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章熙民等 课后
- 格式:pdf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9
《传热学》(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冰雹落体后溶化所需热量主要是由以下途径得到:与地面的导热量与空气的对流换热热量注:若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可考虑辐射换热,否则可忽略不计。
2、略3、略4、略5、略6、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人体通过与空气的对流换热失去热量,但同时又与外界和内墙面通过辐射换热得到热量,最终的总失热量减少。
()冬季:在与夏季相似的条件下,一方面人体通过对流换热失去部分热量,另一方面又与外界和内墙通过辐射换热失去部分热量,最终的总失热量增加。
()挂上窗帘布阻断了与外界的辐射换热,减少了人体的失热量。
7、热对流不等于对流换热,对流换热 = 热对流 + 热传导热对流为基本传热方式,对流换热为非基本传热方式8、门窗、墙壁、楼板等等。
以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方式。
9、因内、外两间为真空,故其间无导热和对流传热,热量仅能通过胆壁传到外界,但夹层两侧均镀锌,其间的系统辐射系数降低,故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热水的温度。
当真空被破坏掉后,1、2两侧将存在对流换热,使其保温性能变得很差。
10、11、直线而为时曲线12、 q 首先通过对流换热使炉子内壁温度升高,炉子内壁通过热传导,使内壁温度生高,内壁与空气夹层通过对流换热继续传递热量,空气夹层与外壁间再通过热传导,这样使热量通过空气夹层。
(空气夹层的厚度对壁炉的保温性能有影响,影响的大小。
)13、已知:、℃ ℃ 墙高2、8m,宽3m 求:、、、解:=℃ ℃14、已知:、、、℃、℃ 求:、、、解:15、已知:、、℃、、求:、℃16、已知:℃、℃、、℃ 求:、、解:17、已知:、、、℃ ℃、、、求:、、解:由于管壁相对直径而言较小,故可将此圆管壁近似为平壁即:=若%%因为:,即:水侧对流换热热阻及管壁导热热阻远小于燃气侧对流换热热阻,此时前两个热阻均可以忽略不记。
18、略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思考题与习题()答案:1、略2、已知:、、、求:、解:由计算可知,双Low-e膜双真空玻璃的导热热阻高于中空玻璃,也就是说双Low-e膜双真空玻璃的保温性能要优于中空玻璃。
课程简介专业认知教育必修课(共1门课)新生研讨课——土木工程研讨课(暖通)课程编码:0007074课程名称:新生研讨课——土木工程研讨课(暖通)英文名称:Freshmen Seminar Course学分:1.5 总学时:24讲课:16 实验(上机):0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属于专业认知教育课程,意在使学生进入本专业学习之始,就能够通过本课程对本专业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地位,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达到对本专业从不知道基本了解的过程,其中包括:专业教育发展、专业教学与课程体系、专业方向与专业内容、专业活动与专业资源等。
让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方向以及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发展建立明确的认识。
选课对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教材: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导论,张国强等,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专业基础必修课(共列出10门课)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建筑环境学建筑概论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电气控制与微机应用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英文名称: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学分:3.5 总学时:56讲课:52 实验(上机):4课程内容:本课程是一门暖通空调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学习关于能量守衡与转换的理论基础。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应的热工分析计算能力,并进一步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
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
也为学生以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选课对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教材:廉乐明等编《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课程编码:0000369课程名称:流体力学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学分:4 总学时:64讲课:56 实验(上机):8课程内容:本课是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内容包括流体的主要物性;流体静力学;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力学相似原理及因次分析;孔口管出流;管路水力计算;水击气体射流;理想流体动力学基础;有旋流动及射流;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绕流及边界层理论;一元动力学基础。
传热学概念总结(大才女姜姜姜姜)————————————第一章————————————————1)热量传递的动力:温差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传递方式:导热,热对流,热辐射3)导热:单纯的导热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4)对流换热:导热+热对流5)辐射换热:概念:物体间靠热辐射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辐射换热;特点:伴随能量形式的转换(内能-电磁波能-内能),不需要直接接触,不需要介质,只要大于0k就会不停的发射电磁波能进行能量传递(温度高的大)。
6)温度场:是指某一时刻空间所有各点的温度的总称7)等温面: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连接所构成的面等温线:不同的等温线与同一平面相交,则在此平面上构成一簇曲线称(注:不会相交不会中断)8)温度梯度:自等温面上一点到另一个等温面,以该点的法线温度变化率最大。
以该点的法线方向为方向,数值也正好等于这个最大温度变化率的矢量称为温度梯度gradt(正方向朝着温度增加的方向)9)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传递的热量称为热流密度10)热流矢量:等温面上某点,已通过该点最大的热流密度的方向为方向,数值上也正好等于沿该方向热流密度的矢量称为热流密度矢量(正方向高温指向低温)11)傅里叶定律:适用于连续均匀和各项同性材料的稳态和非稳态导热过12)导热系数比较:金属大于非金属大于液体大于气体,纯物质大于含杂质的。
13)导热系数变化特点: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液体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金属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非金属保温材料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多孔材料要防潮。
14)导热过程完整的数学描述:导热微分方程+单值性条件。
15)单值性条件:几何条件(大小尺寸)+物理条件(热物性参数+内热源有无等)+时间条件(是否稳态)+边界条件16)边界条件:第一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面上的温度值第二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面上热流密度第三类边界条件:已知边界面周围流体温度t和面界面与流体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17)热扩散率:a,表示物体被加热或被冷却时,物体内部各部分温度趋向均匀一致的能力。
⼆、暖通空调设计⽤书《民⽤建筑空调设计》马最良姚杨第三版《全国民⽤建筑⼯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7 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全国民⽤建筑⼯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9 暖通空调·动⼒》《暖通空调⼯程设计⽅法与系统分析》杨昌智,刘光⼤,李念平《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法》顾洁第三版《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叶⼤法,杨国荣《户式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与⼯程实例》寿炜炜,姚国琦《建筑环境与设备系统设计实例及问答》付海明,江阳《暖通空调设计与通病分析》李娥飞《⼯业通风与防尘》马中飞《防排烟⼯程》徐志胜,姜学鹏《⾼层建筑空调设计及⼯程实录》范存养叶⼤法杨国荣《⼤空间建筑空调设计及⼯程实录》范存养《空调蓄冷技术与设计》于航《民⽤建筑制冷空调设计资料集蓄冷空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宋孝春《蒸发冷却空调原理与设备》黄翔《蒸发冷却空调理论与应⽤》黄翔《温湿度独⽴控制(THIC)空调系统设计指南》潘云钢,刘晓华,徐稳龙《温湿度独⽴控制空调系统》刘晓华,江亿,张涛第⼆版《洁净室及其受控环境设计》许钟麟《空⽓洁净技术与⼯程应⽤》冯树根第⼆版《药⼚洁净室设计、运⾏与GMP认证》许钟麟第⼆版《隔离病房设计原理》许钟麟《看实例学暖通空调设计与识图》李志⽣《空调系统及设计实例》戴路玲第⼆版《图说中央空调系统及控制技术》张少军,杨晓玲《中央空调设计及典型案例》张国东《中央空调设计与审图》李志⽣第⼆版《中央空调实⽤⼯程技术》孙如军,陈超第⼆版《中央空调节能及⾃控系统设计》赵⽂成三、暖通空调施⼯⽤书《暖通空调安装⼯程施⼯与组织管理》丁容仪《暖通空调安装⼯程》刘庆⼭《暖通空调⼯程施⼯:专业技能⼊门与精通》姜湘⼭《建筑安装⼯程概预算与施⼯组织运⾏管理》陈刚,李惠敏第⼆版《空调通风⼯程识图与施⼯》李峥嵘《通风空调施⼯图识读⼊门》《⽔暖·空调·制冷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问答》张⾦和,⽥会杰《通风与空调⼯程施⼯技术实例》何伟斌,陈晓进《供热通风与空调⼯程施⼯技术》贾永康第⼆版《中央空调施⼯与调试》李志⽣《空调末端设备安装图集》⼘增⽂《如何识读暖通空调施⼯图》李兴刚《建筑暖通给排⽔⼯程施⼯技术管理》马志彪四、暖通空调运维⽤书《全彩图解空调器维修从⼊门到精通》李志锋《中央空调系统运⾏管理》付⼩平、杨洪兴、安⼤伟第三版《空调制冷系统运⾏管理与节能》唐中华《中央空调实⽤技术》何耀东,何青《中央空调运⾏管理与维修⼀本通》张国东《制冷空调设备维修⼿册》⽅贵银《制冷设备维修⼿册》魏龙五、暖通空调常⽤⼿册1)设计⼿册《实⽤供热空调设计⼿册(上、下册)》陆耀庆第⼆版《供暖通风空调设计⼿册》关⽂吉《实⽤集中供热⼿册》李善化,康慧第⼆版《简明空调设计⼿册》钱以明第⼆版《简明供热设计⼿册》李岱森《空⽓调节设计⼿册》秦学礼第三版《实⽤制冷与空调⼯程⼿册》尉迟斌,卢⼠勋,周祖毅第⼆版《动⼒管道设计⼿册》周岩涛,施振球第⼆版《通风除尘设备设计⼿册》胡传⿍《燃油燃⽓锅炉房设计⼿册》张泉根第⼆版《锅炉房实⽤设计⼿册》第⼆版《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册》原书第3版《风机⼿册》续魁昌,王洪强,盖京⽅第⼆版2)施⼯、安装⼿册《⽔暖及通风空调⼯程安装便携⼿册》《实⽤通风空调⼯程安装技术⼿册》瞿义勇《设备安装⼯程禁忌⼿册》韩轩《钣⾦展开速查⼿册》董庆华《实⽤管⼯⼿册》胡忆沩,杨梅,李鑫第四版《建筑节能技术与施⼯实⽤⼿册》王颖《通风空调安装⼯程概预算⼿册》张国栋第⼆版3)数据查询⼿册《暖通空调设计与施⼯数据图表⼿册》徐鑫《暖通空调⼯程常⽤数据速查⼿册》曹美云《建筑节能常⽤数据速查⼿册》李守巨《中央空调常⽤数据速查⼿册》何青《通风空调施⼯数据⼿册》张⽂祥六、可再⽣能源书籍1)热泵技术书籍《地源热泵⼯程技术指南》徐伟等译《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应⽤》马最良,吕悦第⼆版《⽔源·地源·⽔环热泵空调技术及应⽤》蒋能照,刘道平《地源热泵技术与建筑节能应⽤》赵军,戴传⼭《中国地源热泵发展研究报告(2018)》徐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及施⼯指南》区正源《⼟壤源热泵技术及应⽤》杨卫波《热泵技术⼿册》陈东谢继红第⼆版《地源热泵技术⼿册》徐伟《热泵技术》张旭《⽔环热泵空调系统设计》姚杨,姜益强,马最良第⼆版《热泵技术与应⽤》张昌第三版《热泵技术应⽤理论基础与实践》马最良,姚杨,姜益强《地表⽔源热泵理论及应⽤》陈晓《空⽓源热泵技术与应⽤》王伟,倪龙,马最良2)太阳能利⽤书籍《民⽤建筑太阳能热⽔系统⼯程技术⼿册》郑瑞澄第⼆版《住宅建筑太阳能热⽔系统整合设计》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程技术研究中⼼《太阳能建筑⼀体化⼯程安装指南》黎哲宏《建筑太阳能利⽤技术》薛⼀冰《太阳能建筑⼀体化技术与应⽤》杨洪兴第⼆版《太阳能采暖设计原理与技术》刘艳峰,王登甲《太阳能供热采暖⼯程应⽤技术⼿册》郑瑞澄,路宾,李忠《太阳能热⽔系统⼿册》袁家普《太阳能热利⽤原理与计算机模拟》张鹤飞第⼆版《太阳能及热泵⼲燥技术》伊松林,张璧光七、建筑节能书籍《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报告(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中国建筑节能路线图》彭琛江亿《中国建筑节能理念思辨》江亿《住宅节能》江亿,林波荣,曾剑龙,朱颖⼼《中国建筑节能标准回顾与展望》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节能及节能改造技术》薛⼀冰,杨倩苗,王崇杰《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百问》《现代住宅建筑节能与应⽤》何⽔清《城市建筑节能改造技术与典型案例》⾼兴《建筑节能检测技术》⽥斌守第⼆版《⾃然能源·相变蓄能·建筑节能》周国兵⼋、绿⾊建筑书籍《⼟⽊建筑⼯程绿⾊施⼯技术》杜运兴,尚守平,李丛笑《建筑⼯程绿⾊施⼯》肖绪⽂《绿⾊建筑评价应⽤指南》程志军,叶凌,汤民《绿⾊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王清勤,韩继红,曾捷《公共机构绿⾊建筑技术实施指南》薛峰,王清勤,丁研九、能耗、CFD模拟⽤书《实⽤建筑能耗模拟⼿册》潘毅群《建筑环境系统模拟分析⽅法-DeST》江亿《建筑能耗模拟及eQUEST&DeST操作教程》《建筑环境计算流体⼒学及其应⽤》刘京。
815 传热学《传热学》(第四版)或(第五版),章熙民、任泽霈、梅飞鸣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传热学》(第三版),杨世铭,陶文铨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基本要求1.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及传热过程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学会对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和计算的基本方法。
2.掌握导热的基本规律。
能对无内热源的简单几何形状物体,在常物性条件下的稳态导热和传热过程进行熟练的分析计算。
较深刻地了解物体在被持续加热或冷却时的温度场及热流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能应用集总参数法和诺模图来计算在对流边界条件下的非稳态导热问题。
3.较深刻地了解各种因素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对受迫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现象的物理特征及有关准则有正确的理解。
对相变换热现象特征有所了解,并能运用准则方程进行计算。
4.掌握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熟悉由透明介质所隔开的物体表面辐射换热的基本计算方法。
对气体辐射换热的特性和特征有所了解。
5.掌握换热器的两种基本计算方法:对数平均温度差法和传热效率-单元数法。
基本内容绪论1.传热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应用介绍。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3.传热过程与传热系数。
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1.导热基本概念。
温度场。
温度梯度。
傅里叶定律。
2.导热系数。
3.导热微分方程。
4.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
第二章稳态导热1.通过单平壁和复合平壁的导热。
2.通过单圆筒壁和复合圆筒壁的导热。
临界热绝缘直径。
3.通过肋壁的导热,肋片效率。
4.通过接触面的导热。
5.二维稳态导热问题。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1.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
2.对流换热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诺模图,集总参数法。
3.常热流通量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
第四章导热问题数值解1.泰勒级数法和热平衡法。
2.导热问题的数值计算,节点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3.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计算,显式差分格式及其稳定性,隐式差分格式。
第五章对流换热分析1.对流换热过程和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
传热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eattransfer课程编号:62000208学时数:64其中实验学时数:8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0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必修课,总学时为64学时,4.0学分。
课程分为课堂教学与实验两部分。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明确传热研究对象,掌握传热传质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也为学生以后应用基本规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技术基础课的能力,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1章绪论重点:传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及其传热量的计算公式1.1 热能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了解传热学的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和趋势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及传热过程1.2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理解传热系数的物理意义第2章稳态热传导重点:导热的基本定律和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解法难点: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解法1.1导热基本定律理解温度场、等温面(线)、热扩散率、导热系数、热流密度等基本概念的物理意义及特点1.2导热问题的数学描写掌握导热的基本定律及导热微分方程2.3 典型一维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解熟练掌握工程中常见的三种典型几何形状物体的热流量及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3.4 通过肋片的导热理解肋片导热的分析方法和肋片效率2.5 具有内热源的一维导热问题理解具有内热源的导热问题的分析解法第3章非稳态热传导重点: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难点:非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解法3.1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理解毕渥数、傅立叶数等准则数和非稳态导热、半无限大物体等基本概念的物理意义3.2集总参数法掌握集总参数法的分析解法3.3 典型一维物体非稳态导热的分析解理解一-维非稳态导热稳态的分析解法3.4 半无限大物体的非稳态导热了解半无限大物体非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解法第4章热传导问题的数值解法重点:导热问题数值解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适用学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在校生二、题目类型:选择题,主要由单选题组成。
三、考试课程覆盖范围:内容覆盖以下四门专业基础课程,考题分量各占四分之一:1.工程热力学2.传热学3.流体力学4.建筑环境学四、参考教材:说明:下述参考教材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内容覆盖所考察的基本原理,不覆盖考试题目。
其他内容相似教材同样可以作为参考教材。
1.章熙民:《传热学(修订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廉乐明:《工程热力学(修订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蔡增基:《流体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朱颖心:《建筑环境学(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五、基本内容及要求:本考试着重考核考生对四门主要基础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判断和运用的能力,而不是着重考察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
传热学:1.导热(稳态与非稳态)2.对流换热3.热辐射4.蒸发与凝结5.质交换基础工程热力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2.热力学第二定律3.气体的热力性质4.水蒸气的热力性质5.制冷循环6.混合气体、湿空气流体力学:1.流体静力学2. 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3.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4.孔口出流、射流和管路流动5. 一元气体动力学基础建筑环境学:1.建筑外环境2.建筑热湿环境3.人体热湿反应4.室内空气品质5.通风与气流组织6.声环境7.光环境1)试题均为客观性单选试题,满分120分;2)传热学试题15道,30分;3)工程热力学试题15道,30分;4)建筑环境学试题15道,30分;5)流体力学试题13道,30分。
考题工程热力学1、在冬天,用室内一台开动的没有放置任何东西的电冰箱取暖来替代用电炉取暖,看运行稳定。
电冰箱内部维持温度不变,从耗电角度来看(B )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谁大谁小不确定D二者相等2、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随(A )而增大A、循环压力比下降B循环的制冷量的增大C循环的制冷量的下降D循环压力比提高3、工质完成一个不可逆循环后,其熵(D )A、减少B、为零C、可能增加、减少或为零D、增加4、有位发明家称他发明了一种机器,当这台机器完成一个循环时,吸收7100KJ的功,同时向单一热源排出7 100KJ的热,这台机器(D )A、违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B、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C、完全符合科学原理D、违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5、饱和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露点温度tdp间的关系是(A)A、t>tw=tdpB、 t=tw<tdpC、 t>tw>tdpD、 t=tw=tdp6、PV=RT描述了( B )的变化规律A、理想气体任意过程中B、理想气体热力平衡状态C、任何气体热力平衡状态D、任何气体准静态过程中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温度是判断两个物体是否达到人平衡的唯一判据B、两个物体不接触,永远不可能达到热平衡C、两个相互独立的状态参数对应相等的两物体才能达到热平衡D、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能判别它们是否达到热平衡8、空气流在定熵滞止后,其温度(C )A、不变B、升高C、可能升高或保持不变D、降低9、孤立系统进行不可逆过程的结果是(D )A、孤立系统熵增加B、孤立系统熵减少C、孤立系统熵的变化方向不能确定D、孤立系统熵不变10、湿空气中水蒸气所处的状态(D)A、是饱和蒸汽状态B、是过热蒸汽状态C、是液态雾珠D、可以是饱和蒸汽状态,也可以是过热蒸汽状态11、下列过程可以视为可逆过程的是(B)A、非自发过程B、绝热节流过程C、无耗散的准静态过程D、自由膨胀过程12、卡诺定理表明:所有工作于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热机的热效率(B)A、不相等,以可逆热机的热效率为最高B、都相等,仅仅取决于热源和冷源的温度C、不相等,与所采用的工质有关D、都相等,可以采用任何循环13、对以密闭容器中的饱和空气进行等温加压,空气中的含湿量和水蒸气分压力将如何改变(C)A、空气的含湿量升高,水蒸气分压力升高B、空气的含湿量降低,水蒸气分压力降低C、空气的含湿量降低,水蒸气分压力维持不变D、空气的含湿量不变,水蒸气分压力升高14、在两个恒温热源间工作的热机a、b均进行可逆循环,a机的工质是理想气体,b机是水蒸气,则其热效率na和nb (D )A、na>nbB、na<nbC、不能确定D、相等15、开口系统是指(D )的热力系统A、具有活动边界B、与外界有功量交换C、与外界有热量交换D、与外界有物质交换传热学:1、某对流散热物体的温度计算适用集总参数法的条件是(B )A、傅里叶准则数Fo大于某一数值B、毕渥准则Bi小于某一数值C、三维尺寸很接近D、导热系数较大2、在(C )的条件下,对流热扩散系数与对流质扩散系数存在简单的换算关系A、普朗特准则Pr=1B、刘易斯准则Le=1C、施密特准则Sc=1D、宣乌特准则Sh=13、毕渥准则Bi反映了对流散热物体的什么特点?( B )A、反映了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均匀性,Bi的值越大,代表温度分布越均匀B、反映了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均匀行,Bi的值越大,代表温度分布越不均匀C、反映了物体散热能力的大小,Bi的值越大,代表散热速度越快D、反映了物体散热能力的大小,Bi的值越大,代表散热速度越慢4、努谢尔特准则Nu中的导热系数指的是(B )A、流体的导热系数B、固体壁面的导热系数C、流体的导热系数和固定壁面的导热系数的平均值D、依具体条件而定5、一台按照逆流流动方式设计的套管换热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安装成顺流流动方式,那么将(C )A、流动阻力增加B、传热换热系数减小C、换热量不足D、流动阻力减小6、对流质交换表面传质系数的单位是(D )A、W/(m.K)B、W/(m2.K)C、m/sD、kg/s7、某一确定流体在垂直管内流动并被冷却,流体向上流动的对流换热系数与向下流动的相比(A )A、要大B、要小 C、大小相等D、大小不确定8、周期性边界温度条件下,无限大平壁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波(A )A、具有相同的周期B、具有相同的振幅C、周期逐渐缩短D、波长逐渐变小9、黑体温度越高,则热辐射的(D )A、波长越短B、波长越长C、峰值波长越短D、波长范围越小10、形式为3t/3T =aV2.t的导热微分方程适用的范围是(C )A、非稳态导热B、各向异性介质C、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D、有内热源11、竖平壁层流膜状凝结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随壁面高度的增加而(),随换热温度的增加而(B )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小C、减小,增加D、减小,减小12、在什么条件下,普通物体可以看作是灰体?( D )A、发出热辐射的金属表面可以看作是灰体B、出红外辐射的表面均可看作是灰体C、普通物体表面在高温条件下的热辐射可以看作是灰体D、普通物体表面在常温条件下的热辐射可以看作是灰体13、瑞利准则Ra=Gr.Pr是与(C )过程有关的无量量纲A、非稳态导热B、凝结放热C、受迫对流D、自然对流14、凝结分为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两种形式。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习题答案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廉乐明 谭羽非等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章 气体的热力性质2-2.已知2N 的M =28,求(1)2N 的气体常数;(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3)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
解:(1)2N 的气体常数2883140==M R R =296.9)/(K kg J •(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1013252739.296⨯==p RT v =0.8kg m /3v 1=ρ=1.253/m kg(3)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Mv =p T R 0=64.27kmol m/32-3.把CO2压送到容积3m3的储气罐里,起始表压力301=g p kPa ,终了表压力3.02=g p Mpa ,温度由t1=45℃增加到t2=70℃。
试求被压入的CO2的质量。
当地大气压B =101.325 kPa 。
解:热力系:储气罐。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压送前储气罐中CO2的质量1111RT v p m =压送后储气罐中CO2的质量2222RT v p m =根据题意容积体积不变;R =188.9g1(1)g 2 (2) 27311+=t T (3) 27322+=t T(4)压入的CO2的质量)1122(21T p T p R v m m m -=-=(5)将(1)、(2)、(3)、(4)代入(5)式得 m=12.02kg2-5当外界为标准状态时,一鼓风机每小时可送300 m3的空气,如外界的温度增高到27℃,大气压降低到99.3kPa ,而鼓风机每小时的送风量仍为300 m3,问鼓风机送风量的质量改变多少? 解:同上题1000)273325.1013003.99(287300)1122(21⨯-=-=-=T p T p R v m m m =41.97kg2-6 空气压缩机每分钟自外界吸入温度为15℃、压力为0.1MPa 的空气3 m3,充入容积8.5 m3的储气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