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厂建筑设计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56.75 KB
- 文档页数:3
机床对地基设计要求⼀、数控设备对于地基的要求在实际的数控设备使⽤⼚商中,很多设备使⽤⽅忽略了设备安装环境的要求,对重型机床和精密机床,制造⼚⼀般向⽤户提供机床基础地基图,⽤户事先做好机床基础,经过⼀段时间保养,等基础进⼊稳定阶段,然后再安装机床。
重型机床、精密机床必须要有稳定的机床基础,否则,⽆法调整机床精度。
即使调整后也会反复变化。
⽽⼀些中⼩型数控机床,对地基则没有特殊要求。
根据我国的GB 50040-1996《动⼒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应该做好以下⼯作:(⼀)、⼀般性要求1、基础设计时,设备⼚商应该提供以下资料:(1)设备的型号、转速、功率、规格⼏轮廓尺⼨图等。
(2)设备的重⼼及重⼼的位置。
(3)设备底座外轮廓图、辅助设备、管道位置和坑、沟、孔洞尺⼨以及灌浆层厚度、地脚螺栓和预埋件的位置等。
(4)设备的扰⼒和扰⼒⼒矩及其⽅向。
(5)基础的位置及其临近建筑的基础图。
(6)建筑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地基动⼒实验资料。
2、设备基础与建筑基础、上部结构以及混凝⼟地⾯分开。
3、当管道与机器连接⽽产⽣较⼤振动时,管道与建筑物连接处应该采取隔振措施。
4、当设备基础的振动对邻近的⼈员、精密设备、仪器仪表、⼯⼚⽣产及建筑产⽣有害影响时,应该采取隔离措施。
5、设备基础设计不得产⽣有害的不均匀沉降。
6、设备地脚螺栓的设置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带弯钩地脚螺栓的埋置深度不应该⼩于20倍螺栓直径,带锚板地脚螺栓的埋置深度不应该⼩于15倍螺栓直径。
(2)地脚螺栓轴线距基础边缘不应该⼩于4倍螺栓直径,预留孔边距基础边缘不应该⼩于100mm,当不能满⾜要求时,应该采取加固措施。
(3)预埋地脚螺栓底⾯下的混凝⼟厚度不应该⼩于50mm,当为预留孔时,则孔底⾯下的混凝⼟净厚度不应该⼩于100mm。
(⼆)对于数控设备还应该遵循以下的要求:1、机床分类可按以下原则划分:(1)中、⼩型机床是指单机重在100kN以下的。
(2)⼤型机床是指单机重在100~300kN之间的。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条文说明】修订后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了厂房、仓库、堆场、储罐、民用建筑、城市交通隧道,以及建筑构造、消防救援、消防设施等的防火设计要求,在附录中明确了建筑高度、层数、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
主要修订内容为:1、在“建筑构造”一章中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2、为便于建筑分类,将住宅建筑原按层数划分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修改为按建筑高度划分,并与原规范规定相衔接;修改、完善了住宅建筑的防火要求,主要包括:1)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高层建筑中的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防火分隔处的楼板耐火极限,从1.50h修改为2.50h;2)小于等于100m的高层住宅建筑套内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对公共部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提出了要求;3)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可兼具使用功能的避难房间,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4)明确了住宅建筑疏散楼梯间的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的条件;5)规定高层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应设置灭火器。
3、适当提高了高层公共建筑的防火要求: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从1.50h修改为2.00h;2)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不能按照有关要求减少;3)完善了公共建筑避难层(间)的防火要求,高层病房楼从第二层起,每层应设置避难间;4)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5)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中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从30min修改为90min。
4、补充、完善了幼儿园、托儿所和老年人建筑有关防火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对于医疗建筑,要求按照护理单元进行防火分隔;增加了大、中型幼儿园和总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老年人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大、中型幼儿固和老年人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规定;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从20min和30min修改为60min。
工业建筑设计规范工业建筑种类繁多,例如可分为钢铁厂建筑、机械制造厂建筑、精密仪表厂建筑、航空工厂建筑、造船厂建筑、水泥厂建筑、化工厂建筑、纺织厂建筑、火力发电厂建筑、水电站建筑和核电站建筑等。
工业厂房按用途可分为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仓库、动力站,以及各种用途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滑道、烟囱、料斗、水塔等;按生产特征可分为热加工厂房、冷加工厂房和洁净厂房等;按工业建筑的空间形式可分为单层厂房和多层厂房两类。
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1、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这是确定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基本出发点。
与工业建筑有关的工艺要求是:①流程。
直接影响各工段、各部门平面的次序和相互关系。
②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
与厂房平面、结构类型和经济效果密切相关。
③生产特点。
如散发大量余热和烟尘,排出大量酸、碱等腐蚀物质或有毒、易燃、易爆气体,以及有温度、湿度、防尘、防菌等卫生要求等。
2、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材料、施工条件,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易得,施工方便,耐火耐蚀,适应面广,可以预制,也可现场浇注,为中国目前的单层和多层厂房所常用。
钢结构则多用在大跨度、大空间或振动较大的生产车间,但要采取防火、防腐蚀措施。
最好采用工业化体系建筑,以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3、保证良好的生产环境①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
一般厂房多为自然采光(见工业建筑采光),但采光均匀度较差。
如纺织厂的精纺和织布车间多为自然采光,但应解决日光直射问题。
如果自然采光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则采用人工照明(见工业建筑照明)。
②有良好的通风。
如采用自然通风,要了解厂房内部状况(散热量、热源状况等)和当地气象条件,设计好排风通道。
某些散发大量余热的热加工和有粉尘的车间(如铸造车间)应重点解决好自然通风问题。
③控制噪声。
除采取一般降噪措施外,还可设置隔声间。
④对于某些在温度、湿度、洁净度、无菌、防微振、电磁屏蔽、防辐射等方面有特殊工艺要求的车间,则要在工业建筑平面、结构以及空气调节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TJ37-79(试行)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试行日期:1980年3月1日关于颁发《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的通知(79)建发设字第332号(79)一机设院字第560号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3)建革设字第239号通知,由第一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单位,对一机部颁发的《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试行规范》JBJ5-65进行了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TJ37-79为全国通用设计规范,自一九八O年三月一日起试行。
本规范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院负责。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九七九年五月廿八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3)建革设字第239号通知,由我部第二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施工和科研单位,共同对我部原《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试行规范》JBJ5-65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各地工业建筑地面设计的实践经验,吸取了《工业厂房的地坪改革》专题研究成果,又补充了必要的科学试验,并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对混凝土垫层的计算及地面防腐蚀等重点内容,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规范共分五章和八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补充了混凝土垫层有关构造规定,修改了单个荷载和多个荷载的弯矩计算公式,改进了混凝土垫层厚度选择表,增加了一批新型防腐蚀材料的选用要求。
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我部第二设计院,并请抄送我部设计总院,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
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九七九年四月主要符号P-荷载,一个支承面上的重量P0-位于计算中心的荷载Pi-位于通过P0作用中心之直线同一侧的任一荷载Si-Pi作用中心与P0作用中心之间的距离Sj-角隅荷载取值区域最大边长Smax-弯矩影响最大有效距离r-圆形荷载支承面的半径,或当量圆半径rj-圆形荷载计算半径rj0-计算中心的圆形荷载计算半径a-矩形荷载支承面的长度,或当量长度aj-矩形荷载计算长度b-矩形荷载支承面的宽度,或当量宽度bj-矩形荷载计算宽度A-荷载支承面的面积l-混凝土垫层相对刚度半径l0-混凝土垫层每厘米厚度的相对刚度半径h-混凝土垫层厚度h1-垫层以上各构造层的总厚度M-每厘米宽度上的弯矩α1-圆形荷载弯矩系数α2-矩形荷载弯矩系数Eh-混凝土弹性模量E0-压实填土地基变形模量Rl-混凝土的抗拉设计强度K-混凝土垫层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km-弯矩影响系数kmi-Pi对P0所产生的弯矩影响系数kc-角隅极限承载力与板中极限承载力的比值第一章总则第1条工业建筑地面设计必须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工业废料,尽量节约木材、水泫和其它贵重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建筑设计—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73-84 第一章总则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5年6月1日关于发布《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4〕2483号根据原国家建委(78)建发设字第562号文的要求,由电子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73—84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五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电子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一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8)建发设字第562号文的要求,由我部负责主编的。
具体由我部第十设计研究院会同机械工业部第十一设计研究院、航空工业部第四规划设计研究院、电子工业部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兵器工业部第五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九设计研究院、航天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化工部第六设计院、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等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洁净厂房建设和使用的实践经验,组织有关单位开展了必要的科学试验研究工作,并广泛地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七个附录,主要的内容有:总则、空气洁净度等级、总体设计、建筑、空气净化、给水排水、工业气体管道、电气等。
鉴于本规范系初次编制,执行过程中,希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充实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我部第十设计研究院,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电子工业部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七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洁净厂房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符合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扩建的洁净厂房设计,但不适用于以细菌为控制对象的生物洁净室。
厂房的建筑结构特点要求分析1、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这是确定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基本出发点。
与工业建筑有关的工艺要求是:①流程。
直接影响各工段、各部门平面的次序和相互关系。
②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
与厂房平面、结构类型和经济效果密切相关。
③生产特点。
如散发大量余热和烟尘,排出大量酸、碱等腐蚀物质或有毒、易燃、易爆气体,以及有温度、湿度、防尘、防菌等卫生要求等。
2、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材料、施工条件,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易得,施工方便,耐火耐蚀,适应面广,可以预制,也可现场浇注,为中国目前的单层和多层厂房所常用。
钢结构则多用在大跨度、大空间或振动较大的生产车间,但要采取防火、防腐蚀措施。
最好采用工业化体系建筑,以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3、保证良好的生产环境①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
一般厂房多为自然采光见工业建筑采光,但采光均匀度较差。
如纺织厂的精纺和织布车间多为自然采光,但应解决日光直射问题。
如果自然采光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则采用人工照明见工业建筑照明。
②有良好的通风。
如采用自然通风,要了解厂房内部状况散热量、热源状况等和当地气象条件,设计好排风通道。
某些散发大量余热的热加工和有粉尘的车间如铸造车间应重点解决好自然通风问题。
③控制噪声。
除采取一般降噪措施外,还可设置隔声间。
④对于某些在温度、湿度、洁净度、无菌、防微振、电磁屏蔽、防辐射等方面有特殊工艺要求的车间,则要在工业建筑平面、结构以及空气调节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⑤要注意厂房内外整体环境的设计,包括色彩和绿化等。
4、合理布置用房生活用房包括存衣间、厕所、盥洗室、淋浴室、保健站、餐室等,布置方式按生产需要和卫生条件而定。
车间行政管理用房和一些空间不大的生产辅助用房,可以和生活用房布置在一起。
5、总平面布置这是工业建筑设计的首要环节。
在厂址选定后,总平面布置应以生产工艺流程为依据,确定全厂用地的选址和分区、工厂总体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以及公用设施的配置,运输道路和管道网路的分布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条文说明】修订后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了厂房、仓库、堆场、储罐、民用建筑、城市交通隧道,以及建筑构造、消防救援、消防设施等的防火设计要求,在附录中明确了建筑高度、层数、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
主要修订内容为:1、在“建筑构造”一章中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2、为便于建筑分类,将住宅建筑原按层数划分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修改为按建筑高度划分,并与原规范规定相衔接;修改、完善了住宅建筑的防火要求,主要包括:1)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高层建筑中的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防火分隔处的楼板耐火极限,从1.50h修改为2.50h;2)小于等于100m的高层住宅建筑套内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对公共部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提出了要求;3)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可兼具使用功能的避难房间,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4)明确了住宅建筑疏散楼梯间的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的条件;5)规定高层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应设置灭火器。
3、适当提高了高层公共建筑的防火要求: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从1.50h修改为2.00h;2)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不能按照有关要求减少;3)完善了公共建筑避难层(间)的防火要求,高层病房楼从第二层起,每层应设置避难间;4)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5)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中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从30min修改为90min。
4、补充、完善了幼儿园、托儿所和老年人建筑有关防火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对于医疗建筑,要求按照护理单元进行防火分隔;增加了大、中型幼儿园和总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老年人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大、中型幼儿固和老年人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规定;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从20min和30min修改为60min。
服装企业工厂设计标准要求服装企业工厂设计标准要求1. 建筑设计标准要求- 工厂建筑面积:根据企业规模、生产能力和员工数量确定。
同时,要考虑生产流程的合理布局和人员流动的便利性。
- 建筑结构:采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满足工厂的防震和承重要求。
- 建筑高度:根据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确定,以便设备安装和作业空间的合理利用。
- 照明要求:工厂内部要有足够的自然光线,并安装适当的照明设备,确保工作区域的光线充足、均匀。
- 通风要求:工厂内应安装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并保证厂房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2. 生产设备标准要求- 车间布局:根据产品种类和工艺要求,合理规划车间的布局,确保生产线的流程顺畅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 设备选择:根据产品生产工艺和品质要求,选用合适的生产设备和机械,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 设备安全:生产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设备操作的安全性要得到保证,员工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操作指导。
3. 生产工艺标准要求- 产品样板:企业要制定产品样板,明确产品的设计和质量要求,作为生产流程的参考和作业员的操作依据。
- 工艺流程:根据产品样板和生产设备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明确每个流程的操作步骤和时间,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
-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仓储和检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把关和检验,以及成品的最终检验和包装。
4. 环境、安全、卫生标准要求- 环境保护:工厂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防止污染物的排放和废弃物的处理问题。
- 安全管理:工厂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设备的设置和维护,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操作规范的制定,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 卫生保证:工厂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生产环境的整洁和卫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5. 务工条件标准要求- 员工休息区:工厂要为员工设置舒适的休息区,提供充足的座位、饮用水、卫生间等设施,让员工能够充分休息和放松。
厂房设计规范篇一:厂房设计要求1、建筑物和施工1.1 高度生产厂房的高度应能满足工艺、卫生要求,以及设备安装、维护、保养的需要。
1.2 占地面积生产车间人均占地面积(不包括设备占位)不能少于1.50m2高度不低于3m。
1.3 地面1.3.1 生产车间地面应使用不渗水、不吸水、无毒、防滑材料(如耐酸砖、水磨石、混凝土等)铺砌,应有适当坡度,在地面最低点设置地漏,以保证不积水。
其他厂房也要根据卫生要求进行。
1.3.2 地面应平整、无裂隙、略高于道路路面,便于清扫和消毒。
1.4 屋顶1.4.1 屋顶或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覆涂或装修,要有适当的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防止虫害和霉菌孳生,以便于洗刷、消毒。
1.5 墙壁11.5.1 生产车间墙壁要用浅色、不吸水、不渗水、无毒材料覆涂,并用白瓷砖或其他防腐蚀材料装修高度不低于1.50m的墙裙。
1.5.2 墙壁表面应平整光滑,其四壁和地面交界面要呈漫弯形,防止污垢积存,并便于清洗。
1.6 门窗1.6.1 门、窗、天窗要严密不变形,防护门要能两面开,设置位置适当,并便于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
1.6.2 窗台要设于地面1m以上,内侧要下斜45度。
1.6.3 非全年使用空调的车间、门、窗应有防蚊蝇、防尘设施,纱门应便于拆下洗刷。
1.7 通道1.7.1 通道要宽畅,便于运输和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
1.7.2 楼梯、电梯传送设备等处要便于维护和清扫、洗刷和消毒。
1.8 通风1.8.1 生产车间、仓库应有良好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应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1.8.2 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 GB 14881-94 护罩。
1.8.3 饮料、熟食、成品包装等生产车间或工序必要时应2增设水幕、风幕或空调设备。
1.9 采光、照明1.9.1 车间或工作地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
机械式汽车库5.1 一般规定5.1.1机械式汽车库的建筑设计应根据总体布局需要,结合机械停车设备的运行特点和有关技术资料的规定进行设计,当条件不能满足时,应与供应设备的单位进行协调。
5.1.2机械式汽车库中设计车型的外廓尺寸及重量可按表5.1.2规定采用。
汽车设计车型外廓尺寸及重量表5.1.25.1.3机械式汽车库的库区内候车车位不应少于2个,当出入口分设时,应至少设1个。
5.1.4进出机械式汽车库的汽车需要调头而受场地限制时,可设置回转盘。
5.1.5机械式汽车库的库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车宽加500mm,其高度不应小于车高加100mm,兼作人行通道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900mm。
5.1.6机械式汽车库的出入口应设库门或栅栏。
5.1.7火灾时自动封闭库门的机械式汽车库,应另设人员疏散的安全门、安全门应向室外开,从库外只能用钥匙开启,并设标志。
5.1.8机械式汽车库的门应为闭锁,并应使人、车不受夹损。
5.1.9机械停车设备的操作位置应能看到人、车的进出,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反射镜、监控器等设施。
5.1.10在机械式汽车库中,严禁设置或穿越与本车库无关的管道、电缆等管线。
5.2 机械式汽车库设计5.2.1机械式汽车库根据工程具体条件可选用升降机式、两层式、多层式(电梯式)、吊车式、多层循环式、水平循环式和竖直循环式等型式。
5.2.2升降机式汽车库除升降机部位按本章规定设计外,其余均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
5.2.3升降机式汽车库其升降机的数量应按每台不多于25个停车位计算确定,如无其他汽车出入口时,每个车库升降机数量不应少于2台。
5.2.4升降机式汽车库,其升降机的位置应方便汽车的进出。
5.2.5两层升降横移式汽车库,宜用于地下汽车库和单层汽车库,并可与坡道组合使用。
5.2.6竖直循环式汽车库或多层式汽车库可设在主体建筑物内,其支承结构宜与主体建筑的结构分开,否则应采取减振、隔声措施。
5.2.7竖直循环式汽车库或多层式汽车库可贴建于主体建筑外,紧贴的主体建筑墙面不得开设洞口,并应符合防火要求及采取隔声措施。
厂房设计规范篇一:厂房设计要求1、建筑物和施工1.1 高度生产厂房的高度应能满足工艺、卫生要求,以及设备安装、维护、保养的需要。
1.2 占地面积生产车间人均占地面积(不包括设备占位)不能少于1.50m2高度不低于3m。
1.3 地面1.3.1 生产车间地面应使用不渗水、不吸水、无毒、防滑材料(如耐酸砖、水磨石、混凝土等)铺砌,应有适当坡度,在地面最低点设置地漏,以保证不积水。
其他厂房也要根据卫生要求进行。
1.3.2 地面应平整、无裂隙、略高于道路路面,便于清扫和消毒。
1.4 屋顶1.4.1 屋顶或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覆涂或装修,要有适当的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防止虫害和霉菌孳生,以便于洗刷、消毒。
1.5 墙壁11.5.1 生产车间墙壁要用浅色、不吸水、不渗水、无毒材料覆涂,并用白瓷砖或其他防腐蚀材料装修高度不低于1.50m的墙裙。
1.5.2 墙壁表面应平整光滑,其四壁和地面交界面要呈漫弯形,防止污垢积存,并便于清洗。
1.6 门窗1.6.1 门、窗、天窗要严密不变形,防护门要能两面开,设置位置适当,并便于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
1.6.2 窗台要设于地面1m以上,内侧要下斜45度。
1.6.3 非全年使用空调的车间、门、窗应有防蚊蝇、防尘设施,纱门应便于拆下洗刷。
1.7 通道1.7.1 通道要宽畅,便于运输和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
1.7.2 楼梯、电梯传送设备等处要便于维护和清扫、洗刷和消毒。
1.8 通风1.8.1 生产车间、仓库应有良好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应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1.8.2 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 GB 14881-94 护罩。
1.8.3 饮料、熟食、成品包装等生产车间或工序必要时应2增设水幕、风幕或空调设备。
1.9 采光、照明1.9.1 车间或工作地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
机械工厂建筑设计规范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设计工艺规程时,首先应分析零件图和该零件所在部件或总成的装配图,了解该零件在部件或总成中的位置和功用以及部件或总成对该零件提出的技术要求,分析其主要技术关键和应相应采取的工艺措施。
(2)对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工艺审查审查图纸上的视图、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是否正确、统一、完整,对零件设计的结构工艺性进行评价,如发现有不合理之处应及时提出,并同有关设计人员商讨图纸修改方案,报主管领导审批。
(3)由产品的年生产纲领和产品自身特性研究确定零件生产类型。
(4)确定毛坯提高毛坯制造质量,可以减少机械加工劳动量,降低机械加工成本,但同时可能会增加毛坯的制造成本,须根据零件生产类型和毛坯制造的生产条件确定毛坯制造方法。
应当指出,我国机械制造工厂的材料利用率较低,只要有可能,应提倡采用精密铸造、精密锻造、冷轧、冷挤压、粉末冶金等先进的毛坯制造方法。
材料利用系数是衡量工艺规程设计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参数。
(5)拟订工艺路线其主要内容包括:选择定位基准,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划分加工阶段,确定工序集中和分散程度,确定工序顺序等。
在拟定工艺路线时,须同时提出几种可能的加工方案,然后通过技术和经济的对比分析,最后确定一种最为合理的工艺方案。
(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含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设计任务书。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10)编制工艺文件。
亿达渤润石化一家硫化添加剂和金属加工用油同时生产的制造商,凭借稳定的质量和高性价比,合作客户已遍布全国二十几个省份。
涵盖油品制造企业及金属加工用油终端企业。
产品表现出对冷镦、冲压、切削、拉削、珩磨、拉伸等金属加工工艺极为出色的实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