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意动、为动)
- 格式:ppt
- 大小:662.50 KB
- 文档页数:32
高中文言文使动、意动、为动用法例释掌握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对研究有很大帮助。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有三种形式: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概念认识在句子中,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当某个动词充当谓语时,句子的主语并不是这个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行者,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的这个动作。
所以,解释这个动词时,应该在前面加“使”,成为“使(让)+宾+动词”的格式。
例如,在《郑伯克段于鄢》中,“惊”这一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只能是宾语XXX,因为XXX是难产而生的,XXX因此“吃惊”。
在XXX的《赤壁赋》中,“舞”、“泣”这一动作的XXX分别是“潜蛟”和“嫠妇”,而使他们“舞”、“泣”的则是“余音”。
二、形式特征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常指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当它们以使动用法出现在句中时,也就带上了宾语。
例如,在XXX的《六国论》中,“却”是不及物动词,但后面带了指代“秦”的宾语“之”,所以“却”就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之)退却”。
判断一个动词是否为使动用法的方法之二是观察句子中作为谓语的动词是否是一个后面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
如果是,则可以尝试从使动用法的角度来理解这个动词。
下列句子中带有使动用法的不及物动词:XXX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郑伯克段于鄢》)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XXX《陈涉世家》)大夫种、XXX存亡越,XXX,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XXX《淮阴侯列传》)君将哀而生之乎?(XXX《捕蛇者说》)另外,及物动词也可以有使动用法。
这种情况在古汉语中比较罕见,但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及物动词带有宾语,形式上和动宾结构相似,但意义不同。
使动用法虽然也是及物性质的,但动作行为不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主动发出的,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使其产生这种动作行为。
例如,在《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中的“朝”是及物动词,意为“朝见”。
文言文中的“使动·意动·为动"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
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定居)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让……做丞相)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使……做王)(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
例如: 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发怒)“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成为使动用法。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例如: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i.)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势力削弱)③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④空乏其身。
(使……受贫困之苦)(四)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变成四个”,“六”可解释为“使……变成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凡能译为“使……怎么样”的词语,就是这个词语具有了使动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凡能译为“使……怎么样”的词语,就是这个词语具有了使动的功能,视为使动用法。
【例⼦】成语中的意动、使动、为动⽤法成语中的意动⽤法所谓意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意动⽤意动⽤法 所谓意动⽤法,法表⽰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动词本⾝没有意动⽤法。
鱼⾁百姓:鱼⾁:以……为鱼⾁。
游戏⼈⽣:以……为游戏草菅⼈命——草菅:名词的意动⽤法,把……看作野草。
例“其视杀⼈,若艾(同“刈”)草菅然。
”(《汉书·贾谊传》)幕天席地——幕、席:名词的意动⽤法,以天作幕,以地当席。
例“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晋·刘伶《酒德颂》)妻梅⼦鹤——妻、⼦:名词的意动⽤法,以梅为妻,以鹤为⼦。
例“林处⼠妻梅⼦鹤,可称千古⾼风矣。
”(清·徐釚《词苑丛谈》卷三)师⼼⾃⽤——师:名词的意动⽤法,以⼼为师。
例“见有闭门读书,师⼼⾃是,稠⼈⼴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北齐·颜之推《颜⽒家训·勉学》)安居乐业——安、乐:形容词的意动⽤法,以……为安,安定;以……为乐,喜爱,愉快。
例“各安其居⽽乐其业,⽢其⾷⽽美其服。
”(《汉书·货殖列传》)兵贵神速——贵:形容词的意动⽤法,以……为贵。
例“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
……嘉⾔⽈:‘兵贵神速。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的意动⽤法,以……为可耻。
不以向⾝份地位低下的⼈请教为耻例“敏⽽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不远万⾥——远:形容词作意动词,以……为远。
例“王⽈:‘叟,不远千⾥⽽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梁惠王上》)贵⽿贱⽬——贵、贱:形容词的意动⽤法,以……为贵、贱。
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
⽐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贱⽬者也。
”(汉·张衡《东京赋》)厚古薄今——厚、薄:形容词的意动⽤法,以……为厚,推崇,重视;以……为薄,轻视,怠慢。
文言文中的“使动·意动·为动”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
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名词用如状语(一)普通名词作状语: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例:席卷天下席:像席子一样包举宇内包:像包袱皮一样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响:像回音一样翼蔽沸公翼:像翅膀一样扩展:狼奔豕突计折蛇行土崩瓦解雷厉风行风起云涌灰飞烟灭狼吞虎咽风驰电掣风起云散例:豕人立而啼其一犬坐于前狐鸣呼曰老人儿啼2.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一样)(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种态度)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待客人一样)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像对待……来畜养孔级)人皆得隶使之3.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用……于……)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朱亥樵杀晋鄙刀斫之臣请剑斩之口谏笔伐目见耳闻取而稿葬得佳者笼养之4. 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例: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按照法律)予分当解决(文天祥)(按情理应当自杀)义不容辞理所当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5.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例:卒廷见相如童子隅坐而执浊班门弄斧家喻户晓风餐露宿草行露宿庙礼之道芷阳而间行(从小路)(二)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例:南来北往(从南来,向北往)内立法度(在国内)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国外)扩展:里应外合左顾右盼前仰后合东奔西跑前俯后仰东倒西歪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北筑长城(在北部)雨泽下注(三)时间名词作状语;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例:冬,晋灭虢夜缒而出乃夜驰之沛公军晓行夜宿白日做梦2.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为……)(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例:君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日夜望将军至3. 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例:蒸蒸日上江河日下日积月累日新月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附、数(量)词作状语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顾茅庐四通八达百思不解一见钟情一见如故一反常态附、动词作状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表达中心语服务的。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就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就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就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定居)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让……做丞相)(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
例如: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发怒)“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吃,这里就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就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势力削弱)(四)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就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也就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就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就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文言文中的名动、名状、使动、意动、为动、试题文言文中的“使动·意动·为动”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
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名词用如状语(一)普通名词作状语: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例:席卷天下席:像席子一样包举宇内包:像包袱皮一样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响:像回音一样翼蔽沸公翼:像翅膀一样扩展:狼奔豕突计折蛇行土崩瓦解雷厉风行风起云涌灰飞烟灭狼吞虎咽风驰电掣风起云散例:豕人立而啼其一犬坐于前狐鸣呼曰老人儿啼2.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一样)(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种态度)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待客人一样)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像对待……来畜养孔级)人皆得隶使之3.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用……于……)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朱亥樵杀晋鄙刀斫之臣请剑斩之口谏笔伐目见耳闻取而稿葬得佳者笼养之4. 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例: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按照法律)予分当解决(文天祥)(按情理应当自杀)义不容辞理所当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5.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例:卒廷见相如童子隅坐而执浊班门弄斧家喻户晓风餐露宿草行露宿庙礼之道芷阳而间行(从小路)(二)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例:南来北往(从南来,向北往)内立法度(在国内)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国外)扩展:里应外合左顾右盼前仰后合东奔西跑前俯后仰东倒西歪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北筑长城(在北部)雨泽下注(三)时间名词作状语;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例:冬,晋灭虢夜缒而出乃夜驰之沛公军晓行夜宿白日做梦2.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为……)(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例:君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日夜望将军至3. 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例:蒸蒸日上江河日下日积月累日新月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附、数(量)词作状语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顾茅庐四通八达百思不解一见钟情一见如故一反常态附、动词作状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表达中心语服务的。
词类活用:为动用法1.基本情况“为”此处应读“wèi”,为动用法是一种文言词类活用现象,与“意动”“使动”一样属文言特殊“动宾关系”。
现代汉语中“造福人民”“服务教改”即该用法的沿用。
但是,海南的高考语文卷文言文并不重视对这个知识点的考查,所以学生可以暂时仅将其作为知识点的拓展。
2.定义及运用为动用法的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行为。
我们可以将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三种词类活用现象本质放在一起比较,如此更容易理解为动用法的运用规则。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动作行为由谁来施行);动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认为宾语怎么样”(主观认为);动词的为动用法是“为/替/给宾语怎么样”或“对宾语怎样”。
从上述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①为动用法讲究主语对宾语的态度;②宾语不是某一动作的支配对象。
3.翻译形式为动一般译为:“为了”“因为”“给(替)”“对(向)”等。
4.举例说明【例1】甚善。
名我固当(dàng)。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分析】“名”此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表示“起名,命名”。
这个行为不是由宾语“我”支配,而是由句中省略的主语“乡人”支配,并且宾语“我”是这个行为的受益方。
故译为:(这个名字)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确实很恰当。
【例2】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分析】宾语“国”不是动词“死”的支配对像,而是主语为了“国”这个目的而施行“死”这一动作行为的。
故“死国”译为“为国而死”或“为了国家大事而死”。
【例3】哀民生之多艰(为……悲伤)【分析】“民生”译为人生,“哀”是哀叹,哀伤,悲伤之意。
此处是因为“民生”而感到悲伤。
【例4】伏清白以死直兮(为……而死)【分析】“直”可译为正道(屈原所坚持的道路),宾语“直”是目的。
【小结】王力先生很早提出了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所表示的是这样一种动宾关系:宾语表示目的、原因、受益者,即主体(主语)为了客体(宾语)而发生某一动作。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和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
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也就是说,它阐明的是“使宾语怎样”的意思,是以动宾词组的形式表达兼语词组的内容。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动词数词的使动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1.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跟了“郑”,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臣”。
秦朝当政的时候,项伯和我一起出游,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所以现在有急事,他就过来告诉我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fènhuì愤怒④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惊:使……惊吓。
(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阙:使……(土地)亏损。
(使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2.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①谨食之,时而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