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与滑轮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68.00 KB
- 文档页数:7
初三物理《杠杆、滑轮》专题复习一、必备知识点考点1杠杆⑴杠杆①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够绕着固定点敖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②杠杆五要素:支点0:杠杆绕着其转动的固定点;动力R: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h: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1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平衡: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若杠杆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则杠杆平衡。
②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即Fj[] =F?[,o(3)杠杆南昇类--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土阻力臂的杠杆叫做省力杠杆,杠杆平衡时,其动力小于阻力。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费力杠杆,杠杆平衡时,其动力大于阻力。
费力杠杆虽费力,但萱距离。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叫做等臂杠杆,杠杆平衡时,动力等于阻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考点2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因此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笠理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①定义: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②实质:动滑轮的支点是那段上端固定的绳子与动滑轮也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因此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距离。
(3)滑轮组①定义:由几个动滑轮和几个定滑轮组成的装置,叫做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F=% 此时s=nh。
(n为承担物体的绳子的段数) 二、重难点突破(1)杠杆中最小力的作法:首先寻找最长力臂,直接连接支点和作用点,连线视为最长力臂,再根据杠杆的平衡画出力臂的垂直有向线段,即为最小力。
(2)滑轮组的绕线规律a、单个动滑轮最多能支撑3段绳子的连线,即n=2或n=3b、根据自由端绳子股数n,按照口诀“偶定奇动”确立绳子的悬挂点(3)定滑轮n=l, s=h,动滑轮n=2, s=2h,滑轮组s=nh (简单记忆“绳子移动的距离大于物体距离”,为n倍)(4)参与数字计算的时候,初中阶段通常都忽略掉了绳子自重和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影响。
第1节杠杆与滑轮清单01杠杆的概念1.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的硬棒,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注意:无论动力还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一般情况下,把人施加给杠杆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做(动力),而把阻碍杠杆按照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叫(阻力)。
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的,其力臂为(零),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
3.杠杆作图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延长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实线双箭头,过支点垂直于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
4.杠杆平衡条件(1)杠杆的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5.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动力臂l1 (>)阻力臂l2,则平衡时F1<F2,这种杠杆使用时可省力(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但却费了距离(即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大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并且比不使用杠杆,力直接作用在物体上移动的距离大)。
(2)费力杠杆:动力臂l1 (<)阻力臂l2,则平衡时F1>F2,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
使用费力杠杆时虽然费了力(动力大于阻力),但却省距离(可使动力作用点比阻力作用点少移动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则平衡时F1=F2,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
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即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时不存在的。
专题辅导——杠杆●知识整理:1.定义:叫杠杆(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
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 。
用字母 F 2 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 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 ④动力臂: 。
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 。
用字母L 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⑴ 找支点O ;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 标力臂(大括号)。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 杠杆平衡是指: 。
②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③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公式●专题训练:1.下列各图中,O 点为杠杆的支点,画出各力的力臂及阻力F 2,(标出L 1、L 2):O F 1 l 1 l 2F 2图352.图是一种常见的活塞式抽水机示意图, 在图中画出手柄所受动力F 1的力臂及阻力3.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设计了下面的表格,请帮助他把空格填好。
动力(牛) 动力臂(米)阻力(牛)阻力臂(米)1 1.96 0.04 0.02 2 0.06 0.98 0.03 32.450.031.47实验中:如果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应将左端的______ 向________移动,或将右端的________向_______移动,直至杠杆静止在_______位置。
4.如图所示:杠杆恰好平衡(钩码相同),下列措施中仍能使杠杆平衡的是: ( ) A. 两端各增加2个钩码 B. 左端增加1个钩码,右端增加2个钩码 C. 两端各减少1个钩码 D.左端增加1个钩码,右端增加3个钩码5.如图所示:重为8牛的物体G 挂在杠杆的A 端(O 为杠杆的支点),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在B 端至少要加_____牛的力,力的方向是______,在图中图示出这个力.........。
初中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总结篇一:初中物理杠杆与滑轮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杠杆与滑轮杠杆 F1L1=F2L2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很多物体可以抽象为硬棒)。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用同一根硬棒作杠杆时,使用中方法不同,支点位置也会不一样。
如撬石块的过程中支点可在棒的一端[图1(A)]也可在棒的中间[图1(B)]。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画力臂方法:⑴ 找支点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注:任何机械胜利必然费距离,反之费力必然省距离生活中常见的杠杆选择题常见的杠杆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注: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食 品 夹 瓶 起 子 钳 子 核 桃 夹 ABCD杠杆滑轮专题1.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如图7所示,用力F 将球形重物滚上台阶时,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杠杆,那么A.它的两个力臂相等B.这杠杆的支点是球心O 点C.这杠杆的支点是球与地面的接触点D.这杠杆的支点是球与台阶的接触点( )3.在图6中,O 为支点,为了维持物体在这个位置平衡,这四个力中最小的作用力是:A.F 1B.F 2C.F 3D.F 4( )4.如图3所示,把一根均匀的米尺,在中点O 支起,两端各挂四个钩码和两个钩码,恰好使米尺平衡,按下列方式增减钩码或移动钩码,下列几种方式仍能保持米尺平衡的是:A.两边各加一个钩码B.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C.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一格D.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 )5.要把重轮推上台阶,分别在a 、b 、c 、d 四点施加作用力,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则最省力的作用点是:A.a 点B.b 点C. c 点D.d 点 ( )6.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处于平衡,此时:A.两个小孩重力一定相等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C.两个小孩质量一定相等D.两边的力臂与小孩重力的乘积相等( )7.园艺师傅使用如图1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 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C.增大动力臂,省力D.减小阻力臂,省力( )8.如图9甲、乙两个滑轮组,它们吊着的物体重都是G ,滑轮重及摩擦均不计。
当绳端拉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时,物体匀速上升。
则F 甲与F 乙之比是A.l ∶lB.2∶3C.3∶2D.4∶ 5图3( )9.如图所示,滑轮组的下面挂一重1200N 的木箱A ,当拉力F 增大到300N 时,木箱仍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计滑轮重,此时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A.1500NB.900NC.600ND.300N( )10.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比较拉力F1、F2、F3的大小:A 、F 1>F 2>F 3B 、F 1=F 2=F 3C 、F 1<F 2<F 3D 、F 2>F 3>F 1( )11.如右上图所示,人对绳的自由端拉力F 都相等,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比较四个物体重力,最大的是:A 、G 1B 、G 2C 、G 3D 、G 4( )1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以及已知物体重200牛,物体匀速上升1米,不计滑轮组重及摩擦,则:A.拉力为80牛B.拉力为40牛;C.绳的自由端拉出4米D. 绳的自由端拉出1米。
杠杆和滑轮复习课件一、杠杆1、杠杆的定义: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1)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已知其中的三个量,就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二、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若重物G由n段绳子承担,则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F为F=G/n。
4、滑轮组的绕法: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绕线。
(1)“奇动偶定”原则:“奇动偶定”的含义是:当承重索股为奇数时,绕过定滑轮的段数为奇数;当承重索股为偶数时,绕过定滑轮的段数为偶数。
(2)图解法:根据题目的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线图。
《杠杆滑轮》复习课件一、知识梳理本节知识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机械效率。
下面我们来逐一梳理每部分的内容。
1、杠杆定义: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滑轮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变的滑轮。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能够省力、改变用力方向。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杠杆仍能平衡B.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C.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D.无法判断[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专题]简单机械.[分析]根据杠杆原来处于平衡状态,利用图示杠杆的力臂关系,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到物体AB的质量大小关系;根据条件的变化,分别表示出杠杆作用两边的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比较力矩的大小,即可确定杠杆是否平衡.[解答]解:原来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分别为物体A、B的重力,其对应的力臂分别为OC、O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m A gOC=m B gOD,由图示可知,OC>OD.所以m A<m B,当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L时,两边的力臂都减小△L,此时左边为:m A g〔OC﹣△L〕=m A gOC﹣m A g△L,右边为:m B g〔OD﹣△L〕=m B gOD﹣m B g△L,由于m A<m B,所以m A g△L<m B g△L;所以:m A gOC﹣m A g△L>m B gOD﹣m B g△L.因此杠杆将向悬挂A物体的一端即左端倾斜.故选C.[点评]根据杠杆第一次处于平衡状态,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物体A、B的质量大小关系,然后根据现在的条件表示两者力矩,利用推导出物体的质量关系,结合力臂的变化,得出两个力矩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杠杆的偏转方向.这是此题的解题思路.2.用细绳系住厚度不均匀的木板的O处,木板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且上表面保持水平.如图所示,两玩具车同时从O点附近分别向木板的两端匀速运动,要使木板在此过程始终保持平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两车的质量相等B.两车的速度大小相等C.质量较小的车速度较大D.两车同时到达木板两端[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专题]简单机械.[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木板原来是平衡的,两玩具车同时从O点附近分别向木板的两端匀速运动,若保持木板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1L1=G2L2,即:m1v1t=m2v2t,m1v1=m2v2,A、两车的质量相等,速度不同则不能平衡,故A错误;B、车的速度大小相等,质量不同不能平衡,故B错误;C、质量较小的车速度较大,故C正确;D、须满足与两端距支点距离相等才能平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重力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正确分析出杠杆上的五个要素是解题的关键所在.3.如图所示,OAB为轻质杠杆,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在B端施加一个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该杠杆〔〕A.一定是省力杠杆B.一定是费力杠杆C.一定是等臂杠杆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考点]杠杆的分类.[专题]简单机械.[分析]使用杠杆时,如果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如果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为等臂杠杆;如果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因为在B点用力的方向不确定,所以其省费力情况要根据用力的方向确定.据此分析.[解答]解:B点力的方向不同,力臂的大小则不同,不能确定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所以此时杠杆可能省力,可能费力,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的了解与掌握,会画力臂帮助分析是本题的关键.4.如图所示是汽车起重机的示意图,当用它从水中吊起重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轮胎有花纹是为了减少行驶过程中的摩擦力B.此吊车运用了杠杆原理,此杠杆为费力杠杆C.汽车固定后,吊起重物后与没有吊起重物相比,对地面的压强变小D.将货物从水中匀速吊起时,出水过程中,拉力逐渐变小[考点]杠杆的分类;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压强大小比较.[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简单机械.[分析]〔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即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加润滑油、使两接触面分开.〔2〕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分析是省力杠杆、等臂杠杆、费力杠杆;〔3〕接触面积不变,货物增多,相当于增加了对地面的压力,根据公式p=可知对地面压强的变化;〔4〕分析货物在出水过程中的受力,根据受力判断拉力的变化情况.[解答]解:A、汽车轮胎上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B、吊臂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故B正确;C、当这辆汽车装载一些货物时,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接触面积不变,根据公式p=可知对地面压强变大,故C错误;D、货物在出水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直向拉力、浮力,满足G=F+F浮,出水过程中浮力减小,重力不变,所以拉力变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杠杠的分类、压强大小的判断、受力分析、浮力,是一道综合题.生活处处有物理,我们要认真观察、思考我们生活中的物理现象.5.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是劳动者的基本技能.要剪断铁丝等较硬的物体,下图中的4种剪刀应选择〔〕A.B.C.D.[考点]杠杆的分类.[专题]简单机械.[分析]要剪开较硬的东西,应该选择省力杠杆,而省力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解答]解:A、B、C图中剪刀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都不符合题意;D、此剪刀的动力臂远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常用工具的使用特点,并结合杠杆的分类方法选择合适的杠杆.6.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A.动力臂逐渐变大B.阻力臂逐渐变大C.动力F保持不变D.动力F逐渐减小[考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专题]简单机械.[分析]先确定阻力臂、动力臂的变化,然后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分析动力的变化.[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木棒是一个杠杆,力F是动力,力F始终垂直与木棒,则木棒的长度是动力臂,木棒长度保持不变,动力臂保持不变,故A错误;B、木棒的重力是阻力,阻力大小不变,木棒在竖直位置时,重力的力臂为0,转过θ角后,重力力臂〔阻力臂〕逐渐增大,故B正确;C、已知:G、L保持不变,L G逐渐变大,由杠杆平衡条件:GL G=FL可知,动力F逐渐增大,故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会熟练应用杠杆平衡的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7.中国语言丰富多彩,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对应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A.四两拨千斤﹣﹣杠杆原理B.落叶归根﹣﹣地球附近的物体总是受到重力作用C.磨刀不误砍柴功﹣﹣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D.站着不如躺着﹣﹣躺着对地面的压力比站立时小[考点]杠杆与其五要素;重力;增大压强的方法与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认真分析俗语中用到的物理知识,然后与所给的物理知识相对比.[解答]解:A、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杠杆是省力的,"四两拨千斤"正是应用了省力杠杆的原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落叶"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最终会落到地面上,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刀磨后变得锋利,是应用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原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人无论站着还是躺着,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是不变的,但受力面积增大了,对地面的压强减小,所以人感觉舒服,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了杠杆、重力、压强等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从现象的形成来确定对应的物理知识.8.不计摩擦和绳重,用图所示的甲、乙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数量的同种钩码,则它们的机械效率〔〕A.η甲>η乙B.η甲<η乙C.η甲=η乙D.无法比较[考点]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专题]应用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滑轮组〔甲〕和〔乙〕相同,将重物提升相同高度时,额外功相等,提升的物重越大,有用功越多,结合机械效率公式分析.[解答]解:不计摩擦和绳重,因滑轮组〔甲〕和〔乙〕动滑轮重力相等,将不同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由W额=G动h可知,所做额外功相等;又因甲组提升的钩码少,所做有用功小,由机械效率的公式:η==可知:η<η乙.甲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首先要掌握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概念.考查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与动滑轮重力之间的关系.9.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一个物体匀速拉起,不计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拉起的物体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髙B.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C.拉起物体的速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髙D.物体被拉起的越高,机械效率越高[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专题]应用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解决本题需掌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公式为η=×100%.[解答]解:机械效率为η=×100%,设物体升高了h,则W有=mgh,W总=〔m+m动〕g2h=〔m+m动〕gh;故:η=×100%=×100%;所以当滑轮质量不变时,物体质量越大,效率越高;物体质量一定时,动滑轮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小.与速度、高度都是无关的.故选:A.[点评]滑轮的机械效率取决于动滑轮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如果动滑轮质量越小,物体质量越大,则效率越高.二.填空题10.如图所示,小刚用200N的拉力在10s内把重32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3m,滑轮的机械效率是,拉力的功率是W.[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已知物重和提升高度,根据公式W=Gh可求有用功,已知动滑轮上绳子段数和拉力F,根据公式W=FS可求总功,机械效率η=×100%可求机械效率;根据P=可求拉力的功率.[解答]解:有用功W有用=Gh=320N×3m=960J,总功W总=FS=F×2h=200N×2×3m=1200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100%=×100%=80%.拉力的功率:P===120W.故答案为:80%;120.[点评]本题考查功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灵活运用以与公式的推导,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根据所学公式推导出自己解题所需要的公式,这是本题的难点.11.假期,小明坐客车去旅游.当客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保持车距标识牌0m处时,恰好后面一辆小汽车行驶到客车旁.此时客车上速度计显示为80km/h.当客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100m处时,小汽车匀速行驶到了标识牌200m处,小汽车〔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若此时小汽车的功率为80kW,它的牵引力为N.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是向〔选填"前"或"后"〕运动的.〔此时高速路段限定小汽车最高速度为120km/h〕.[考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速度公式与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1〕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汽车的速度对比限速作出判断;〔2〕利用P===Fv求出小汽车的牵引力;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向后运动.[解答]解:由v=得:客车行驶时间为:t===h则小汽车的速度为:v===160km/h>120km/h故小汽车超速了;由P===Fv得:小汽车的牵引力为:F===1800N,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向后运动.故答案为:已经;1800;后.[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运算的掌握程度.12.小球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沿无摩擦轨道运动.〔1〕如图1所示,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是否为零?.〔2〕将轨道BC段改为水平,如图2所示,小球仍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经过M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其在A点的机械能?.以小球经过M点时为计时起点,大致画出小球在MN段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机械能与其转化.[分析]〔1〕在不计阻力和摩擦的情况下,机械能是守恒的.〔2〕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答]解:〔1〕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没有机械能的损失,所以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是0;〔2〕据题目可知,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机械能是守恒的,所以小球经过M点时的机械能是等于其在A点的机械能的;同时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力,小球原来是运动的,所以小球在MN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如下图:故答案为:〔1〕是;〔2〕等于;见上图.[点评]读懂题意,并知道在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的情况下,机械能是守恒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3.如图A、B所示,平静的湖面上有两艘小船,绳的一端拴在甲船上,绕过乙船上的滑轮,站在船上或岸上的人用100N的力拉绳子的自由端.如果A、B图中甲船在20s内向右匀速移动了10m,同时乙船向左移动了4m,则A、B图中人拉绳子的功率分别为140W与90W.[考点]功率的计算.[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正确的判断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然后结合公式W=Fs求解人拉绳做的功,利用功率公式率P=求解人拉绳的功率即可.[解答]解:〔1〕甲船向右移动了10m,乙船向左移动了4m,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左移动了10m+4m=14m,有两段绳子拉乙船,故绳子自由端总共移动s=14m×2=28m;故人拉绳子的功率P====140W;〔2〕如果乙船不动,滑轮为定滑轮,甲船向右移动了10m,则绳子自由端会移动10m;如果甲船不动,乙船动,则滑轮为动滑轮,乙船向左移动了4m,则绳子自由端会移动8m;现在两船都动,故绳子自由端总共移动18m;故人拉绳子的功率P====90W.故答案为:140;90.[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目,能否正确的判断绳端移动距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4.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赵亮同学连成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并分别测出了实验数据.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cm2.410l30〔1〕根据以上表格中数据,实验过程中,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2〕赵亮用此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G的物体升高h,所用时间为t,拉力的大小为F,则F的功率P=.〔用本小题中已知字母表示〕[考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根据功的计算公式求出有用功与总功,然后由效率公式求出滑轮组的效率.〔2〕由功的计算公式求出拉力的功,然后由功率公式求出拉力的功率.[解答]解:〔1〕有用功W有用=Gh=2.4N×0.1N=0.24J,拉力做的总功W总=Fs=1N×0.3m=0.3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80%;〔2〕由图示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n=3,物体升高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3h,拉力做的功W=Fs=3Fh,拉力的功率P==.故答案为:〔1〕80%;〔2〕.[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求拉力的功率问题,熟练应用功的公式求出功、知道绳子自由端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5.某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物体与动滑轮用绳子a连接〕匀速拉动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物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从200N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组装滑轮组的绳子b被拉断,每次物体拉动的距离均为2m.通过实验绘出了该滑轮组机械效率随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1〕动滑轮重力;〔2〕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该滑轮组的有用功率;〔3〕一个重500N的同学利用该滑轮组,想独自用竖直向下的力拉断绳子b,请你通过计算分析他能否实现.[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功率的计算.[专题]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1〕由图象知,当物体与地面间摩擦力为2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0%,根据机械效率变形公式得到动滑轮重力;〔2〕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动滑轮重,可以得到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运动速度,利用公式P=Fv得到有用功率;〔3〕由图象知绳子b被拉断时,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600N,计算此时绳子受到的拉力,与中学生体重比较,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因为η====,所以动滑轮重力为G动===200N;〔2〕当滑轮组机械效率为η2=80%时,根据η=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2===800N,所以滑轮组的有用功率为P=F2v=f2v=800N×0.2m/s=160W;〔3〕当物体与地面间摩擦力达到最大f3=1600N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最大=〔f3+G动〕=×〔1600N+200N〕=600N,因为F最大=600N>G=500N,所以中学生无法直接拉断绳子.答〔1〕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2〕有用功率为160W;〔3〕无法实现.[点评]此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特点、功率、机械效率的变化,考查角度新颖,是一道创新题.16.现有重800N的木箱A,小李同学想把它搬到高为6m、长为10m的斜面上,如图所示,他站在斜面上,沿斜面向上用600N的拉力使木箱A以0.2m/s的速度匀速从斜面底端到达斜面顶端.求:〔1〕小李同学拉木箱的做的功和功率是多大?〔2〕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考点]斜面的机械效率;功的计算;滑轮与功的综合题.[专题]计算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1〕已知斜面的长和拉力的大小,可以利用公式W=FS计算出拉力做的总功,又知道物体的运动速度,可利用公式t=计算出运动时间,最后再利用公式P=计算出功率的大小.η=〔2〕知道物体的重力和提升的高度,可利用公式W=Gh计算出克服重力做的有用功;再利用公式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解答]解:〔1〕对木箱的拉力:F=600N,木箱一定的速度:v=0.2m/s,小李同学拉木箱的功率为:P===Fv=600N×0.2m/s=120W〔2〕木箱的重力:G=800N,斜面的高度:h=6m,小李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800N×6m=4800J,拉动木箱过程中所做总功:W总=Fs=600N×10m=6000J;则机械效率为:η=×100%=×100%=80%.答:〔1〕小李同学拉木箱的功率是120W.〔2〕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80%.[点评]本题考查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和公式变形的应用,属于基础性计算题.。
杠杆专题复习杠杆作图题归类例析一、杠杆力臂的作法一找点,二画线(必要时反向延长或正向延长力的作用线),三作垂线段(力臂用虚线或实线表示),四标符号(标上直角符号和大括号,并标上力臂的字母)。
点拨:杠杆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都必须在杠杆上,力臂和力的作用线必须垂直例:如图所示,作出图中各杠杆的动力和阻力的力臂。
二、最大动力臂和最小动力的作法例1:为使杠杆OA保持静止,画出在A点所加最小力F1的示意图和阻力F2的力臂l2.例2:如图丙所示,用螺丝刀撬起图钉.请在图上画出螺丝刀受到图钉阻力F2的力臂;并画出作用在螺丝刀柄上A点的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三、根据力臂画力的作法例1:如下左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转动,杠杆上吊一重物G,在力F作用下杠杆静止水平,l为F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力F的示意图及重物G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例2:如下右图所示,杠杆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为F1的力臂。
请在图中作出力F1。
四、情境设置题作图例1:请你在图中画出使用剪刀时,杠杆AOB所受动力F1的示意图。
例2:小华在动物园参观时,看到了如上图所示的场景,为使小熊猫不致于与石头相撞而受伤害,请你在杠杆AOB上作出使杠杆AOB在图所示位置静止时的最小力F1的示意图,图中O 为旋转点。
练习题:1.如图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OBD和OED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C.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D.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杆2.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不使垃圾散发异味,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
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用都是省力杠杆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3小明为了在取书时不把书架弄乱,设计了一个“方便书架”,每本书都加上一个“铁支架”(如图甲所示)。
(1)若图甲中书本重3N,书本底部与铁支架的接触面积为20cm2,则书本对铁支架的压强为 Pa。
(2)小明取书时,作用在按压块上的力始终与按压块垂直,铁支架从图甲状态匀速转动到图乙状态的过程中,小明所用的力的大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有关杠杆的动态平衡问题一、木棒为杠杆的变化1.如左下图所示,用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阻力G的力臂,动力F。
(填“变大”或“变小”“不变”)2.如右上图所示,一根重木棒在水平动力(拉力)F的作用下以O点为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若动力臂为l,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为M,则()A.F增大,l增大,M增大 B.F增大,l减小,M减小C.F增大,l减小,M增大 D.F减小,l增大,M增大3.如图所示,杠杆OA可绕支点O转动,B处挂一重物G,A处用一竖直力F.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大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则( )A. F大小不变,但F<GB. F大小不变,但F>GC. F逐渐减小,但F>GD. F逐渐增大,但F<G4.如图,杠杆一端可绕O点转动,另一端悬挂一重物。
为了提升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地转动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杠杆()A. 始终是省力杠杆B. 始终是费力杠杆C. 先是省力杠杆后是费力杠杆D. 先是费力杠杆后是省力杠杆5.如图所示,杠杆AOB能绕与地面的接触点O转动。
在B端挂上重物G,在A端施加一个与OA垂直的力F,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请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如果把力F 的方向转动到竖直向下,则在转动的过程中,为了使杠杆仍在原来的位置平衡,力F的大小必须(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ABOG6.如图所示,用力F使杠杆保持平衡,当力F由A位置移至B位置时,杠杆仍然保持平衡,则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由小变大D.由大变小7.如图所示,绳子OO′悬吊着质量忽略不计的杆,在杆的a点挂上重物G,在O右侧某点b处挂上钩码.重物G的质量及a到O的距离不变,要使杆保持水平,b点挂的钩码个数(各个钩码质量相同)和b到O的距离的关系是图7中哪一幅图:()8.如图所示,一根一端粗一端细的木棒,用细线悬挂起来,恰好在水平状态下平衡,如果沿悬挂线锯成两段,则()A、粗端较重B、细端较重C、两端一样重D、无法比较二、天平动态变化问题如图(a)所示的杠杆是平衡的,在此杠杆支点两侧的物体下方分别加挂一个物体,如图(b)所示,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仍然平衡 B.杠杆可能平衡C.杠杆一定不能平衡 D.杠杆是否平衡与加挂物体的质量多少无关三、用极端法速解杠杆动态问题1.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AO小于BO.在A、B两端悬挂重物G1和G2后杠杆平衡.若将G1和G2同时向支点O移动相同的距离,则()A. 杠杆仍保持平衡B. 杠杆的A端向下倾斜C. 杠杆的B端向下倾斜D. 无法判断G F 1.60.4m A2.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直尺AB ,将中点O 支起来,在B 端放一支蜡烛,在AO 的中点O ′上放两支蜡烛,如果将三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同时点燃,它们的燃烧速度相同.那么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直尺AB 将( )A.始终保持平衡B.蜡烛燃烧过程中A 端逐渐上升,待两边蜡烛燃烧完了以后,才恢复平衡C.不能保持平衡,A 端逐渐下降D.不能保持平衡,B 端逐渐下降杠杆平衡——杠杆基础计算1.如图所示,杠杆AOB 的A 端挂重为G A 的物体,B 端挂重G B 的物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AO=BO ,杠杆自身重力不计,则 ( )A .G A =GB B .G A <G BC .G A >G BD .无法判断2.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再加一个力F 后,杠杆仍处于平衡,则力F ( )A .一定在阻力一边B .一定在动力一边C .作用线通过支点D .无法判断3.张强要抬起一根粗细均匀、重为800N 的树干一端,另一端不离地,他至少用力( )A 、800NB 、600NC 、400ND 、200N4.下左图是搬运泥土的独轮车,独轮车属于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设车箱和泥土的总重G=1000N ,运泥土时从A 点提起独轮车把手的力是F ,F 的力臂是 m ,F 的大小至少是 N .5.一刻度准确的杆秤,若其秤砣上粘上一块重物,那么用它称东西时,其读数:A.将比实际质量大;B.与实际质量相同;C.将比实际质量小;D.大小难以确定.6.有一杆秤,若秤砣末端掉了一小块物体,则测得的物体质量比真实值________;若秤盘端掉了一小块物体,则测得的物体质量比真实值________;若两端末同时掉了同质量的一小块物体,则测得物体的质量比真实值________.滑轮专题复习问:关于滑轮组,我们应该知道些什么?(1)F =nG . 式中G 在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时,表示被提起的重物的重;在不计摩擦时,则表示重物与动滑轮的总重。
式中n 表示承担重物重(或重物与动滑轮总重)G 的绳子的股数.(2)s=nh . 式中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n 仍表示承担重物重(或重物与动滑轮总重)G 的绳子的股数.问: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来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答:首先要分清哪是定滑轮,哪是动滑轮,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看跟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几股,那么n 就是几.问:在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答:(1)当n 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应固定在动滑轮的框架钩上,然后依次绕过滑轮;(2)当n 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应固定在定滑轮的框架钩上.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1. 如图所示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 的相同重物,在A 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 ;。
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在绳的端点A 的作用力 F=300N ,重物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f 为多大?将重物移动的距离为 s=1,绳端A 移动的距离为多少?不计滑轮本身的质量以及轴与轮间的摩擦?按要求组装滑轮组1.一条绳子最多能承受1000N的拉力.请设计一个滑轮组,用这条绳子吊起3300N 的重物,画出滑轮组安装示意图.(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2.按图中所给的省力条件,画出各滑轮组绳子穿绕方法。
图中G 表示物重,G ′表示动滑轮重,F 表示人对绳子的拉力。
结合力的平衡知识的综合题1.如图所示,滑轮重1N,悬挂在弹簧秤下端,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是2N,物体G重10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_N,水平地面受到物体G的压力是_________N.(不计摩擦)2.如图所示,动滑轮重为1N,拉力F为5N,则重物G和弹簧秤读数为()A.G为4N,弹簧秤读数为5N B.G为9N,弹簧秤读数为10NC.G为10N,弹簧秤读数为5N D.G为9N,弹簧秤读数为5N3.如图所示,在两堵墙壁之间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点用弹簧秤和滑轮组相连接, 不计摩擦和绳、滑轮、弹簧秤的重,若拉力F=5N,则弹簧秤P的读数是_______N,弹簧秤Q的读数是_________N.4.如下图所示,已知物重为G,则各图中的拉力F各为多少?(滑轮组及摩擦不计)5.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挂上砝码a、b后恰好平衡, 若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在a、b下面再加挂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出现( )A.a下降B.a上升C.仍保持平衡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6.在滑轮组提升物体,当绳子自由端被拉下2m时,物体升高了0.5m,被提升物体的质量是20kg。
若不计动滑轮重力和摩擦阻力,则拉绳子的力应为()A.40N B.49N C.98N D.5N FA BP Q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