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6
新课改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新课改的主要内容?A. 课程内容的更新B. 教学方法的改革C. 考试制度的维持不变D. 评价体系的调整答案:C2. 新课改提倡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什么?A. 以教师为中心B. 以学生为中心C. 以考试为中心D. 以教材为中心答案:B二、填空题1.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________。
答案:主体地位2. 新课改倡导的教育理念是________。
答案:全面发展三、简答题1. 简述新课改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影响。
答案:新课改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再单一依赖于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2.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论述题1. 论述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答案: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同步;其次,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再次,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后,加强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五、案例分析题1. 阅读下列案例,分析新课改在该案例中的具体体现。
案例:某中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了以“环保”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设计了一系列环保实践活动。
答案:该案例体现了新课改的多个方面:首先,它强调了跨学科学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它采用了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再次,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最后,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
(20分,每空1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阅读研究,在写作中研究,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表达、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识字、写字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能力、情感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研究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选项为A、①②③④。
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识字和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文教育的基础。
1、问题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策: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朗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默读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意义,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如预测、推理、归纳等。
新课改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C)A、设计课程B、编写课程C、实施课程D、评价课程2、本次课程改革与教学该所要确立的根本性里念(D)A、素质教育理念B、创育理念C、生活教育理念、D、终身教育理念3、与新课程教改相符合的是(B)A、学课本位论B、学生本位论C、教师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4、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D)A、教材B、因特网C、实验室D、师生关系5、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A)A、补充B、延伸C、拓展D、深化6、教学设计是为什么服务的(B)A、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材的传授D、搞活课程7、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按序列评价多是(A)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8、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C)A、教学内容分析B、教材对象分析C、教学目标制定D、教学身份选择9、班级教学产生于(D)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0、个别化教学的首要环节是(B)A、研究教材B、了解学生C、选择方法D、设计作业11、不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A)A、综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核心课程12、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D)A、实践性教学B、综合式教学C、开放式教学D、主体式教学13、研讨性研究的根本动身点就是改变传统的(C)A、课程结构B、教学内容C、研究方式D、教学组织形式14、可以对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作出评价是(C)A、质性评价B、量化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1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是(A)A、观察B、制作C、考试D、表演二、判断1、课程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F2、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F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应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F4、班级教学难以作到因材施教保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应该废除。
F5、目前对教材的开发是实现由单一的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变.F6、过去的备课写教案在新课程中称为教学设计。
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和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a . 充分地传授知识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a。
以综合课程为主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新课改复习试题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A.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B.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D.大力培养精英人才2.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3.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①一切以学生为本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4.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5.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7.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9.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A.认知发展阶段理论B.有意义学习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信息加工理论10.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A.人自身的B.经济的C.社会的D.科学的二、多项选择题1.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C.教育要面向世界D.教育要面向未来E.党的教育方针政策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包括()A.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B.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C.注重以学生为本D.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E.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3.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包括()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D.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E.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是()A.多样性B.均衡性C.综合性D.选择性E.地方性5.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A.改变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B.关注学生的兴趣C.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D.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E.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意识三、填空题1.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新课改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应试教育B. 素质教育C. 精英教育D. 职业教育答案:B2. 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式是?A. 填鸭式教学B. 启发式教学C. 传统式教学D. 应试式教学答案:B3. 新课改中,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A. 单一的考试成绩B. 综合评价C. 竞赛成绩D. 教师主观评价答案:B二、多选题4. 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包括哪些?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学习的参与者D. 学习的监督者E. 学习的合作者答案:ABDE5. 新课改下,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A. 创新能力B. 批判性思维C. 团队合作D. 应试技巧E. 终身学习能力答案:ABCE三、判断题6. 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答案:错误7. 新课改倡导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答案:正确8. 新课改中,教师不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9. 简述新课改中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答案:新课改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由单一的考试成绩转变为综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
10.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答案: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以及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等。
五、论述题11. 论述新课改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意义。
答案:新课改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新课改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再次,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新课改还促进了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学数学新课改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题1:小明有6枚红色的贴纸和3枚绿色的贴纸,他要从这些贴纸中选出3枚,那么他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取方式?A. 9种B. 18种C. 21种D. 36种答案:C. 21种题2:以下哪组数字都可以满足“个位数加上十位数等于20”的条件?A. 8和12B. 13和6C. 14和6D. 15和4答案:A. 8和12题3:小明在一张长方形桌子上种了一圈植物,在桌子的一侧小明放了6盆植物,另一侧放了4盆植物。
桌子上一共有多少盆植物?A. 10盆B. 12盆C. 16盆D. 20盆答案:B. 12盆第二部分:填空题题1:下列哪组数中,只有一个数是偶数?___, ___, ___, 7, 9答案:___, ___, 6, 7, 9题2:已知一张纸的长方形面积为45平方厘米,其中一条边长为5厘米,那么另一条边长是______厘米。
(填一个整数)答案:9厘米题3:小明的花园里有18颗苹果树和36颗橙子树,小明一共有________棵树。
(填写数字)答案:54棵第三部分:解答题题1:小红和小明合伙买了一辆自行车,小红出了一半的钱,小明出了剩下的70元。
这辆自行车一共花了多少钱?(请列式解答)答案:设自行车的价格为x元。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x/2 + 70 = x 解方程得:x = 140元所以这辆自行车一共花了140元。
题2:一张木板长为28厘米,宽为12厘米,小明要在这张木板上剪下一个正方形,木板上不留下任何剩余部分。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请列式解答)答案: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厘米。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x + x = 28解方程得:x = 14厘米所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4厘米。
题3:今天是小华的生日,他从家人和朋友那里收到了一定数量的礼物。
其中,有3个红色的礼物盒,每个盒子中装有4本小说,还有5个蓝色的礼物袋,每个袋子中有3件玩具。
请你计算小华今天一共收到了多少本小说和多少件玩具?(请用文字说明计算过程)答案:小华收到的红色礼物盒中有3个盒子,每个盒子中有4本小说,所以共收到红色礼物盒中的小说本数为3 × 4 = 12本。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一、选择题1.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A. 将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B.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C.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D. 以上都是2.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核心理念是:A. 学科主干课程B. 教学目标多样化C. 学生主体性D. 学校自主权3. 新课程改革中的“素质培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文化素质B. 学术素养C. 生活技能D. 健康素养E. 社会实践F. 创新能力G. 社会责任H. 心理健康I. 全面发展4. 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科整合”是指:A. 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形成有机整体B. 学科知识的优先级关系C. 学科课程的重组和综合D. 学科学习的跨学科性5. 新课程改革中,“学科的重心向学生转移”意味着:A. 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B. 学科知识的减少C. 教师的角色被削弱D. 学科评价方式的改变6. 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师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B. 强调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实践能力C.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师德建设D.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二、判断题1. 新课程改革采取了“一学期一选修课”的方式。
()2. 新课程改革中的“学校自主权”是指学校有权决定是否实施新课程改革。
()3. 新课程改革中,学科的整合意味着各学科之间没有了界限。
()4. 新课程改革中,学科的重心向学生转移意味着教师的角色被削弱。
()5.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主体性。
()三、简答题1.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
2. 简述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科整合”和“学科的重心向学生转移”。
3. 你认为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有哪些积极影响?4. 你觉得新课程改革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四、论述题请就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科整合和学科重心向学生转移等方面,从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角度,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
以上为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请根据试题要求,完成题目要求的回答。
课改理论知识测试题及答案1、有效备课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前提和保障。
2、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3、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4、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高效课堂的目标是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5、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每节课要留出不少于 5——10 分钟课堂训练时间。
6、观课要有较好的收获,要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即:课前的准备、观课中的表现和观课后的交流探讨。
7、任课教师应在课前 2 分钟,带齐教学案、教具等到达教室门口侯课。
8、新课改理念提出“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9、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小组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
10、教师在作业练习时应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分别设计基础性、拓展性、实践性等不同层次的作业。
11、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在逻辑流程是预习、展示、反馈等几个环节。
1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13、合作交流是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自主学习方式。
14、个人备课要求教师以认真负责、深入钻研的态度进行四遍备课。
15、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独学、对学和群学。
16、教师在课后反思阶段,应全面细致地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扬长补短。
17、为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采取“兵带兵、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
18、教材处理包括教材理解与教学设计两大方面的内容。
19、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20、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观课仅仅是观看授课者的表演。
(“观课”绝不仅仅是观看授课者的表演,它的关注点首先应该是教学效果)(错)2、独学是对学和群学的先决条件。
(对)3、实行有效备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
新课改试题及答案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是中国教育部门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对中小学课程体系进行的一次全面改革。
新课改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视。
### 新课改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A. 知识传授- B. 能力培养- C. 应试教育- D. 学生全面发展答案:D2. 新课改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是?- A. 教师主导- B. 学生中心- C. 考试导向- D. 传统讲授答案:B3. 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 A. 单一的考试成绩- B.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C. 忽视过程评价- D. 仅注重结果评价答案:B#### 二、简答题1. 简述新课改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答案:新课改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新课改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 三、论述题1. 结合实际,谈谈新课改对学校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答案:新课改对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如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配置、评价体系改革等。
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如促进学校教育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需要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答案: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其次,加强实践教学,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再次,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热情。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小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分别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研究的自信心和良好惯,掌握最基本的研究语文的方法。
5.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6.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研究的主体,教师是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8.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研究资源。
10.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文章中没有判断题。
4.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它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教学设计和组织)。
教学策略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它不仅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更是(思考、理解、评价和创造)的过程。
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XXX答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这些理念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指导着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
2.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帮助学生识字、说好普通话和阅读,是学生语文研究的基础。
通过汉语拼音教学,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汉字的读音和发音规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新课改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 根据文章内容,春天的景象有哪些特点?2.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描绘春天?3. 文章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6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朝代?5. 请解释“白日依山尽”中的“依”字的含义。
6.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7. 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8. 文中“政通人和”指的是什么?9. 作者为什么要重修岳阳楼?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0. 请用“春意盎然”造句。
11. 请解释“登高望远”的成语含义。
12.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写作(本题40分)1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有人认为,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有人认为,科技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依赖机器,失去了自我。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课改语文高考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春天的景象特点: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色彩鲜明。
小学课改试题及答案一、数学试题1. 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式的结果。
a) 25 + 14 - 8 × 3 =b) 72 ÷ 8 + 5 × 3 =c) (21 - 9) × 2 ÷ 3 =2. 完形填空: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合适的选项填入空格内。
A cat named Sammy lived in a small town. Everyone loved 1 . One day, Sammy disappeared and no one in the town 2 . Sammy's owner, Emily, searched 3 , but couldn't find him. She put up missing posters and asked everyone she met if they had seen Sammmy. No one seemed to know where he was. Then, one day, Emily received a phone call from a woman named Mrs. Clark. She said that she had found Sammy in the park and brought him home. Emily was so happy 4 she didn't know how to thank Mrs. Clark. She rushed to Mrs. Clark's house and hugged Sammy tightly. "Thank you so much for finding him!" Emily said with tears in her eyes. "You're welcome," Mrs. Clark replied with a smile. "I love animals and couldn't bear to see him lost."a) itb) theyc) him1. a) herselfb) itselfc) himself3. a) hardlyb) everywherec) someone4. a) thatb) soc) but二、英语试题1. 阅读理解: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体育新课改理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体育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竞技成绩优先B. 学生兴趣为主C. 教师指导为主D. 学校特色发展答案:B2. 体育新课改中,对于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要求是?A. 每周至少1小时B. 每周至少2小时C. 每周至少3小时D. 每周至少4小时答案:C3. 在体育新课改中,学校应该提供哪些类型的体育课程?A. 传统体育项目B. 现代体育项目C. 传统与现代体育项目相结合D. 只提供竞技体育项目答案:C4. 体育新课改强调的“健康第一”的理念,其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B.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C.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D.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答案:D5. 体育新课改中,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A. 仅通过比赛成绩评价B. 仅通过课堂表现评价C. 通过比赛成绩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D. 不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评价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体育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法包括哪些?(多选)A. 讲授法B. 合作学习C. 探究学习D. 示范模仿答案:B, C, D7. 体育新课改中,学校应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多选)A. 增加体育课程的难度B. 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C. 引入现代体育项目D. 减少体育课程的数量答案:B, C8. 在体育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应该包括哪些?(多选)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活动的组织者D. 成绩的评判者答案:B, C, D三、简答题9. 简述体育新课改的三个主要目标。
体育新课改的三个主要目标是:首先,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其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10. 如何在体育新课改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体育新课改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首先需要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然后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一、填空(35分)1、根据新课程计划,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等课程。
2、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
学科的、及构成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另外,对、、、等也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不再包括、、等具体内容。
3、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和,教学过程是、过程。
4、课程教材体系、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兼顾的要素是、、。
二、简答题。
(30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2、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本质区别是什么?3、新课程将给我们每位教师带来新的挑战,那么教师的角色、工作方式、新的技能、教学策略应发生哪些改革?二、简述题(35分)面对新课程的实施,你将怎样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程标准培训测试题姓名:_______ 分数_______一、填空(40`)1,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程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依据。
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5,_________________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6,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程试题(一)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C.选修 3 3 D。
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新课改最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A. 学生为本B. 教师主导C. 全面发展D. 终身学习答案:B2. 新课改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是:A. 单向灌输B. 互动探究C. 重复训练D. 机械记忆答案:B3. 新课改强调的课程资源包括:A. 教材B. 教师C. 学生D. 所有选项答案:D4. 新课改中,学生评价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A. 单一笔试B. 多种评价C. 定期考试D. 教师评价答案:B5. 新课改提倡的教师角色是: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学习的监督者D. 知识的创造者答案:B6. 新课改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A. 课堂听讲B. 课后作业C. 自主探究D. 教师指导答案:C7. 新课改中,课程内容的更新主要表现在:A. 传统知识的重复B. 现代知识的融合C. 单一学科的深入D. 学科间的隔离答案:B8. 新课改提倡的师生关系是:A. 权威与服从B. 合作与对话C. 竞争与合作D. 指导与被指导答案:B9. 新课改中,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A. 固定的教学计划B. 固定的教学进度C. 灵活的教学方法D. 固定的教学内容答案:C10. 新课改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包括:A. 笔试B. 口试C. 面试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新课改强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______。
答案:互动探究2. 新课改提倡的课程资源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教材、教师、学生3. 新课改中,学生评价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______评价。
答案:多种4. 新课改提倡的教师角色是______。
答案:学习的引导者5. 新课改中,课程内容的更新主要表现在______知识的融合。
答案:现代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答案: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包括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一、选择题1、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C)A、设计课程B、编写课程C、实施课程D、评价课程2、本次课程改革与教学该所要确立的根本性里念(D)A、素质教育理念B、创新教育理念C、生活教育理念、D、终身教育理念3、与新课程教改相符合的是(B)A、学课本位论B、学生本位论C、教师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4、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D)A、教材B、因特网C、实验室D、师生关系5、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A)A、补充B、延伸C、拓展D、深化6、教学设计是为什么服务的(B)A、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材的传授D、搞活课程7、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按序列评价多是(A)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8、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C)A、教学内容分析B、教材对象分析C、教学目标制定D、教学身份选择9、班级教学产生于(D)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0、个别化教学的首要环节是(B)A、研究教材B、了解学生C、选择方法D、设计作业11、不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A)A、综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核心课程12、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D)A、实践性教学B、综合式教学C、开放式教学D、主体式教学13、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C)A、课程结构B、教学内容C、学习方式D、教学组织形式14、可以对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作出评价是(C)A、质性评价B、量化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1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是(A)A、观察B、制作C、考试D、表演二、判断1、课程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F2、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F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应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F4、班级教学难以作到因材施教保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应该废除。
F5、目前对教材的开发是实现由单一的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转变.F6、过去的备课写教案在新课程中称为教学设计。
F7、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越多越好越新越好。
F8、教学设计实际是一种教师的行为研究。
F9、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既是一种合作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T10、个别教学也叫做个别化教学。
F11、作为教学形式的学生自学,就是完全意义上学生的任意学和自己学。
F12、教学方式包括:教师和学生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T13、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是相对立的。
F14、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教学目标。
T15、新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F16、电化教育与新课程相结合的根本总之就是对学生的发展起辅助作用。
F17、课程综合化与综合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F18、课程综合化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应该以综合课取代分科课程。
F19、借助于研究性学习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是条好经验。
F20、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摒弃过去过于注重的终结性评价。
F三、简答1、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自主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当代强调课程综合化的原因何在?答:课程的综合化,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新知识观适课程综合化的理论来源;2)社会的新发展、新问题要求课程走向综合化;3)学生的认知发展也需要课程的综合化。
3、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答:1)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并体现到实际行动中;2)其次,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同时,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3)再次,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增强合作意识,实行专业之间各学科教师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
4、简要说明发展性评价的内涵?答:发展性评价有其丰富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使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多样化的要求;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式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追求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6)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一转向多向;7)关注发展过程。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意义?答:(1)更新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技术绝不仅是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和手段,它将导致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甚至教育体制的革命。
在这诸多变化中,教学观念是重中之重。
主要表现为:打破传统的师生主从关系,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2)变革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双向、多向、异步、同步传输等众多特点。
把它应用于教学中,可以有利于教师实践因材施教、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3)补充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可说是日新月异,信息流动更新速度很快,这可以弥补固定课程的不足。
(4)扩大教学规模。
现代教育技术使传统的学校围墙不复存在,使教育走向社会,走向家庭,走向信息技术存在的任何地方。
(5)形成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师生积极互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可以使师生交流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从而使教学产生显著的功效。
四、论述6、广义的课程资源开发有哪些途径和方法?答:①从校内到校外——关注学生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的利用;②从实验验证到实验探究——关注开放实验室和“随手取材”的探究性实验室建设;③从课本到多媒体及网络信息资源——关注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④从物到人——关注教师、学生自身以及社会各方面。
联系实际说明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7、联系实际说明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新课程p5-7)答:1)由专制走向民主;2)由封闭走向开放;3)由专家走向教师;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2、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
3、(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
4、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5、评价的五个功能是: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6、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工作。
7、CSE模式包含四个步骤: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8、小学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教学思想建设、教学梯队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9、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信息的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个性发展因素。
10、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观。
1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12、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傻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部分的份量保持相对平衡。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1)研究普遍兴趣以及能带给他们欢乐的种种活动。
(2 发现多姿多彩的不同奖励方式。
(3从与学生交往经验中挖掘大量的参考资料。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有几方面的职责: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学习方式的几种特点: 1、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2、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
3、学习方式反映了学习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
新课改的几个转变: 1、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3、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6、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7、由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 1 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把原大纲中的七个部分缩成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并分学段进行说明;删去了原大纲中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取而代之的是课程实施建议,这一部分内容包括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三部分,并分学段加以阐述。
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在日常教学中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
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数;教师在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加或减少了哪些内容?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改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学科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从程观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位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点不同,主以下几个方面: 1、注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