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恢复期【医学养生常识】
- 格式:docx
- 大小:37.68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调理脑梗塞促进脑部康复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闭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受限,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中医学认为,脑梗塞是由于气虚、血瘀、痰湿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中医调理在促进脑部康复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的观点出发,探讨中医调理脑梗塞促进脑部康复的方法。
一、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根据个体的病情、体质等信息,结合中医经典理论,通过判断病情阴阳盛衰、气血亏盈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脑梗塞患者出现偏瘫的症状,中医认为是肝经受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可以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来改善病情,促进康复。
二、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脑梗塞具有独特的优势。
根据脑梗塞的不同病理机制,中医药可以分为补阳、祛痰、活血等类别,每种类别都有特定的用药规律和药物组方。
例如,采用活血化瘀的方剂,如川芎茶胶囊、红花颗粒等,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脑部康复。
三、穴位按摩中医认为,人体存在着众多的穴位,通过按摩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理气血,促进疾病的康复。
对于脑梗塞患者,常用的穴位有风池、百会、太阳、合谷等。
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改善脑血流量,加速脑部康复。
四、中药炮制与饮食调理中医炮制药物是一种独特的技术,它通过炒制、研磨等手段,改变药物的性能,提高药物的疗效。
对于脑梗塞患者,中医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制丸、煎剂等。
同时,中医也注重通过饮食调理的方式来促进脑部康复。
例如,脑梗塞患者可以适量摄入具有健脑作用的食物,如核桃、紫菜等,以增加脑部的营养供应。
五、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理身体内外的平衡。
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间,可以通过一些养生保健方法来巩固康复效果,防止复发。
例如,适量运动可以增强脑血液循环,中医推荐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合理作息可以保证脑部得到充分的休息,中医建议早睡早起;心理调节可以减轻患者的情绪压力,中医提倡保持心情愉快的状态。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脑梗塞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通过辨证施治、药物治疗、穴位按摩、中药炮制与饮食调理以及养生保健等途径,可以促进脑部康复,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脑梗塞是指脑血管发生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而造成神经细胞缺血和坏死。
对于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药物治疗:脑梗塞发生后,应尽快予以恢复脑血流的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脑血管扩张剂等。
其中,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再次发生血栓形成;脑血管扩张剂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血液供应来改善脑血流。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热疗和理疗等。
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协调能力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脑部供血。
热疗和理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痉挛和疼痛。
3.言语和吞咽康复:脑梗塞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言语和吞咽困难。
因此,言语和吞咽康复十分重要。
言语康复可以通过语音顺畅性训练和语音明确性训练等方法来改善发音和流利度。
吞咽康复包括肌力训练、姿势调整和营养指导等,旨在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防止吞咽困难。
5.营养治疗:脑梗塞患者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常见的营养治疗方法包括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矿物质的饮食,以及适量的液体和纤维素摄入。
此外,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还可以进行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比如针对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
6.日常生活习惯改善:脑梗塞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合理膳食等。
戒烟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限制饮酒可以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肝功能;合理膳食可以提供均衡的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总之,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是多方面的,针对不同的患者可以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重要的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具体的康复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进行个体化定制。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后遗症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
因此,恢复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主要治法。
脑梗恢复期最佳锻炼方法
脑梗恢复期最佳锻炼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态平衡练习:通过进行一些平衡练习,如单腿站立、踮脚尖、交叉步行等,可以帮助改善脑梗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预防跌倒的风险。
2. 轻度有氧运动: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可以进行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运动耐力和促进血液循环。
3. 手指灵活性练习:为了恢复手部功能,包括握力、灵活性和精细动作,可以进行一些手指操或者使用一些手指灵活性球、瑜伽手套等辅助工具进行锻炼。
4. 记忆与认知训练:为了恢复脑梗带来的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可以进行一些记忆和认知训练,如数字游戏、拼图、词语游戏等,以提高注意力、集中力和思维能力。
5. 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物理疗法、语言疗法和职业疗法,以促进肌肉力量恢复、语言能力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6. 心理与情绪支持:由于脑梗后可能会面临情绪和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因此接受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心和积极态度。
请确保在进行任何锻炼之前咨询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建议,并根据个体状况和专业指导制定适合的锻炼计划。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脑梗塞病人日常康复锻炼一、第一阶段:按摩与被动运动。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
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二、第二阶段: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
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
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三、第三阶段: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
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另外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以帮助恢复。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家属协助下进行,有下列常用项目:(1)洗脸动作: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步用患手协助健手。
(2)更衣动作:衣服宜宽大柔软,式样简单。
穿衣时先穿瘫痪侧,然后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然后再脱患侧。
穿裤子动作的顺序同穿上衣一样。
(3)洗澡动作:最初须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
(4)进食动作:发病早期实行喂食,以后逐步试行自食,康复期也以半流质为宜,逐步向正常饮食过度。
吞咽困难者要用鼻饲,以后可带着鼻饲管练习自口进食。
仍用流质或糊状饮食,待进食无呛咳或返流时,方可去掉鼻饲管。
脑梗恢复期最佳锻炼方法恢复对脑梗病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在脑梗恢复期,如果能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恢复,那么自然就能使康复的效果事半功倍,恢复的时间也会相对较短,因此,学习一些康复的方法,对于脑梗患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脑梗恢复期最佳锻炼方法有哪些呢?一起看看吧。
早期康复(卧床休息)坚持好的姿势,被动锻炼,床上锻炼,开始日常活动能力(ADL)的训练,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一、被动运动和推拿对早期卧床的病人,应由家属给病人做肢体按摩或配合针灸,刺激神经,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针刺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二是防止肌肉萎缩,对大关节做屈伸膝、屈伸肘、屈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防止关节僵硬。
二、床上运动病人在卧床时应保持正确的卧位姿势: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过渡性,时间不宜过长)。
床头坐位:首先保持病人躯干直立,可将大枕垫在背后,髋屈90度,双上肢放在移动的小桌子上,防止躯干后仰,肘和前臂下垫枕头,以防肘部受压。
保持关节活动性的训练:应及早开始,急症期可在病房进行。
通常一天两次,每次10~20分钟。
进行2~3次每个关节和各个方向的运动。
第二,康复阶段一是步行锻炼病人可用健侧扶住住家属肩,家属用手扶住病人的腰,从原地开始训练,直至小步子迈开。
每天坚持训练,待病人自己可以平稳地走走时,可以换拐杖独自走,等动作熟练时,可以锻炼病人的上下楼梯、脚踏车的动作。
运动时,应有意识地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掌握时间不宜过累。
二、上肢运动上肢锻炼可使患侧上肢平举,抬起,上举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浮肿。
可以平躺在床上主动屈臂,伸腕并拢,撑指,手握乒乓球,小铁球等。
运动时,应有意识地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掌握时间不宜过累。
三、下肢运动康复期下肢功能训练主要是改善步态。
特定训练方法为:踝关节选择性背屈和跖屈运动,双下肢以步行形式行走,自立向患侧下肢前进。
脑梗死病人出院宣教脑梗死是指脑血管堵塞,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从而造成脑组织损伤。
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出院宣教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病人了解病情,学习自我管理和预防措施,促进康复和防止再次发作。
在以下的1200字以上的宣教内容中,我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饮食和营养、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心理支持。
一、饮食和营养良好的饮食和营养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控制钠的摄入:减少食盐和含高盐的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血压和水肿的风险。
2.低脂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尽量选择低脂肪和高纤维的食物,如鱼、鸡肉、蔬菜和水果。
3.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绿茶、豆类、坚果和蓝莓,有助于保护脑细胞免受进一步损伤。
4.维持适当的体重:保持正常的体重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5.饮食多样化:均衡摄取五谷杂粮、肉类、蔬菜和水果,确保营养的全面摄入。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脑梗死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控制病情和预防再次发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1.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肝素等,有助于防止血栓的形成。
2.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
3.降压药物:如ACE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控制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注意:药物应按医嘱定时服用,并且要严格遵守剂量和时长,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三、生活方式调整1.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这些习惯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2.定期锻炼:确保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康复和预防血栓的形成。
3.减少压力:学习应对应激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松等,有助于减轻压力,保护心脑健康。
4.定期复查:定期回医院进行复查,如做血压检测、血脂检测等,以确保病情的控制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心理支持脑梗死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提供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脑梗死的康复诊疗方案脑梗死是指大脑内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坏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康复诊疗方案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脑梗死的康复诊疗方案。
一、早期康复治疗1.住院治疗:脑梗死患者需进行早期的住院治疗,以争取最佳的治疗窗口期。
2.药物治疗:在住院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等,以减少脑损伤。
二、康复训练阶段1.早期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在脑梗死的早期进行,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2.语言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一些患者可能出现语言障碍,包括听觉理解障碍、说话障碍等。
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表达训练等。
3.吞咽训练:脑梗死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这会影响患者的饮食和营养摄入。
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口腔肌肉训练、咀嚼训练、吞咽动作训练等。
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训练还要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包括自理能力、步行能力、上下楼梯能力等。
三、长期康复护理1.定期随访:脑梗死后,患者需要定期随访,以了解康复进展情况,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2.家庭康复护理:家庭康复护理是指患者康复回家后,家人的护理和支持。
家庭康复护理包括定期按摩、康复训练协助、提供适宜的日常生活环境等。
3.良好的生活方式:脑梗死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量锻炼、戒烟限酒等,以减少再次发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脑梗死的康复诊疗方案包括早期康复治疗、康复训练阶段和长期康复护理。
患者和家人需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预防复发和促进康复。
脑梗塞恢复期
文章导读
脑梗塞发病后,分为治疗期和恢复期。
有些种类的脑梗塞,因堵塞部位不是很关键,堵塞面积较小,对脑部危害较轻,在发病后3-6小时内如进行有效溶栓治疗,则预后较好,基本可恢复至患病前状态。
反之,则需要相对较为漫长的恢复期。
在恢复期内,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坚持康复训练,按时吃药,合理饮食,生活规律。
一、概念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二、病因
1.非栓塞性
1)动脉硬化症。
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
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高血压。
可引起动脉壁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2.栓塞性 \xa0
1)心源性。
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
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
2)非心源性。
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
有的查不到栓子的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梗塞。
三、症状
1.主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