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胆道疾病常见并发症
- 格式:pdf
- 大小:281.26 KB
- 文档页数:4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教案学期: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 教师: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编号:______课程名称专业班级主讲教师计划时数专业层次专业技术职称编写时间章节名称第四十三章胆道疾病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第二节特殊检查第四节胆石病第五节胆道感染第七节胆道蛔虫病第八节胆道疾病常见并发症第十节胆道肿瘤使用时间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胆道的解剖生理,胆道蛔虫的临床表现。
2、掌握胆石症(胆囊内、肝外胆管、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胆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重症胆管炎的抢救和治疗原则。
3、熟悉胆道疾病检查方法(B超、CT、MRI、ERCP、PTC、核素检查、术中和术后胆道镜)。
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重点与难点重点:胆道疾病的检查方法,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难点:胆道疾病的检查方法,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更新情况教学方法与组织安排方法:多媒体课堂讲授。
组织安排: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胆道疾病的检查方法20分钟,胆石症、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60分钟,胆囊癌和胆管癌20分钟。
教学手段自制电子讲义,以多媒体方式讲解基本教材和参考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第2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并完成本章节教案的撰写。
教研室同意备课内容。
教研室主任签字:审查意见胆道疾病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1、了解胆道的解剖生理,胆道蛔虫的临床表现。
2、掌握胆石症(胆囊内、肝外胆管、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胆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重症胆管炎的抢救和治疗原则。
3、熟悉胆道疾病检查方法(B超、CT、MRI、ERCP、PTC、核素检查、术中和术后胆道镜)。
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要求1.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2.胆石症(胆囊内、肝外胆管、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二、教学内容(一)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和肝外胆道两部分。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胆道疾病(题库版)1、单选男性,50岁。
因手术探查时见胆囊正常,肝左叶萎缩,胆总管略粗,探查胆总管见左肝管大量结石,右肝内胆管无结石,胆总管下段通畅术后48小时内观察的重点是()。
A.切口(江南博哥)的红肿B.T管的量和性状C.腹部引流物的情况D.肛门是否排气E.右上腹的压痛正确答案:C2、单选男性,38岁。
既往有右上腹反复发作疼痛及黄疸病史。
日前又出现上述症状,并伴寒战、高热。
查体:体温39.6℃,血压83/60mmHg。
全身黄染,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
血白细胞26×109/L(26000/mm3)。
该患者胆道压力超过多少时即出现黄疸()。
A.30cmH2OB.20cmH2OC.25cmH2OD.16cmH2OE.28cmH2O正确答案:B3、单选胆汁能保持胶团溶液主要有赖于()。
A.胆道分泌黏液B.胆汁中正负电荷平衡C.胆汁持续流出胆道D.胆盐与磷脂E.有适量的电解质正确答案:D4、单选典型的Charcot三联症对以下哪种疾病有诊断意义()。
A.急性胰腺炎B.急性胃炎C.急性十二指肠憩室炎D.急性胆管炎E.急性胆囊炎正确答案:D5、单选患者女,45岁,右上腹持续性疼痛1d,放射至右肩部,伴恶心、呕吐,T38.9℃,P124次/min,R18次/min,BP140/90mmHg。
意识清醒,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部压痛明显,伴肌紧张,无反跳痛,可触及肿大、有触痛的胆囊,Muphy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WBC17.5×109/L。
B超检查见胆囊内有强回声的光团伴声影,胆囊壁厚度0.5cm,胆囊大小5cm×12cm。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胆囊结石胆绞痛B.急性胆囊炎C.急性胆管炎D.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E.胆道蛔虫症正确答案:B6、多选胆总管探查及引流术适用于下列哪些情况()A.急、慢性胆管炎B.有黄疸或黄疸史C.胆总管增粗增厚D.肝、胆管结石E.多发的胆总管结石正确答案:A, B, C, D, E7、单选诊断慢性胆囊炎最确切的依据是()A.有Charcot三联征B.有胆绞痛病史C.长期慢性消化不良症状D.超声检查胆囊排空障碍E.胆囊造影屡不显影正确答案:E8、单选女性,55岁。
急性胆囊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急性胆囊炎常见的并发症胆结石、低钠血症、营养不良、拉肚子、胆道出血、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有什么并发症一、并发症:1.急性气肿性胆囊炎: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炎,主要是厌氧菌群中以产气荚膜梭菌造成的感染,往往合并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等造成混合感染,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急性胆囊炎发展到一定程度,胆囊内积脓,胆囊壁缺血坏死,这不仅造成组织内氧分压降低,厌氧菌易于滋生,而且各种细菌不断产生气体,继而向胆囊周围扩散,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胆囊内脓性胆汁刺激胆囊黏膜,释放溶菌体酶,造成胆囊黏膜进一步受损的炎症反应,同时磷酸酯酶A也可促进胆汁中的卵磷脂转化为溶血卵磷脂,促进黏膜溶血,出血。
病人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重症胆管炎,有时病人可出现黄疸和黑便,黄疸主要是由于肿大的胆囊或结石压迫胆管所致,病人多数出现明显的腹胀,如果合并胆囊穿孔,可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征象,严重时可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在腹部X线片上,发病24~48h后,可见胆囊壁增厚并积气,随着病情的恶化,可扩散至胆囊周围组织,如果胆囊坏死穿孔,则可出现膈下游离气体与腹腔积液,在X线征象中应注意与胆囊肠道内瘘时胆囊积气相鉴别,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与胆囊腔内积气和急性胆囊炎超声征象,由于该病的病死率较高,病变发展迅速,早期即可出现胆囊坏疽和穿孔,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痿术,并进行腹腔引流。
2.胆囊穿孔:急性胆囊炎穿孔可以有多种临床表现:①胆汁进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②继发肝脓肿形成;③与周围组织粘连,最终形成胆囊周围脓肿;④与邻近组织器官形成内瘘,如胆囊胃瘘,胆囊十二指肠或结肠瘘等,在这其中以胆囊周围脓肿最为多见,其次为胆汁性腹膜炎,引起胆囊穿孔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原因为胆囊壁血循环障碍,胆囊坏疽,其穿孔的发生时间受胆囊内压力上升的速度,胆囊壁厚度及纤维化程度,胆囊的可膨胀性,胆石的机械性压迫作用,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胆囊穿孔一旦发生,并发症较多,且具有一定的病死率,因此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胆囊炎的并发症有哪些危险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通常由于胆囊内结石、细菌感染、胆汁淤积等原因引起。
如果胆囊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胆囊炎的并发症及其危险性。
胆囊穿孔是胆囊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当胆囊炎症持续加重,胆囊壁会变得越来越薄,最终可能导致胆囊破裂穿孔。
胆囊穿孔后,胆汁会流入腹腔,引发严重的腹膜炎。
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腹肌紧张、发热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胆囊积脓也是胆囊炎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之一。
当胆囊管阻塞,胆汁无法排出,胆囊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就会形成脓液积聚在胆囊内。
胆囊积脓会使胆囊膨胀,患者会感到右上腹疼痛加剧,伴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长期的胆囊积脓还可能导致胆囊壁坏死,增加治疗的难度。
另外,胆囊炎还可能并发胆管炎。
由于胆囊与胆管相通,炎症可能会蔓延至胆管,导致胆管发炎。
胆管炎患者会出现黄疸、腹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胆管梗阻,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胆囊炎如果长期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
虽然胆囊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预后往往较差。
因此,对于长期患有胆囊炎的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需要警惕胆囊癌的发生,定期进行检查。
胆囊炎引发的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例如,由于疼痛和不适,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长时间休息和治疗。
而且,治疗并发症往往需要花费较高的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那么,如何预防胆囊炎并发症的发生呢?首先,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
其次,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对于已经患有胆囊炎的患者,要积极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如果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及时进行手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胆道疾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胆道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A. 腹痛B. 黄疸C. 发热D. 恶心和呕吐答案:A2. 胆道结石的典型症状是:A. 持续腹痛B. 间歇性腹痛C. 无症状D. 剧烈腹痛答案:B3. 急性胆囊炎的常见并发症是:A. 胆囊穿孔B. 胆管扩张C. 胆管炎D. 胆囊肿瘤答案:A4. 胆道疾病患者饮食管理中,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 低脂饮食B. 高蛋白饮食C. 避免油腻食物D. 多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答案:D5. 胆道疾病患者术后护理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B.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C. 术后立即进食D. 监测生命体征答案:C二、多选题6. 胆道疾病患者术前护理措施包括:A. 做好术前健康教育B. 监测心电图和血压C. 鼓励患者多饮水D.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答案:A, B, D7. 胆道疾病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包括:A.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B.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C. 鼓励患者多食高脂肪食物D.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答案:A, B, D8. 胆道疾病患者出院指导包括:A. 饮食调整B. 定期复查C. 避免剧烈运动D. 立即恢复正常工作答案:A, B, C三、判断题9. 胆道疾病患者术后应避免立即进食,以防增加胆道压力。
答案:正确10. 胆道疾病患者术后应鼓励多食高脂肪食物,以促进胆汁分泌。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1. 简述胆道疾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答案:胆道疾病患者的饮食原则包括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避免高胆固醇食物,保持饮食均衡。
12. 胆道疾病患者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答案:胆道疾病患者术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了解手术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进行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等。
五、案例分析题13. 患者,女性,45岁,因胆石症入院,拟行胆囊切除术。
第九版外科学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外科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现状,外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外科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外科医生的职业素养等。
学时安排:1学时第二章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主要内容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人体各器官的结构、功能和生理特点,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在外科学中的应用等。
学时安排:5学时第三章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主要内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常见外科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其临床表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外科学中的应用等。
学时安排:10学时第四章外科手术学主要内容外科手术学的基本概念,手术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原则,手术操作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手术后的护理等。
学时安排:20学时第五章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主要内容外科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等。
学时安排:15学时第六章外科急症与危重症主要内容外科急症和危重症的定义、分类和诊断,外科急症和危重症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外科急症和危重症的抢救等。
学时安排:10学时第七章外科疾病的预防与康复主要内容外科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外科疾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外科疾病的社会影响和预防措施等。
学时安排:5学时了解:局部麻醉的概念、分类和应用范围。
掌握:局部麻醉的药物选择、注射方法和剂量,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熟悉:局部麻醉的优点和缺点。
第五节脊麻和硬膜外麻醉了解: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的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
掌握: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的药物选择、注射方法和剂量。
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熟悉: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和缺点。
第六节术中麻醉管理了解:术中麻醉监测的目的和方法、术中麻醉管理的原则。
掌握:常用的术中麻醉药物的剂量和应用方法、术中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熟悉:术中麻醉管理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掌握:局麻药的常用量、安全量及中毒量,以及小手术局麻技术。
熟悉: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正确急救处理,常用神经阻滞的原则,各种常用局麻方法、剂量和浓度,以及臂丛、颈丛的解剖生理。
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胆道疾病是指影响胆道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胆囊炎、胆石症、胆管狭窄、胆道肿瘤等。
胆道疾病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一、胆道疾病的诊断1. 临床表现胆道疾病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主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等,需结合患者的体征以及病史来确定诊断。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胆道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
其中,超声是最常用的检查方式,可以显示胆管和肝胆系统,且无辐射损伤,操作简便。
CT和MRI能够提供更加清晰、准确的图像,有助于确定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3. 实验室检查胆道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等指标的检测。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功能和胆道的病变情况。
二、胆道疾病的治疗技术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胆道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病情轻重,可以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胆囊炎和胆石症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控制感染和消除炎症。
胆道梗阻可以使用利胆药物、扩张管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帮助胆汁的排泄。
2. 内镜治疗技术内镜治疗技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具有创伤小、安全、短暂住院时间等优点。
内镜治疗技术包括胆道镜检查、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经内镜下胆囊切除术等。
其中,经内镜下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最常见的内镜治疗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地治疗胆囊疾病,而且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
3.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胆道疾病的治疗来说,外科手术是最彻底、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外科手术治疗可以选择胆囊切除术、胆管探查术、胆总管切开引流术、肝切除术等。
不过,外科手术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和并发症,需要慎重考虑。
综上所述,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日趋完善,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
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及时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方式,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生。
胆道疾病(教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教案学期: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班级:教师: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编号:______课程名称主讲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专业计划时数第四十三章胆道疾病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第二节特殊检查第四节胆石病第五节胆道感染班级专业层次编写时间章节名称第七节胆道蛔虫病第八节胆道疾病常见并发症第十节胆道肿瘤使用时间1、了解胆道的解剖生理,胆道蛔虫的临床表现。
2、掌握胆石症(胆囊内、肝外胆管、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教学目的与要求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胆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重症胆管炎的抢救和治疗原则。
3、熟悉胆道疾病检查方法(B超、CT、MRI、ERCP、PTC、核素检查、术中和术后胆道镜)。
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重点:胆道疾病的检查方法,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难点:胆道疾病的检查方法,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更新情况方法:多媒体课堂讲授。
教学方法与组织安排组织安排: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胆道疾病的检查方法20分钟,胆石症、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60分钟,胆囊癌和胆管癌20分钟。
教学手段自制电子讲义,以多媒体方式讲解基本教材和参考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第2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并完成本章节教案的撰写。
教研室审查意见同意备课内容。
教研室主任签字:胆道疾病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1、了解胆道的解剖生理,胆道蛔虫的临床表现。
2、掌握胆石症(胆囊内、肝外胆管、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胆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重症胆管炎的抢救和治疗原则。
3、熟悉胆道疾病检查方法(B超、CT、MRI、ERCP、PTC、核素检查、术中和术后胆道镜)。
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要求1.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2.胆石症(胆囊内、肝外胆管、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二、教学内容(一)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和肝外胆道两部分。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胆道疾病考试题库1、单选胆道术后T管拔除的注意事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拔除T管前应常规行T管造影B.造影后即可关闭T管24小时C.对长期使用激素、低蛋白血症的病人,拔管(江南博哥)时间应延长D.拔管时切忌使用暴力E.如造影发现结石残留,应于保留T管6周后行胆道镜取石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胆道术后病人在拔T管之前均应常规行胆道造影,但T管造影时所注入的造影剂(目前以泛影葡胺等为常用)可引起胆管黏膜化学性炎症,导致急性胆管炎。
因此T管造影后应立即开放T管至少24小时,以利于胆汁的引流,防止胆管炎的发生。
2、单选明显梗阻性黄疸,B超检查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均不扩张,检查最适宜()。
A.放射性核素胰腺扫描B.十二指肠低张造影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D.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腹腔镜检查正确答案:D3、单选形成胆固醇结石的最主要原因是()A.胆汁成分改变B.胆道梗阻C.葡萄糖醛酸酶增加D.胆道内蛔虫残体存留E.胆道感染正确答案:A4、单选胆道疾患病人血清总胆红素30μmol/L,GPT正常,采用何种方法检查为好()A.口服胆囊造影B.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C.静脉胆道造影D.十二指肠低张造影E.腹部X线平片正确答案:B5、单选有关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正确的是()。
A.肝细胞每日分泌胆汁400mlB.胆盐和磷脂相对增多可形成胆固醇结石C.胆囊的排空收缩主要受缩胆囊素的影响D.胆囊每日分泌胆汁200mlE.肝脏分泌胆汁后,在胆囊内被浓缩2倍正确答案:C6、单选女性,35岁。
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3年。
1天前进食油腻食物后腹痛,继之高热39.2℃,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无黄疸,来院急诊。
查体:右上腹压痛、反跳痛。
为迅速作出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A.肝功能检查B.急查血尿淀粉酶C.血培养+药敏D.B型超声检查E.腹腔穿刺正确答案:D7、单选Charcot三联症是指().A.发热,腹胀,腹痛B.发热,黄疸,腹胀C.发热,腹痛,腹泻D.发热,腹痛,呕吐E.发热,腹痛,黄疸正确答案:E8、单选关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第八节胆道疾病常见并发症
胆道疾病,如胆石病、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等,在发病过程中,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致病情加剧而发生各种并发症,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有胆囊穿孔、胆道出血、胆管炎性狭窄、胆源性肝脓肿、胆源性胰腺炎等。
一、胆囊穿孔
约3%一10%的急性胆囊炎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多发生在伴有胆囊结石嵌顿者,有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的老年人更易发生。
胆囊穿孔部位以胆囊底部常见,颈部次之。
胆囊穿孔有三种形式:①急性穿孔,由于胆囊炎发展迅速,周围缺乏粘连保护,胆囊穿孔至游离腹腔,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②亚急性穿孔,穿孔时胆囊周围已有邻近器官和组织粘连,穿孔后被周围组织包裹,形成胆囊周围脓肿;③慢性穿孔,与邻近器官穿透形成内痊,如胆囊十二指肠瘩、胆囊结肠痰等。
胆囊穿孔主要依据B超诊断。
胆囊急性穿孔需紧急手术治疗,根据术中发现选择适当手术,并尽可能一期切除胆囊。
及时正确处理胆囊疾病是预防胆囊穿孔的关键。
二、胆道出血
胆道出血是胆道疾病和胆道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胆道出血可来自肝内胆管系统、胆囊和肝外胆道,可发生于胆道感染、肝外伤、胆石压迫、肝血管疾病、肝胆肿瘤、手术损伤等情况下,并以胆道感染
为最常见原因。
肝内胆管与肝动脉和门静脉分支密切伴行是引起胆道出血的解剖基础。
胆管炎症、胆管壁破溃是造成胆道出血的常见病理基础。
胆管和胆囊粘膜糜烂也可引起出血,但一般出血量较小。
【临床表现】胆道出血的临床表现随病因不同和出血量多少而异。
出血量少者,仅表现为黑便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胆道大量出血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联征:①胃肠道出血(呕血、便血);②胆绞痛;③黄疸。
胆绞痛和黄疸系因血凝块堵塞胆管而致。
出血量大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
Oddi括约肌功能完整者,胆道出血可自行停止,但可反复发作,呈周期性,间隔1-2周发作一次。
【诊断】根据病史和具有周期性发作的三联征表现,一般不难作出胆道出血的诊断,但不能确定出血部位。
十二指肠镜检查可直接看到十二指肠乳头有血流出而确诊胆道出血,并可排除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或溃疡等其他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
经皮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诊断胆道出血、确定出血部位的首选方法。
剖腹术中胆道探查是诊断胆道出血的最直接方法,术中借助胆道镜常可清楚观察出血部位。
【治疗】胆道出血的治疗一般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①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防治休克;②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③使用止血药,如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维生素K等;④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
有下述情况者应及时采
用手术治疗:①反复发作大出血,特别是出血周期愈来愈短,出血量愈来愈大者;②合并严重胆道感染需手术引流者;③胆肠内引流后发生胆道大出血者;④原发疾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者,如肝胆肿瘤、肝血管疾病、肝脓肿等。
手术应确定出血部位和原因,根据病情选用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肝动脉结扎,病变肝叶(段)切除术。
也可采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行高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
三、胆管炎性狭窄
胆管炎性狭窄(inflammatory stricture of the bile duct)是指在胆道感染基础上发生的胆管炎症、粘膜糜烂、溃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癖痕组织形成而致的胆管狭窄。
狭窄可发生于肝内小胆管至胆总管下端的各个部位,以左、右肝管开口部、胆总管上端和左肝管横部多见;多呈环形或长段形;常继发于化脓性胆管炎、原发性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病。
狭窄上方的胆管扩张,重者可呈囊状扩张,内含胆色素结石。
长时间的胆管狭窄,可引起肝实质不同程度的损害及纤维化,严重者病变肝叶(段)发生萎缩,其余肝组织代偿J 胜增大。
晚期可引起胆汁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
临床表现主要是反复发作的胆管炎。
B超、ERCP, MRCP等影像学方法有助于术前诊断。
术中胆道探查和胆道造影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有手术、胆道气囊扩张和胆道支架三种。
手术原则是解除狭窄、通畅引流。
对于一侧肝管狭窄,伴肝内胆管结
石及肝萎缩者,可行患侧肝叶切除术。
对于肝门部胆管狭窄,可行肝门部胆管成形、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胆道气囊扩张(balloon dila-tation)只适用于危重病人,如合并有严重门静脉高压症的重症者。
胆道支架(biliarystent)可作为手术治疗和气囊扩张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四、胆源性肝脓肿
肝脓肿是胆道感染的严重并发症,细菌性肝脓肿中大多数为胆源性肝脓肿。
有关内容参阅第四十一章第二节肝脓肿。
五、胆源性胰腺炎
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参阅第四十六章第二节急性胰腺炎。
对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首先要鉴别有无胆道梗阻病变,凡伴有胆道梗阻者,应行急诊手术或早期(72小时内)手术。
手术方法首选经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及鼻胆管引流,如无该条件,可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根据需要可加作小网膜囊胰腺区引流。
凡无胆道梗阻者,应先行非手术治疗,待病情缓解后,于出院前施行胆石症手术,大多数行胆囊切除术,可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或开腹胆囊切除术,以免出院后复发。
(张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