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分类》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00.50 KB
- 文档页数:6
活动背景及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的概念,掌握分类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为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0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的方法。
0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分类任务,具备初步的分类能力。
0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02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分类盒、标签纸等。
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资源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0101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归并在一起的过程。
02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和归纳,找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03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标准和原则分类标准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进行分类。
分类原则同一类事物应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不同类事物应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或特征。
常见的分类方法性质分类法时间分类法根据事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事物发生或存在的时间进行分类。
形态分类法功能分类法空间分类法根据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事物的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
根据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进行分类。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能够识别不同的图形,并按照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游戏目标PPT 课件、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
游戏材料在PPT 课件上展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观察图形的特征,然后将手中的图形卡片按照相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游戏玩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图形的种类和难度,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
游戏建议01020304通过挑战的方式,让幼儿能够识别不同的颜色,并按照颜色的特征进行分类。
挑战目标PPT 课件、不同颜色的物品或图片。
挑战材料在PPT 课件上展示不同颜色的物品或图片,让幼儿观察颜色的特征,然后将手中的物品或图片按照相同的颜色进行分类。
挑战玩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颜色的种类和难度,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分类》中班数学教案《分类》1活动目标:1 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活动,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 能说出自己的分类理由3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
物质准备:每人一个分类盒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按图形的特征分类》《科学·图形组合》。
活动过程:1 出示奇妙的口袋、复习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师:这是一个漆面的口袋、里面藏着许多东西,请大家猜猜藏的是什么。
教师一边念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边请个别幼儿分别摸出正方形、角形、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的图形让大家辨认并说出名称。
2 引导幼儿操作,学习给图形分类。
师:请小朋友拿出分类盒,把一样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操作完毕后,请幼儿将所以图形按形状分别放在相应的篮子里,并互相检查分类是否错误。
3 完成操作材料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按图形的特征分类》《图形组合》,看看上面的图案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数一数每种图形的数量有几,并分类作记录。
教学反思:《按图形的特征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
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
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中班数学教案《分类》2一、目标:1、学会按照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
2、学习根据纵向与横向标记给物体定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二、准备:PPT课件,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