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方案 -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贯彻实施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关于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根据MBA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特点,结合我校MBA承办单位商学院——内含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两大块的实际情况,及具有我校特色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人才培养基地的需要,制定了本培养方案。
一、教师1、教师是MBA教育的主体力量,是MBA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担任MBA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应有高尚的人格,探索与开拓精神,认真与负责的态度,合理的知识、年龄和职称结构。
其中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并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或任现职五年以上的讲师的比例不少于90%。
2、MBA任课教师在授课学期的上一学期结束前一周,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交MBA教育中心,由教育MBA中心存档备案并在开学初一周内印发给授课班级。
3、MBA教育中心在MBA任课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前后,组织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考核与奖惩的参考。
中心同时把评估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表和评估结果由MBA中心负责保存,以备研究生院和上级主管部门抽查。
4、教师除担任教学任务外,其中具有硕士生及以上指导资格的教师还需要指导MBA学员的论文。
指导教师必须认真指导学员论文。
指导论文工作的评估,根据学员按期完成论文答辩程序的情况,论文质量评比与抽查结果及答辩通过人数的比例。
5、所有MBA任课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均为学校和商学院正式下达的教学任务,列入教师工作范围的考核内容二、教学MBA的课程共有四个类型:基础课、核心课、方向选修课与选修课。
1、基础课与核心课(必修课)基础课与核心课共有16门课,33个学分,除管理学为1个学分,商务英语为4个学分外,其余的均为2个学分。
基础课与核心课程为必修课,必修课的学习安排一般是:脱产班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在职班在1年半内完成。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理学硕士
1、数学:数学、应用数学
2、物理学:理论物理、应用物理
3、化学:化学、应用化学
4、地球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化学
5、生物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
6、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
7、空间科学:空间物理学、空间科学
二、工学硕士
1、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电气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3、信息与通信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4、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土木工程:土木工程
7、水利工程:水利工程
8、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9、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10、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
11、农业工程:农业工程
12、海洋工程:海洋工程
13、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14、矿业工程:矿业工程
15、核工程:核工程
16、冶金工程:冶金工程
17、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18、轻工技术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19、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20、能源动力工程:能源动力工程。
南大国际关系研究生
南大国际关系研究生是指在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国际关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设国际关系专业的高等学府之一,其研究生教育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声誉。
国际关系研究生是深入学习国际关系学科理论、方法和实践的高级研究生。
在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国际关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将接受包括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以及国际关系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论的学习。
此外,南大国际关系研究生还将有机会参与国际关系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实践,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交流互动,拓展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总之,南大国际关系研究生是在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接受高水平国际关系学科培训和深入研究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能力,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优秀人才。
天文学一级学科(0704)研究生培养方案2006年5月修订一、培养目标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毕业后能够适应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需要。
2.硕士研究生要求掌握天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观测事实,了解本专业某一前沿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或应用能力。
3.博士研究生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对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三、学制硕士生学制为2.5年,博士生一般为3年,提前攻博生5年。
对部分研究生的弹性学制管理按照《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及其补充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A、B、C、D四类,其中A类课程为全校公共课,B、C和D类课程分别为一级学科课程、二级学科(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天文系研究生全部课程见下表。
五、培养方式1.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学位论文为辅。
(1)硕士研究生须修满32学分,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数的课程。
(2)除A类课程外,须至少修读2-3门B类课程(包括“天文文献阅读”课程)。
(3)天文系“戴文赛奖学金”将主要用于奖励课程学习成绩优秀的研究生。
2.对博士生的培养以学位论文为主、课程学习为辅。
(1)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须修读2-4门专业学位课程,其中导师讲授课程限1-2门。
(2)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课题或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
在入学1-1.5年内在全系范围内作开题报告,在正式答辩前3个月内举行预答辩。
(3)为鼓励研究生在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对博士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考核试行采用加权论文数的标准(试行期间学校原有考核标准继续有效)。
具体办法是,考虑不同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不同专业研究的特点,将天文学主要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除外)分为三档,其中一档期刊包括ApJ, AJ, A&A, MNRAS, Solar Physics, PASP, PASJ, New Astronomy, ICARUS, Celest. Mech. Dyn. Astr., Earth, Moon & Planets等;二档期刊包括ApSS, Adv. Space Res., Science in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JAA等;三档期刊包括天文学报、天文学进展、空间科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等。
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
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是必修课;B类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B类课程;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
以下两门课D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一到两门课,1)物理学进展;2)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专题。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凝聚态物理专业(070205)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我国建设需要,热爱祖国,思想先进,情操高尚,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凝聚态物理专业人才。
1.硕士学位掌握凝聚态物理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或应用背景.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凝聚态物理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了解各自研究领域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各自研究领域有关的研究课题及基础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
并具有-定的创新性.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二、研究方向本专业分为两个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学培养方案(一)的研究方向:(1)晶体生长、缺陷、物性(2)固体相变、光散射、内耗与超声衰减(3)光电功能晶体及其应用(4)铁电、介电薄膜物理学与集成铁电学(5)衍射物理、同步辐射及应用(6)介电超晶格、金属超晶格及应用(7)磁学、磁性材料物理(8)自旋电子学(9)纳米材料科学与物理(10)超导电子学与物理(11)生物凝聚态物理(12)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13)软凝聚态物理(14)表面、界面及相关物理(15)光电转换材料物理(16)强关联电子物理学(17)团簇结构与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培养方案(二)的研究方向:(1)纳米材料技术与应用(2)薄膜设计、生长、表征与器件(3)微波、光波吸收材料(4)稀土-过渡簇金属化合物的磁性及应用(5)半导体光伏材料与工艺(6)超导器件与新材料(7)清洁能源材料及器件(8)功能材料的设计与计算机模拟三、招生对象l.硕士研究生:符合报名资格,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当前,我国的国际关系学届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很多还是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能够上升到理性高度,具有大视野、全球意识、中长远战略构想的还不多见。
在理论上,还主要是处在引进西方理论的阶段,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这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报考,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会。
毕竟,在这个借鉴西方的阶段,精通外语无疑会具有十分难得的竞争力。
从当前学界的著名权威学者的教育背景来看,有很多导师在本科阶段的专业就是英语。
比如清华大学的阎学通教授、外交学院的秦亚青教授,后者不仅是国际关系的导师,本是也是英语专业的导师。
在学习国际关系专业以及复习备考过程中,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针对非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而言)。
1.阅读的书目大致范围:(1)国际关系史;(2)国际关系理论;(3)国际关系研究方法;(4)国际关系的学术论文。
现在国际关系史的书籍比较多,比较权威的书籍有: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学会主编)《国际关系史》(11卷),这是一套大型的国际关系史学术著作,可以说,代表了当今我国国际关系史的最高水准。
对于复习备考来说,它的缺点在于过于详细,因为有11卷之多,所以单单是翻阅一遍,大概也需要两个月左右。
相对而言,复旦大学唐兴贤教授所著《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则是一个简写本。
往往是前者用了将近一本书的章节来写的,在后者只有区区一章甚至几节。
后者的优点在于比较简明扼要,容易掌握国际关系史的全貌和梗概。
再有北京大学方连庆教授主编的三卷本《国际关系史》,分为古代卷、近代卷和现代卷,这是比较适中的一套教材。
它详略得当,是目前北京很多高校国际关系考研指定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也曾经出版过一本比较厚的《国际关系史》,我曾经在武汉大学校内的书店里买到过,这本教材的突出优点在于它对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关系史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我们知道,在复习国际关系史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的两个重大问题时,近现代的国际关系史内容庞杂,条约甚多,体系多变,遗忘速度快;另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对苏联解体之后的国际关系比较难以掌握,因为这段时间是世界体系的转变过程,至今还没有完成。
外交学专业(030208)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严格的专业训练和学位论文的研撰,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外交学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研究生毕业水平和学位要求;胜任外交学的教学和研究或其它相关领域的工作,适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对较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方向(1)外交学理论与实践(2)当代中国外交研究(3)大国外交研究三.招生对象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历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三年五.学位课程设置序号课程名称类型性质学分学习对象A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必修 2 硕士研究生2、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必修 3 硕士研究生3、外语必修 4 硕士研究生B类1、政治学原理必修 3 硕士研究生C类1、外交学概论必修 3 硕士研究生2、当代中国外交必修 3 硕士研究生3、国际法概论必修 3 硕士研究生D类1、欧洲经典外交研究选修 3 硕士研究生2、国际政治经济学选修 3 硕士研究生3、20世纪美国外交研究选修 3 硕士研究生4、中外关系史研究选修 3 硕士研究生5、亚太研究选修 3 硕士研究生6、大国外交与战略选修 3 硕士研究生7、全球化理论概述选修 3 硕士研究生8、冲突与危机管理选修 3 硕士研究生9、中美关系研究选修 3 硕士研究生10、国际经济关系选修 3 硕士研究生11、当代欧洲外交研究选修 3 硕士研究生12、中国外交传统选修 3 硕士研究生13、国际体系的演变选修 3 硕士研究生14、国际安全研究选修 3 硕士研究生15、国际组织学概论选修 3 硕士研究生16、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选修 3 硕士研究生17、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研究选修 3 硕士研究生六.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平衡,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南京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根据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2019】6号)文件精神与要求,现将南京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公布如下:一、我校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148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28个(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建筑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出版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审计硕士、教育硕士、护理硕士、应用心理硕士),其中以下专业学位招收非全日制:审计硕士、会计硕士、金融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含EMBA)、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应用心理硕士、艺术硕士(戏剧)、艺术硕士(美术)、新闻与传播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程管理、电子信息硕士(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人工智能学院)。
全日制招生规模约4000人,其中学术型研究生2200人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1800人左右;非全日制招生规模约1400人。
教育部专项计划共约150人。
完成学业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均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全校拟接收推免生约2000人,长学制转段约110人。
录取人数以教育部最终下达计划为准。
二、全国统考的思想政治理论、数学(一、二、三),非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英语一、英语二、日语、俄语,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律硕士联考的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由相关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命题,其他科目一般由我校自行命题。
三、在复试阶段,我校将加强对考生专业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考核,一般是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并对考生的外语听力和口语进行测试。
同等学力的考生还需另外加试所报考专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
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集成电路工程专业(085209)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3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校内学术培养模式,实习期为半年;校外联合培养模式,实习期为两年。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四、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研究生英语综合(4学分)学科核心课程(必修课程):电子信息前沿(4学分)信息系统集成与工程项目管理(3学分)专业课程:现代数字信号处理(3学分)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2学分)高等半导体物理(3学分)并行计算(3学分)微波理论与技术(上)(4学分)微波理论与技术(下)(3学分)现代电子工程进展(3学分)成像原理与图像工程(3学分)数字通信(3学分)矩阵论(3学分)半导体量子物理学(2学分)SoC设计方法(3学分)自适应信号处理(3学分)近代电子学概论(3学分)信息论(2学分)微波测量(实验)(4学分)自旋电子学概论(2学分)功能薄膜基础(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宽禁带半导体(2学分)立体成像技术(3学分)电磁散射与测量技术(2学分)人工电磁材料(3学分)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进展(2学分)现代通信技术新进展(2学分)高速数字电路设计(3学分)材料的高频物性及其宏观电磁理论(2学分)超导电子学(3学分)数值计算方法(3学分)薄膜结构与技术(3学分)现代微加工技术(实验)(3学分)雷达成像(2学分)医学物理(3学分)医学信号处理(3学分)集成电路工艺、器件及表征(2学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3学分)有机电子学(2学分)五、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政治学一级学科(0302)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治学理论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观点与方法富有创新性,并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达到相应要求。
2、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动态,能够从事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教学和其它实际工作。
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或实际应用价值。
二、专业方向1、政治学理论(030201)2、中外政治制度(030202)3、国际政治(030206)4、中共党史(030204)5、中国政府与政治(030220)6、政治社会学(030221)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合格,再经本专业复试合格者。
2、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博士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1、硕士研究生:二年半2、博士研究生:三年——四年五、课程设置(一)政治学理论专业(030201)博士研究生A.公共学位课程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2、博士英语B.专业学位课程1、政治学研究动态评论2、政治学理论与方法3、政治学名著研读4、经济政治学专题研究5、中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专题研究6、当代中国政治分析7、发展政治学研究(博士研究生至少修完上述专业课程中的4门)(二)政治学理论专业(030201)硕士研究生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2学分) 硕士英语(4学分)B类: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学分) 比较政治分析(2学分)C类:西方政治学名著选读(3学分)政治社会学专题研究(2学分)公共行政学专题研究(2学分)D类: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发展(2学分) 市场经济的政治学分析(2学分) 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2学分) 公共政策专题研究(2学分)决策理论与决策分析(2学分) 非政府组织专题研究(2学分)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 政党制度专题研究(2学分)(三)中外政治制度专业(030202)硕士研究生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2学分) 硕士英语(4学分)B类: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学分)C类:西方政治学名著选读(3学分)比较政治分析(2学分)政治社会学专题研究(2学分)公共行政学专题研究(2学分)D类: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2学分) 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发展(2学分) 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 市场经济的政治学分析(2学分) 公共政策专题研究(2学分)决策理论与决策分析(2学分) 非政府组织专题研究(2学分)政党制度专题研究(2学分)(四)国际政治专业(030206)硕士研究生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2学分) 硕士英语(4学分)B类: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学分) 比较政治分析(2学分)C类:西方政治学名著选读(3学分) 国际政治理论专题研究(2学分)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专题研究(2学分)国际政治经济学专题研究(2学分)D类:当代国际关系研究(2学分) 国际组织研究(2学分) 国际法专题研究(2学分) 外交与外交政策研究(2学分) 东亚政治比较研究(2学分) 当代中国外交专题研究(2学分)(五)中共党史专业(030204)硕士研究生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2学分) 硕士英语(4学分)B类: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学分)C类:中共党史史料学研究(2学分)政治社会学专题研究(2学分)政党制度专题研究(2学分) 党建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2学分)D类: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发展(2学分) 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 中共党史人物专题研究(2学分) 中国革命根据地研究(2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 台湾问题专题研究(2学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研究(2学分)(六)中国政府与政治博士研究生A.公共学位课程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2、博士英语B.专业学位课程1、政治学研究动态评论2、政治学理论与方法3、政治学名著研读4、经济政治学专题研究5、中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专题研究6、当代中国政治分析7、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比较研究(七)整治社会学(030221)博士研究生A.公共学位课程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2、博士英语B.专业学位课程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西方政治学名著研读3、当代中国政治分析4、政治学研究动态评论5、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研究6、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7、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8、当代中国问题研究六、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入学3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
国际关系专业(030207)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严格的专业训练和学位论文的研撰,本专业研究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国际关系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研究生毕业水平和学位要求;胜任国际关系的教学和研究或其它相关领域的工作,适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对较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
(1)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研究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广博和坚实的学识基础、扎实的国际问题研究功底,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能独立承担专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有较强的创新性。
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2)硕士学位掌握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学识基础和研究能力,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现实性,并有一定的创见以及深度和广度。
二.研究方向(一)硕士(1)国际关系理论(2)国际政治经济学(3)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4)大国关系研究(5)全球治理研究(二)博士(1)全球化与国际关系(2)国际关系理论(3)大国外交与战略(4)冷战国际史研究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历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2.硕-博连读:硕士研究生入学两年内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政治素质优良,外语成绩良好,专业课成绩优秀,中期考核成绩优秀,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者,经校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可直接转为博士生,享受博士生待遇。
3.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与复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二年半硕-博连读研究生:五年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五.课程设置序号课程名称类型性质学分学习对象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必修2 硕士,硕-博2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必修3 硕士,硕-博3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必修 3 硕士,硕-博4 第一外语(1) 必修 4 硕士,硕-博5 第一外语(2) 必修 2 博士,硕-博6第二外语必修 2 博士,硕-博7 文史哲通论必修 2 博士,硕-博8 微机应用必修 2 硕士,硕-博9 史学理论与方法必修 2 硕士,硕-博10 政治学概论必修 3 硕士,硕-博11 国际法概论必修 3 硕士,硕-博12 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必修 3 硕士,硕-博13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必修 3 硕士,硕-博14 欧洲研究选修 3 硕士,硕-博15 大国外交与战略选修 3 硕士,硕-博16 全球化理论概述选修 3 硕士,硕-博17 中国对外战略研究选修 3 硕士,硕-博18 亚太研究选修 3 硕士,硕-博19 国际法概论选修 3 硕士,硕-博20 当代国际问题专题选修 1 硕士,硕-博21 国际安全研究选修 3 硕士,硕-博22 国际组织学概论选修 3 硕士,硕-博23 国际政治经济学选修 3 硕士,硕-博24 国际关系理论必修 2 博士,硕-博25 现当代国际关系研究必修 2 博士,硕-博26 国际关系编纂学述评必修 2 博士,硕-博27 美国对外政策研究选修 2 博士,硕-博28 中外关系研究选修 2 博士,硕-博29 冷战国际史研究选修 2 博士,硕-博六.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平衡,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外交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严格的专业训练和学位论文的研撰,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外交学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研究生毕业水平和学位要求;胜任外交学的教学和研究或其它相关领域的工作,适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对较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方向(1)外交学理论与实践(2)当代中国外交研究(3)大国外交研究三.招生对象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历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三年五.学位课程设置序号课程名称类型性质学分学习对象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必修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必修硕士研究生、外语必修硕士研究生类、政治学原理必修硕士研究生类、外交学概论必修硕士研究生、当代中国外交必修硕士研究生、国际法概论必修硕士研究生类、欧洲经典外交研究选修硕士研究生、国际政治经济学选修硕士研究生、世纪美国外交研究选修硕士研究生、中外关系史研究选修硕士研究生、亚太研究选修硕士研究生、大国外交与战略选修硕士研究生、全球化理论概述选修硕士研究生、冲突与危机管理选修硕士研究生、中美关系研究选修硕士研究生、国际经济关系选修硕士研究生、当代欧洲外交研究选修硕士研究生、中国外交传统选修硕士研究生、国际体系的演变选修硕士研究生、国际安全研究选修硕士研究生、国际组织学概论选修硕士研究生、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选修硕士研究生、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研究选修硕士研究生六.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平衡,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公共课(外语)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基础课和专业课采取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重在传授专业理论、方法和知识,指导独立研究。
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广泛阅读有关专业文献资料和著述。
3.提倡研究生选修跨专业的课程,拓宽知识面,进行学科的交流和交叉研究。
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培养方案一、入学程序(一)申请时间申请时间为每年的1月1日至4月30日。
(二)提交材料1.《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入学申请表》,申请表请打印或者用正楷填写,E-mail地址栏目项中务必填写最常用的E-mail地址,以便及时联系。
留学类别栏目中除了选择硕士研究生外,请注明全日制或非全日制。
2.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文件和成绩单(应届毕业生可先提供毕业证明),应为原件或公证件。
3.两封副教授以上或具有相当职称人士的推荐信。
4.HSK六级以上证书。
在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接受过12年中文教育者,只需要提供相应证明,如高中毕业证书复印件,不需要提供该证书。
(三)录取时间录取时间为每年的5月至6月,申请者在寄出申请材料一个月后,可在上述时间段查询录取结果。
联系电话:86-25-83594535,E-mail: issd@。
(四)开学时间全日制学生的开学时间为9月上旬,非全日制学生的开学时间通常为7月中旬,具体时间见录取通知书。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专业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一年,海外教学实习及完成毕业论文一年。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 年。
在职攻读专业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半。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三、课程学习(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
核心课程(含学位公共课6学分)18学分拓展课程(含专题讲座:语言文化高级论坛2学分)10学分训练课程(含文化体验1学分)4学分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二)课程与学分结构1.核心课程(1)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当代中国专题/中国概况(2学分)高级汉语/现代汉语(2学分)汉语语言学(2学分)(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2学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法(2学分)第二语言习得(2学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2学分)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2学分)跨文化交际(2学分)2.拓展课程(10学分)(1)汉语教学类( 4学分)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2学分)汉字与书法(2学分)汉语史(2学分)(2)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类( 2学分)中外文化交流专题(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西交流)(2学分) 中华文化经典导读(2学分)中国外交热点问题研究(2学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2学分)历史上的中国儒学(英文)(2学分)中西方的道教观(英文)(2学分)语言文化高级论坛(2学分)(3)教育与教学管理类( 2学分)现代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1学分)国别汉语教学调查分析(2学分)3.训练课程(4学分)语言测量与汉语水平考试研究(2学分)汉语教学资源与多媒体教学(1学分)中国传统文化技能(太极拳)(1学分)中国传统文化技能(中国画)(1学分)文化体验/中国文化或中外文化交流体验活动(1学分)4.教学实习(6学分)5. 学位论文(2学分)四、专业实践(一)教学见习教学见习在课程学习结束前两个月左右进行,见习过程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方法》课程进行。
基础心理学专业(0402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况及培养要求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自2006年始招收基础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招收研究生的目的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具有坚实的基础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教育研究生拥护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眼界开阔、基础扎实、学有所长、技能熟练,富有团结友爱精神,今天致力于学业,明天服务于社会。
二、研究方向根据心理学的学科发展状况和本系研究生导师情况,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暂设如下研究方向:1、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学史2、认知心理学3、心理测量与辅导三、学制及具体安排基础心理学专业(040201)为心理学专业(0402)二级学科,学制两年半,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在两年半五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按照以下程序和安排完成全部学业:(1)在第1-第3学期,完成学校和社会学系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硕士学位的外语考试;(2)在第3学期,完成研究生的期中考核,完成硕士学位的选题任务,完成硕士学位的资料收集工作,阅读与论文相关的著作和文献,并在第3学期结束之前完成5,000字左右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导师与研究室主任相商组成三人小组通过开题报告;与开题报告有关的所有材料需交研究生秘书整理,并交系教务员存档,通过开题报告与正式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间时间间隔应在10个月以上;(3)在第4-第5学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在参加答辩的2个月前(一般为每年的10月31日前),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初稿,经导师审阅后在参加答辩的1个月前完成全部定稿。
四、课程类别及学分要求按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规定,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需修满总学分34-36 学分,其中:1、A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7-8学分;2、B类课程即专业基础课6-7学分;3、C类课程即专业课程10-12学分;4、D类课程即选修课程10-12学分,其中4学分为本系本专业课程,4学分为本系开设的其他专业的B类和C类课程(如基础心理学专业选择应用心理学专业或社会学专业开设的B、C类课程),2-4学分为外系开设的研究生类课程。
国际关系专业(030207)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严格的专业训练和学位论文的研撰,本专业研究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国际关系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研究生毕业水平和学位要求;胜任国际关系的教学和研究或其它相关领域的工作,适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对较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
(1)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研究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广博和坚实的学识基础、扎实的国际问题研究功底,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能独立承担专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有较强的创新性。
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2)硕士学位
掌握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学识基础和研究能力,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现实性,并有一定的创见以及深度和广度。
二.研究方向
(一)硕士
(1)国际关系理论
(2)国际政治经济学
(3)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
(4)大国关系研究
(5)全球治理研究
(二)博士
(1)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2)国际关系理论
(3)大国外交与战略
(4)冷战国际史研究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历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2.硕-博连读:硕士研究生入学两年内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政治素质优良,外语成绩良好,专业课成绩优秀,中期考核成绩优秀,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者,经校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可直接转为博士生,享受博士生待遇。
3.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与复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二年半
硕-博连读研究生:五年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五.课程设置
序号课程名称类型性质学分学习对象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必修
2 硕士,硕-博
2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必修
3 硕士,硕-博
3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必修 3 硕士,硕-博
4 第一外语(1) 必修 4 硕士,硕-博
5 第一外语(2) 必修 2 博士,硕-博
6第二外语必修 2 博士,硕-博
7 文史哲通论必修 2 博士,硕-博
8 微机应用必修 2 硕士,硕-博
9 史学理论与方法必修 2 硕士,硕-博
10 政治学概论必修 3 硕士,硕-博
11 国际法概论必修 3 硕士,硕-博
12 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必修 3 硕士,硕-博
13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必修 3 硕士,硕-博
14 欧洲研究选修 3 硕士,硕-博
15 大国外交与战略选修 3 硕士,硕-博
16 全球化理论概述选修 3 硕士,硕-博
17 中国对外战略研究选修 3 硕士,硕-博
18 亚太研究选修 3 硕士,硕-博
19 国际法概论选修 3 硕士,硕-博
20 当代国际问题专题选修 1 硕士,硕-博
21 国际安全研究选修 3 硕士,硕-博
22 国际组织学概论选修 3 硕士,硕-博
23 国际政治经济学选修 3 硕士,硕-博
24 国际关系理论必修 2 博士,硕-博
25 现当代国际关系研究必修 2 博士,硕-博
26 国际关系编纂学述评必修 2 博士,硕-博
27 美国对外政策研究选修 2 博士,硕-博
28 中外关系研究选修 2 博士,硕-博
29 冷战国际史研究选修 2 博士,硕-博
六.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平衡,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博连读研究生,中期考核后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3.博士生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确定培养计划,由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4.公共课(外语)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基础课和专业课采取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重在传授专业理论、方法和知识,指导独立研究。
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广泛阅读有关专业文献资料和著述。
5.提倡研究生选修跨专业的课程,拓宽知识面,进行学科的交流和交叉研究。
6.研究生德育及思想工作由学科研究生德育领导小组、导师和辅导员负责。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研究生院和外语、政治课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试,硕士生外语必须通过省级外语考试。
基础课由学科组组织授课教师负责考核。
2.专业课采取笔试、专题学术报告、读书报告、课堂讨论表现等形式,综合评定成绩,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史学理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
由学科组组织相关教师成立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准备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求实的原则对研究生作出综合评价,评定成绩。
对考核优秀和符合条件者,可推荐其硕-博连读;对不合格或完成学业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并独立完成。
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或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题目确定后,研究生应作开题报告并由该专业组织审议,最后确定。
论文题目确定后,研究生应拟定论文写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写作任务。
该计划在导师审阅后经院系学位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应定期作阶段性报告。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在答辩之前必须严格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有关规定,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
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学校规定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申请博士学位者应发表3篇论文(其中1篇为核心期刊)。
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上述指标,可在1年内补充。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完成上述论文指标者,学校方可授予学位。
十.相关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王绳祖总编:10卷本《国际关系史》
(3)P.KENNEDY, THE RISE AND F ALL OF GREAT POWERS (N.Y.1988)
(4) A.J.P.TAYLOR,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EUROPE (OXFORD,1990)
(5)G.A.CRAIG AND A.L.GEORGE, FORCE AND STATECRAFT(OXFORD, 1992)
(6)W.R.KEYLOR, TWENTIETH-CENTURY WORLD (OXFORD,1992)
(7)J.V ASQUEZ ED., CLASSIC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Y.1990)(8)K.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CGRAW-HILL, 1979)
(9)L.DEHIE, THE PRECARIOUS BALANCE (LONDON,1962)
(10)G.BARRACLOUGH, 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HISTORY (LONDON,1962)
(11)H. KISSINGER, DIPLOMACY (N.Y.1994)
(12)R.SCHULZINGER, 20TH CENTURY AMERICAN DIPLOMACY(NY.1990)(13)T.MACCORMICK, AMERICAN`S HALF-CENTURY (N.Y.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