷政府为什么展开马岛主权之争?第二单元学会消费案例一:人生价值资料1:大学生张华和熊佳维见义勇为的故事大学生张华跳入化粪池救人牺牲:25年前,一个大学生为抢救掏粪落池的老农民,毅然跳进粪坑救出老人,自己光荣献身。
他就是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
张华1979年考入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7月11日,张华路过西安康复路口时,听见马路对面的公共厕所里传来“快来救人”的呼喊声,于是飞奔过去。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篇一: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原理一、机会选择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
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
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
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
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
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
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
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
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
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
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
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捍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
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篇一: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生活中处处折射着智慧的光芒,只要我们留意去看。
有些故事虽小却饱含着大道理,看看从下面这10个小段子中,看看您有什么收获。
1.博弈论与追女生如四个男生都去追一个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搭理。
这时男生再去追别的女孩,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当次品。
但是,如果他们四个先追其她女生,那个漂亮女孩就会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简单多了。
——数学大师纳什关于博弈论最简单表述。
2.“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由来这句话最早由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提出来。
它的本义是即使你不用付钱吃饭,可你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因为你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比如谈一笔100万的生意,你把时间用于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
这是机会成本的概念,以前你知道吗?3.经济学笑话课堂上,教授讲授经济学:“何谓第一产业?喂牛,养羊。
何谓第二产业?杀牛,宰羊。
何谓第三产业?吃牛肉,喝羊汤。
”有学生问:“那么,文化产业呢?”教授眼睛一亮:“问得好!不愧是俺的好学生。
”然后回答:“所谓文化产业,就是吹牛皮,出羊相!”4.穷人税经济学上有个说法叫“穷人税”,最典型的是买彩票的人大多都是穷人(经常买彩票的兄弟不要介意),这是他们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范围以内能够实现财富剧增的少有机会,但中奖毕竟是小概率,长期以往,细水长流,出得多,进得少,就权当缴税了。
5.帕累托分布把全世界每个人拥有的财富从大到小排起来,一边是一个纤细但高耸入云的头,另一边是漫长的一望无际,低矮的让人绝望的尾。
这样的分布在经济学里被冠名为“帕累托分布”。
6.长线投资一女孩拿着三角钱来到瓜园买瓜,瓜农见她钱太少,便想糊弄小姑娘离开,指着一个未长大的小瓜说:“三角钱只能买到那个小瓜”,女孩答应了,兴高采烈的把钱递给瓜农,瓜农很惊讶:“这个瓜还没熟,你要它怎么吃呢?”女孩:“交上钱这瓜就属于我了,等瓜长大熟了我再来取吧。
”7.快乐痛苦四原则一次捡75元,和先捡50元后捡25元,选哪个?一次丢75元,和先丢50元再丢25元,选哪个?实验证明,多数人选分开捡¥75,一起丢¥75。
世界第一好懂的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100个故事的读后感经济学这一门学科,对于许多人而言还是相对陌生和复杂的领域。
但在《关于经济学的100个故事》这一著作里,作者简洁生动的叙述方式,将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一些我所了解的故事,以及我对经济学这一学科的新理解。
故事一:扯铃故事中讲述了扯铃的原理,它能将重物轻松提起。
但这是如何实现的呢?故事给出的解释是,在扯铃的另一端,有一个和重物等重的对称物。
这样,当扯铃向下拉时,对称物向上移动,所以重物变轻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里的机会成本,即必须要有所得才能支持每一件事情。
故事二:波动的牛市该故事中讲诉了一个涨势迅猛的牛市,以及其它重要的经济因素。
银行的利润随着股市价格的上涨而剧增,但是,股市放缓时,投资者搭便车的资本却来源于银行。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及一些提供资本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所扮演的角色。
这也反映出了我们生活中,不同行业和个人之间所存在的依存关系。
故事三:外汇价值这个故事是讲外汇价值的,故事中两个国家都用黄金作为货币标准,其汇率是1:1。
随着时间推移,一个国家开始大量印刷货币以期增加国内财富,从而将黄金汇给另一个国家。
但这使得该国的货币供应过多,导致它的货币价值下降,最终导致外汇比值发生变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货币也是有公平交换的标准,并且货币汇率的变化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故事四:交易成本这个故事以一个网上购物的例子开始,人们可以方便地在比较平台上购买商品。
但是,从有时一些商品的价格变化发现,比较平台通常会收取手续费来实现盈利。
这也提醒我们,在经济数据背后,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这背后是否有一些其他的信息,如交易成本。
故事五:买破产公司这个故事讲述了许多企业高管在上层次公司出现破产时,都能够及时买下下层公司不受其影响。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个人或团队能够从采取更明智的商业决策中获益。
博弈论博弈论--这是一个热得烫手的概念。
它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的运筹学中,也正在经济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就频频授予博弈论研究者),但如果你认为博弈论的应用领域仅限于此的话,那你就大错了。
实际上,博弈论甚至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工作中,你在和上司博弈,也在和下属博弈,你也同样会跟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博弈;而要开展业务,你更是在和你的客户以及竞争对手博弈。
在生活中,博弈仍然无处不在。
博弈论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和全新的思想。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包罗·萨缪尔逊如是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个有价值的人,你就必须对博弈论有个大致的了解。
也可以这样说,要相赢得生意,不可不学博弈论;要想赢得生活,同样不可不学博弈论。
下面是关于博弈的一些小故事一、囚徒困境两个夜贼,鲍伯(Bob)和艾尔(Al),在行窃现场附近被抓获并被警方隔离拷问。
每个夜贼都必须选择是否坦白和揭发对方。
如果两个贼都不坦白,他们都将被判刑一年。
如果每个贼都坦白并揭发对方,他们都将在监狱中度过10年。
但是,如果一个贼坦白并揭发对方,而另一个贼不坦白,那么与警方合作的贼将被释放而另一个贼将在监狱中度过20年。
在这个例子中的战略是:坦白与不坦白。
赢利(payoff)(实际上是处罚)是判刑。
我们可以用“赢利表(payoff table)”简洁地表达上述信息,这类赢利表已经成为博弈论中很好的标准表达式。
以下是囚徒困境博弈的赢利表。
表2-1艾尔坦白不坦白鲍伯坦白10,100,20不坦白20,01,1这个表的读法是这样的:每个囚犯从两个战略中选择一个。
即,艾尔选择一列,鲍伯选择一行。
每个单元格的两个数字告诉两个囚犯相应的战略被选择后的结果。
逗号左边的数字表示选择行的人(鲍伯)的赢利,逗号右边的数字表示选择列的人(艾尔)的赢利。
因此(先阅读第一列),如果他们都选择坦白,每人将判刑10年,但是如果艾尔坦白而鲍伯不坦白,鲍伯被判20年而艾尔将被释放。
经济学小故事
当然,下面是一个关于经济学原理的小故事:
分苹果的故事
曾经有两个小朋友,小明和小红,他们一起捡到了一袋新鲜的苹果。
两人决定平分这些苹果,但由于苹果数量无法完全均分,他们遇到了难题。
这时,小明提议:“我们可以请邻居爷爷来帮忙,他可以作为公正的第三方。
我先提出分配方案,如果你同意,我们就按照那个方案分;如果你不同意,那么由你来提出新的方案,而无论哪种方案,提方案的人都不能拿走更多的苹果,否则方案无效。
”
小红接受了这个建议。
小明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方案:他拿走较小的一半苹果,但剩下的大半部分,他会再细分,确保自己每拿一个苹果,小红就可以拿两个。
小红意识到,如果她拒绝并提出新方案,由于规则限制,她不可能比现在得到更多——在小明只拿走较小一半的基础上,任何公平分配都会让小明拿走更少而她拿得更多,这会违反游戏规则。
因此,小红明智地选择了接受小明的提议。
这个小故事实际上揭示了博弈论中的“最小最大定理”(Minimax Theorem)以及“纳什均衡”的概念,在经济决策中,参与者会考虑到对方的策略反应,从而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我们可以理解到资源配置和理性决策的重要性,这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视角。
你必须要了解的经济现象—著名的十大经济学效应1.蝴蝶效应:为什么一个小的过错可能扩散成弥天大祸2.马太效应: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3.棘轮效应:消费习惯具有不可逆性4.挤出效应:政府投资多,私人投资必然少5.晕轮效应:为什么会“以偏赅全”、“爱屋及乌”6.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雪崩的秘密7.木桶效应:“短板”往往决定最终的结果8.棘轮效应:消费习惯具有不可逆性9.青蛙效应:学会适应未必是好事情10.鲶鱼效应:竞争让市场更高效蝴蝶效应:为什么一个小的过错可能扩散成弥天大祸“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给一个遥远的国家造成一场飓风。
”这个非常有名的论断,来自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1963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
在论文中,他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通过这篇论文,“蝴蝶效应”一词开始为世界关注。
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混沌现象。
它指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给整个系统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当初,罗伦兹为了预报天气,采用计算机模拟地球大气的变化。
他采取了十几个方程式,希望借助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在一次试验中,为了提高计算精度,他把一个数值0.506提高精度到0.506127,然后再输入电脑。
但是,当他离开计算机喝了杯咖啡以后,回来再看时却大吃一惊。
他发现本来很小的初始误差(数值仅仅增加了0.000127),却让结果偏离了十万八千里!再次验算发现计算机并没有毛病,罗伦兹由此意识到,由于误差会以指数形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不断推移会造成巨大的后果。
于是,他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蝴蝶效应”。
这个发现非同小可,以致最初科学家都不理解,几家科学杂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认为违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确定的方程,结果也应相近才对,怎么能大大远离呢!但是,随着大量事实的不断印证,蝴蝶效应迅速在社会各个领域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