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与艺术设计_(5)
- 格式:pdf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8
色彩设计与色彩心理周钧在进行视觉传达色彩设计作品创作时,应该充分考虑色彩心理因素对视觉传达所产生的作用和功能,这是非常必要和不可缺少的设计前提。
讲到色彩心理,必须与视觉心理结合起来论述,因为从心理学上讲,视觉心理和色彩心理同属于心理学范畴。
彩心理实验:他在飞机模型的机身上用色彩画上条状形,色彩的条状形与飞机模型的形态形成对比,会给人的两眼视觉有一个暂短时间的鼻状物(机身)给以拉长的感觉。
实际上机身的长度并没有拉长,这是由于色彩所引起的视觉心理反应。
(图4)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视幻艺术,就是用色彩改变形态感觉的重要发展。
著名的视幻美术家凡斯雷理(V asa ro l y)奠定的视幻美术基础原理是:色彩视觉的改变(转化)在于邻近色彩之间的关联。
(图5至图8)事实上,在现代社会生活实践中,色彩心理感觉处处融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今流行的美容就是运用色彩心理的功能元素,可以将高面颊和低面颊的脸形采用化妆的手段,美化修饰以达到视觉心理上的平衡,并向外传递美丽容貌的视觉信息。
(图9至图11)在衣服穿着方面,色彩心理元素也起着重要作用,个子高的身材应避免穿着直条和深色的衣服,可以减弱身材太高或变瘦的视觉形态;而个子矮小或肥胖的身材应避免穿着白色、浅色或横条形图形的服装,不然会造成更矮小或更肥胖的视觉外形。
在研究色彩设计与色彩心理的关系中,由于色彩对人们视觉生理的刺激会产生强—弱—强的周期性反应,因此深入探索色彩心理的满足—不满足—满足的诸因素,对视觉传达色彩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1 色彩设计与心理因素从视觉生理学上讲,人类两眼视觉所感觉到的色彩,是由于光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吸收光和反射光的复杂的视觉感知过程。
首先是光线透过眼睛的折光系统到达视网膜,并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然后由光刺激视网膜的感受神经单位,产生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视觉神经中枢形成感知的色彩;视觉神经中枢又是受大脑皮层控制,因此感觉是心理学固有的一个特殊部分。
色彩心理学活用色彩,人生更精彩(一)[引言]色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不仅可以为我们带来美感,还能对我们的情绪和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色彩心理学研究了色彩与人类行为、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通过活用色彩,我们可以让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本文将探讨色彩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供五个大点来阐述其中的相关内容。
[正文]1. 生活环境的色彩搭配- 卧室色彩的选择和搭配- 客厅色彩的选择和搭配- 厨房色彩的选择和搭配- 办公环境色彩的选择和搭配- 公共场所色彩的选择和搭配2. 色彩对情绪的影响- 红色的激情与活力- 蓝色的宁静与冷静- 黄色的快乐与温暖- 绿色的平和与安宁- 紫色的神秘与创造力3. 色彩在服装中的运用- 肤色与服装色彩的搭配- 不同场合下服装色彩的选择- 色彩对人体外貌的影响- 色彩对自信心与气质的塑造- 个性化与色彩的呈现4. 色彩在品牌推广中的运用- 品牌标志色彩的选择- 色彩对品牌形象的塑造- 色彩与目标群体的关系- 色彩在广告与宣传中的应用- 色彩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5. 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表达- 艺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彩对观众情绪的诱导- 色彩与主题表达的一体性- 艺术家对色彩的感知与运用- 色彩在艺术品市场中的价值评估[总结]色彩心理学的应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通过合理搭配生活环境的色彩、了解色彩对情绪的影响、运用色彩在服装、品牌推广和艺术创作中,我们能够在视觉和心理上获得更多的满足。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职业发展,通过活用色彩心理学,我们都能够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让我们一起探索色彩世界,让人生更加精彩。
色彩心理学教学大纲和目标色彩心理学教学大纲和目标色彩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色彩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学科,它不仅在艺术、设计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也在心理学、广告学、市场营销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教授色彩心理学,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介绍色彩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色彩心理学的兴趣。
2. 色彩基础知识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如色相、亮度、饱和度等,并解释它们对人类感知和情绪的影响。
3. 色彩心理学理论介绍色彩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如色彩情绪理论、色彩文化理论等,让学生了解色彩与情绪、文化之间的关系。
4. 色彩心理学在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色彩在绘画、摄影、平面设计等艺术和设计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心理学知识创作出更有感染力的作品。
5. 色彩心理学在广告和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分析色彩在广告和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色彩心理学原理设计吸引人的广告和产品包装。
6. 色彩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色彩心理学实验,并教授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7. 色彩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探讨色彩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对色彩心理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色彩基础知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色相、亮度、饱和度等色彩基本概念,并能够解释它们对人类感知和情绪的影响。
2. 掌握色彩心理学理论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色彩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理解色彩与情绪、文化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理论解释具体案例。
3. 应用色彩心理学于艺术和设计学生能够运用色彩心理学知识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能够设计吸引人的平面广告和产品包装。
4. 进行色彩心理学实验与数据分析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色彩心理学实验,掌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能够准确解读实验结果。
5. 了解色彩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学生能够了解色彩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对色彩心理学的未来充满期待和探索欲望。
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分析情绪是人类情感活动的一种表达,而色彩则是情绪的一种载体。
在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如何在艺术设计中运用色彩来表达情绪、引发观者的共鸣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情绪心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在艺术设计中色彩的应用,并分析不同色彩对人们情绪心理的影响。
一、色彩与情绪的关系色彩是一种视觉刺激,而情绪是人类内心状态的一种表现。
色彩与情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的颜色会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
红色代表着热情、活力、暖和,蓝色代表着冷静、清新、安详,黄色代表着活泼、明亮、愉悦等等。
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色彩来表达特定的情绪,引发观者的共鸣。
二、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1.情绪色彩的运用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和主题来选择合适的色彩。
当作品需要表达愉悦、欢快、活泼的情绪时,可以选择明亮的色彩,比如黄色、橙色、粉红色等;当作品需要表达沉稳、安详、冷静的情绪时,可以选择深色系的色彩,比如蓝色、紫色、棕色等。
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明地表达所要传达的情绪。
2.对比色彩的运用在艺术设计中,对比色彩的运用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观者的强烈情绪体验。
黑白对比可以产生极强的冷暖对比,使作品显得更加鲜明、生动;红绿对比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引发人们的强烈情绪反应。
通过对比色彩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吸引人、引发人们更强烈的情绪共鸣。
3.色彩的渐变运用在艺术设计中,色彩的渐变可以使作品更加细腻、柔美,产生柔和的情绪体验。
通过将深色与浅色进行渐变,可以使作品产生柔和、温暖的氛围,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柔情。
通过渐变色彩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细腻、柔美,产生更加深刻的情绪共鸣。
三、不同色彩对人们情绪心理的影响1.红色红色是一种充满活力、热情的色彩,可以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在艺术设计中,红色常常被用来表达狂热、活力、热情等情绪。
色彩心理学艺术设计论文一、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的使用色彩的心理作用有很多具体的表现,比如,面对红色或者处于红色环境中,人们的心跳会加速,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处于兴奋和冲动的状态;处在蓝色环境中,人们的脉搏会减缓,情绪处于沉静、沉闷的状态。
色彩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从人的脑电波能够看出,人的脑电波对于红色反应是警觉、警醒,对于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自然。
色彩的心理作用水平能给人的感觉带来巨大的影响。
而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中,必须重视色彩,重视色彩心理学在各种艺术设计门类中的不同应用特点。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制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
人在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所以,设计师要重视色彩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这是是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在商业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们对颜色的方式。
在Logo设计和其他商品形象设计中,要用不同的色彩和色调限定对于商品的情感基调的表达。
心理学家们曾寻找一种强有力的色彩和情绪反应之间的相关性,选择准确的颜色,决定品牌的形象。
比如,可口可乐用红、黑二色作为形象标识;德芙用黑、褐色作为形象标识;麦当劳,德克士、必胜客,肯德基,等快餐店用红色、橙色等欢快的、青春的、热情的颜色作为形象标识;一些高端的奢侈商品,则用黑色、灰色、银色、金色等作为标识。
在影视设计中,色彩心理学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很多电影都巧妙地使用色彩来制造各种各样的心理效果。
有的电影以一种色调贯穿始终,有的电影则在特定的场面使用特定的颜色。
比如张艺谋的作品,就善于用色彩,在使用色彩营造情绪和情境的基础上,用色彩来叙事,比如经典的电影《英雄》就用了五种不同的颜色讲述了五段不同的故事,传达了五个不同的段落主题。
二、设计色彩心理的培养在实行设计色彩心理培养的时候,首先要专注色彩共性的学习,比如每一种颜色的集体认知、民族认知、社会认知等,在此基础上,还要重视对于色彩个性心理的训练。
色彩的心理理论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
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在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在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比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理上具有温暖的感觉。
长时间红光的刺激,会使人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在生理上欲求相应的绿色来补充平衡。
因此色彩的美感与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快感有关。
1.色彩心理与年龄有关根据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人随着年龄上的变化,生理结构也发生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随之有别。
有人作过统计:儿童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
婴儿喜爱红色和黄色,4~9岁儿童最喜爱红色,9岁的儿童又喜爱绿色,7~15岁的小学生中男生的色彩爱好次序是绿、红、青、黄、白、黑;女生的爱好次序是绿、红、白、青、黄、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渡,向黑色靠近。
也就是说,年龄愈近成熟,所喜爱色彩愈倾向成熟。
这是因为儿童刚走入这个大千世界,脑子思维一片空白,什么都是新鲜的,需要简单的、新鲜的、强烈刺激的色彩,他们神经细胞产生得快,补充得快,对一切都有新鲜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增长,脑神经记忆库已经被其他刺激占去了许多,色彩感觉相应就成熟和柔和些。
2.色彩心理与职业有关体力劳动者喜爱鲜艳色彩,脑力劳动者喜爱调和色彩;农牧区喜爱极鲜艳的,成补色关系的色彩;高级知识分子则喜爱复色、淡雅色、黑色等较成熟的色彩。
3.色彩心理与社会心理有关由于不同时代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也不同。
古典时代认为不和谐的配色在现代却被认为是新颖的美的配色。
所谓反传统的配色在装饰色彩史上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
一个时期的色彩的审美心理受社会心理的影响很大,所谓“流行色”就是社会心理的一种产物,时代的潮流,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的艺术流派的产生,甚至自然界某种异常现象所引起的社会心理都可能对色彩心理发生作用。
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艺术设计中,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表现,更是能够传递情绪和情感的媒介。
而情绪心理则是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下产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它可以影响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和理解。
将情绪心理与色彩相结合在艺术设计中应用,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还可以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共鸣。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情绪问题也日益突出。
研究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还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和情感共鸣。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情绪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也可以对未来的艺术设计发展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和展望。
1.2 研究目的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探讨色彩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情绪心理对艺术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希望可以深入了解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为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色彩带来更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体验。
还希望可以为未来的设计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促使更多的设计师在作品中注入更多的情感元素,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2. 正文2.1 情绪心理与色彩的关系情绪心理与色彩的关系在艺术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色彩是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而情绪则是人类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色彩的运用,设计师可以引导观众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颜色与情绪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不同的颜色会触发人们不同的情绪反应。
红色往往与激情、活力、力量等情绪联系在一起;蓝色则常常被认为是冷静、安宁、理性的象征。
不同的色彩组合也会引发不同的情绪体验,比如红色和黑色的搭配可能让人感到紧张和恐惧,而黄色和白色的组合则可能让人感到快乐和轻松。
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色彩心理学的原理来创造出符合特定情绪的作品。
《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练习题集: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感觉2.阈限3.绝对阈限4.差别阈限5.遮蔽效应6.阈下知觉7.杨格--赫尔姆霍兹理论三原色理论8.拮抗加工理论9.明度视觉10.暗适应11.眩光12.运动的视觉途径13.知觉14.注意15.知觉组织16.深度知觉线索17.自上而下的加工与自下而上的加工18.错觉19.OP风格20.错觉轮廓21.恒常性22.记忆23.记忆泛化24.图式25.原型26.回忆27.重学节省28.正负迁移29.短时记忆30.长时记忆31.感觉记忆3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33.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34.情绪35.情感36.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37.情绪的评价理论38.情绪的认知一激活理论39.高级情感40.移情41.移情论二、问题与讨论1.结合你所学的设计门类,谈谈如何通过设计提升观众的注意力?2.描述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并绘制模式图。
3.简要阐述增进记忆的方式和策略。
4.结合设计作品,谈谈设计仿样的产生机制以及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危害,设计师应如何对待“模仿”。
5.简要论述设计艺术中的情绪、情感的特点。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感觉:感觉是感受器一一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一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P822.阈限:感觉依赖于输人能量的差别。
在感觉过程中,外界刺激的强度是一种相对强度。
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
P833.绝对阈限:能弓|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为绝对阈限。
P834.差别阈限: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P835.遮蔽效应:即强烈的变化会阻碍对微妙变化的知觉。
P856.阈下知觉:除了阈限上的刺激会使主体产生反应,其他比较弱的刺激,虽然不会被主体所感知,但也能被感受器所接受,这被称为阈下知觉。
P857.杨格--赫尔姆霍兹理论三原色理论:正常人的眼睛具有三种类型的颜色感受器,能对红、绿、蓝三种色光产生基本感觉,其他颜色都是这三种颜色加减混合得到的,三种色光混合在-起获得白光。
色彩心理学应用
色彩心理学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以下是其应用领域的简要介绍:
1. 室内设计:在室内设计中,色彩心理学被用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舒适度。
例如,温暖的色彩如红色、橙色和黄色可以给人一种温暖、亲切、活跃的感觉,适合用于客厅和餐厅等社交场所。
而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和紫色可以营造出宁静、放松、清新的氛围,适合用于卧室和书房等休息场所。
2. 摄影:色彩心理学在摄影中也有重要应用,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理解不同颜色的特点和作用,进而创造更加有吸引力的照片。
摄影师可以通过颜色的搭配和对比来创造更加有趣和丰富的照片。
例如,在拍摄时尚照片时,可以选择鲜明的色彩组合来突出主题的时尚感和个性。
3. 广告:在广告设计中,色彩心理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可以使用颜色的对比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和注意力。
总的来说,色彩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设计心理学》1\3\6章习题答案第一章 设计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高峰体验:一种强烈的认同体验。
自我感觉比任何时刻都更加完整,处于最佳状态。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3.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心理规律。
4.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相关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类和系统效能的学科。
5.广告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广告活动研究的应用心里学分支。
6.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被访谈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借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7.问卷法:指研究者将其研究的内容事先设计成问卷,以书面形式向被试提出问题,由被试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填答并返回,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研究方法。
8.量表:是一种测量工具,由一系列结构化的符号和数字构成,用来按照特定的规则分配给适用的人、行为或态度,它可将主观的或抽象的概念作定量化测量。
9.测试法:通过采用预设的标准化问题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测量某种心理现象、心理差异、心理反应等的方法。
10.投射法:通过一定的媒介,研究被试埋藏在表面反应下的真实反应,获取被试真实的情感、意图、需要、动机和人格倾向等的心理测试方法。
二、简述题1.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特征?(1)设计心理学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2)设计心理学史研究设计领域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和干预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科学;(3) 设计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设计活动,改善产品品质,进而提升生活质量;(4)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提升设计师设计及管理的能力。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与设计活动相关心理现象(2)设计目标主体(用户和消费者)心理(3)设计主体(设计师)心理3.精神分析学派中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浅析色彩心理作用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介绍了色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对人们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然后详细分析了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影响色彩选择的因素和色彩搭配原则。
最后讨论了色彩心理在作品传达情感和信息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结合实际案例和理论研究,可以为艺术设计师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艺术设计、色彩选择、色彩搭配、情感传达、信息传递、应用研究1. 引言1.1 引言在设计和艺术创作中,色彩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是能够影响人们情绪、心理的重要元素。
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对不同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设计师和艺术家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色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涉及到色彩对人类的感受和情绪的影响。
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情绪代表,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冷静和深沉。
在艺术设计中,这些颜色可以被用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信息。
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文化背景、个人喜好等。
在作品传达情感和信息方面,色彩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运用色彩,艺术作品可以更好地触动观众的情感,传达设计者的意图。
深入了解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研究色彩的选择、搭配原则和作用机制,设计师和艺术家可以创作出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作品。
2. 正文2.1 色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色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色彩对人类心理和情绪产生影响的学科。
色彩心理学认为,不同的颜色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反应。
比如红色常被视为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颜色,可以增强人们的注意力和兴奋感;蓝色则被认为是一种安静和冷静的颜色,能够带来平静和放松的感觉。
色彩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于色彩的心理反应并非完全固定,也受到文化、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色彩与心理本章要点:·了解色彩的情感构成·了解色彩联想的种类·掌握形体对色彩联想的作用·掌握色彩联想的表现方法·重点掌握联想与创意的关系第一节色彩的心理表征色彩是表达感情的,并在不知不觉中左右我们的情绪和行动。
这就需要了解和研究色彩与心理的关系,掌握色彩客观性对人知觉造成的各种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
一、象征性色彩通过对色彩象征性的概括与分析,对探讨色彩心理情感发生的原因、发展规律和审美走向,具有参考与帮助作用。
1.红色红色在视觉上产生一种临近感与扩张感。
红色的效果富有刺激性,给人活泼、生动和不安的感觉,红色性格强烈、外露,饱含着一种力量和热情,象征着希望、幸福、生命等。
在表现中,改变了红色的对比环境和条件时,会使它自身的性格产生相应的变化,使之不再是一种孤立的、抽象的概念。
这就需要我们从红色的内在性格入手,去挖掘它的表现潜力,掌握变化的规律,从变化中去寻求各种表现的可能性,从而获得对红色更深刻的认识。
2.橙色橙色比红色明度高,性格活泼,让人兴奋,并具有富丽、辉煌、炽热的感情意味。
心理学的试验表明,橙红色使人血液循环加快。
在橙红色房间里工作的人,比在蓝绿色房间里工作的人对于温度的感觉相差5—7度,橙色是有彩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它只有在发冷、深沉的蓝色中,才能充分发挥出它那具有太阳般的光辉。
3.黄色在可见光谱中,黄色的波长居中,但它却是有色彩系中最亮的色,是最能高声叫喊的高明度色。
它具有快乐、活泼、希望、光明等特性,稍带点轻薄、冷淡的性格;黄色又是辉煌的,常常给人一种欣喜的、大声喧闹的色彩效果。
从黄色的表现效果看,由于明度高而造成一种尖锐感和扩张感,缺乏深度感,具有不和谐性。
从黄色本身的特性上看,在色彩中它是最骄气的,在白色中黄色看上去暗淡无光,白色将黄色几乎融化,被推到一个从属地位。
4.绿色在可见光谱中,绿色的波长居中,人们的视觉最能适应绿光的刺激。
色彩心理效应人的感觉器官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任何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以后,都会诱发其他感觉系统的反应,这种伴随性感觉在心理学上又称为“共感觉”或“通感”。
一、颜色与情感颜色具有使人产生某种心理联想和唤起某种情感的作用,在特定的颜色情境中经常发生某些带有情感色彩的事,这与颜色的心理效应有关。
一般来说,每一种颜色都与一些相应的情感相联系。
白色一般会使人想到清洁、纯洁、神圣、诚实。
黑色是夜晚的象征,会使人产生罪恶、悲哀、压抑、死亡、庄重的感觉。
红色具有刺激人的生理欲望的作用,同时与温暖、危险、争斗、愤怒相联系,红色还有吉利、吉祥、好运气的意思。
黄色表示愉快、舒适,同时也可能使人产生富裕、高贵的联想。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容易使人产生和平、充满生机以及平静、安宁的感觉。
蓝色与广阔的天空和大海相联系,会使人联想到遥远、冷淡、寂寞、朴素。
紫色可以使人联想到优雅和威严,还有优美、满意、希望、生机的感觉。
对于颜色的情感效应,卢基以12种彩色为例做过专门的实验研究,受试者的判断结果见表1。
表1 颜色与情感的联系黄绿绿色青绿叮叮小文库青色青淡紫黄橙黄色淡紫紫色深红绯色浓橙安静39322321176661严肃5 0 6 30 45 0 0 54 48 10 0 0兴奋14 28 32 11 0533415659二、颜色与心境(情绪)我国心理学家马谋超曾经对青年进行过关于颜色与心境联系方面的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把特定的颜色同一定的对象以及心境或情绪体验联系起来。
红色同节日喜庆连在一起,另外还同火、血、危险建立起联想;橙黄引起阳光明媚、充满希望的感受;绿色使人想起春天、万象更新的景象;蓝色与天空、海洋发生天然的联系;洁白更容易与纯洁对应;灰黑则令人伤感不安详见表2。
表2 颜色与心境、对象的联系颜色名称心境或情绪体验联想的对象红振奋(兴奋、激动)、喜悦、幸福、朝气蓬勃、热烈占69.2%;危险、不安占8.2% 红旗、红衣服、节目、喜事、太阳、红花占51.6%;血、火、信号灯、危险标志占29.4%喜悦、轻松、幸福、希望、爱慕、朝气蓬勃、温暖占52.7% 橘子、水果占56.7%黄幸福(喜悦)、轻松(明快)、朝气蓬勃、振奋、爱慕占35.8% 服装、丰收的田野、家具占31.4%绿轻松、希望、朝气蓬勃(有生机)占49.1% 草(草原)、树叶、春天的田野、森林、植物、青山绿水占71.8%蓝轻松、安静占25.9% 蓝天、海洋占83.5%紫冷淡、严肃、寂寞、不安忧郁、消沉占30% 紫花、服装占34%白纯洁占45%;安静占13% 白雪、医院、白衬衣、白衣战士、白花占50.3%灰消沉、失望、冷淡、忧郁、不安、伤感占61.4% 阴天、灰衣服、灰建筑物占51.9%黑严肃、恐惧、悲伤、不安、伤感、寂寞、忧郁占52.7% 黑夜、黑衣服、黑纱、丧事、追悼会占80.8% 三、颜色与生理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
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名词解释:1、感觉:是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即时、直接的反映。
2、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其中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绝对阈限,而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3、颜色视觉:个体能察觉颜色是依赖于各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了颜色视觉。
4、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
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
5、运动视觉:是感觉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
人类的运动视觉常常会忽视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格外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
6、注意: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即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
7、辨认与识别:主体从外界获得的感觉信息,与存储的知识相互匹配,赋予知觉对象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种途径,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8、原型匹配:各种事物被抽象为某种信息储藏在记忆中,人们在对物体进行知觉时会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原型。
9、二可图形: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图形,它们可使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上产生多种可能。
10、错觉轮廓:也称为主观轮廓。
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11、不可能图形:这种图形看似合理,但是无法在三维空间中构造出来。
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
12、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
13、似动:是一种实际上没有动而知觉为运动的错觉。
14、识记:就是去记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则以内在的机制出发,称为编码,就是主体将感知到的信息有意或无意转变为大脑可以接受的形式的过程。
15、保持:即储存,把信息以一定的方式保存在大脑中,知识的存储也可以称为知识的表征,就是以某种方式存储知识。
《色彩:颜色如何改变我们的视觉》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综述 (1)二、书籍概述 (2)三、内容解析 (3)3.1 色彩基础知识 (4)3.2 色彩心理学原理 (5)3.3 颜色对人类视觉的影响 (7)四、重点章节分析 (8)4.1 第一章 (9)4.2 第二章 (11)4.3 第三章 (12)五、主要观点提炼 (13)5.1 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不可忽视 (14)5.2 色彩对视觉环境的影响及其改变人类行为的作用 (15)5.3 本书中的几个重要论点与案例分析 (16)六、感悟与收获总结个人读后感以及本著作对自己在视觉设计等方面的启示与帮助17一、内容综述《色彩:颜色如何改变我们的视觉》是一本关于色彩心理学的著作,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艺术家和设计师约翰卡普兰(John Kaplan)。
本书通过对色彩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色彩对我们视觉感知、情感反应和行为决策的影响。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以及色彩在设计领域的运用。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介绍了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等。
作者详细阐述了三原色理论,即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是如何通过加减混合产生其他所有颜色的。
作者还探讨了色彩的心理效应,如对比、和谐、节奏等,以及这些效应如何影响我们对物体的认知和感知。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色彩在情感和心理上的作用,不同的颜色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如红色通常代表热情、活力和危险,而蓝色则代表宁静、安详和信任。
作者还讨论了色彩与记忆、注意力、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关系。
第三部分介绍了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对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文化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上的差异。
这对于我们在跨文化交流和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四部分聚焦于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作者从绘画、雕塑、摄影等多个角度探讨了色彩如何影响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色彩心理学熟悉造型的人都知道,色彩的重要性,色彩是给人第一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是活的,色彩是影响人的心情的,色彩是有动有静的,在美甲的世界里色彩更是非常重要,好多人做美甲,都对配色很头痛,我也曾经面对这样的难题,我发这个贴子是一个很长的关于造型配色的贴子,对于配色很头疼的美甲师看了它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形”与“色”是造型艺术的两大基本要素。
物体视觉形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形状与色彩。
作为化妆师,应当了解色彩基本知识,理解色彩的原理及规律,培养对色彩的美感,学会运用色彩进行造型。
一、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光是发生的原因,色是感觉的结果,认识色彩是由光线一物体一眼睛这样一个过程。
1.光与色彩的关系光是一种电磁波。
当夜晚关掉电灯,房间里就会漆黑一片。
因此,可以说没有光,也就没有色彩的存在。
太阳光、灯光常常感觉是白色的,其实这种白光是由许多种色光组成的。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7 种颜色,称为光谱色,它是一种连续性的色带,各色之间是互相融合、渐次变化的,这是太阳光的基础色。
色带光谱中的任何一种光色都不可能再次被分解。
如果再用凸透镜将七种色光聚拢起来,则又变成白光。
这种由七种不同波长的色光混合而成的白光叫复色光,也称复合光。
2.光与物体的关系人们能够看到物体的色彩,是物体经光照射所发出、反射或透过的光,刺激人们的眼睛所产生的现象。
自然界的物体在阳光照射下,能显示各自不同的颜色,这种视觉现象就是由光的吸收和反射的作用造成的。
当太阳光照射在物体上,这种复色光中的七种色光成分,有的被吸收了,有的被物质反射出来,反射出来的色光传播到人的眼睛时,就感觉到颜色了。
由此可见,物体的色彩是由该物体表面所反射出来的光决定的。
例如,太阳光照在红苹果表面,苹果的表皮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吸收其他的光色,因此苹果呈红色;如果某种不透明的物体表面,把七种颜色光全部反射出来,这个物体表面是白色;如果一物体表面把白光中的七种色光成分全部吸收了,就呈黑色。
第二节 色彩体系(color system)一、色彩的三种知觉属性(the three perceptual attributes of color)“色彩视觉有三种特性,每种特性即可以从客观刺激方面来定量,也可以从观察者的感觉方面来描述。
表示色彩视觉的第一个特性的心理物理学概念是光的波长(wavelength),与之相对应的心理学概念是色调(hue)。
表示光强度的心理物理学概念是亮度(luminosity),与亮度相对应的心理学概念是明度(brightness)。
色彩视觉的第三个特性心理物理学概念是色彩的纯度(purity),其对应的心理学概念是饱和度(saturation)。
” [13]所以,在有色彩体系中,任何色彩都有三种属性,它们分别是明度、色相和纯度。
反过来说,一种色彩只要具备上述三种属性,都可以归为有色彩范畴。
黑、白、灰,这些无色彩只有明度这一属性,缺少色相和纯度。
(一)色相(hue),又称色调。
是色彩的相貌,它是有色彩体系的首要特征。
光谱上各种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波,频率较低波长较长波长的电磁波显示为红色;频率较高波长较短的电磁波显示为蓝色。
在视觉上产生的色彩的差别为,即色相(图6)。
有时一种色相和另一种色相混合,产生第三种色相。
色相的种类很多,普通色彩专业的人士可辨认三百至四百种,假如要细分析,可有一千万种之多。
色彩的三种属性是三位一体,互为关系的,改变其中任何一种属性,都将影响原来色彩的外观效果和色彩个性。
图7 明度的差异 段殳绘 图6 波长的差异 段殳绘(二)明度(value ),又称光度,是指人眼对物体表面色彩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从光与色的性质和关系上看,色彩的强弱是由色光波的振幅决定的。
光波的能量愈大,振幅就越大,明度往往就越大。
最明亮的是无彩色的白色,最暗的是黑色。
越接近白色,其明度越高;反之,越接近黑色,其明度越低(图7)。
一般将黑、白两色中间的灰色按明度等级间隔序列组合成明度的9个阶段(图8)。
各种色彩都有相应的明度位置。
如红的位置在N4处,黄色明度位置在N 8处,紫色明度较低。
明度对心理有影响,明亮的色彩给人的心理刺激大,使人易兴奋;暗的色彩给人的心理刺激性小,使人安静,有寂寞感。
笔者以明度的变化创作的作品《回声》(图9),力图表现神秘、安静、玄妙的空间。
(三)纯度(saturation),又称色度、彩度及色彩的饱和度,它是色彩的三种基本属性之一,代表了颜色的纯净程度。
在光学上,纯度决定于色彩波长的单一程度,即波长越单纯,色光越鲜亮,纯度越高。
研究表明色饱和度与明度有关,当一个颜色掺入的黑、灰、白越多,即明度越小或越大,其色彩饱和度降低。
中等明度的颜色饱和度最高,如光谱上的各种颜色的饱和度就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色相的纯度与明度不能成正比,纯度高,不等于明度高。
二、色相环(color wheel)色相环又称色环,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是按照波长由长到短的顺序依次排列。
自然界里,雨过天晴出现的彩虹,也正是以此种方式展示其美丽的。
人们在色彩研究中,出于方便,将直线排列的可见光谱两端的色彩:红与紫,巧妙地首尾相接,使色相系列呈现出循环的环状形式,我们就称它为色相环。
图9 《连廊的回声》 段殳绘图8 明度的9个色阶 段殳绘色相环有很多种,要视其详细分析的程度而定。
常见的有牛顿(Newton)的六色环、歌德(Goethe)的七色相环、八色相环、十色相环、伊登的十二色相环、十八色相环和奥斯华尔德的二十四色相环,还有详细分析的100色相环。
最简单的色相环是牛顿根据光谱中的红、橙、黄、绿、蓝、紫六种色环绕而成六色环。
这里没有青色,是因为没有测出青和蓝波长的差值。
伊顿(JohannesItten)在六色相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12色相环(图10),他在六种色相间又各增加一个过渡色相。
这样,红色与橙色之间产生了红橙色,红与紫的之间产生了红紫,由此类推,还增加了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等色,形成了著名的12色相环。
12色相环有许多优势,如12种色相具有相同的间隔。
另外,6对补色分别处于色相环直径的对立两端。
从该色相环中,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各色相的关系,清楚地了解到三原色(tricolor/primary color)红、黄、蓝,三间色(second color)橙、绿、紫,以及复色(tertiary)所处的位置及色彩规律。
间色又称第二次色,由两种原色色料混合而成的色彩。
以色料为例,红色与黄色混合是橙色,黄色配蓝色是绿色,红色配蓝色是紫色,这里,橙色、绿色、紫色就是三间色。
复色又称三次色,指任何包含了三原色的颜色,也就是互为补色的颜色相混合形成复色。
如黄与紫,似乎是两种颜色,单实际上,紫色是红和蓝的混合,故黄与紫的混合也就是黄、红、蓝三种色的混合。
复色具有含蓄、沉稳的特点,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象的色彩,呈现复色的居多,如红橙、黄橙、黄绿、青绿、青紫、红紫。
对比色又称补色或余色。
对比色的构成,是第一种原色与三原色中其它两种原色相混合后的对比。
如原色红与其它两原色黄、蓝所混合的间色绿,为互补色。
在色相环的位置在120-180度之间,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较复杂的复色对比。
人们认为所有的色料都是从洋红、黄、青三种色彩变化出来的,因为这三种色彩再也不能用其它色料调得出来,但却可以复合调出其它各种颜色,这三种基本色称作色料三原色。
但在实际应用中的美术颜料、染料中仍有不少颜色是三原色难以调出来的,如艳丽的桃红、玫瑰红、湖蓝、翠绿、纯黑等。
除了色料三原色外,还有色光三原色。
“700nm(红色)、535nm(黄调绿色)、400nm(蓝调紫色或紫罗蓝色)三种波长的单色光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产生一个 图10 伊顿的色相环 段殳绘图11 色立体示意图 段殳绘 很大的包括所有色相的色域。
这个色域包含全部紫色和大部分红色,还有橙色及黄色,但不包括高饱和度的绿色和蓝色。
这样三种颜色刺激称为加色原色。
在不严格的情况下,把凡能产生红、绿、蓝反应的刺激都称为加色原色。
” [14]除了物理上的三原色的红、绿、蓝外,生理学上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化学上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而黑林认为心理学上的四原色是红、黄、绿、蓝。
魏纳认为牛顿主张的七色中,蓝可以由青与紫二色混合得出,于是主张红、橙、黄、绿、青、紫六色为原色。
后来蒙塞尔运用这六色作原色制作了10色相环。
三、色彩系统(color system)为了更全面、各科学、更直观地表达色彩概念及其构成规律,需要把色彩三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标号排列到一个完整而严密的色彩系统之中,这种色彩表示方法,称为“色彩体系”。
“该体系的建立,无论对人事色彩,还是应用色彩,都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及特定的时间价值。
将这种色彩体系借用三维空间的形式来同时展现色彩的明度、色相和纯度之间的变化关系,我们称之为色立体。
” 15]色彩学家们用类似地球仪的模型来表现色立体(图11)。
连接南北两极的垂直中心轴作明度变化的标尺,北极端是最亮的白色,南极端是最暗的黑色,垂直中心轴是由白色向黑色渐次过渡,明度不同的灰色序列,它表示无色彩在明度上的变化。
球的中心部分是正灰色。
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半球为暗色系。
赤道带是按光谱色次序组成的色相环。
球体表面一点到中心轴的垂直线表示纯度系列。
球表面是纯色及纯色加黑或加白而形成的清色系。
球的内部除中心轴以外是纯色加灰色而形成的浊色系。
在这个球体上,各纬度剖面可显示各色相在相同明度时的纯度等差序列变化的效果,而各经度剖面可以观察到一对补色间的不同明度与纯度变化的关系,这就是色立体的基本结构。
色立体以直观的形象表明了色相、明度、纯度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对色彩体系的理解与应用。
色立体用色立体体系编码标号为色彩命名,免除了以往使用惯用法缺乏科学性和标准性的不足,这利于国际间在色彩领域上的交流。
色立体的建立,使人们全方位地了解色彩知识,有助于对色彩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图12 蒙塞尔瑟立体 段殳绘 图13 国际照委会CIE 系统 段殳绘 国际上留下的色立体虽然在形状上千姿百态,但基本结构原理却大同小异。
最具代表性的色立体为蒙塞尔色立体(图12)(Munsell color system)与奥斯瓦尔德色立体(Ostwald colorsystem)。
美国画家蒙塞尔(Munsell,1855-1918)提出针对物体表面色的分类体系,中心轴为白色到黑色的色阶变化,中心轴包围着各种色调层次的色彩。
例如“纯黄”是中等明亮的色彩,在蒙塞尔的色立体中表示为5Y6。
“孟塞尔色彩表示法精确区别每个色彩,显示了色彩的任何微小差异,至于色彩的饱和度,该表示法根据不同色别的特殊性,以接近人类感觉的效果划分等级,摒弃了一刀切的分割方法。
为此,他的色彩表示法今天仍有实用价值。
” [16]奥斯瓦尔德与孟塞尔试图使色彩体系化,因此,他们的色彩表示法只适用于物体固有色,对色光无能为力。
信号灯、彩色电视、彩色照片等需要使用范围更广的色彩。
为此,必须寻找一种以太阳光谱为基准能表示一切色彩的测色体系。
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法文为De L ’Eclairage)在原有光学测色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测色体系——CIE 测色法(图13)。
CIE 测色法的出现是在人们能够以光学手段准确测定色彩之后。
测色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着现代色彩学的发展。
“CIE 系统用于光源的比较和参考,这个系统以光的原色为基础:即人类视觉三原色。
色度图用于阐述这个系统,它采用二维坐标的形式显示这三个色光变量。
这样可以看到,白色光是红、绿、蓝三色光相混合的结果。
它的坐标点位于X 轴红色0.33和Y 轴绿色0.33,Z 轴的蓝色0.33被图14 Pantone 公司的色卡图15 色眼7000分光光度计 省略。
黄色在图中显示为50%红色,50%绿色,不含蓝色的成分。
色相环上的紫红区域,在色度图中位于红色和紫色之间的混色线上。
当直线通过白色的光点坐标时,位于直线两端的色彩互为补色关系。
色度图用波长的长短纳米来划分色度即光线的颜色。
图中色光的发光强度以流明为单位,恒定不变。
CIE 系统在显示不同光源的色彩变化方面非常有用。
正午的日光最接近白色坐标。
日出的光色则明显接近红色。
不同的人造光源可以根据各自的偏色进行划分。
白炽灯偏向黄色。
在正午日光色彩偏蓝的物体,在白炽灯光下色彩纯度不高。
CIE 色彩协调的基础是测普学,同时它也是研究视觉的三种刺激光色的关键。
作为光源的参考资料,它详尽准确,但无法像蒙塞尔色彩系统那样有效地显示物体表面色彩的对比。
” [17]奥斯瓦尔德、蒙塞尔和CIE 等色彩理论的基础模式主要用于阐述色彩之间的关系以及提供一些交流专用的色彩信息。
一些特殊用途的色彩目录和系统就是从这些模式中衍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