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精密度的重要性
- 格式:pdf
- 大小:413.73 KB
- 文档页数:6
气相保留时间设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气相保留时间设置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概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气相保留时间是气相色谱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描述气相色谱图谱中各组分峰的出现时间和出峰顺序。
它是指溶质从进样器注入到色谱柱中,经过柱内相互作用后,最终被检测器检测到的时间间隔。
气相保留时间的准确设置对分析和定量不同组分非常关键,因此它对于气相色谱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将介绍影响气相保留时间的因素以及设置气相保留时间的方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使得气相色谱法在定性和定量分析上更加精确和可靠。
此外,文章将总结气相保留时间的重要性,并强调合理设置气相保留时间的必要性。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合理设置保留时间可以实现对分析物的高效分离和定量,同时降低可能的干扰和误判。
加强对气相保留时间设置的研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对于进一步优化气相色谱方法和提高分析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气相保留时间设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不同领域的气相色谱分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促进气相色谱法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应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描述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章节安排。
通过清晰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正文部分中,首先介绍了气相保留时间的定义和作用。
气相保留时间是指样品在气相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它对于分析物质的分离和定性定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置气相保留时间,可以达到良好的色谱分离效果,提高分析准确性和灵敏度。
其次,分析了影响气相保留时间的因素。
对于某一种分析物质而言,影响其在色谱柱中保留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如柱子的性质、进样量、流速、温度等。
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需要仔细分析和控制。
最后,介绍了气相保留时间的设置方法。
通过实验优化和经验总结,可以确定合适的气相保留时间。
百度文库绪论及气相色谱法一、填空题1、仪器分析方法根据测定的方法原理不同,可分为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色谱法及其他分析法。
2、气相色谱法的核心部件是色谱柱,它决定了色谱分离性能的高低。
3、速率理论方程为H=A+B/u+C·u,其中A为涡流扩散项,B/u为分子扩散项,C·u为传质阻力项。
4、常用的质量型检测器有_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_。
5、气相色谱仪常用的检测器有热导检测器、氢火焰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6、色谱分析中,选择固定液通常是根据相似相溶原则, 待分离组分与固定液性质越接近,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大,该组分在柱中停留时间越长,流出得越晚。
7、气液色谱的固定相由固定液和担体组成。
8、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保留值,定量的依据是m=fA 。
9、气相色谱仪中的汽化室的作用是使样品迅速完全汽化。
通常其温度比柱温高30~70℃,但不可过高,否则将引起待测组分分解。
10、待分离组分的分配系数K值越小,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越短,其小 ,各组分的K值相差越大,它们越容易分离。
保留时间tR11、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反映了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受色谱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所控制,而色谱峰的半峰宽则反映了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动情况,受色谱过程中动力学因素所控制。
12、气相色谱分析时,载气流速较低时,速率方程中的分子扩散项是引起色培峰扩张的主要因素,此时宜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气体作载气,以提高柱效。
13、气相色谐分析时,载气流速较高时,速率方程中的传质阻力项是引起色峰扩张的主要因素,此时宜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气体作载气,以便有较大的扩散系数可减小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二、判断题( √ ) 1,现代分析仪器通常都是由信号发生器,信号处理器,信号检测系统,信号显示及处理系统等部件组成。
( × ) 2.分析仪器的灵敏度就是待测组分能被仪器检出的最低量。
( × ) 3.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不足是绝对误差大。
仪器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1)仪器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选择题1. 在⽓-液⾊谱分析中,当两组分的保留值很接近,且峰很窄,但只能部分分离,其原因是( D )A. 柱效能太低B. 容量因⼦太⼤C. 柱⼦太长D. 固定相选择性不好2. 在GC和LC中,影响柱的选择性不同的因素是(A)A. 固定相的种类B. 柱温C. 流动相的种类D. 分配⽐3. 适合于植物中挥发油成分分析的⽅法是(D )A. 原⼦吸收光谱B. 原⼦发射光谱C. 离⼦交换⾊谱D. ⽓相⾊谱4. 原⼦发射光谱的产⽣是由(B)A. 原⼦次外层电⼦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B. 原⼦外层电⼦在不同能态间的跃C. 原⼦外层电⼦的振动和转动D. 原⼦核的振动5. 在AES分析中,把⼀些激发电位低、跃迁⼏率⼤的谱线称为(B)A. 共振线B. 灵敏线C. 最后线D. 次灵敏线6. 为了同时测定废⽔中ppm级的Fe、Mn、Al、Ni、Co、Cr,最好应采⽤的分析⽅法为(A)A. ICP-AESB. AASC. 原⼦荧光光谱(AFS)D.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7. 某物质能吸收红外光波,产⽣红外吸收光谱图,那么其分⼦结构中必定(C)A. 含有不饱和键B. 含有共轭体系C. 发⽣偶极矩的净变化D. 具有对称性8. C)光谱仪A. AESB. AASC. UV-VISD. IR9. ⼀般⽓相⾊谱法适⽤于(C)A. 任何⽓体的测定B. 任何有机和⽆机化合物的分离测定C. ⽆腐蚀性⽓体与在⽓化温度下可以⽓化的液体的分离与测定D. ⽆腐蚀性⽓体与易挥发的液体和固体的分离与测定10. 吸光度读数在(B)范围内,测量较准确A. 0~1B. 0.15~0.7C. 0~0.8D. 0.15~1.511. 分光光度计产⽣单⾊光的元件是(A )A. 光栅+狭缝B. 光栅C. 狭缝D. 棱镜12. 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的元件是(B )A. 棱镜B. 光电管C. 钨灯D. ⽐⾊⽫13. ⽤分光光度法测铁所⽤的⽐⾊⽫的材料为(D)A. ⽯英B. 塑料C. 硬质塑料D. 玻璃14. ⽤邻⼆氮杂菲测铁时所⽤的波长属于(B)A. 紫外光B. 可见光C. 紫外-可见光D. 红外光15. 摩尔吸光系数与吸光系数的转换关系(B)A. a=M·εB. ε=M·aC. a=M/εD. A=M·ε16. ⼀般分析仪器应预热(B)A. 5分钟B. 10~20分钟C. 1⼩时D. 不需预热17. 若配制浓度为20µg/mL的铁⼯作液,应(A)A. 准确移取200µg/mL的Fe3+贮备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纯⽔稀⾄刻度B. 准确移取100µg/mL的Fe3+贮备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纯⽔稀⾄刻度C. 准确移取200µg/mL的Fe3+贮备液20mL于100mL容量瓶中,⽤纯⽔稀⾄刻度D. 准确移取200µg/mL的Fe3+贮备液5mL于100mL容量瓶中,⽤纯⽔稀⾄刻度18. 测铁⼯作曲线时,要使⼯作曲线通过原点,参⽐溶液应选(A)A. 试剂空⽩B. 纯⽔C. 溶剂D. ⽔样19. 测量⼀组⼯作溶液并绘制标准曲线,要使标准曲线通过坐标原点,应该(D)A. 以纯⽔作参⽐,吸光度扣除试剂空⽩B. 以纯⽔作参⽐,吸光度扣除缸差C. 以试剂空⽩作参⽐D. 以试剂空⽩作参⽐,吸光度扣除缸差20. 下述情况所引起的误差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C)A. 没有⽤参⽐液进⾏调零调满B. ⽐⾊⽫外壁透光⾯上有指印C. 缸差D. ⽐⾊⽫中的溶液太少21. 邻⼆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铁实验的显⾊过程中,按先后次序依次加⼊(B)A. 邻⼆氮杂菲、NaAc、盐酸羟胺B. 盐酸羟胺、NaAc、邻⼆氮杂菲C. 盐酸羟胺、邻⼆氮杂菲、NaAcD. NaAc、盐酸羟胺、邻⼆氮杂菲22. 下列⽅法中,那个不是⽓相⾊谱定量分析⽅法(D)A. 峰⾯积测量B. 峰⾼测量C. 标准曲线法D. 相对保留值测量23. ⽓相⾊谱仪分离效率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何种部件(B)A. 进样系统B. 分离柱C. 热导池D. 检测系统24. 原⼦吸收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D)A. 氢灯B. 氘灯C. 钨灯D. 空⼼阴极灯25. 下列哪种⽅法不是原⼦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定量⽅法(B)A. 浓度直读B. 保留时间C. ⼯作曲线法D. 标准加⼊法26.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正确关系是(B)A. 准确度不⾼,精密度⼀定不会⾼B. 准确度⾼,要求精密度也⾼C. 精密度⾼,准确度⼀定⾼D. 两者没有关系27. 下列情况所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A. 移液管转移溶液后残留量稍有不同B. 称量时使⽤的砝码锈蚀C.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D. 试剂⾥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28. 若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对测定结果将产⽣(A)A. 过失误差B. 系统误差C. 仪器误差D. 偶然误差29.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致,会产⽣(A)A. 系统误差B. 试剂误差C. 仪器误差D. 偶然误差30. ⽐⾊⽫中溶液的⾼度应为缸的(B)A. 1/3B. 2/3C. ⽆要求D. 装满31. 重量法中,⽤三⾓漏⽃过滤晶形沉淀时,溶液应控制在(D)A. 漏⽃的1/3⾼度B. 漏⽃的2/3⾼度C. 滤纸的1/3⾼度D. 滤纸的2/3⾼度32. ⽤分光光度法测⽔中铁的含量时,所⽤的显⾊剂是(B)A. 醋酸钠B. 氮杂菲C. 盐酸羟胺D. 刚果红试纸33. ⽤分光光度法测⽔中铁含量时,绘制⼯作曲线的步骤是(D)A. ⽤200ppb溶液在510nm处,每5min测⼀次吸光度B. ⽤200ppb溶液在510nm处,加⼊不等量显⾊剂分别测吸光度C. ⽤200ppb溶液在光路中,分别测不同波长下吸光度D. ⽤100~500ppb系列溶液在510nm处,分别测吸光度34. 原⼦吸收光谱分析中,⼄炔是(C)A. 燃⽓-助燃⽓B. 载⽓C. 燃⽓D. 助燃⽓35. 原⼦吸收光谱测铜的步骤是(A)A. 开机预热-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燃⽓-点⽕-进样-读数B. 开机预热-开助燃⽓、燃⽓-设置分析程序-点⽕-进样-读数C. 开机预热-进样-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燃⽓-点⽕-读数D. 开机预热-进样-开助燃⽓、燃⽓-设置分析程序-点⽕-读数36. 原⼦吸收光谱光源发出的是(A)A. 单⾊光B. 复合光C. ⽩光D. 可见光37. 分光光度法测铁实验中,绘制⼯作曲线标准系列⾄少要⼏个点(D)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8. 分光光度法测铁中,标准曲线的纵坐标是(A)A. 吸光度AB. 透光度T%C. 浓度CD. 浓度mg/L39. 在液相⾊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谱法属于(D )A. 分配⾊谱法B. 排阻⾊谱法C. 离⼦交换⾊谱法D. 吸附⾊谱法40. 在⾼效液相⾊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C )中被分离A. 检测器B. 记录器C. ⾊谱柱D. 进样器41. 在液相⾊谱中,为了改变⾊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如下哪些操作(C)A. 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B.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C.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D. 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42. 在液相⾊谱中,某组分的保留值⼤⼩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间作⽤⼒(C)A. 组分与流动相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 组分与组分43. 在液相⾊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B )A. 改变固定相种类B. 改变流动相流速C. 改变流动相配⽐D. 改变流动相种类44. 不是⾼液相⾊谱仪中的检测器是(B)A. 紫外吸收检测器B. 红外检测器C. 差⽰折光检测D. 电导检测器45. 在⾼效液相⾊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谱柱的部件是(B)A. 贮液器B. 输液泵C. 检测器D. 温控装置46. ⾼效液相⾊谱、原⼦吸收分析⽤标准溶液的配制⼀般使⽤(A)⽔A. 国标规定的⼀级、⼆级去离⼦⽔B. 国标规定的三级⽔C. 不含有机物的蒸馏⽔D. ⽆铅(⽆重⾦属)⽔47. ⾼效液相⾊谱仪与普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完全不同的部件是(A)A. 流通池B. 光源C. 分光系统D. 检测系统48. 符合吸收定律的溶液稀释时,其最⼤吸收峰波长位置(D)A. 向长波移动B. 向短波移动D. 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49. 光学分析法中,使⽤到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B)A. 10~400nm;B. 400~750nm;C. 0.75~2.5mm;D. 0.1~100cm50. 棱镜或光栅可作为(C)A. 滤光元件B. 聚焦元件C. 分光元件D. 感光元件.51. 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可以⽤来(A)A. 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定量分析与纯度鉴定;B. 确定配位数;C. 研究化学位移;D. 研究溶剂效应.52. 某种化合物,其红外光谱上3000-2800cm-1,1460 cm-1,1375 cm-1和720 cm-1等处有主要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A)A. 烷烃B. 烯烃C. 炔烃D. 芳烃E. 羟基化合物53. 电磁辐射的微粒性表现在哪种性质上(B)A. 能量B. 频率C. 波长D. 波数54. 测定⼤⽓中的微量有机化合物(M⼤于400)⾸选的仪器分析⽅法是(A)A. GCB. ISEC. AASD. UV55. 测定试样中的微量⾦属元素⾸选的仪器分析⽅法是(C)A. GCC. AASD. UV56. 直接测定鱼肝油中的维⽣素A⾸选的仪器分析⽅法是(D)A. GCB. ISEC. AASD. UV57. 近紫外区的波长是(B)A. 5~140pmB. 200~400nmC. 2.5~50umD. 0.1~100mm58. 原⼦吸收分光光度计不需要的部件是(A)A. ⽐⾊⽫B. 光栅C. 光电倍增管D. 光源59. 测定张家界树⽊叶⽚中的微量⾦属元素,⾸选的仪器分析⽅法是(C)A. GCB. ISEC. AASD. UV60. 下列分析⽅法中,可以⽤来分离有机混合物的是(B)A. 原⼦吸收光谱法B. ⽓相⾊谱法C. 紫外吸收光谱法D. 电位分析法61. ⼈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C)A. 200—780nmB. 200—400nmC. 400—780nmD. 200—600nm62. 在光度测定中,使⽤参⽐溶液的作⽤是(C)A. 调节仪器透光度的零点B. 调节⼊射光的光强度C. 消除溶剂和试剂等⾮测定物质对⼊射光吸收的影响D. 吸收⼊射光中测定所不需要的光波63. 摩尔吸收系数k的物理意义是(C)A. 1mol有⾊物质的吸光度B. 1mol.L-1某有⾊物质溶液的吸光度C. 1mol.L-1某有⾊物质在1cm光程时的吸光度D. 2 mol.L-1某有⾊物质在1cm光程时的吸光度64. 紫外光度计的种类和型号繁多,但其基本组成的部件中没有(C)A. 光源B. 吸收池C. ⼄炔钢瓶D. 检测器65. 原⼦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是(C)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B. 产⽣紫外光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D. 产⽣具有⾜够浓度的散射光66. 原⼦吸收分析中,吸光度最佳的测量范围是(A)A. 0.1~ 0.5B. 0.01 ~ 0.05C. 0.6 ~ 0.8D. ⼤于0.967. 在原⼦吸收分光光度计中所⽤的检测器是(C)A. 吸光电池B. 光敏电池C. 光电管倍增管D. 光电管68. ⽓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的k值越⼤,则其保留值(A)A. 越⼤B. 越⼩C. 不受影响D. 与载⽓流量成反⽐69. ⽓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的类型越相似,它们之间(C)A. 作⽤⼒越⼩,保留值越⼩B. 作⽤⼒越⼩,保留值越⼤C. 作⽤⼒越⼤,保留值越⼤D. 作⽤⼒越⼤,保留值越⼩70. 固定相⽼化的⽬的是(C)A. 除去表⾯吸附的⽔分B. 除去固定相中的粉状态物质C. 除去固定相中残余的溶剂和其它挥发性物质D. 提⾼分离效能⼆、填空题1. 琼脂糖电泳⽤的缓冲液有TAE、TBE、TPE。
气相色谱仪内标物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气相色谱仪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
它通过将待测物质与气相载气进行分离和测定,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样品复杂性、设备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可能会出现误差。
为了提高气相色谱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科学家们引入了内标物作为辅助参考物质,以消除分析过程中的误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详细讨论气相色谱仪内标物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首先介绍内标物的定义和原理,并阐述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内标物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其次,探讨选择和使用内标物的方法,并通过案例说明内标物在不同领域应用中的功效。
随后,对于如何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内标物以及影响内标物浓度与样品浓度之间关系的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供了优化内标物添加量和条件设置以提高准确性的方法。
最后,对气相色谱仪内标物的作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讨气相色谱仪内标物的作用,向读者介绍其重要性。
同时,希望能够提供选择和使用内标物的指导,并为科研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气相色谱分析中消除误差、提高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气相色谱仪内标物的应用原理与方法,并进一步提升其分析实验水平。
2. 气相色谱仪内标物的作用2.1 定义和原理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内标物(也称为内标化合物)是用于定量分析和误差校正的一种参考物质。
它具有与待测目标成分相似的性质,但能够被完全分离并且不会被样品矩阵影响。
通过引入内标物,可以实现对样品处理、仪器漂移、采样损失等多种因素所引起的变异进行补偿和纠正。
内标物通常具有明确的峰形特征,其峰面积可以用于计算待测目标成分的浓度或含量。
因此,对于精确的定量分析而言,内标物在气相色谱仪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内标物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的重要性内标法是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技术,在涉及复杂矩阵和存在各种干扰因素时尤为重要。
气相色谱仪用途及功能气相色谱仪(Gas Chromatograph,简称GC)是一种化学分离与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药学、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材料科学等领域。
它利用样品在高温下汽化,与载气混合进入色谱柱,通过样品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样品分离和定量分析。
1.化学分析和定性鉴定:气相色谱仪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
它可以根据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停留时间(保留时间)以及样品的峰形、峰高等参数,来确定物质的组分和含量。
2.定量分析:气相色谱仪可以通过计算样品峰面积或峰高与标准品的对比,进行定量分析。
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食品中的添加剂、药品中的药物成分等。
3.成分分析和研究:气相色谱仪可以分析多组分的混合物,并确定每个组分的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分子比例。
可以用于确定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成分,研究样品的组成和构成。
4.毛细管柱和毛细管电泳:气相色谱仪可以与毛细管柱联用,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提高分离效果和分析灵敏度。
5.样品前处理:气相色谱仪可以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如萃取、浓缩、洗脱等,以提高分离和检测的效果。
6. 质量谱联用:气相色谱仪可以与质谱仪(Mass Spectrometer,MS)进行联用,将气相色谱仪分离的物质进一步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7.可以对非挥发性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样品的衍生化、萃取和浓缩等方法,可以将非挥发性样品转化为挥发性样品,从而进行分析。
8.自动化和高通量分析:气相色谱仪可以与自动进样器、自动注射器等设备联用,实现样品的自动化处理和高通量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气相色谱仪以其高效、准确、灵敏的分析能力,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品质检测、法医学鉴定、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凭借其高分辨率和定量能力,气相色谱仪已成为现代化学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对许多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气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局限性。
实验一: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中,我们使用了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系列标准品和未知样品,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然后,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并设置好适当的温度和流速条件。
样品在色谱柱中被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检测到其相对峰面积和保留时间。
通过对比标准品和未知样品的色谱图,我们可以确定未知样品中的化合物成分。
根据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对比,我们可以推断未知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
这种定性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确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为后续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
实验二:定量分析在定量分析中,我们使用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实验。
与定性分析类似,我们首先准备了一系列标准品和未知样品,并将其注入GC-MS 中。
通过GC-MS的联用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和详细的样品信息。
GC-MS技术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的优势,可以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高效、灵敏的定量分析。
通过质谱仪的检测,我们可以获得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进一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
这种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发等领域,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对标准品和未知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对比色谱图和质谱图,我们准确地确定了未知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技术在化学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能够有效地分离和检测复杂的样品。
然而,气相色谱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样品的挥发性和稳定性对分析结果有一定影响。
某些化合物可能在分析过程中发生分解或损失,导致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误差。
气相色谱各种分析条件是这样确定的!在气相色谱分析中,我们要快速有效的分离一个复杂的样品,并获得满意的结果,除了要选择一根最佳色谱柱以外,还要对分离操作条件进行仔细的选择。
色谱柱的好坏关系到分离的效果,而分离条件的设置又影响着色谱柱的分离。
色谱柱和分离操作条件之间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本文将主要介绍气相分析操作条件的确定。
初始操作条件的确定确定初始操作条件;色谱柱形式的选择;分离条件优化;程序升温。
1、确定初始操作条件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
样品浓度不超过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μ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μL。
如果这样的进样量不能满足检测灵敏度的要求,可考虑加大进样量,但以不超载为限。
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
即首先要保证待测样品全部气化,其次要保证气化的样品组分能够全部流出色谱柱,而不会在柱中冷凝。
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组分的分解温度,常用的条件是250~350℃。
实际操作中,进样口温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设定,只要保证样品完全汽化即可,而不必进行很精确的优化。
注意,当样品中某些组分会在高温下分解时,就应适当降低汽化温度。
必要时可采用冷柱上进样或程序升温汽化(PTV)进样技术。
色谱柱温度的确定主要由样品的复杂程度和汽化温度决定。
原则是既要保证待测物的完全分离,又要保证所有组分能流出色谱柱,且分析时间越短越好。
组成简单的样品最好用恒温分析,这样分析周期会短一些。
特别是用填充柱时,恒温分析时色谱图的基线要经程序升温时稳定得多。
对于组成复杂的样品,常需要用程序升温分离,因为在恒温条件下,如果柱温较低,则低沸点组分分离得好,而高沸点组分的流出时间会太长,造成峰展宽,甚至滞留在色谱柱中造成柱污染;反之,当柱温太高时,低沸点组分又难以分离。
我国药典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1. 我国药典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概述我国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用于规范我国药品标准的权威性文件。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了许多关于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的内容,而气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药品分析检测技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气相色谱的精密度范围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气相色谱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气相色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气相流动相与液态或固态静态相之间的分配系数来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化合物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品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在药品分析中,气相色谱技术可以对药品中的有机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离和检测,是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 我国药典对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药品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包括了对精密度范围的要求。
精密度是指在同一分析条件下,连续进行n次分析后所得结果的接近程度的度量。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精密度范围的标准要求对于保证药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的观点来看,气相色谱分析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工作,对仪器的性能、操作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试剂的纯度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的规定,对于保证药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我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我国药品质量规范的重要法规文件,其规定的标准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分析人员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保障广大患者用药安全。
5.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概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详细讨论了气相色谱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然后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规定进行了解读和个人观点的阐述。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对我国药典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有更深入的理解,加强对药品质量和药品分析的重视。
气相色谱技术参数色谱性能:保留时间重现性: < 0.06%;峰面积重现性: < 2% RSD。
1.1主机1.1.1全电子气路控制 (EPC) 可用于所有进样口和检测器,确保极佳的重现性以及可靠的准确度和精密度1.1.2 压力设定值和控制精度调节:0.01psi1.1.3 独立的加热区,不包括柱箱:六个(两个进样口,两个检测器,两个辅助区)1.1.4 辅助加热区的最高操作温度:400℃1.2 柱温箱1.2.1 操作温度:室温以上8℃至400℃1.2.2 温度设定:1℃,程序升温间隔 0.1℃1.2.3 最大升温速度:70℃/ min1.2.4 程序升温阶数:51.2.5 稳定性:< 0.01℃(在1℃环境温度变化时)。
1.3 毛细柱分流/不分流进样口1.3.1电子压力/流量控制1.3.2 最高使用温度:400℃1.3.2 电子参数设定压力,流速和分流比*1.3.3 压力设定范围:0-60psi;压力设定精度:0.01psi1.3.4 最大分流比:250:11.3.5 流量范围:0-200mL/分钟N2, 0-500mL/min H2或He1.3.6 适用于所有毛细管柱(内径从50 μm到530 μm)1.3.7 *扳转式进样口(提供照片)1.4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1.4.1电子压力/流量控制1.4.2 最高操作温度:425℃1.4.3 自动灭火检测,自动点火,自动调节点火气流1.4.4 最低检测限:<3 pg碳/秒(用十三烷测定)1.4.5 最大数据采集速率:150Hz1.4.6线性范围:>1072. 化学工作站2.1 *软件:EZChrom Elite Compact 中文软件,Win 2000/XP 操作环境,通过软件操作可控制仪器,自动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检索,分析结果报告,定量分析;2.4全中文在线帮助软件。
3. 技术服务3.1供应商免费提供操作手册(中/英文可选)壹套。
一、气相色谱仪技术指标要求1、总体技术要求仪器操作简单,分析结果可靠,必须提供可靠的分析结果,简洁的GC前面板按键和显示屏提供了系列数据信息、仪器条件和运行状态,全电子流量控制(EPC)适用于所有进样口和检测器。
2、工作环境条件•室内使用•工作环境温度:15~30°C•环境湿度:30~70%•存储温度:-40~70°C•工作海拔:3100m3、仪器总体性能保留时间的重复性:0.06%峰面积重复性:2%4、电源要求: 220 V (+10%, –10%)5、柱箱•尺寸: 28.0 × 30.5 × 16.5 cm•操作温度:室温上 8 °C~ 425 °C•控温精度:1 °C•最大升温速率:75°C/分钟•最长运行时间:999.99分钟•程序升温:5阶程序升温•温度波动:室温每变化1°C柱温变化< 0.01 °C•程序温度重复性:≤ 1%•柱温箱温度梯度≤2%•双通道色谱柱流失补偿6、加热区•独立的加热区,不包含柱箱:5部分(两个进样口,两个检测器,一个辅助加热区)•辅助加热区最高使用温度:350°C•支持多达两个加热阀7、电子流量控制 (EPC)•适用于所有的进样口和检测器10、进样口模块•压力设定和控制精度:0.01psi•流量传感精度: < ± 5%11、检测器模块精度:设定温度的8%12、毛细柱分流/不分流进样口(S/SL)•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最高使用温度:400°C•压力范围:0~100Psi•最大分流比:250:1•总流量设定范围:0~200ml/分钟 N2;0~500ml/分钟 H2或He 12、FID氢火焰检测器• EPC电子压力/流量控制•最高使用温度:425°C•最小检出限:< 3 pg 碳/s 十三烷•线性动态范围:> 107 N2 为载气,内径为0.29mm的喷嘴•最大数据采集速率:100Hz•要求两个FID检测器必须同时工作13、数据交流• RS-232-C 的可调波特率•模拟信号输出口 (1-mV, 1-V, and 10-V均可)•远程启动/停止• LAN 接口、线二、全自动顶空进样器技术指标1.色谱性能指标*面积重复性:*<1.5% RSD*带样品盘<1% RSD2.样品处理:2.1 全自动顶空进样器:12个样品位单一加热位置,铝块样品瓶加热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称质谱联用,即将气相色谱仪与质谱仪通过接口组件进行连接,以气相色谱作为试样分离、制备的手段,将质谱作为气相色谱的在线检测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辅以相应的数据收集与控制系统构建而成的一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化工、石油、环境、农业、法医、生物医药等方面,已经成为一种获得广泛应用的成熟的常规分析技术。
1、产生背景色谱法是一种很好的分离手段,可以将复杂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分离开,但它的定性、鉴定结构的能力较差,并且气相色谱需要多种检测器来解决不同化合物响应值的差别问题;质谱对未知化合物的结构有很强的鉴别能力,定性专属性高,可提供准确的结构信息,灵敏度高,检测快速,但质谱法的不同离子化方式和质量分析技术有其局限性,且对未知化合物进行鉴定,需要高纯度的样本,否则杂质形成的本底对样品的质谱图产生干扰,不利于质谱图的解析。
气相色谱法对组分复杂的样品能进行有效的分离,可提供纯度高的样品,正好满足了质谱鉴定的要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epetrometry , GC-MS)技术综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的优点,具有GC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强鉴别能力。
GC-MS可同时完成待测组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组分的分离与鉴定。
2、技术原理与特点气相色谱技术是利用一定温度下不同化合物在流动相(载气)和固定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使不同化合物按时间先后在色谱柱中流出,从而达到分离分析的目的。
保留时间是气象色谱进行定性的依据,而色谱峰高或峰面积是定量的手段,所以气相色谱对复杂的混合物可以进行有效地定性定量分析。
其特点在于高效的分离能力和良好的灵敏度。
由于一根色谱柱不能完全分离所有化合物,以保留时间作为定性指标的方法往往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同分异构化合物或者同位素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较差。
质谱技术是将汽化的样品分子在高真空的离子源内转化为带电离子,经电离、引出和聚焦后进入质量分析器,在磁场或电场作用下,按时间先后或空间位置进行质荷比(质量和电荷的比,m/z)分离,最后被离子检测器检测。
气相色谱的原理及定性定量分析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是将有机物分离的一种方法,它也可以对混合物的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混合物是通过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相作用而分离的。
流动相和固定相构成色谱法的基础。
流动相可以有气体和液体两种状态,固定相则有液体和固体两种状态。
流动相是气体的称作气相色谱。
流动相是液体的称做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是一种分配色谱,其固定相是由特定的液体黏附在一些固体基质上组成的。
各种气相色谱仪虽然在功能、价格和操作上有所不同,但其都是由气流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所组成的。
如下图:气相色谱的气流系统主要包括气源和气体纯化及调节装置。
气源一部分是作为流动相的载气,我们所使用的载气是氮气。
气源的另一部分是作为后期检测所用的燃烧气体,主要是氢气和空气。
由于进入分离系统的气体纯度需要保证,所以不论气源纯度如何,都应通过气体净化装置才能进入色谱分离系统。
虽然根据检测器或色谱柱不同,气相色谱的气体纯度有所差异,但所有气体的纯度至少要达到99 %以上,许多情况下应达99?99 %。
气相色谱分离系统包括样品汽化室和色谱柱两部分。
气相色谱分离技术需要所测有机物样品必须在气态才能进行,因此,首先需要将液态或固态的样品加热(100 —300 C )汽化才能进入色谱柱进行分离。
这样气相色谱进样是用人工或自动注射的方式将有机样品首先注入汽化室。
气相色谱的定性定量分析气相色谱主要功能不仅是将混合有机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而且还要对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所谓定性分析就是确定分离出的各组分是什么有机物质,而定量分析就是确定分离组分的量有多少。
色谱在定性分析方面远不如其它的有机物结构鉴定技术,但在定量分析方面则远远优于其它的仪器方法。
有机物进入气相色谱后得到两个重要的测试数据:色谱峰保留值和面积,这样气相色谱可根据这两个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色谱峰保留值是定性分析的依据,而色谱峰面积则是定量分析的依据。
㈠定性分析气相色谱的定性分析主要有保留值定性法、化学试剂定性法和检测器定性法。
浅谈气相色谱仪用数据处理我们知道由于色谱法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分析数据后处理过程的复杂性,所以分析结果的可用性很大程度上与数据处理装置的可靠性和数据处理的好坏有关。
过去常说,色谱仪的设计制造心脏部分是检测器,色谱分析工作者使用操作仪器心脏是选择一根好的色谱柱。
现在是否还应强调要获得准确可靠的定性定量结果,另一心脏部分是数据处理装置的功能优劣和正确使用。
目前使用的色谱数据处理装置(如色谱数据微处理机,色谱数据处理工作站等)已不是色谱分析发展初期使用的记录仪——仅仅提供一张测量分析组分的保留时间,峰面积的色谱图。
可以说那时的数据处理对色谱检测器工作状态和样品组分得分离没有什么贡献。
而现代色谱数据处理已不是简单的作为数据处理,而是可以对色谱仪性能(如通过计算机软件降低噪声提高信噪比)和分离(如未分离的峰拟合数据处理)能做出巨大贡献。
换句话说,当色谱仪性能欠佳和建立的色谱分析方法使某些组分分离不理想时,可以选择性能比较好的色谱数据处理装置(通过设置合理的一套参数)给以补偿。
或者说,再好的色谱仪和分析方法如果没有选择好一台合适的色谱数据处理装置,是不会获得准确可靠的定性定量结果的,综上所述,人们对色谱数据处理装置的重要性应有更加深入认识的必要。
在这里还应特别指出的有三点:1.随着样品分析种类越来越复杂,含量越来越低,分析速度越来越快,对仪器的数据处理装置要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上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大力发展和有关软件开发,色谱数据处理装置和技术仍是色谱仪制造与应用中十分活跃的领域之一。
因此,在介绍内容上,有些提法和见解难免欠妥,望广大读者或同仁指正和踊跃参加讨论。
2.在色谱图中当遇到峰型对称性差,重叠峰的峰高比相差较大,尖峰时噪声较严重时等,色谱样品分析的最终分离效果的判决权和定量精度准确度掌握在色谱数据处理的操作者手中,仅从这一点看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应是加强对色谱分析工作者重视的时候了。
3.对于不同操作者,使用不同类型数据处理,定量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如何考察,目前国内外恐怕还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一点已引起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部门的不安与重视。
实验六、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一、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和进样技术。
2. 了解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熟练掌握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
4. 熟悉用归一化法定量测定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组分i 的质量m i 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A i ,成正比:i A i i A f m ⋅= (6-1)式中,A i f 称为绝对校正因子。
式(6-1)是色谱定量的依据。
不难看出,响应信号A 及校正因了的准确测量直接影响定量分析的准确度。
由于峰面积的大小不易受操作条件如柱温、流动相的流速、进样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故峰面积更适于作为定量分析的参数。
由式(6-1),绝对校正因子可用下式表示:iiA i A m f =6-2 式中,m i 可用质量、物质的量及体积等物理量表示,相应的校正因子分别称为质量校正因子、摩尔校正因子和体积校正因子。
由于绝对校正因子受仪器和操作条件的影响很大,其应用受到限制,一般采用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是指组分i 与基准组分s 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si iS A is m A m A f =6-3 因绝对校正因子很少使用,一般文献上提到的校正因子就是相对校正因子。
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选用不同的定量方法。
归一化法是将样品中所有组分含量之和按100%计算,以它们相应的响应信号为定量参数,通过下式计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46%1001-⨯⋅==∑=n i iA isiA isi i A A m m ff总ϖ该法简便、准确。
当操作条件变化时,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小,常用于定量分析,尤其适于进样量少而体积不易准确测量的液体试样。
但采用本法进行定量分析时,要求试样中各组分产生可测量的色谱峰。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1.仪器:气相色谱仪GC1690(配FID ,杭州科晓)色谱柱:AT·SE-30 (30m×0.25mm×0.33μm)氮气钢瓶,氢气钢瓶,空气钢瓶5.0μL微量注射器5.0mL容量瓶2.试剂: 乙醇(HPLC),乙酸乙酯(HPLC)环己烷(HPLC)正庚烷(HPLC)四、实验步骤1. 称样,准确称取乙醇、乙酸乙酯、环己烷和正庚烷各约1.0g (准确至小数点后四位)于容量瓶中,混匀,待测。
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jjg 700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为了保证气相色谱仪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检定。
本文将介绍气相色谱仪的检定规程,并详细说明各项检定内容和方法。
一、检定目的和依据气相色谱仪检定的目的是验证仪器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其测量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比性。
检定规程按照《JJG 700-1994气相色谱仪》标准进行,符合国家计量法和法规的规定。
二、检定仪器和条件检定仪器主要包括气相色谱仪本体和附件设备,如进样口、检测器等。
检定时应保持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环境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40%~70%。
三、检定内容和方法1.温度检定:检验仪器的恒温性能。
将恒温柱装入色谱仪中,根据规定的程序设置温度,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实际温度和规定温度之间的偏差,评估温度控制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2.流速检定:检验进样端口和流体系统的准确性。
利用标准气体流速计测量实际进样流速和规定流速之间的偏差,评估流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3.色谱柱检定:检验色谱柱的准确度和性能。
根据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评估色谱柱的效果和分辨率。
同时检查色谱柱的截断率和背景峰的问题。
4.检测器检定:检验检测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实际测定值和标准值之间的偏差,评估检测器的精确度。
5.数据处理检定:检验数据处理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将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输入计算机,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其它附件设备检定:检验附件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如进样器、进样针、进样口等设备的体积和流速检定。
四、检定结果和记录根据检定结果确定色谱仪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稳定性,并对检定结果进行记录。
检定结果应包括每项检定的数据、测量值和误差、评定结论等内容。
检定记录的保存时间应符合国家计量法的要求。
五、检定周期和责任气相色谱仪的检定周期一般为一年,实验室应建立相应的检定计划,并由专门负责计量工作的人员进行检定。
爱慕的反义词
中文发音:[ài mù]
词语解释:爱慕,指喜欢羡慕。
反义词:妒忌、嫌弃、嫌恶
【用爱慕造句】
1.他具有会使人爱慕他的天赋。
2.很多人都爱慕铁哥的才学。
3.他们彼此低声倾吐着爱慕之情。
4.他给她写了信,表述自己的爱慕之情。
5.他的爱慕的性质是一清二白的。
6.不管他多爱慕她,她对他仍冷若冰霜。
7.那位漂亮的女孩走过街时受到男孩子爱慕眼光的注视。
【用爱慕的反义词造句】
妒忌:她被一种疯狂的妒忌所支配着。
嫌弃:他得了传染病,可同学们一点不嫌弃。
嫌恶:他的行为使每个人都嫌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