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写作手法 赋比兴.ppt
- 格式:ppt
- 大小:415.50 KB
- 文档页数:6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赋、比、兴是《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也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们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赋、比、兴手法的详细解释及举例:赋定义:赋就是铺陈直叙,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结合在一起用。
它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也可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能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举例:《豳风・七月》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详细描述了每个月的气候、人们的劳作以及生活状态。
《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通过铺陈排比,细致地展现了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行军途中的情景。
比定义:比就是类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助一个事物作类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能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
举例:《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连续用“柔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蝤蛴”喻美人之领,“瓠犀”喻美人之齿,“螓首蛾眉”喻美人之容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庄姜的美丽。
《诗经・小雅・鹤鸣》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或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兴定义: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所借之物与下文所咏内容有一定联系,可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赋比兴嘿,大伙儿,今儿咱们聊聊那古时候的《诗经》,那可是咱们中华文化里的一块瑰宝,比现在的流行音乐还让人上头呢!不过啊,咱们不用那些文绉绉的话,就用咱们大白话,说说那“赋比兴”,看看老祖宗咋用这仨宝贝讲故事,传情意的。
先说“赋”吧,它就像咱们村里的大喇叭,有啥说啥,直截了当。
比如,“春日里,桃花笑,燕子归巢筑新巢。
”这句子,直接就把春天的景儿给咱摆眼前了,桃花开得欢,燕子忙着安家,多热闹,多喜庆!这不就是“赋”嘛,简单直接,让人一听就明白。
再瞧瞧“比”,这家伙,它可比喻高手,能把两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给扯到一块儿去,还让你觉得挺是那么回事儿。
比如,“你就像那月亮,照亮我心房。
”你说月亮跟人有啥关系?可这么一比,嘿,感情深了,意境也有了。
还有,“他干活勤快,就像那老黄牛,不知疲倦。
”老黄牛可是咱们庄稼人的好帮手,这么一说,那人的勤快劲儿,立马儿就生动起来了。
最后说说“兴”,这家伙有点儿意思,它不像“赋”那么直白,也不像“比”那么直接关联,它更像是开门见山前先哼个小曲儿,引你入情入境。
比如,“风起时,云涌动,想起了远方的你。
”这开头,没直接说想谁了,但风一吹,云一动,心里头那个人的影子就冒出来了,这不就是“兴”的魅力嘛,让人自己品,自己悟。
说起来,《诗经》里的诗啊,就像是咱们老邻居家的故事会,家长里短,喜怒哀乐,都藏在里头。
用“赋”,就是直接告诉你,今儿个天儿不错,心情也挺好;用“比”,就是给你打个比方,让你感受那份深情厚意;用“兴”,就是先给你营造个氛围,让你自个儿往里钻,体会那份细腻与微妙。
所以啊,咱们读《诗经》,别光想着它是多老多老的书,得想着它是怎么跟咱们的心,跟咱们的生活,搭上话的。
那些个描绘性的句子,就像是一幅幅画儿,在咱眼前展开;那些个情感,就像是老朋友在耳边低语,温暖又亲切。
咱们就这么聊着,笑着,就把那几千年的故事,给听进去了,心里头,也就有了那份传承与共鸣。
诗经中的赋比兴(总1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诗词曲中的赋比兴,一般来说,诗中赋比兴兼用,词中比兴多于赋,曲中赋比多于兴。
以下分别论述。
一、《诗经》中的赋《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朱熹《诗集传》:赋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
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
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二、《诗经》中的比兴《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
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
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
《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
写作手法之表现手法15赋比兴赋比兴,《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
最早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一、赋(一)定义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二)特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三)分类1.赋中比兴2.起兴后再用赋(四)运用1.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
2.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五)作用…运用了赋表现手法1.铺陈叙写了(人物、事物)…的特点(情态)2.渲染了…气氛(氛围)3.烘托…心情(感受)4.抒发了…的思想感情5.突出了…主题6.集中充分,细腻生动,气势强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二、比(一)定义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二)特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三)分类比喻和比拟。
(四)运用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如《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五)作用…使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1.将“…”(本体)比作“…”(喻体);把(事物)人格化;把(人物)事物化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特点(性格、情态);揭示(本体)的…本质3.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变得具体、易懂;显得亲切(有趣、逼真、丰富、鲜明)4.渲染(烘托、营造)…气氛(氛围)5.抒发了(人物)…的感情6.突出了…主题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