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7.2+欧姆定律
- 格式:doc
- 大小:258.06 KB
- 文档页数:24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2: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7.2节欧姆定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2. 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及实验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4. 欧姆定律的表述: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
5.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解释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即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物理意义: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电压U = 10V,电阻R1 = 5Ω,电阻R2 = 10Ω,电阻R3 = 15Ω,电阻R4 = 20Ω。
2.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出电流强度分别为:I1 = U/R1 = 10V / 5Ω = 2AI2 = U/R2 = 10V / 10Ω = 1AI3 = U/R3 = 10V / 15Ω ≈ 0.67AI4 = U/R4 = 10V / 20Ω = 0.5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7.2欧姆定律【核心素养中的四个方面】一、物理观念1. 目标: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反馈练习:A.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2)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是10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00mA,加在这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大?(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阻R 的阻值.二、科学思维1.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反馈练习:(4)一个阻值为20 Ω的电阻,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5 A,那么此时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A.4 V B.10 VC.0.25 V D.100 V(5)当某一电阻两端的电压是6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6 A.问:①此时电阻的阻值是多少?②要使通过它的电流为1 A,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应是多少?③如果电压增加到12 V,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多少?§17.2 欧姆定律参考答案(1)D(2) 解:U=RI=10Ω×0.2A=2V(3) 解:电阻R两端的电压U=6V,通过电阻R的电流I=0.3A.所以(4)D(5)解:①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阻的阻值:②因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通过它的电流为1 A时,导体的电阻值不变,则:U1=I1R=1 A×10 Ω=10 V③电压增加到12 V,通过电阻的电流:。
17.2 欧姆定律一、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比。
公式为,式中I的单位是,U的单位是,R的单位是。
【答案】对于某导体来说,通过它的电流跟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I=U/R,安培,伏特、欧姆。
【解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I=U/R。
电流单位安培,电压单位伏特,电阻单位欧姆。
2.对于欧姆定律公式I= U/R的理解,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及其两端的电压有关B.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C.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D.由I=U/R可推出R=U/I,说明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答案】D【解析】A.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及其两端的电压有关,根据I=U/R可知,A正确;B.对某导体来说,电阻不变,根据I=U/R可知,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B正确;C.在电压相同时,根据I=U/R可知,不同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C正确;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大小只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而与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由I=U/R可推出R=U/I,说明同一导体,U/I是一个定值,所以D错误。
所以选D。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把滑片P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将__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均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变小,变大。
【详解】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是左边部分,故滑片左移时,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小,电路总电阻变小,根据I=U/R 可知,电流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
4.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 、S 1均闭合时,电压表的读数是12V ,开关S 1断开时,电压表的读数是4V 。
如果电源电压不变,则电源电压为 _________V ,开关S 1断开后,电阻R 2两端的电压为 _________V 。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17.2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十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其适用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其适用范围。
2. 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其适用范围。
难点: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欧姆定律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电流会随着电压和电阻的变化而变化?2. 理论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其适用范围。
欧姆定律是指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其表达式为: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验证欧姆定律。
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欧姆定律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欧姆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适用范围:电压、电流、电阻均为线性变化。
七、作业设计已知电压U = 10V,电阻R1 = 5Ω,R2 = 10Ω,R3 = 15Ω,求电流I。
答案:1. I = 1A2.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动画引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知识。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17.2 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7.2节,主要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的发现、表达式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欧姆定律的实验现象: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或电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欧姆定律的实验现象和表达式。
2. 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或电阻。
3. 学生能够掌握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实验现象和表达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导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电阻或电压,观察电流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欧姆定律的实验现象。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导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典型的欧姆定律应用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几个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的实验现象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3. 欧姆定律的应用: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或电阻七、作业设计1. 题目1: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路,电压为10V,求电流大小。
答案:I = U/R = 10V / 10Ω = 1A2. 题目2:一个电路中,电流为2A,电阻为5Ω,求电压大小。
答案:U = I R = 2A 5Ω = 10V3. 题目3:一个电路中,电压为12V,电阻为3Ω,求电流大小。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7.2《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7.2节《欧姆定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2.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掌握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应用。
难点: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提问学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4. 欧姆定律的发现: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解释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5. 欧姆定律的应用:举例讲解如何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电流(I):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电压(U):电势差,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电阻(R):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七、作业设计:答案:I = U/R = 10V / 10Ω = 1A答案:U = I R = 2A 5Ω = 10V答案:R = U / I = 12V / 3A = 4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公式讲解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7.2 欧姆定律一、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46分,满分46分)1.(46分)关于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B.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C.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D.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2.(3分)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写成数学表达式就是,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的单位。
3.(3分)一段导体,若在其两端加上电压U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当所加电压减小为时,该导体的电阻(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4.(3分)在利用欧姆定律I=的一次实验中,测得2Ω电阻的两端电压U=1V,则通过该电阻的电流是()A.0.5A B.0.1A C.2A D.1A5.(3分)一段导体接在电源电压为8V的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A.10ΩB.20ΩC.40ΩD.80Ω6.(3分)一个阻值为20Ω的电阻,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5A,那么此时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A.4V B.10V C.0.25V D.100V7.(3分)甲、乙两电阻分别接在电压比是2:1的电路中,已知它们的电阻之比是2:3,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A.1:1B.2:1C.4:3D.3:18.(3分)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利用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B.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C.当导体甲两端的电压为2V时,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为0.2AD.将两导体并联后接在3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6A四、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9.(3分)某段金属导体两端电压为4V时,通过的电流是0.2A;当该导体两端电压为12V 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A;当该导体两端电压降为0时,电阻为Ω。
10.(3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已知R1=30Ω,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电源电压为。
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R1:R2=。
11.(3分)在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R1=4Ω,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读数为2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电阻R2的阻值为Ω。
五、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2.(3分)对一确定的导体,其电阻R=所表示的意义是()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B.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C.导体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之比D.导体中电流越小则电阻越大13.(3分)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和V1的示数如图2甲、乙所示,则该电路中的电流为()A.1 A B.0.4 A C.0.2 A D.0.6 A14.(3分)一电阻的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A,如果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升高到6V,要测通过它的电流,实验室具有量程为0.06A,0.1A和0.3A三种电流表,那么应选用的电流表的量程是()A.0.06A B.0.1AC.0.3A D.量程太小,不能使用15.(3分)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读数之比U甲:U乙=1:4,则()A.R1:R2=1:3B.R1:R2=4:1C.若将开关S断开,且将甲、乙两表换为电流表,两表读数之比I甲:I乙为3:4 D.若将开关S断开,且将甲、乙两表换为电流表,两表读数之比I甲:I乙为4:3 16.(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A.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小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C.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大D.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不变六、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17.(3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5Ω,R2=10Ω.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6A.则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V,电流表示数为A.18.(3分)一个灯泡的电阻是20Ω,正常工作的电压是8V,灯泡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A.现在把它接到电压是9V的电源上,要使它正常工作,需要给它串联一个阻值为Ω的分压电阻。
19.(3分)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从2转到1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在U﹣I坐标中描绘了相对应的坐标点,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是,电阻R1的阻值是,电阻R2的阻值是。
七、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20.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当滑片P移动到最左端A处时,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0.6A:当滑片P移动到最右端B处时,电压表示数为2V.电源电压保持恒定,求:(1)电源的电压;(2)R的阻值;(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一、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46分,满分46分)1.(46分)关于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B.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C.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D.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分析】根据欧姆定律的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欧姆定律的内容可知:对于某一段导体来说电阻的阻值不变,即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故ABD选项不正确,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是一道基础题目。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2.(3分)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写成数学表达式就是I=,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电阻的单位。
【分析】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解答】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写成数学表达式就是I=;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电阻的单位;故答案为:欧姆;I=;电阻。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史的了解,基础性题目。
3.(3分)一段导体,若在其两端加上电压U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当所加电压减小为时,该导体的电阻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分析】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大小无关。
由欧姆定律可知,当电阻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解答】解: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大小无关,所以一段导体,若在其两端加上电压U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当所加电压减小为时,该导体的电阻不变。
由欧姆定律可知,当电阻一定时,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电压减小为时,其电流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即。
故答案为: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应用以及对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的理解,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4.(3分)在利用欧姆定律I=的一次实验中,测得2Ω电阻的两端电压U=1V,则通过该电阻的电流是()A.0.5A B.0.1A C.2A D.1A【分析】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该电阻的电流。
【解答】解: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该电阻的电流:I===0.5A。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5.(3分)一段导体接在电源电压为8V的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A.10ΩB.20ΩC.40ΩD.80Ω【分析】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导体的电阻。
【解答】解:由I=可得,导体的电阻:R===20Ω,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6.(3分)一个阻值为20Ω的电阻,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5A,那么此时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A.4V B.10V C.0.25V D.100V【分析】已知电阻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即可计算电压大小。
【解答】解:由题已知电阻大小为20Ω,通过它的电流为5A,根据I=得电阻两端的电压:U=IR=5A×20Ω=100V.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欧姆定律公式的应用,属于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欧姆定律公式即可解题。
7.(3分)甲、乙两电阻分别接在电压比是2:1的电路中,已知它们的电阻之比是2:3,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A.1:1B.2:1C.4:3D.3:1【分析】已知甲、乙两电阻的电压之比和电阻之比,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
【解答】解: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I甲:I乙=:=×=2×=3。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8.(3分)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利用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B.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C.当导体甲两端的电压为2V时,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为0.2AD.将两导体并联后接在3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6A【分析】(1)由图象取电流相等的某点,比较它们的电压可知两电阻关系;(2)由图象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与各自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函数即为定值电阻;(3)当导体甲两端的电压为2V时,从图象中读出2V时通过导体甲的电流;(4)由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知甲、乙并联时的电压关系,由图象知它们的电流关系然后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求出干路电流。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当通过甲、乙的电流都0.3A时,乙两端电压大于甲两端电压,由R=可知乙的电阻大于甲,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函数,即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B正确;C、当导体甲两端的电压为2V时,从图象中读出2V时,通过甲的电流为0.4A,故C错误;D、由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当导体甲与乙并联后接入电路后它们的电压相等,当U A=U B=3V时,I A=0.6A,I B=0.3A,干路中的电流I=I A+I B=0.6A+0.3A=0.9A,故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