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 格式:docx
- 大小:18.33 KB
- 文档页数:2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如下:1. 视觉统合失调视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儿童对于单纯的文字有阅读困难,在阅读时常会出现跳行、翻书页码不对、做数学题目常会抄错等等视觉上的错误,并且容易产生疲劳,出现写错字、算错数、记错题和看书“串行”的现象。
另外,在生活中还常常丢三拉四,似乎经常在找东西,生活上无规律等。
2. 听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听不懂老师、家长的话,也不清楚老师布置的任务。
平时家长喊他,他没反应或者不在意,以为和自己无关。
同时,这类儿童记忆力差,和他说过多遍的事他也会轻易忘掉等。
时间长了,学习必然会受到影响,孩子也会在心理上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厌学逃学。
3. 平衡失调平衡统合失调的孩子在重力感、方向感和距离感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写字常常过重或过轻、字的大小不一、出圈出格、偏旁颠倒;做事时协调能力较差,会害怕上下楼梯、好动而笨拙,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将鞋穿反。
距离观测不准,会让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做事协调能力差,则会使他们缺乏自信心,让孩子对事物的兴趣逐渐减少。
4. 触觉过敏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他们害怕触摸,有时正常接触,孩子也会躲。
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为好动、不安、易受惊、脾气大、爱咬手指,怕剃头、洗脸洗头时非常不合作、怕打针,不喜欢穿毛料或是质料较粗的衣服,且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时做小动作,心不在焉等。
家长总以为孩子得了“多动症”。
由于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心理上总处在一定的紊乱状态,其学习与生活质量必然会不断下降。
5. 本体统合失调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功能发展整体落后,同时由于各方面协调差,孩子可能运动时笨拙,如不会跳绳,跑步时动作不协调,常常撞倒东西或跌倒,很累;过分好动或者过分安静,呼吸和语言的协调也差,唱歌时常常发音不准,在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甚至会口吃等。
这些原因导致孩子孤僻、害羞、固执、挑食、咬手指、笨拙、缺乏自信、爱挑衅打架、发脾气。
上学后则常有学习成绩差、不完成作业或拒绝看书等学习方面的困难。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十大表现随着感统失调现象的普遍,现在家长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关注越来越高。
听到医生说自己家孩子感统失调了,都非常担心,感统失调是什么,发生感统失调的表现有哪些,需要怎么治疗...其实,家长对于儿童感统失调的关注,很有必要;发现孩子感统失调了,尽早发现通过专门的感统训练是很容易调整改善的。
相反,如不关注疏忽了,而错过了最佳的调整年龄段,到孩子12岁以后,孩子大脑发育完善固定,要想再进行调整,基本已经不可能了。
感觉统合失调是什么“感统”是指将人体各部位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通过大脑统合作用,完成身体对外界的信息,做出适应性反应。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外界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而感觉统合失调,顾名思义就是身体与大脑之间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不协调,而产生的身体与大脑之间的协调障碍。
下面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十大表现一、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走神,容易沮丧、依赖性强、畏难明显;二、好动:喜欢玩转动的玩具,爬高、边走边跳或站坐无相;三、阅读中容易出现跳行、漏行,头部运动时,眼睛在空间视物不稳定;四、语言发育不良:听而不闻,回应迟钝,喜欢无端尖叫或自言自语;五、逃避或害怕运动,运动中主要用眼睛协调动作;六、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难以辨别图象的细微差别;七、躲避接触——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八、讨厌被触摸——讨厌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绘画、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九、肢体协调能力差:跑跳投动作笨拙,易摔倒。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现在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感统失调的现象,细心的父母会留意,尽力尽早的去预防调整,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统失调的孩子会有哪些异常表现? - 感统失调感觉统合是指儿童的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婴幼儿期就已经开始发展,还会与儿童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会出现无法确定惯用手、爱撒饭粒、走路不协调等表现。
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除了先天因素外,还会有生活方式、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后天因素。
感统失调的孩子常常有好动不安、动作笨拙、胆小害怕、讨厌他人触摸、语言能力发展迟缓、怕生、黏人、学习障碍等表现。
感统失调的孩子其实在智力上大部分没有缺陷,相关研究表明,感统失调的孩子甚至智力水平还常常处于平均水准之上。
但这些孩子在学习和行动上经常会有困难,其中1/4的感统失调孩子会因为学习能力的缺失导致在学习上落后于班上的其他孩子,因而常常被误认为是智力上发展不足。
那在生活中我们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感统失调呢?其实感统失调的孩子的也会在一些行为举止上变现出来,家长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孩子来判断。
1、无法确定惯用手在生活中,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右利手,也有少部分人是左利手。
一般孩子在三岁的时候会发展出优势的惯用手,用这只手来完成拿筷子和汤匙、用笔和剪刀、投球或者把东西递给别人的动作。
如果孩子的左右手使用混乱,会影响孩子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左利手的孩子通常右脑更发达,左脑成长趋缓,但若强制改变孩子的用手习惯容易引起孩子的混乱,从而影响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
2、吃饭的时候,饭粒撒的到处都是感统失调的孩子唇部及其周围的肌肉张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完成咀嚼动作,所以在吃饭的时候经常把饭粒撒的到处都是。
这些孩子吹泡泡糖也会很吃力。
要将食物送入口中还需要孩子手和嘴配合得当,所以手拿筷子或汤匙的动作不协调也会导致饭粒撒得到处都是。
这和孩子顽皮故意把饭撒的到处都是是不同的,家长要留心观察。
作为父母,可以多多观察孩子用舌头去舔唇边或者上下唇的动作是否协调。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这样的动作,家长平时可以在孩子的唇边涂一些果酱或是沾些小零食,让孩子用舌头去舔,从而帮助孩子使用舌头,加强舌头的灵活度。
一、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表现1. 前庭功能失调: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很难与其他同学相处。
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 视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抄错题等。
3. 听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 本体统合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心,消极退缩,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到,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拍球、手脚笨拙等。
5. 触觉统合失调: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生殖器等。
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长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学习和交往。
二、家庭训练方法1.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
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1-2)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
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
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3.能2步1级上楼梯;(1-2)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儿童感统失调的8大表现:
1. 触觉问题:对身体接触反应激烈,讨厌被触摸,动手打人。
2. 前庭感觉功能问题: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不晕不累,分不清左右,衣服经常穿反。
3. 本体感觉功能问题:写字速度慢,字迹不规整,不合群,孤僻。
4. 感觉统合失调:学习能力障碍。
5. 前庭平衡功能失调:走路容易跌倒,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6. 视觉感不良:写字容易多写少写,写字偏旁颠倒,甚至不识字。
7. 听觉感觉不良: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
8. 动作协调能力不良:经常摔伤,平衡能力差,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骑车、跳绳、拍球。
建议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进行康复训练,日常保持膳食均衡,多吃绿色的蔬菜水果。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和原因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多种多样。
一个孩子常常伴有几种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因此它是一种综合症状,多数的儿童并不能精确地划入某一种类型。
但是为了更系统地认识感觉统合失调地表现,根据主要受影响的感觉输入通路的不同,将感觉统合失调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1.前庭功能的问题:前庭器官包括三个半规管、球囊、钠酸钙和椭圆囊。
它的作用是对五觉(视、听、触、味、嗅)及语言的控制。
①平衡方面: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晕车、晕船、大幅度运动中易头昏,俯卧时头、颈、胸无法抬高。
②视觉方面:眼睛在空间视物不稳定,阅读中容易出现跳字、漏行、多遍仍无法流利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阅读时姿势不正确,字偏旁、部首常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多就忘、抄错题、结构和空间知觉能力差,难以辨别图像地细微差异。
③听觉: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漏听或忘记教师说话和布置的作业;常伴有听写困难,无法快速记录,怕尖锐的声音,例如:电锯、刹车声、物品摩擦等等。
④运动协调:逃避或害怕运动,平衡力差、易摔倒,表现左撇子,其实左右手都用只是无法固定用哪只手,不会翻滚、拍球,系鞋带非常慢,捏笔姿势不当。
⑤头部平衡功能:有前庭功能失调的孩子,不能长时间把头放在中央,否则,会出现左右乱转,所以许多孩子,在听课时会因为颈部疲劳而无法集中注意力,仰头看天花板,用手托腮,或身子扭来扭去好像有虫子一样等行为。
⑥除这些之外部分孩子还伴有睡眠障碍,无意识攻击性行为,没有危险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差,生活杂乱无章,好激动。
2.本体感失调:本体器官包括:肌肉、肌腱、关节囊。
在性格方面:缺乏自信、遇事易沮丧、顽固、不合群、孤僻、懒惰、行动慢、作事没有效率、依赖性强、到陌生环境很容易迷失方向。
在生活中:不会用筷子,无法控制口水和饭粒。
在运动中: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积木、荡秋千、很难学会系鞋带、扣扣子等等。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感觉统合失调一、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感觉统合失调?随着“感觉统合”的概念日益在社会上普及,经常有家长会向我们询问有关感觉统合的问题,希望能借此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判断,为此,我们将感觉统合失调的常见原因和症状概括成十八个问题,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我们会帮助家长找出孩子的主要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对策指导。
1)上课或做作业时,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小动作特别多;2)写字慢,字迹不端正,大大小小,轻轻重重,出格,本子不整洁;3)组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4)好动、不安,东摸西扯,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劝阻,处罚无效;5)很晚才学会用筷子吃饭,不会跳绳,混淆左右;6)情绪不稳定、急躁、任性,作业多了就感到烦躁;7)作业速度慢,做做玩玩,督促下稍快些,有时考试来不及完成;8)坐姿不端正,常东倒西歪,上课和做作业时易感到疲劳9)独占性强,别人碰他的东西,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10)穿脱衣裤、钮扣、拉链,系鞋带动作缓慢、笨拙;11)看起来有正常智慧,但学习阅读或做算数特别困难;12)阅读常跳字,抄写常漏字、漏行,写字笔划常颠倒;13)到新的陌生环境很容易迷失方向;14)语言表达能力差,怕羞,不合群;15)对亲人特别依赖,不喜欢陌生环境,到处要人陪;16)出生前有胎位不正或宫内窘迫等症象;17)出生时为早产或剖腹产;18)婴儿期爬行不足,从小户外活动不足。
二、孩子生活上的异样现象1)剪指甲时的异状:有的孩子对剪指甲特别紧张,经常大声惊叫。
正常的幼儿有时也会有不喜欢的反应,大多数经过几次经验后便会习惯。
防御性太强的孩子则很难透过经验来适应,勉强他们去做反而会造成更强烈的排斥。
2)排列东西时无法把握到正确的方向:有些孩子在排列东西时特别的难以胜任,整理桌椅时方向经常搞错,充分表现出视觉空间能力的不足。
鞋子穿错脚、前后排列相反、玩具无法归位,都可能是感觉统和能力出现问题。
简易判断孩子感觉统合失调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9年第10期副主任医师颜华(长沙唯嘉儿科康复中心湖南长沙 410007)感觉统合是指大脑把不同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从环境中接收到的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知觉,并指挥身体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感觉统合就像一个信号灯,在大脑这条“高速公路”上引导着各种信息进行有序的传导。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所有的动作和行为都与感觉统合功能有关。
如爬、站、走、跑、吃饭、穿衣等所有的生活行为和游玩;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身体肌肉感觉、平衡感觉以及身体的其他感觉;语言理解和表达、绘画、写字、作文、读书、发言等。
完成这些动作和行为都是大脑神经系统感觉统合的结果。
当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组合,使机体不能和谐有效地运作,即为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儿童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推迟他的社会化进程。
现在的儿童大部分生活在城市,户外活动比较少。
调查显示,近50%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其中重度失调者占10%。
感觉统合失调有哪些表现呢?视觉统合失调儿童可以长时间看电视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不能顺利地阅读,经常出现错字、漏字、添字、读反字、串行、翻错页码等现象;写作业速度很慢,时间很长;写字时看一眼写一笔,偏旁部首常常颠倒,或写字时常过重或过轻,字大小不一;常抄错题或抄漏题;计算粗心,经常忘记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错位;很难长时间的将注意力盯在一个物体上;在生活上丢三落四,作息无规律。
听觉统合失调⑴听觉反应不足:孩子倾听事物的速度及反应能力较慢,给人心不在焉的感觉;语言学习、表达能力较弱;听觉和记忆力不佳;语言发展迟缓、构音不全、口齿不清;别人叫他名字常常没什么反应;无法同时接受2~3个指令;听写困难;很容易忘记交待过的事情。
⑵听觉反应敏感:容易听到别人无法听到的声音,有时即使是很小的声音也觉得很吵闹;无法过滤不必要的声音,所以容易分心;耳朵会同时听到多样声音,但无法分辨;常感觉到有人在叫他名字;对于某些声音特别敏感;情绪不稳定,易紧张。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有哪些表现?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有哪些表现?儿童感统失调的表现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2、触觉系统失调患有触觉系统失调的宝宝通常难以合群,他们常常会用激进的方式来表达对旁人的观感,喜欢惹别人生气的同时也很恐惧陌生人和陌生环境。
他们比较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有时会出现偏食、挑食的症状。
有的宝宝反应比较慢,头脑和动作都比较迟钝,无法保护自己。
3、视觉系统失调即使常看到的东西都会让他害怕;喜欢看手发呆;对特定的颜色、形状、文字特别感兴趣甚至固执;喜欢将物品排队;喜欢斜眼看东西;喜欢躲在较阴暗的角落;喜欢看色彩鲜艳、画面变换较快的广告;喜欢看风扇或转动的东西;喜欢坐车,对窗外景色变化非常着迷。
哪些孩子易感统失调1、城市宝宝由于城市空间拥挤,婴儿视觉上受限于空间的局限性。
此外,由于空间小,婴儿往往没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影响了感觉系统的发育。
2、不经过爬直接走的宝宝爬行对宝宝来说极为重要,宝宝在四肢的使用过程中,与躯干相互配合,在与外界充分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地锻炼触觉、位置觉和本体觉,没有这一过程,宝宝在这方面缺乏锻炼,更容易出现感觉障碍。
3、家庭环境缺陷父母过度保护孩子,宠物溺爱,导致宝宝缺乏操作能力;太多的苛刻的纪律,造成拔苗助长的挫折;有些父母有洁癖,这样会造成孩子触觉刺激缺乏和活动不足;延迟矫正,导致自信心缺乏和不良习惯定型等等情况都可能造成宝宝感统失调。
儿童感觉统合检核表是一份用来评估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
表格,其中包括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视觉、听觉等方面
的检查。
通过填写表格,可以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全
面的了解,并为其提供相应的训练和治疗建议。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儿童感觉统合检核表的解读:
1. 前庭觉:检查孩子对头部位置和身体姿势的感知能力,以及平衡感和重力控制能力。
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有问题,可
能会出现容易跌倒、晕车、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等
症状。
2. 本体觉:检查孩子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动作的感知
能力,以及肌肉张力和协调性。
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有问题,
可能会出现动作不协调、容易摔跤、姿势异常、语言障碍等
症状。
3. 触觉:检查孩子对触觉刺激的感知能力,以及皮肤的
敏感度和耐受度。
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有问题,可能会出现怕痒、怕痛、紧张、焦虑等症状。
4. 视觉:检查孩子的视力、色彩识别能力和眼球运动能力。
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有问题,可能会出现视力障碍、阅读
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5. 听觉:检查孩子的听力、语音识别能力和听觉记忆能力。
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有问题,可能会出现听力障碍、语言
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如果孩子在某方面的感觉统合能力上存在问题,可以通过
相应的训练来改善其状况。
例如,对于前庭觉失调的孩子,
可以进行旋转、摇晃、跳跃等活动;对于本体觉失调的孩子,可以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姿势调整等。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诊断与评估针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咨询、干预指导及康复训练必然涉及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评估。
感觉统合训练的创始人艾尔丝在感觉统合的评估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设计了一系列的评估工具,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目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评估多采取多元评估模式,多角度搜集儿童发育信息。
(一)专业的评估工具当前,用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成熟专业评估工具有多种,从多个方面评估儿童的感觉统合发展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发展状况。
专业评估可分两类:间接评估,多采用各种问卷实施评估,问卷由儿童的至亲人来完成填写。
另一类评估是直接评估,评估人员借助专门设备或有关标准对儿童发展情况进行直接的检查和测评。
受儿童发育水平总体较低及问题儿童行为、心理活动的特殊性,直接评估在应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所以,针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评估主要是间接评估,即专业人员根据儿童知情人士所了解的情况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状况做出间接评判。
1、间接评估间接评估是指评估人员采用各种已有的问卷或量表,由儿童知情人士根据儿童情况完成填写的评估手段。
目前较常使用的主要有两类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儿童发展量表。
(1)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在艾尔丝的职业和学术生涯中,她除了研究感觉统合的理论及训练技术外,还设计了一系列评估工具,并对感觉统合失调的每一亚型编制了检查表,为系统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其中标准化测验工具有:南加州感觉统合测验(Southern California Sen-sory Integration Test)、感觉统合及其应用测验(Sensory Integration and Praxis Test)、南加州旋转后眼球震颤测验(Southern California Post-rotary Nystagmus Test)等。
它们评估:视知觉、身体感觉(肤觉)、身体双侧协调、运动计划、躯体平衡能力、精细动作、空间感知等多个方面。
Lean Ayres认为,感觉统合失调只能从儿童的日常行为观察,追踪过去可能的问题,以判断脑功能所引发的现象。
一、儿童感觉统合行为观察简单的行为观察源自儿童的日常活动,例如从日常用餐、游玩“及学习情况中去观察有关感觉统合的问题。
感觉统合失调的观察方式,最主要是通过对患儿行为的观察,再与标准化的常模比较。
从而判断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存在的问题,作为感觉运动诊断指导的参考。
观察内容包括以下项目:惯用手、惯用眼,站立姿势、走路姿势,两脚直立、单脚站立,排纵队走路,站立行为检查,脚踩踏测试,提示行为测试.上肢伸展测试,眼球运动,肌肉反应,同时收缩、慢动作、交互反复动作,拇指对合运动,拇指、食指、中指移动运动,手指摸鼻运动,舌头运动、口唇运动,直立站姿反应,保护伸展反应,平衡反应,对称性颈部张力反射、非对称性颈部张力反射,腹部着地仲展姿势、背部着地伸展姿势,敏锐,单脚跳、轻跳,背部运动,重力不稳,触觉防御,多动、少动,注意力分散,回转后的眼球震荡。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行为观察可分为以下几方面:1.对感觉刺激的反应主要是观察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视觉、听觉、触觉、前庭感觉等感觉刺激的反应,例如观察视力的程度,对形状、位置、方向的辨别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空间知觉能力等;观察对声音大小、方向、距离的判断,对语亩的了解以及用正确语言表达和沟通等;观察触觉反应,是否害怕与别人接触,是否害怕陌生环境,用手摸看不到的东西时能否正确判断其形状等;观察前庭感觉的反应,在剧烈旋转或摇晃的玩具上是否头晕或害怕。
直线运动、回转运动、身体倾斜时是否有异常反应等。
2.观察肌肉反射状态主要是观察不同姿势下肌肉的紧张程度,不随意运动(身体灵活性、协调、运动企划等)以及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等。
3.观察运动行为的状态主要包括直立站姿反应、平衡感、身体双侧协调能力、中线交叉运动能力和惯用手等。
4.其他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生育历程(胎位不正、早产或剖腹产)、注意力集中程度、好动程度,人际关系、日常独立能力(吃、睡、排泄习惯等)、读写学习能力等的了解有助于诊断。
如何认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儿童表现出说话延迟、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控能力差、动作笨拙、做作业拖拉等问题,有些儿童外出时会胆小、紧张、不合群。
原因是什么呢?。
研究发现,3-13岁儿童中10%-30%会出现上述现象,并非智力和教育问题,而是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造成的“感觉统合失调”。
简单地说,“感觉统合”就是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作出反应的统合能力。
当这种能力不足时,感官、身体、大脑便会由于协调不良而产生混乱,造成“感觉统合失调”,而出现以下情况。
1、触觉功能不良。
常表现为情绪不安、害怕陌生环境、爱哭、固执、脾气暴躁等;喜欢接受固有的信息,不愿学习新的东西;喜欢某种特殊的熟悉的感觉,如偏食、咬手指甲、触摸生殖器等;触觉敏感的小孩不喜欢别人触碰,害怕拥挤、怕玩沙土、怕水,在集体中易和别人发生争吵;触觉迟钝的小孩喜欢拥抱,喜欢毛茸茸的玩具或多毛的小动物,表现皮肤饥渴。
2、前庭失调。
常表现在平衡感不佳,突出表现在上课时头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坐立不安;四肢协调不良,站无站相、坐无坐相;无意识的多动,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喜欢爬上爬下,坐卧不宁,安全意识淡薄,有攻击性行为;组织力不佳,生活杂乱无章。
3、本体感觉失调。
常表现在身体形象不明,闭眼指鼻困难,学骑车、游泳困难;身体协调性欠佳,不会跳绳;手脚笨拙,易迷路;无法越过路障、不敢上斜坡;精细动作困难,扣扣子、系鞋带动作缓慢;懒散、做事效率低,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无法有效完成。
— 1/2 —— 1/2 —4、视觉感不良。
常出现眼球震颤、跳动。
对动的画面注意力易集中,如看动画片或打游戏,而对静止的画面,如看黑板、看书易注意力不集中或出现写字出格、漏行、偏旁颠倒,生活上常会碰桌椅、门墙,穿衣穿鞋常穿反,不喜欢眼睛看着人说话。
5、听觉感不良。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课堂上老师讲的无法完全掌握,出现漏听、漏作业、听写困难等;听觉感过于敏感的孩子则是任何杂音都易受干扰,在课堂上谁从窗外经过都要看一看。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可分为5种 -
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专家已给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即外部感觉信息进入神经中枢后并不能很好地组合,整个机体不能和谐运作,使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削弱,学习或工作效率低下。
时间长了,这种不和谐运作与所产生的低能表现必然导致心理障碍。
感觉统合失调一般分为5种。
(1)视觉统合失调:常发生读书跳行,翻书错页,抄错
题目或丢三落四等。
学习成绩持久低下,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2)听觉统合失调:注意力十分不集中,给人的印象是
这样的孩子好忘事,而且是刚讲过的就没记住。
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可能厌学逃学。
(3)触觉统合失调:经常害怕受惊扰,常躁动不安,瞻
前顾后,连洗头也十分恐惧。
(4)平衡统合失调:分不清左右使鞋子穿反,分不清里
外将袜子穿翻,写字时字距、行距忽大忽小,划线歪等。
长久的不成功使孩子大大削弱对各种新鲜事物的学习兴趣。
(5)本体统合失调:常表现走路顺拐,唱歌跑调,读英
语时结巴等,会使孩子对这些课丧失信心。
专家指出,关键因孩子的成长空间相对狭窄,儿童生活过于单调乏味,各种感觉刺激机会大幅度减少或是过分开发孩子的某一种能力,也会不同程度地排挤其他能力的提高。
行为观察法是对从孩子眼球运动、头部运动、身体和四肢的大肌肉运动、于部精细运动等动作的姿念、肌肉的松紧程度、反应速度等进行的观察,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儿方面:·对感觉刺激的反应:观察孩子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前庭觉等感觉刺激的反应,例如了解视觉的敏锐程度,观察孩子对不同形状、位置、方问的物品的注视时间、眼球运动范围;了解听觉,可以观察孩子听期不同大小、方向、距离的声音时头部的转动,孩子能台按一定的指示完成具体的动作;观察触觉反应,可以看孩子能台在蒙着眼睛的俯况下用于的触换来正确判断物品的形状,是否特别害怕被别人触换;观察前庭感觉的反应,则在剧烈旋转或摇晃后,是否有过分眩晕或总不眩晕的现象,以及能台沿直线行走、能台单脚站立。
的现蒙,以及能台沿直线行走、能台单脚站立。
·观察肌肉反应的状念:主要是观察不同姿势下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否力度适中、是否协调、能台做慢动作等,还可以观察是否有不随意运动(与目标动作无关的一些多余动作,如于指、于腕的抽动等)的出现等。
例如,婴儿一般在8个月时就能在无需帮助的俯况下坐得比较稳,其背部的肌肉相对腹部的肌肉紧张些,但都很放松,而且在转动头部时身体仍然能够保持平衡。
这些状况反映了本体觉与平衡觉之间的统合能力。
·观察运动行为的状念:主要包括站立时身体能否保持无常位置,摔倒时能否伸出手脚进行自然保护,能否控制身体保持某种姿念,动作是否笨拙,上下楼梯是否自如等,这些一方面反映躯体和四肢的运动能力,乃一方面反映大脑对本体觉和前庭觉信息的统合能力,是大脑与身体协调的重要表现。
·观察情绪反应的状念:孩子在游戏训练中的情绪量能反映他对游戏的适应状况,如果孩子乐于探索一件新的事物,他会显得比较高兴、愉悦,如果出现惊恐的表情、尖叫、尖声大笑、哭阉,则表示孩子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应调整训练内容或时间。
当孩子适应某种新事物时,他会快乐地反复练习,家长要让他有机会将经验印刻在大脑中。
如何判断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1、视知觉失调
存在视知觉失调的儿童往往可以长时间的看电视,却不能顺利的阅读,经常错字、漏字、添字等现象,或者在写字时经常性的部首偏旁颠倒,看了就忘,常抄错题或抄漏题。
视觉跳动是婴儿的本能反应,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活动范围的增加,婴儿的视觉会逐渐的成熟,但是自闭症患儿的视觉往往不稳定,很难长时间的将注意力盯在一个物体上。
2、听知觉失调
具有听知觉失调的儿童表现在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父母或者老师的话。
幼儿的听觉能力一般较弱,所以受不了大声的刺激,长期处在嘈杂的环境中,可能会让儿童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护膜,久而久之就可能会造成听力不佳,容易忘却,脾气古怪等特点,自闭症花儿表现的尤为明显。
3、前庭系统失调
主要表现为多动,易摔倒,旋转不会眩晕,分不清左右,方向感不强等,自闭症儿童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重心不稳等现象。
由于前庭网膜的协调和掌控功能不足,患儿的重力感和平衡感都会失常,这就可能导致孩子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看起来有些笨手笨脚的,与普通孩子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与异常。
4、触觉系统失调
存在有触觉系统失调的宝宝,往往不合群,爱去招惹别人,害怕陌生
环境,容易产生焦虑,还存在有偏食或者挑食的现象。
触觉反应迟钝的宝宝还伴随有反应慢,动作迟钝,缺乏自我意识,无法保护自己等特征。
5、本体系统失调
本体系统失调的儿童容易走失,对捉迷藏,系携带,扣纽扣,用筷子等动作较为迟钝,还伴随有手功能力差,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