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组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同步练习(II )卷
- 格式:doc
- 大小:31.02 KB
- 文档页数:5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课文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万千米的星球。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就拿矿物资源来说,它并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而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但是,因为人类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让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课后习题第三题(具体)打比方: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第13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情感朗读课文,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
2.抓取文中的关键词句,借由大数据分析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深刻含义。
3.联系实际,懂得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并付诸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齐读课题。
2.教师发问:看到课题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切入主题。
【设计意图:透过学生的回答,感知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尤其是对“只有一个”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回答用词要准确,用事实说话,不要妄言。
】二、自读感知自由诵读课文,想一想:地球是个怎样的星球?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地球?【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
】三、研读体悟1.再读课文,深入思考:2.地球正面临哪些危机?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抓取文中的关键词句证明自己说法。
)提示:组间交流各自的意见与观点,能做到有理有据,用事实说话。
3.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其他同学聆听补充、质疑。
【设计意图:深入思考课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明白地球一旦毁坏人类将无处可去,正是因为地球面临深重的危机,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保护地球和地球上的资源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为地球的危机买单,既要防患未然又要直面现实解决危难。
以此关照现实与未来,关照思想与行动,深化文章主题。
】四、数据有话说1.PPT出示全球环境问题大数据和中国环境问题大数据。
教师情感解读,学生浏览、聆听、思考。
2.看完大数据分析后请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让事实说话,让可怕、残酷的现实叩击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危机意识、环保意识。
】五、叩问心灵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应当怎样改变这种局面,挽救地球危机?2.根据学习、生活经验,请同学们智慧众筹,发表解决问题的见解与措施。
【重点】教师注意引领回答的高度和宽度:思考危机根源,既要直面现实,想办法解决已有的问题,还要向科学要智慧、要技术解决当下解决不了的难题;解决问题与防患未然并举,从自身做起珍爱每一种资源,保护每一寸环境。
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心灵,诗一般的老人——《唯一的听众》文本细读《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该组课文的教学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的情感的。
这个提示语比较概括,专就《唯一的听众》这一篇课文而言,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描写应该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特别注意的,尤其是作者落雪(据我有限的资料可考,可能是郑振铎的笔名)的心理活动描写应该是读懂这篇文章必须拥有的语文意识和语言敏感性,这也是这篇文章行文前进的主要发展线索。
那我现在就先从作者落雪开始细读文本吧。
一、作者篇本文在语言上,虽然多处地方没有直接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但很多语言隐含着、透露出心理活动印记。
对于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可谓非常成功,全文无一字写他不自信、比较自卑,但无论是家人的嘲讽也好,还是自我的心理感受也好,甚至是作者的个体动作语言也罢,都映射着作者的内心活动变化。
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我”在家里练琴应该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也无非是练习了“数次”——大概也就“几次”,顶多七八次吧,家人却嘲讽我“简直”是一个“白痴”,这种近乎对心灵和人格辱骂性、否定性的打击,肯定会使人心情失落,因此作者感受到“十分沮丧”也是情理之中的。
为此,他“不敢”在家里练琴了,“不敢”就表达出了作者当时那种不自信、沮丧、害怕如惊弓之鸟般的受过打击的脆弱心灵,这一段关于作者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文字,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的话,不难发现,作者在家里遭受家人的辱骂、冷嘲热讽后,人的心理活动往往会越出常规,首先越出理性的常规,导致这种越常规的动力,就是人的情感。
由于人的情感到无法发泄的地步的时候,情感冲击着人的心理、人的理性,于是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行为都发生了改变,如“不敢在家练琴”、感觉一片小树林也是个“练琴的好去处”。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组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一、基础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jīng yíngmiǎo xiǎocuǐ cànēn c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ī yuánpò suìyǎn liànlàn yò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遨________游(áo ào)扁________舟(piān biǎn)枯________竭(ɡū kū)慷慨________(kǎi ɡài)3.辨字组词葛________ 胁________ 赌________ 莹________蔼________ 协________ 睹________ 萤________4.写近义词遥望________ 适合________ 证明________ 随意________慷慨________ 贡献________ 灾难________ 节制________5.写反义词破坏________ 遥远________ 渺小________ 枯竭________慷慨________ 奉献________ 随意________ 造福________6.选词填空后果结果成果①不听劝告,________自负。
②不听劝告,不会有什么好的________的。
③科学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________。
希望指望愿望④想到月球去居住,________是好的,但不可能。
⑤我们________大家都能够重视环l①在群星璀灿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________②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只有一个地球的优秀一等奖说课稿1、只有一个地球的优秀一等奖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于和平小学的一名教师,我叫李旭。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
2、通过认真细致地编排和设计,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课文背景、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方法、教学过程。
3、通过细致地研读教材教参,我对本课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首先来为大家说一说教材、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
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以及环境污染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从容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及年龄特点,我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而且普遍具有道德观念,但欠缺的是对周围事物的留心观察,这就需要老师利用课堂为学生搭建平台进行交流。
针对本节课人类的母亲——地球,对学生进行一次注重环保的教育。
另外,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适时的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料,并熟练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汇报,为学习服务。
4、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我遵循着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了本节课教学应完成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社会实际问题,利用网络搜集地球污染信息,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课文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并通过电子白板展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理解,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
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3. 按照节奏,练习朗读。
4.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
)三、熟读诗歌,体会含义1.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出示课件1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故人——老朋友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出示课件1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
(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
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5)学生自己完成。
2023年《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集锦15篇)《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1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下面,我说一说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课文内容《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2、联系性《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中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__,要抓住要点,了解__的基本说明方法。
”而在三、四年级学习的说明性__的基础上,五年级第三单元正式提出学生应了解说明方法并在写作中应用,本册书则是在这一基础上又强调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可以说这篇__是对小学阶段所学说明文知识的一个总结,但同时它也是七八年级完整进行说明文教学的一个铺垫。
二、说目标(一)本课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过程方法:1、重点探究关键句,深入感悟主旨。
2、个性品读,把握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从小树立环保理念。
(二)教学重点: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说学情高年级的学生独立性较强,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和预习习惯,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收集周边有关地球及环保的资料。
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四、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组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同步试卷一、基础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jīng yíng kūjiéhéǎi kěqīn kuàng chǎ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辨字组词莹________ 滥________ 胁________营________ 槛________ 肋________3.解释词语然后写句子。
①慷慨②再生4.下列句子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①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________②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5.给句子排序________他又说道:“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________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________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希望.________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________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________他又让我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二、阅读理解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
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
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
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
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组第13课《只有一
个地球》同步练习(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4题;共33分)
1. (6分)读拼音写词语
jīng yíng kūjiéhéǎi kěqīn kuàng ch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6分)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大海 ________的机帆船 ________的军舰 ________的海鸥
________的公园 ________的树叶 ________的小镇 ________的海螺
3. (6分)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词造句
无价之________ 神________妙算语重心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有礼半信半________ 目不________接迫不________待 ________ ________动听造句:________
4. (5分)通过实地考察、询问身边的人、看电视、读报纸等搜集有关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方面的信息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对环境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1分)
5. (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燕子的双腿被一个小孩“喀嚓”一声剪断;
奄奄一息的小猫“扑”的一声被抛向疾驶的车轮;
正在河岸上蜕壳的蜻蜓,被一双散步的脚有意识地踩扁;
鲜花被两个谈情说爱的人漫不经心地一瓣瓣撕碎、揉烂、碾成泥……
树上鸟窝里的幼鸟成了人类幼儿的玩物,任凭它们的母亲绕树嘶叫,直至心力交瘁,坠地而死。
顽童们兴奋地往返奔跑,享受踩踏虫尸所发出的脆响。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也许,与浩瀚人世相比,这些只不过是一出出不足挂齿的小小杂乱的悲剧而已,但不知几时开始,人类潜意识里有座冰山,人性就变麻木、冷漠、甚至残忍,以肆虐他族之苦,养已欢颜,并引为闲适雅趣。
生灵何罪之有?
就因为看不见它流泪流血,
就因为听不到它呼痛呼救,
就因为人类比它强大,
我们就可以任意践踏、蹂躏、摧残?
再微末也是生命,是比人类更加脆弱的生命。
人对世界总是不满意,却从不愿反躬自省,自己为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
(1)用“‖”将短文分为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段: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
(2)文中的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麻木、冷漠、甚至残忍的一面。
(3)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完成题目。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
①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触目惊心”的意思是________。
③从“心寒”“悲哀”两个词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
④将这个句子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
(4)短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应读出________的语气。
(5)针对文中提到的现象,写几句你发自肺腑的话,呼吁人们爱护生灵、保护动物。
6. (17分) (2019六上·龙岗期中)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
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
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
”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这个秘密”指的是()
A . “我”得到老教授的指点。
B . 音乐教授竟被“我”认为是个聋子。
C . 每天清晨,“我”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并得到了她的鼓励。
(2)“多么荒唐”指的是()
A . 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竟被“我”当成聋子。
B . 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竟指点“我”这样一个音乐白痴。
C . 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竟自称为聋子。
(3)联系上下文,说说“声望”的意思:1。
(4)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想对她说的?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7. (5分)解释词语然后写句子。
①慷慨
②再生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 (共4题;共33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1分)
5、答案:略
6、答案:略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7、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