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
- 格式:ppt
- 大小:953.50 KB
- 文档页数:40
《孙膑》(司马迁)文言文翻译作者或出处:司马迁古文《孙膑》原文: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丽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日:「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子外,老弱罢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于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日:「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兼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原文: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丽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翻译:孙武去世后,过了百余岁,出现了孙膑。
孙膑出生在阿、鄄之间,也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一同学习兵法。
庞涓在魏国做事,成为惠王的将军,但他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及孙膑。
于是暗中派人召回孙膑。
孙膑到达后,庞涓担心他的才能超过自己,便嫉妒他,用法律刑罚砍断他的双脚并刺上刺青,想让他隐姓埋名,不再露面。
齐国的使者到梁国,孙膑以囚犯的身份暗中会见了齐使者,说服了齐使者。
齐使者认为孙膑非凡,偷偷地带他回到了齐国。
齐将田忌善待孙膑,并以宾客之礼待他。
注音:孙武(sūn wǔ)、孙膑(sūn bìn)、庞涓(páng juān)、惠王(huì wáng)、将军(jiāng jūn)、魏(wèi)、齐(qí)、田忌(tián jì)、梁(liáng)、刑徒(xíng tú)、说(shuō)、窃载(qiè zài)、善(shàn)、客待(kè dài)原文: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翻译:田忌经常与齐国的贵族们赛马,并下很大的赌注。
孙膑看见他们的马脚力相差不远,马有上、中、下三个等级。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如果再参加赛马,我可以让您取胜。
兵学亚圣孙膑简介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兵家代表人物,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孙膑人物简介孙膑(生卒年不详),孙武的后代,兵家代表人物,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孙膑与庞涓同拜鬼谷子为师,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
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人物生平家世出身孙膑的先祖是陈国公子陈完,陈完的曾孙陈无宇有子陈书,因讨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改名孙书,封于乐安作为食邑,是妫姓孙氏的始祖。
孙书之子孙凭生孙武,孙武因躲避齐国国内发生的陈、鲍、高、国四族之乱而出奔吴国,有子三人,孙驰、孙明和孙敌。
次子孙明有子孙顺,孙顺有子孙机,孙机有子孙操,孙操即为孙膑之父。
但唐代孙壬林自述家族世系的碑文却记载孙膑是卫武公的后代。
逃奔齐国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
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
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
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
田忌赛马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作为赌注。
孙膑发现比赛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建议田忌加大赌注,并且向他保证必能取胜。
田忌于是与齐威王和诸公子设千金作为赌注,比试赛马。
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替换上等马,与齐威王的上等马比赛,首场大败;随后孙膑又让田忌用上等马替换中等马、中等马替换下等马,分别与齐威王的中等马及下等马比赛,结果田忌两胜一负,最终赢得齐威王的千金赌注,孙膑由此名声大振,这揭示军事上一条重要规律:着眼全局,舍弃局部,出奇制胜。
孙膑的励志故事导语:孙膑的确是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深知忍字秘诀的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膑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孙膑的(1)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
生卒年不详,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今山东鄄城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
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着名高人鬼谷子。
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
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
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
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着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
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
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
庞涓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
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庞涓真有点本领。
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柄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
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
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本领比他强。
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
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
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
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
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
孙膑文言文原文及注释【原文】: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丽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日:“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谢曰:“刑馀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子外,老弱罢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于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日:“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兼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的人生简历介绍孙膑,原名孙伯灵,男,汉族,约公元前379年阴历三月初三生,属相约为牛,星座约为宝瓶座,山东鄄城人,无学历,战国时期山东齐国的军事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孙膑的人生简历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孙膑的容貌孙膑的身高约为1.61米,根据明朝万历七年的公元1579年所绘制的《孙膑画像》描述,孙膑面容雍容大度,轮廓颇具佛相。
细长的眼睛,眼神坚定刚毅,双眉如捺,前轻后重,微向上扬,尽显英豪之气,肉鼻大耳,微笑的嘴形上面有两缕八字胡须,下面又蓄出较为浓密的手指长的剑须,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即和蔼和亲,又意志顽强,具有非凡的谋略和必胜的信心。
孙膑的社会关系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裔。
流传至今的《孙氏族谱》,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从孙武的父亲一辈开始,直到今天遍布华夏的分支子孙。
其中既有孙权、孙思邈等赫赫有名的古代先贤人物,又有孙中山等在近代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
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先生,是一位历史奇人。
后人尊称其为“王禅老祖”。
他是先秦诸子之一,在占卜八卦的神学、布阵行军的兵学、出口成章的文学、修身养性的处世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尤其是他的弟子个个出名。
除了孙膑和庞涓外,还有《战国策》中记载的“六国封相”的苏秦和“远交近攻”的张仪。
孙子的妻子历史上没有记载。
据《聚湖孙氏宗谱》记载,孙膑的儿子,叫孙胜,字国辅,意为英勇善战,每仗必胜,辅助国家。
他是秦国大将。
孙膑有一个孙子,叫孙盖,字光道。
意为武功盖世,道德高尚光明。
他是秦朝陕西汉中的。
从孙膑儿孙的职务看,他们都受到过孙膑的良好教育,没有辜负孙膑的希望。
笔者用《三十六计》中的五计来归纳孙膑的人生轨迹。
孙膑之墓云蒙山位于肥城市孙伯镇东坞村,海拔340米。
孙膑墓位于修真观的西侧,三面环山,南面敞开,明堂广大,南侧深矮,群山似封,若闭中间,水土深厚,后面有崖可依。
如今坟墓虽被野草淹没,石碑也不知去向,但孙膑墓的位置不能不让人称奇,实为一块风水宝地。
原文: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翻译:孙武去世后,过了百余年,出现了孙膑。
孙膑出生在阿、鄄之间,也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
庞涓在魏国任职,成为惠王的将军,但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孙膑。
于是暗中派人召见孙膑。
孙膑来到后,庞涓担心他比自己更有才华,便对他产生了嫉妒。
于是,庞涓以法律的名义,将孙膑的双脚砍断并刺上墨痕,想隐藏他,不让他被人看见。
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孙膑以囚犯的身份秘密地见到了齐使者,并向他陈述了自己的见解。
齐使者认为孙膑是个奇才,便偷偷地将他带回齐国。
齐国的将军田忌对孙膑非常赏识,并以宾客之礼待他。
赏析:孙膑的《孙膑传》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战国时期军事家的形象。
以下是几点赏析:1. 孙膑的智慧:孙膑在兵法上的造诣非常高深,他不仅能够识破庞涓的阴谋,还能够为田忌制定出战胜敌人的计策。
这体现了孙膑卓越的智慧。
2. 孙膑的忠诚:孙膑虽然出身低微,但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在庞涓的陷害下,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为齐国的利益出谋划策。
3. 孙膑的勇敢:在庞涓的威胁下,孙膑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困境。
他不仅没有被庞涓的阴谋所击败,反而利用自己的智慧,为自己和齐国争取到了胜利。
4. 孙膑的谋略:孙膑在军事上的谋略非常高明,他提出的“批亢捣虚”策略,使魏国军队在桂陵之战中大败。
这充分展示了孙膑的军事才能。
总之,《孙膑传》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军事价值的文言文作品。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孙膑的智慧、忠诚、勇敢和谋略,从而为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于孙膑的故事孙膑是兵家的代表人物,齐国的军事家,各种典籍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其原名,因为他曾受过膑刑,所以都称他孙膑。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关于孙膑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孙膑的故事:瞒天过海孙膑和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
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就要求下山求取功名。
临走之时,向孙膑表示,一旦得到重用,就请孙膑共享荣华。
孙膑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鬼谷子见他为人质朴,学习刻苦,就把私藏的《孙子兵法》全部传授给他。
庞涓在山西魏国受到重用后,并没有实现邀请孙膑下山的诺言。
后来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同学孙膑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庞涓只得照办。
孙宾接到庞涓的信后,高兴地拜别师父来到魏国。
庞涓发现孙膑兵法比他知道得多,一股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就设计陷害孙膑。
魏王听信了庞涓的谗言,要处死孙膑。
庞涓为了骗出孙膑所学的兵法,假装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刖刑,就是砍去孙膑的双脚,使他成为残废人。
庞涓把孙膑关押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向孙膑大献殷勤,乘机向孙膑索取《孙子兵法》。
孙膑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庞涓的奸计,还把他当成知己同学,孙膑为了报答庞涓求情饶他不死的恩情,答应背诵下来写在木简上。
孙膑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写。
引起庞涓派来侍奉他的童仆的同情,便将真情告诉了孙膑。
孙膑恍然大悟,他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毁掉了,并很快想出了一条脱身的计谋。
他开始装疯。
不停地大哭大笑,做出各种傻相。
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叫人把他扔进厕所的粪坑中,孙膑就抓厕所里的粪便吃。
庞涓又让人献上酒肉,孙膑就把这些食物打翻在地,并骂不绝口,说:“你们想毒死我呀!”庞涓相信孙膑是真疯了。
后来,齐威王派辩士淳于髡到魏国去聘问魏惠王,设法找到孙膑,把他用车秘密地运回齐国。
关于孙膑的故事:偷梁换柱孙膑到齐国后,很快就结识了齐国的大田忌。
那时侯,田忌经常和齐威王赛马。
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总是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