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
- 格式:doc
- 大小:862.00 KB
- 文档页数:20
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通病与防治脚手架是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临时性工具,用于支撑、搭设和保护施工人员的工作平台。
然而,由于施工要求、材料质量和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脚手架搭设的质量存在一些通病。
本文将就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脚手架拼装松动脚手架的质量问题之一是拼装松动。
由于脚手架的组装需要连接件进行固定,如果连接件与横杆、立杆之间的连接不紧密,就容易出现松动情况。
这会导致脚手架整体结构不稳定,给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防治脚手架拼装松动问题,首先要确保脚手架连接件的质量,选用符合标准的连接件,并做好质量检验。
其次,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在搭设脚手架时,要按照规范进行拼装,并进行反复检查,确保连接件的固定牢固。
2. 脚手架立杆垂直度不符合要求脚手架的立杆垂直度不符合要求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立杆是脚手架的主要承重构件,如果立杆垂直度不符合要求,将会影响整个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防治脚手架立杆垂直度问题,施工人员在搭设脚手架时应使用专用工具测量立杆的垂直度,并进行调整。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立杆,应及时更换或进行修补。
此外,施工人员还应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在拼装立杆时固定牢固、垂直度符合要求。
3. 脚手架承重能力不足脚手架的承重能力不足是造成质量问题的另一大因素。
脚手架在施工现场主要用于施工人员的行走和工具材料的放置,如果承重能力不足,就会发生结构失稳和倒塌的情况,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解决脚手架承重能力不足的问题,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型号的脚手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计算和设计。
其次,在搭设脚手架时,要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确保脚手架的承重点得到合理分布,并进行相关测试和检测,确保承重能力符合要求。
4. 脚手架防护不完善脚手架的防护不完善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脚手架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施工人员的工作平台,如果防护不到位,就容易发生人员坠落、物体掉落等安全事故。
引言概述:在建筑行业中,脚手架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工程环节。
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却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值得注意的问题。
本文将继续探讨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分别是设计问题、材料问题、施工质量问题、监理问题和维护问题。
正文内容:一、设计问题1.不合理的设计强度。
一些脚手架工程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使用的力学特点,导致设计强度不足,容易发生脚手架坍塌等事故。
2.钻孔和焊接问题。
许多设计师在设计脚手架时没有考虑到钻孔和焊接的实际情况,导致结构强度不足以承受施工负荷。
二、材料问题1.低质量材料使用。
为了降低成本,一些施工队伍使用低质量的材料进行脚手架搭建,这将严重影响脚手架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材料配比不合理。
如果在脚手架搭建过程中,胶合剂和轻质材料比例过高,脚手架结构将难以承受施工负荷。
三、施工质量问题1.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搭建。
一些施工队伍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忽视脚手架的重要性,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搭建,导致脚手架的稳定性差。
2.施工工人技术水平不高。
脚手架工程需要施工工人具备一定技术和经验,但是现实中一些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施工质量低下。
四、监理问题1.监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在一些工地上,监理人员缺乏脚手架工程的专业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质量问题长期存在。
2.监理责任不到位。
一些监理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脚手架质量问题,导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五、维护问题1.维护不及时。
一些施工队伍在完成脚手架搭建后,缺乏对脚手架的及时维护,导致脚手架的耐久性下降,存在被风雨侵蚀的风险。
2.维护方法不正确。
一些施工队伍在对脚手架进行维护时使用错误的方法,导致脚手架质量进一步下降。
结论: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涉及设计问题、材料问题、施工质量问题、监理问题和维护问题等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设计规范的制定,提高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加强监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并确保脚手架的及时维护,以提高脚手架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袁晓荣︵南通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 通病及预防对策钢管脚手架工程中的 随着各地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脚手架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施工辅助工具,而日益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由于各种建筑物的外形、结构不尽相同,各施工单位采用的脚手架形式也各不相同,加之脚手架工程国家至今尚未发布新的标准,各地又纷纷出台了本地区的管理规定,这样就造成了施工单位对脚手架工程施工管理的难度。
本文拟就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在搭、拆及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通病及预防对策作浅要探讨,以期引起同行重视。
1 基础方面基础是脚手架的整体承压部位,基础处理不当就会从一开始就留下极大隐患。
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用脚手架对基础的要求不尽相同。
多层建筑由于高度不太高,许多工地对脚手架基础处理不够认真,有的甚至在回填土未夯实前就开始搭设,一旦下雨回填土下沉,脚手架就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使脚手架整体产生较大变形;有些工地多层用脚手架基础浇捣混凝土,而搭设时立杆下不置垫块,这样就减小了传力杆与基础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对基础的压强;一些工地在脚手架下部不绑扎扫地杆,未能解决立杆移位的毛病。
高层用脚手架的基础必须在施工组织中进行设计计算,目前一些工地上未能做到这点,搭设时只是凭经验设置基础,这样就不能从技术上保证脚手架的安全。
脚手架一经搭设其地基不准随意开挖,一些工地在做配套工程时随意开挖基础,造成脚手架基础局部地方承压强度急剧减小,留下事故隐患。
2 材料方面搭设脚手架用钢管应符合3号钢的技术要求,外径不小于<48mm ,壁厚不小于315mm ,其材质应符合G B7000-793号钢的技术要求。
一些工地钢管使用的时间较长,壁厚减小而又未能及时进行检测,这种钢管用到脚手架上,一经使用变形挠度就会超标;同时一些工地目前仍在使用压扁、裂缝、有孔的钢管,这些钢管局部地方抗压、抗弯强度较小,用在脚手架上整体承载能力相应减小。
扣件宜采用铸铁扣件,铸铁扣件采用KT -33-8可锻铸铁铸造。
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模版一、前言脚手架搭设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工作平台的搭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由于施工现场的特殊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脚手架的搭设往往存在一些质量通病。
为了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施工效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防治这些通病。
二、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模版1. 脚手架搭设不稳定问题表现:脚手架整体不平衡,存在晃动,存在倾倒的风险。
防治模版:严格按照脚手架搭设标准进行搭设,采取加强支撑、增加水平杆等措施,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
2. 脚手架承载能力不足问题表现:脚手架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施工需求,可能导致脚手架变形、破损,甚至倒塌。
防治模版:在脚手架设计阶段,与专业机构进行沟通,确保承载能力满足施工要求;并在搭设时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操作,不超过脚手架的承载限制。
3. 脚手架搭设材料质量差问题表现:脚手架使用的钢管、杆件等材料强度不达标,易发生断裂,影响施工安全。
防治模版:选择优质的材料供应商,严格把关材料的质量,确保材料的强度符合标准要求。
4. 脚手架连接节点不可靠问题表现:脚手架连接节点的紧固松动,容易引起脚手架整体松散,存在倾倒风险。
防治模版:建立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连接节点的紧固,定期检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5. 脚手架安全设施缺失问题表现:脚手架缺少安全防护措施,如防护栏杆、安全网等,增加了工人作业的风险。
防治模版: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设施的配置要求,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设施完好有效。
6. 脚手架的搭设不规范问题表现:脚手架搭设的步骤和方法不符合要求,工人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防治模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确保脚手架的搭设按照规范进行。
7. 脚手架的维护保养不足问题表现: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及时的维护保养,导致脚手架的质量逐渐下降。
防治模版:建立脚手架的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查和维修脚手架,确保脚手架的使用安全可靠。
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一、概述脚手架是建造施工中常用的暂时结构工具,它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脚手架工程质量通病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工期和成本,还可能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脚手架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
二、脚手架搭建不规范脚手架的搭建是脚手架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搭建不规范会导致脚手架的稳定性不足,容易崩塌,给施工人员带来危(wei)险。
常见的搭建不规范问题包括基础不坚固、立杆间距不合理、杆件连接不牢靠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严格按照脚手架搭建规范操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三、脚手架承载能力不符合要求脚手架的承载能力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
如果脚手架的承载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就会发生脚手架坍塌等严重事故。
承载能力不符合要求的原因可能是设计不合理、材料质量差等。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脚手架搭建,并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测。
四、脚手架板材破损脚手架板材的破损是常见的问题,脚手架板材破损不仅影响脚手架的稳定性,还可能导致施工人员的摔倒和受伤。
脚手架板材破损的原因有多种,包括材料质量差、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等。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选择质量可靠的脚手架板材,并加强脚手架板材的保养和维修。
五、脚手架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脚手架安全防护是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如果脚手架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就会发生高空坠落等严重事故。
常见的防护措施不完善问题包括没有安装围护栏杆、没有设置安全网等。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善设置。
六、脚手架维护不及时脚手架维护是保证脚手架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如果脚手架维护不及时,脚手架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施工安全风险。
常见的维护不及时问题包括未及时检修松脱的连接件、未及时更换损坏的杆件等。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脚手架维护制度,定期对脚手架进行检查和维修。
1)基础未夯实找平,未设置底座或者未设置垫板, 少排水措施;2)扫地杆设置高度不合理,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不齐全。
1)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作法,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后,浇筑20cm 厚砼基础,搭设时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 或者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同时设置排水沟;2)离钢管底端≤20cm 处,在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6 。
3 。
1 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者垫木;6 。
3 。
2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6 。
3 。
3 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1)连墙件设置比较随意,并未按照施工方案中确定的作法去做,竖向间距及连墙件位置等不符合要求 ;2) 脚手架搭设高度在 24m 以下时采用的柔性拉接不合要求,在 24m 以上时,刚性连接形式多样不规范;3)搭设脚手架时,往往连墙杆件较滞后搭设,拆除脚手架时,连墙杆件较先拆除,脚手架使用期间,还存在擅自拆除连墙件的现象。
1)连墙杆位置应在方案中确定,并绘制作法详图,不得在作业中随意设置;2) 脚手架搭设高度在 24m 以下采用柔性拉接应同时增加支顶措施,在 24m 以上时不准采用柔性连接,必须刚性连接 ;3)搭设脚手架时,连墙杆应与其它杆件同步搭设,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在其他杆件拆到连墙杆高度时,最后拆除连墙杆,严禁在使用期间拆除连墙杆件。
6.4。
3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挨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300mm;b.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c。
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者采用方形、矩形布置;6.4。
4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造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 4m;6。
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通病与防治范文脚手架搭设是在建筑工地中常见的作业环节,如果质量不合格,不仅会给施工进度造成影响,还会对施工安全和质量造成严重的隐患。
因此,对于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问题,我们需要加强防治措施,以确保施工的高效和安全。
本文将从脚手架搭设的通病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脚手架搭设的通病1. 材料不合格:脚手架搭设所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认证。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一些工地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低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这给脚手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带来极大的风险。
2. 吊装不当:脚手架的搭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吊装作业。
如果吊装不当,如吊点安全系数不够、吊装绳索磨损严重等情况,会导致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发生倾斜或坍塌的情况,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 施工不规范:脚手架搭设的质量与施工的规范程度直接相关。
一些现场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经验,导致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出现错误。
比如安装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连接件不稳固等问题,都会使脚手架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4. 缺乏监管:脚手架搭设涉及到多个施工环节和多个施工单位的协同作业。
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沟通机制,各施工单位之间的配合不紧密,容易导致脚手架搭设质量不达标。
二、脚手架搭设的防治措施1. 加强材料监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择材料,并在搭设过程中对材料进行全面检查和监控,防止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2. 强化吊装安全:在吊装作业中,应确保吊装设备的安全稳固、吊装绳索的质量良好,同时对吊装作业进行全程监控和检查,保证吊装过程中的安全。
3. 提高施工技术: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他们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意识。
同时,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确保施工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4. 强化监管措施: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脚手架搭设的监管力度,确保施工单位按照规定进行搭设,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和检查。
5.加强沟通与协作:各施工单位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的衔接顺利,减少误操作和错误的搭设。
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通病与防治范本脚手架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临时搭设结构,用于支撑工人、材料和设备,以便于施工作业。
然而,在脚手架搭设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如脚手架稳定性不足、连续性差、搭设不规范等问题。
为了保证脚手架的质量和安全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和范本。
本文将对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通病和防治范本进行详细介绍。
一、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通病1. 脚手架稳定性不足: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稳定,否则会导致脚手架倒塌或坍塌。
常见的稳定性问题包括基础不牢固、支撑点设置不稳定等。
2. 连续性差: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连续性,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存在连续性差的问题,如搭设不连续、连接不牢固等,会对脚手架的质量和安全性造成威胁。
3. 搭设不规范:脚手架的搭设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但在实际施工中存在搭设不规范的情况,如立杆间距过大、吊杆使用不当等。
4. 通道不畅通:脚手架的通道应保持畅通,以便工人和材料的输送。
然而,有时通道会被材料堵塞,导致脚手架使用不便或有安全隐患。
5. 安全设施不完善:脚手架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扶手、防护网等,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但有时这些安全设施会缺失或设置不当。
二、脚手架搭设的防治范本1. 加强质量管理: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施工方应加强质量管理,做好材料选择、工艺操作和施工现场卫生等工作。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脚手架的质量。
2. 标准化施工:脚手架搭设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包括脚手架的搭设、连接和拆除等。
标准化施工能够保证脚手架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加强监督检查:监理单位应加强对脚手架搭设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同时,施工方也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对脚手架搭设进行自查和整改。
4. 建立安全告知制度:在脚手架搭设前,应向施工人员告知脚手架的安全要求和使用注意事项。
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操作。
5. 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施工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扶手、防护网等。
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通病与防治脚手架搭设在建筑施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施工人员的工作平台,也是高空作业的基础设施。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还可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质量通病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脚手架搭设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是搭接不牢固。
脚手架搭设的关键是连接件的安装,如果连接件安装不牢固,脚手架整体结构就会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防治该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对脚手架搭接的监理和检验,确保连接件按照规范要求安装。
其次,脚手架搭设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二是承重能力不足。
脚手架是施工人员工作的基础设施,承重能力不足会导致脚手架垮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治该问题的关键是对脚手架的承重能力进行合理设计,并进行必要的强度计算和试验,确保脚手架能够承受所需的工作荷载。
此外,脚手架搭设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三是脚手架材料质量不达标。
脚手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施工安全和工作效率,质量不达标的脚手架材料容易造成脚手架的损坏和变形,从而影响施工质量。
防治该问题的关键是要选用具有质量保证的脚手架材料,并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质量监督。
另外,脚手架搭设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之四是施工人员不合规操作。
脚手架搭设是一项复杂且危险的工作,如果施工人员不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防治该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合规操作的能力和意识。
此外,脚手架搭设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五是缺乏定期检查和维护。
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天气、震动等,如果不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就容易出现破损和松动的情况,从而影响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防治该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脚手架检查和维护制度,定期对脚手架进行检查、强化和维修。
综上所述,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通病具有一定的共性,如搭接不牢固、承重能力不足、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人员不合规操作以及缺乏定期检查和维护等。
单、双排扣件式落地脚手架立杆基础:(1)产生的质量问题:1)基础未夯实找平,未设置底座或未设置垫板,少排水措施;2)扫地杆设置高度不合理,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不齐全。
(2)处理措施:1)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作法,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后,浇筑20cm厚砼基础,搭设时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或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同时设置排水沟;2)离钢管底端≤20cm处,在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木;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
(4)正确做法图片: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连墙件):(1)产生的质量问题:1)连墙件设置比较随意,并未按照施工方案中确定的作法去做,竖向间距及连墙件位置等不符合要求;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采用的柔性拉接不合要求,在24m以上时,刚性连接形式多样不规范;3)搭设脚手架时,往往连墙杆件较滞后搭设,拆除脚手架时,连墙杆件较先拆除,脚手架使用期间,还存在擅自拆除连墙件的现象。
(2)处理措施:1)连墙杆位置应在方案中确定,并绘制作法详图,不得在作业中随意设置;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采用柔性拉接应同时增加支顶措施,在24m以上时不准采用柔性连接,必须刚性连接;3)搭设脚手架时,连墙杆应与其它杆件同步搭设,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在其他杆件拆到连墙杆高度时,最后拆除连墙杆,严禁在使用期间拆除连墙杆件。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b.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c.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5.1 单、双排扣件式落地脚手架5.1.1 立杆基础:(1)产生的质量问题:1)基础未夯实找平,未设置底座或未设置垫板,少排水措施;2)扫地杆设置高度不合理,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不齐全。
(2)处理措施:1)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作法,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后,浇筑20cm厚砼基础,搭设时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或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同时设置排水沟;2)离钢管底端≤20cm处,在连续长度范围内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6.3.1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木;6.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6.3.3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
(4)正确做法图片:5.1.2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连墙件):(1)产生的质量问题:1)连墙件设置比较随意,并未按照施工方案中确定的作法去做,竖向间距及连墙件位置等不符合要求;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采用的柔性拉接不合要求,在24m以上时,刚性连接形式多样不规范;3)搭设脚手架时,往往连墙杆件较滞后搭设,拆除脚手架时,连墙杆件较先拆除,脚手架使用期间,还存在擅自拆除连墙件的现象。
(2)处理措施:1)连墙杆位置应在方案中确定,并绘制作法详图,不得在作业中随意设置;2)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采用柔性拉接应同时增加支顶措施,在24m以上时不准采用柔性连接,必须刚性连接;3)搭设脚手架时,连墙杆应与其它杆件同步搭设,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在其他杆件拆到连墙杆高度时,最后拆除连墙杆,严禁在使用期间拆除连墙杆件。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6.4.3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b.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c.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6.4.4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6.4.5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6.4.6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6.4.7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
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4)正确做法图片:5.1.3 剪刀撑:(1)产生的质量问题:1)剪刀撑设置角度偏大,搭接接长偏短,搭接扣件数目不够,剪刀撑斜杆连接不合要求;2)剪刀撑设置较随意,未连续设置,底部斜杆的下端不到底。
(2)处理措施:1)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6m),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m,设置3个以上旋转扣件与立杆或伸出的小横杆连接,距主节点距离≤150mm;(2)剪刀撑应根据方案规定设置,不得在施工中随意设置,在外侧立面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底部斜杆的下端应置于垫板上。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6.6.2 单、双排脚手架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下表规定确定。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2)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或对接,当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和扣件固定。
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3)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6.6.3 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4)正确做法图片:5.1.4 水平杆:(1)产生的质量问题:1)纵向水平杆设置位置、接长位置及固定方式不符合要求;2)纵向水平杆搭设高低不平;3)横向水平搭设间距过大。
(2)处理措施:1)每侧纵向水平杆始端,高度方向用长短钢管交错布置,水平方向用长钢管接长,对接扣件连接。
末端宜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2)纵向水平杆搭设前,用水准仪超平,每隔20—30m立杆上划线。
安装纵向水平杆时拉线找平,并每隔4—5跨用水平尺校核同跨内两根纵向水平杆的高差。
立杆升高,在原划线处按步距往上传递标线,每升高两节立杆,应用水准仪校核一次立杆上标线的传递误差;3)主节点处设置横向水平杆,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6.2.1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3跨;2)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b.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6.2.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6.2.3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4)正确做法图片:5.1.5 立杆:(1)产生的质量问题:1)立杆接长位置及固定方式不符合要求;2)脚手架的搭设常滞后于建筑物的高度。
3)立杆垂直度偏差较大。
(2)处理措施:1)(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6.3.5单排、双排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6.3.6脚手架立杆的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邻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2)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
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6.3.7脚手架立杆顶端栏杆宜高出女儿墙上端1m,宜高出檐口上端1.5m。
(4)正确做法图片:.. . . ..5.1.6 架体内封闭防护(密目网、脚手板、挡脚板等):(1)产生的质量问题:1)密目式安全网挂设松弛,接缝不严密;作业层上脚手板未满铺或铺设方式不正确,脚手架外侧少防护栏杆和挡脚板;2)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的马槽部位少防护;(2)处理措施:1)脚手架外侧按规定设置密目安全网,安全网设置在外排立杆的里面,采用国标要求密目网,安全网挂设拉紧,接缝搭接严密;2)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同时应在脚手架外侧大横杆与脚手板之间按临边防护的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3)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马槽部位应从作业层起往下每层封死;(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6.2.4 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2)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脚手板的铺设应采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
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 . . ..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脚手板对接脚手板搭接3)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不小于1.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4)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150mm,其板的两端均应固定于支承杆件上;5)作业层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内侧,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4)正确做法图片:.. . . ..5.1.7 扣件安装要求:(1)产生的质量问题:由于架体中扣件数量较多,往往疏忽对扣件的验收。
经常出现扣件与钢管的规格不符,扣件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
(2)处理措施及规范要求:规范7.3.11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3)正确做法图片:a、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b、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c、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d、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e、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
.. . . ..5.2 型钢悬挑脚手架(扣件式)5.2.1 型钢悬挑梁构造:(1)产生的质量问题:1)型钢悬挑梁、锚固螺栓、钢丝绳等材料选择及型号不符合要求;2)型钢悬挑长度与锚固长度不满足要求;(2)处理措施:1)悬挑钢梁根据具体构造形式编制对应方案;2)材料选用必须符合方案及规范要求;3)根据设计悬挑长度确定钢梁总长度,地方无具体要求时,需满足规范要求,锚固段长度是悬挑段长度的1.25倍。
(3)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正确做法描述:6.10.2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
悬挑钢梁型号及锚固件应按设计确定,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悬挑梁尾端应在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
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形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mm;型钢悬挑脚手架构造(1—钢丝绳或钢拉杆)6.10.3用于锚固的U形钢筋拉环或螺栓应采用冷弯成型。
U形钢筋拉环、锚固螺栓与型钢间隙应用钢楔或硬木楔楔紧;6.10.4每个型钢悬挑梁外端宜设置钢丝绳或钢拉杆与上一层建筑结构斜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