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业机器人的概论》
- 格式:pptx
- 大小:10.42 MB
- 文档页数:26
工业机器人技术概论制造是现代人类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石,是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
机器人的诞生,就如同人类直立行走一样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将人们从这些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这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次飞跃。
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机器人”一词出自捷克文,意为劳役或苦工。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小说家、剧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他写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此后被欧洲各国语言所吸收而成为专门名词。
机器人首先是被工厂所使用的。
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器专家发明了武器瞄准用的司服系统,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拥有制造机器人所需的技术。
二战结束后不久,发明家约瑟夫·恩格尔贝格(Joseph F.Englberger)意识到这种技术能应用于机器人的研制,于是,他与另一位发明家乔治·德沃尔(George Devol)共同开发了的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Unimate),并于1961年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工厂里启用。
它的构造相当的简单,功能也只是把零件拿起来,然后放到传送带上,不能对它所处的环境做出反应,只能按预先设定的程序精确的重复同一动作。
但是,“尤尼梅特”的应用向人们预示了工业机械化的美好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机器人在许多工厂出现后,不但没有遭到拒绝,而且许多脏活、累活都由机器人来干,受到了工人们的欢迎。
20世纪60年代可谓是工业机器人的黎明期,机器人的许多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像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操作性,人们试着在机器人上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包括恩斯特采用的触觉传感器,托莫维奇和博尼在世界上最早的“灵巧手”上用到了压力传感器,而麦卡锡则开始在机器人中加入视觉传感系统,并帮助MI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能识别并定位积木的机器人系统;声纳系统、光电管等技术的应用,使机器人可以根据环境校正自己的位置。
“工业机器人概述”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Robotics课程编号:MACH3451学时:48 (理论学时:16 实验学时:32 课外学时:16)学分:2适用对象:机械、能动类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设计、理论力学、自动控制理论(机械控制理论基础)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 王孙安,董霞.工业机器人概述.自编教材.[2] 吴振彪,王正家.工业机器人(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3] 孟庆鑫,王晓东.机器人技术基础.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性质:专业课目的:1.培养学生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分类的认识;2.培养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以及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机器人传感器选择应用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方案选择及设计能力;5.培养学生对典型工业机器人系统分析、设计和控制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字左右)机器人学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涉及机械学、电子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代替人类去完成许多艰巨而又复杂的极限工作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机械结构设计、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以及其内外部传感器和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并以实际工程应用为背景,介绍如何对典型工业机器人系统进行设计、建模及控制。
三、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掌握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其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基础知识;3.掌握机器人传感器基础及熟悉传感器的选用;4.掌握机器人的一般控制技术,学会对机器人进行有效控制;5.初步学会工程应用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分析及控制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章:绪论1.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组成、特点以及分类;2.了解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机器人概论学院:机电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
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按臂部的运动形式分为四种。
直角坐标型的臂部可沿三个直角坐标移动;圆柱坐标型的臂部可作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的臂部能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的臂部有多个转动关节。
工业机器人按执行机构运动的控制机能,又可分点位型和连续轨迹型。
点位型只控制执行机构由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适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一般搬运、装卸等作业;连续轨迹型可控制执行机构按给定轨迹运动,适用于连续焊接和涂装等作业。
工业机器人按程序输入方式区分有编程输入型和示教输入型两类。
编程输入型是将计算机上已编好的作业程序文件,通过RS232串口或者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传送到机器人控制柜。
示教输入型的示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操作者用手动控制器(示教操纵盒),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系统,使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另一种是由操作者直接领动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
在示教过程的同时,工作程序的信息即自动存入程序存储器中在机器人自动工作时,控制系统从程序存储器中检出相应信息,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机构,使执行机构再现示教的各种动作。
示教输入程序的工业机器人称为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
具有触觉、力觉或简单的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能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工作;如具有识别功能或更进一步增加自适应、自学习功能,即成为智能型工业机器人。
它能按照人给的“宏指令”自选或自编程序去适应环境,并自动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
一,机器人技术发展进程、现状及发展趋势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经历: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