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人的护理内科护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22
肺结核内科护理肺结核病人内科护理常规:【评估】1.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2.有无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
3.有无全身中毒症状,如乏力、午后低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夜间盗汗等。
4.有无接触史,了解病人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
【症状护理】1.咳嗽、咳痰的护理(1)观察咳嗽的性质。
时间、有无痰液产生。
(2)指导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
(3)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止咳祛痰药。
(4)喉痒时可用局部蒸汽湿化,痰多时采取体位引流。
2.发热的护理(1)应卧床休息,多饮水。
(2)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3)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但注意勿使病人着凉。
3.咯血的护理(1)嘱病人卧床休息,床旁备好负压吸引器。
(2)给予心理安慰,使病人保持镇静,解除恐惧。
(3)注意观察有无咽痒、发干、心悸、面色苍白等大咯血先兆,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采取抢救措施。
(4)注意观察应用止血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如遇大咯血,立即取头低脚高位或俯卧位,并拍背及时吸出口腔内的血块。
4.胸痛的护理采取患侧卧位,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5.盗汗的护理及时擦身,更换衣服。
【一般护理】1.活动期或咯血时应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可以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当体育锻炼。
2.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钙质食物。
3.了解病人服药情况,当出现大咯血时,病人会感到紧张、恐惧,护士要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病人建立信息,积极配合治疗。
4.一旦确诊肺结核,应立即转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健康指导】1.宣传消毒隔离的方法,预防传染;严禁随地吐痰,不要对着他人咳嗽或打喷嚏。
尽可能和家人分餐、分床、分筷、分毛巾等。
物品定时消毒。
2.定期复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3.讲明药物治疗坚持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五大原则的重要性;介绍有关药物的剂量、用法取得家属及病人的主动配合。
4.指导病人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注意营养搭配和饮食调理。
执业护士《内科护理学》:肺结核病人护理执业护士《内科护理学》2017必备:肺结核病人护理
肺结核病人护理措施
(一)补充营养,促进身心恢复
饮食:宜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高蛋白质。
多食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
(二)预防传染
1.控制传染源。
2.消毒隔离:嘱病人不随地吐痰,将痰吐在纸上用火焚烧。
3.接种卡介苗,减少肺结核的发生。
4.药物预防:在开放性肺结核(即排菌者)的家庭内,对结素试验阳性且与病人密切接触的成员、结素试验新近转为阳性的儿童可服用异烟肼预防。
诱发糖尿病的可疑因素
(1)糖尿病家庭史
因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病症。
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病人的人,患病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对此情况应进一步检查确诊。
(2)肥胖
明显肥胖并进食后2~3小时有心慌、出汗、手抖和乏力、饥饿等低血糖症状者,应想到是否是早期糖尿病性低血糖反应。
(3)反复发生皮肤化脓感染
如毛囊炎、疖肿、痈等;或妇女外阴搔痒以及反复泌尿感染久治不愈者。
(4)视力减退
若原因不明的视力减退应及时就诊,若发现眼底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则有助于诊断。
(5)过早发生动脉硬化及高血压
对过早发生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的.年轻人或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昏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均应想到其基础病因有糖尿病的可能。
(6)发育迟缓
幼年原因不明的生长迟缓、体力虚弱与消瘦等。
(7)其他
妊娠期有糖尿病;原因不明的坏疽;原因不明的流产、死胎、巨大儿及畸型儿等。
肺结核的护理要点1.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治疗时间长,恢复慢,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都会对病人乃至整个家庭产生不良影响,家人要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对病人不能嫌弃,要给病人以心理上支持,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休息,积极配合治疗,最后达到真正治愈。
2.肺结核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其次是通过被结核菌污染的食物或食具而引起肠道感染,因此要做好肺结核病人的消毒与隔离。
①病人咳嗽、打喷嚏和高声讲话时不能直向旁人,同时要用手或手帕掩住口鼻,手帕应煮沸消毒。
②不随地吐痰,做好病人痰液的消毒处理,痰吐在纸上和擦拭口鼻分泌物的纸张一起烧掉,或将痰吐在痰杯里加2%煤酚皂溶液每日消毒一次。
③病人所用食具应餐后煮沸消毒。
④有条件者对室内空气每天消毒1~2次,将病人所用卧具、书籍每日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可杀死结核杆菌。
⑤密切接触病人者应作卡介苗接种。
3.肺结核病人进展期应卧床休息,尤其是有发热、咯血和肺代偿功能不全者;没有明显中毒症状的可进行一般活动,但需限制活动量,保证充分休息时间;好转期过渡到稳定期,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可参与一定的劳务,不宜过度劳累,减少复发。
4.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进展期病人往往十分虚弱,饮食上要增加营养,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增强体质,增加其免疫系统功能。
5.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护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予以关心和耐心解释,保持镇静,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②病人应安静休息,宜向患侧卧位。
③慎用镇咳药、镇静药,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保证呼吸道通畅。
④饮食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食物,每次进食应温凉且不宜过多,同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⑤病人突然在咯血过程中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或咯血不畅,应立即抱起病人双脚,呈倒立位,轻拍背部,以利血块排出,并尽快就地挖出或吸出口鼻。
咽喉部血块,同时尽快通知急救中心或社区医疗人员,就地进行抢救,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搬动或转送。
怀化医专护理专业怀化医专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教案 编号编号::6 09学年下学期授课教师 李兵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课时 月 日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教学课题 肺结核 2 授课时间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授课对象 08级 护理 专业 班级目的要求 1、了解肺结核的病因与机制、实验室检查、2、熟悉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3、掌握肺结核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保健指导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肺结核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 难点:肺结核的治疗用药及其使用原则。
教法与学法课前复习:休克性肺炎的处理原则? 使用多媒体进行启发式教学模式,归纳总结肺结核的临床特点。
课堂总结 课型理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1、肺结核病因与发病机制(10分钟)2、临床表现(20分钟)3、实验室检查(10分钟)4、治疗要点(15分钟)5、常用护理诊断、措施(30分钟)6、保健指导(5分钟)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确定肺结核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 2、肺结核的保健指导?参考资料 《内科护理学》 尤黎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 2001年5月自评第九节第九节 肺肺 结 核[概述概述]]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力下降时才引起发病。
临床上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
[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因和发病机理]]一、结核菌:于公元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首先发现结核杆菌,至今已一个多世纪,结核病在某些发达国管已得到基本控制,但在第三世界国家,它仍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
结核杆菌特征:①生长缓慢。
②涂片染色一般不易着色,③对外界抵抗力较强:二、感染途径:传染原:为排菌的肺结核病人,主要是涂片阳性病人,才是主要传染源,其排菌量每毫升痰内约含106~7个细菌,其传染性强。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
结核菌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临床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结核菌属分枝杆菌,革兰染色阳性,抗酸染色呈红色。
(二)结核菌的特点染色抗酸染色(+),呈红色培养生长缓慢,在培养基上需4~6周才能繁殖成明显的菌落抵抗力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是最简易的灭菌方法分型结核菌分为人型、牛型及鼠型等种类人型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三)感染链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传播途径:呼吸道感染是主要感染途径,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
易感染群:生活贫困、居住拥挤、体弱、免疫力低下、新生儿等。
(四)人体的反应性1.免疫力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非特异性免疫力(先天或自然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后天性免疫力)两种。
特异性免疫力:是通过接种卡介苗或感染结核菌后所获得的免疫力,其免疫力强于先天免疫。
2.变态反应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机体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属于Ⅳ型(迟发性)变态反应。
(五)分型原发性肺结核:好发儿童或初次进城的成年人。
继发性肺结核:发生在曾受过结核菌感染的成年人,此时人体对结核菌具有一定的免疫与变态反应。
潜伏在肺内细菌活跃,容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及空洞,其形成5个常见临床类型:1.原发型肺结核此型多发生于儿童或初次进城市的成年人。
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核。
结核菌可从原发病灶通过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原发病灶和肿大的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称为原发综合征。
三者构成哑铃形阴影。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较严重者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儿童多见。
X线胸片:粟粒样大小的病灶,其分布和密度十分均匀。
3.浸润型肺结核成人最常见的继发性肺结核。
干酪性肺炎和结核球也属此型,多见于成年病人。
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此型病程最长,痰中常有结核菌,为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
肺结核肺结核患者的护理要点肺结核(Tuberculosis)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肺部。
肺结核患者需要得到有效的护理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并防止传播疾病。
以下是肺结核患者护理的要点:1. 疾病预防与控制-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特别是手部卫生。
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并确保正确的手部洗涤步骤。
- 做好咳嗽和打喷嚏的卫生措施,遮掩口鼻部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
- 定期进行肺结核的筛查及接种相关疫苗,如卡介苗等。
2. 医疗护理- 确保及时接受医疗治疗,包括按时服用抗结核药物,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 确保良好的营养摄入,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增强免疫力和促进康复。
- 维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及时清洁和消毒病人所处的房间和物品。
- 监测肺结核症状的变化,如咳嗽、咳痰、发热等,并向医生报告。
- 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如胸部X光、痰液检查等。
3. 心理支持与康复- 提供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面对疾病的挑战、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并鼓励他们参与康复活动和社交互动。
- 提供相关教育,向患者以及其家属传授肺结核的知识,加强对疾病的理解和防治意识。
4. 防止传播疾病- 遵守医生和卫生部门的控制措施,如佩戴口罩、隔离和保持社交距离等。
- 患者应遵守防止结核菌传播的行为准则,如打喷嚏时遮住口鼻、避免向他人吐痰等。
- 定期进行结核菌检查,以及按照医生的建议接受疫苗接种。
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与关注。
医务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并维持良好的沟通,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和支持,帮助他们恢复健康、预防传播疾病。
同时,社会公众也要加强对肺结核的认识和预防,共同努力防治结核病的传播。
肺结核病人内科护理肺结核病人内科护理肺结核病人内科护理【1】关键字:肺结核肺结核病人内科护理:【评估】1.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2.有无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
3.有无全身中毒症状,如乏力、午后低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夜间盗汗等。
4.有无接触史,了解病人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
【症状护理】1.咳嗽、咳痰的护理(1)观察咳嗽的性质。
时间、有无痰液产生。
(2)指导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
(3)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止咳祛痰药。
(4)喉痒时可用局部蒸汽湿化,痰多时采取体位引流。
2.发热的护理(1)应卧床休息,多饮水。
(2)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3)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但注意勿使病人着凉。
3.咯血的护理(1)嘱病人卧床休息,床旁备好负压吸引器。
(2)给予心理安慰,使病人保持镇静,解除恐惧。
(3)注意观察有无咽痒、发干、心悸、面色苍白等大咯血先兆,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采取抢救措施。
(4)注意观察应用止血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如遇大咯血,立即取头低脚高位或俯卧位,并拍背及时吸出口腔内的血块。
4.胸痛的护理采取患侧卧位,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5.盗汗的护理及时擦身,更换衣服。
【一般护理】1.活动期或咯血时应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可以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当体育锻炼。
2.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钙质食物。
3.了解病人服药情况,当出现大咯血时,病人会感到紧张、恐惧,护士要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病人建立信息,积极配合治疗。
4.一旦确诊肺结核,应立即转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健康指导】1.宣传消毒隔离的方法,预防传染;严禁随地吐痰,不要对着他人咳嗽或打喷嚏。
尽可能和家人分餐、分床、分筷、分毛巾等。
物品定时消毒。
2.定期复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3.讲明药物治疗坚持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五大原则的重要性;介绍有关药物的剂量、用法取得家属及病人的主动配合。
科贸学院内科护理肺结核病人护理引言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疾病,主要侵犯肺部,也可累及其他器官。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有超过1000万人患有结核病,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因为结核病而死亡。
肺结核作为一种高传染性疾病,对病人本身和周围的人都带来了威胁。
在科贸学院内科,护理肺结核病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主要讨论如何进行科贸学院内科护理肺结核病人的护理。
一、护理目标1.降低传染风险:肺结核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传染风险。
2.促进病情缓解:通过严格执行医嘱,控制感染源,让病人尽快康复。
3.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二、护理措施1.传染风险控制(1)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将患者进行隔离,减少与他人的接触。
(2)佩戴口罩:患者在与他人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飞沫传播。
(3)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浓度。
(4)个人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减少交叉感染。
2.病情缓解护理(1)规律服药: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抗结核药物,严格遵守医嘱。
(2)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
(3)合理饮食:提供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康复。
(4)呼吸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加强肺功能训练,有助于康复。
3.心理支持(1)沟通交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鼓励。
(2)提供信息:详细解释肺结核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3)提供适当的娱乐:组织患者进行一些适当的娱乐活动,缓解他们的压力和焦虑。
4.护理环境(1)保持洁净:保持病区和病房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空气流通:保持空气循环,减少空气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浓度。
(3)减少噪音:为患者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有助于恢复。
肺结核护理要点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肺部,但也可能侵犯身体其他器官。
正确的护理和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结核护理的要点,确保患者得到有效而安全的护理。
1. 早期识别和筛查肺结核可以通过咳嗽、胸痛、咳痰、发热等症状表现。
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首次就诊时对症状进行细致的评估,并向患者询问相关的医疗史和接触史。
对于高危人群,如艾滋病患者、老年人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加强肺结核的筛查和早期识别。
2. 感染控制肺结核高度传染,使用气溶胶传播。
护理人员应采取必要的感染控制措施来预防肺结核的传播。
包括:- 在接触患者时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 在空气流通较差的环境中,将患者与其他患者保持一定距离。
- 对患者进行单独隔离,尽量减少外出和接触他人。
- 定期对医疗设施和器械进行消毒和清洁。
3. 药物治疗肺结核的标准治疗是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的结合疗法。
患者需按照医生的指示规律服用药物,通常需要连续服药6个月或以上。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药物管理,确保患者按时服药。
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及时报告医生做出调整。
4. 营养支持肺结核会导致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护理人员应与营养师合作,为患者规划适合的饮食方案,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可以考虑口服或静脉注射营养支持。
5. 生活方式管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如掌握深呼吸和腹式呼吸,以帮助改善肺部健康。
此外,患者需要注意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定期通风。
6. 心理支持肺结核患者面临着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护理人员应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支持。
定期与患者交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担忧。
也可以引导患者参与其他患者的支持小组,以分享经验和激励彼此。
7. 康复和随访患者在完成标准治疗后可能需要一段恢复期。
肺结核一、概念肺结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
临床上常以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及咳嗽、咯血等呼吸道症状。
二、护理目标1、了解疾病常识2、减轻或消除发热3、维持合理营养4、合理规律用药三、护理问题(一)有孤独的危险——与缺乏知识加之呼吸道隔离,产生自怜、孤独、激怒或猜疑。
(二)、舒适的改变——咳嗽、发热、盗汗、乏力,与结核菌至全身中毒有关。
(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与结核感染使机体需要量增加,抗痨药物反应,饮食减退,使营养摄入量减少有关。
(四)、知识缺乏——与缺乏结核病的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有关。
(五)、潜在并发症——咯血、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气胸。
四、专科评估(一)、全身中毒症状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情况如何。
(二)、咯血、有无痰中带血。
(三)、干性咳嗽——如伴有继发感染时,可有粘液痰,胸痛。
五、护理措施(一)、常规护理1、休息结核活动期或咯血时应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可以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2、饮食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质的食物。
(二)、专科护理1、发热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必要时给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并监测体温变化。
2、盗汗注意室内通风,衣物勿太厚,及时用温毛巾帮助擦干躯体和更换衣物,被单等。
同时避免着凉。
3、咳嗽遵医嘱给予镇咳祛痰剂,喉痒时可用局部蒸汽湿化。
痰多时采取体位引流。
4、咯血取患侧卧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咯血过多时可适当输血,并给予吸氧。
5、胸痛采取患侧卧位,遵医嘱给止痛药。
(三)、病情观察:观察体温变化,注意发热规律;观察痰的颜色、量,有无血痰和咯血征象;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六、健康教育1、环境环境应安静,空气应新鲜,温湿度应适宜。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日常活动结核活动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做适当活动,但避免过度劳累。
4、适当进行隔离,以防传染,所用物品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