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研究生课程重(补)修申请
- 格式:pdf
- 大小:56.43 KB
- 文档页数:1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贯彻实施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关于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根据MBA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特点,结合我校MBA承办单位商学院——内含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两大块的实际情况,及具有我校特色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人才培养基地的需要,制定了本培养方案。
一、教师1、教师是MBA教育的主体力量,是MBA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担任MBA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应有高尚的人格,探索与开拓精神,认真与负责的态度,合理的知识、年龄和职称结构。
其中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并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或任现职五年以上的讲师的比例不少于90%。
2、MBA任课教师在授课学期的上一学期结束前一周,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交MBA教育中心,由教育MBA中心存档备案并在开学初一周内印发给授课班级。
3、MBA教育中心在MBA任课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前后,组织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考核与奖惩的参考。
中心同时把评估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表和评估结果由MBA中心负责保存,以备研究生院和上级主管部门抽查。
4、教师除担任教学任务外,其中具有硕士生及以上指导资格的教师还需要指导MBA学员的论文。
指导教师必须认真指导学员论文。
指导论文工作的评估,根据学员按期完成论文答辩程序的情况,论文质量评比与抽查结果及答辩通过人数的比例。
5、所有MBA任课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均为学校和商学院正式下达的教学任务,列入教师工作范围的考核内容二、教学MBA的课程共有四个类型:基础课、核心课、方向选修课与选修课。
1、基础课与核心课(必修课)基础课与核心课共有16门课,33个学分,除管理学为1个学分,商务英语为4个学分外,其余的均为2个学分。
基础课与核心课程为必修课,必修课的学习安排一般是:脱产班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在职班在1年半内完成。
第1篇尊敬的招生委员会:您好!在此,我非常荣幸地向贵校招生委员会推荐我的优秀学生——张三,他即将完成在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并有意向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作为张三在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导师,我有幸见证了他的学术成长和人格发展,对他有充分的了解和高度的评价。
以下是我对张三的综合评价和推荐意见。
一、学术能力张三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表现出极高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他对待学术研究严谨认真,对待学术问题善于思考,具备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
在课程学习方面,他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并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导师指导下,张三参与了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负责其中一部分研究工作。
他严谨的科研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出色的实验技能,使得他在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他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共同解决了一系列难题,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
二、科研潜力张三具备良好的科研潜力。
他热爱学术,对科研充满热情,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已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被国际知名期刊收录。
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学术心得,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张三有望在以下方面取得突出成就:1. 深入研究领域前沿问题,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2.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3. 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科研人才。
三、人格品质张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他诚实守信,为人谦逊,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学术研究中,他尊重师长,关心同学,乐于助人。
在日常生活中,他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我认为张三是一位具有高度学术素养、科研潜力和人格魅力的优秀研究生。
他具备在贵校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和能力。
在此,我真诚地推荐张三加入贵校,相信他在贵校的指导下,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实施办法南研字(1996 )10 号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精神,为了区分和选拔优秀人才,建立筛选制度,特制订如下考核制度实施办法。
、考核要求按照各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在主要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性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同时考察他们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
二、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末进行。
各专业亦可根据本专业情况的需要,适当提前或推迟。
原则上在论文工作正式开始以前进行。
三、考核办法1)考核由专业教研室(研究室)负责,组成包括本教研室(研究室)导师,主要任课教师在内的考核小组。
考核小组成员由教研室(研究室)确定,征得系(院)同意,成员不少于3 人。
对研究生考核还须较广泛地听取教研室(研究室)其他教师的意见。
2)须从德、智、体几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考核,业务方面的考核,以口试为主,主要考核知识面,并注意考核实践性的环节,必要时可以有部分笔试。
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系(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3)对研究生进行考核,须详细填写“南京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登记表”,对被考核的研究生做出结论性意见。
对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良,具有博士培养前途的,可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对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科研工作能力的,可建议让其进入硕士论文阶段;个别学习较差,或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的,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应建议终止其学业,由系(院)主任(院长)审核后,报研究生院批准。
四、被终止学业研究生对于经研究生院审批被终止学业的研究生,根据其修业情况,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研究生中期考核,是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选拔优秀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执行过程中应注重总结经验,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一九九六年五月第三次修订2004级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I个人小结(包括政治学习、课程成绩、科研活动、学位论文的准备情况等)n课程考核IV导师评语V考核结果综合考核意见:考核结果:考核小组组长:分管院领导意见:签字:。
⼀、申请免修条件
1、课程开课前,学⽣已经取得⾼等教育⾃学考试单科合格证书的课程或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等学校的研究⽣、本科⽣、专科⽣,其原来已学过,成绩合格的课程,若其内容和教学时数符合同学历层次(或同学历以上层次)教学计划的要求,可申请免修。
2、英语专业毕业⽣可免修⾮英语类专业的公共英语课;免修英语课程,其证明材料的成绩必须是近两年内的成绩,超过两年者不作为免修的依据。
3、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级(含⼀级B)及以上证书者,或获得全国计算机应⽤技术证书(NIT)《计算机操作基础》模块及其他任⼀模块者,可免修本、专科的计算机应⽤基础课程。
4、学⽣留级后,原所学及格课程可允许免修。
凡当年所学课程中有免修课程者,在评选当年优秀时,以原始课程成绩作为依据。
⼆、免修办理程序
1、免修申请必须在开课前向院(系)或函授站提出,经继续教育学院审查同意后,直接承认其成绩并在成绩登记表上予以说明。
2、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课、实习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论⽂)不得免修;免修课程不得超过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五分之⼀。
规定交纳有关费用。
第七条各专业学生跨专业(含跨校)选修课学分不能低于总学分的10%(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和体育系学生的跨专业选修课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
第三章创新奖励学分第八条创新奖励学分是对学生在学期间获得科技奖项、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的奖励学分。
第九条申报创新奖励学分的基本条件如下:1.以本校名义在学校认定的有正式公开刊号(国际刊号ISSN,国内刊号CN)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所学专业或课程相关的学术论文、著作、译著、作品等。
2.以本校名义参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成果通过鉴定。
3.代表学校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科技比赛等活动获奖。
4.凡以本校名义完成的研究成果或发明创造成果得到实际应用,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或取得专利。
5.以上4条尚未涉及的具有创新内涵的各种成果(须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定)。
第十条创新奖励学分的申报:1. 个人取得的创新成果由个人申报,集体取得的创新成果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申报。
申报时需详细填写《中央民族大学创新成果奖励学分申报表》,并提供成果原件和复印件。
2. 申报者向所在院(系)提出书面申请,经院(系)初步审定,提出评定意见,报教务处核批,方可获得创新学分。
3.申报的创新成果认定上出现争议时,由教务处组织学校学术委员会有关专业委员会进行评审认定,此认定为最终认定。
4.经教务处审批认定的创新奖励学分,应记录进学生的成绩单,其课程名称为“创新奖励学分”。
第十一条创新奖励学分评分标准1.每项创新成果一般奖励0.5-4个学分。
具体评定时可参照下列条款进行:(1)学生在学术期刊[1]发表论文奖励学分标准:关条款。
第四章学分的减免第十三条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军训和体育课的学生,由学校医院出示相关证明,学生本人自愿申请,经教务处批准,可以免修军训和体育课。
免修军训的学生需参加国防军事理论课教育,通过考核者方可获得学分。
免修体育课的学生,需参加由学校组织的保健课教育,保健课的成绩只能分为及格和不及格两类,及格的学生获得体育课学分。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申请表申请单位:江苏警官学院(公章)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警务硕士(035300)联系人及电话:吴跃章025-********一、学校发展历史沿革、办学特色简介江苏警官学院是江苏公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公安后备人才、培训在职民警、开展警务研究的重大职责。
学校于1949年6月创办,1953年更名为江苏省公安学校。
1978年在全国第一个举办公安大专班。
1982年成为全国第一所公安专科学校。
1998年与南京大学联办行政管理、侦查两个本科专业。
2002年升格为全国第一所省属公安本科院校。
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增挂江苏公安管理干部学院牌子,下设公安派出所长学校、刑警队长学校、交巡警队长学校和公安局长研修所,用学校体制培养公安机关领导骨干和业务骨干。
2006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全国省属公安院校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接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并获得良好结论。
2008年始,实施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
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公安事业的办学宗旨,坚持学历教育、在职民警培训、警务研究三者协调发展,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民警察的根本任务,构建了公安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结合、战学研结合的特色鲜明的警察职业教育综合办学体系,发挥了江苏公安机关人才库、思想库和实验场作用,被誉为公安教育发展的“江苏模式”。
(一)铸造以忠诚警魂为核心的警察职业素质坚持“政治建警”原则和“从严治警、从严治校”方针,着力加强师生政治立场、政权意识、宗旨意识、执法思想、纪律作风教育,严格警务化管理,强化学生警察意识养成,铸造“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人民警察精神。
(二)建立与公安机关紧密合作共同育人的机制学院由省公安厅、教育厅双重领导。
学院与公安机关用人单位在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教学改革、警务研究、师资培养、实习实践、在职民警培训等方面,紧密融合,形成了校局联动、共同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