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 格式:docx
- 大小:48.54 KB
- 文档页数:8
模板及支架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在桥梁工程中模板、支架制作与安装质量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位置、几何尺寸和外观形状,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1. 基础模板1.1 现象桥台的基础及桥墩的承台(水中墩除外)一般采用开挖基坑后浇筑垫层混凝土,然后在垫层上安装侧模。
常发生沿基础的通长方向不顺直、顶面不平整、模板不垂直、模板底部走动、模板拼缝过大、接头不平整、模板表面不光洁等现象。
1.2原因分析(1)长度方向未拉直线进行校正。
(2)模板安装时,挂线垂直度有偏差。
(3)模板上口内侧未采取定尺支撑。
(4)模板直接支撑在基坑土壁上,无坚固的后靠力。
(5)模板平整度偏差较大,模板表面残渣未清除干净。
(6)模板刚度不够,吊装变形。
(7)模板未涂脱模剂,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前未充分浇水湿润。
(8)未设置对拉螺栓。
1.3 预防措施(1)混凝土垫层的标高及平整度必须符合要求。
(2)模板应进行设计,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模板下口要支垫平稳,缝隙用砂浆抹平。
(4)斜支撑应坚实有力,不得直接支撑在土壁上,应设卧木,避免虚撑现象,上口要设对拉螺栓。
(5)模板在组装前应将残渣铲除干净,并涂上脱模剂,模板拼缝应符合质量要求。
(6)木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充分浇水湿润。
(7)模板制作支立高度比设计高出10cm~15cm,上口挂水平线。
2. 桥墩台立柱模板2.1 现象(1)模板走动造成墩台立柱面变形,个别部位鼓出,接缝漏浆,错台,混凝土表面有气孔、露砂和蜂窝麻面。
(2)墩台身立柱扭曲,圆柱柱身失圆。
(3)缺棱少角、脱皮。
2.2原因分析(1)模板设计对混凝土的侧压力考虑不足;对立柱模的柱箍间距设置太大,采用的柱箍材料本身刚度不够;拼装螺栓偏小,孔眼大。
(2)配制模板的精度不够,板缝不严密。
(3)模板使用中,防护不当,造成模板变形;使用后对模板表面的残渣未清除干净;拆模过早,拆模时任意敲拆,造成棱角破损。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发现墙体、柱子等结构出现了变形,导致尺寸偏差或者不符合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1、支模不稳定或者支模设计不合理,导致模板变形,进而影响结构变形。
2、混凝土浇筑时,浇筑顺序不合理,或者浇筑过程中振动过大,导致混凝土不均匀,进而导致结构变形。
3、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例如在混凝土未完全凝固之前移动模板,或者使用不合适的工具进行施工,导致结构变形。
解决措施:1、支模设计应合理,支撑点应稳定可靠,同时应进行足够的检查和测试,确保支模稳定。
2、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特性,采取合理的浇筑顺序和方法,并控制好振动力度。
3、施工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结构变形。
同时,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技能水平和责任意识。
1、在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前,必须进行安全验算,确保支撑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2、在模板支撑过程中,必须采取稳定性保证措施,确保支撑稳定。
同时,需注意支撑点的位置和数量,以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和平整度。
3、墙模板拼接处应密封,使用隔离剂或防粘剂,以便于墙模板拆卸。
4、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浇筑,在振捣时要均匀,避免过度振捣造成模板侧压力过大。
同时,对拉螺栓的直径和间距应按规定要求进行选择和安装。
5、拆模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和气温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以便于模板拆卸。
同时,在拆模前应检查模板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情况,如有粘结,应采取措施加强拆模力度。
6、墙模板支撑应牢固,支撑点要均匀分布,以保证模板不变形。
同时,墙模板拼接处要平整,以便于混凝土浇筑时不会炸模。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在工程建设中,模板工程可以说是常见的施工方式之一。
但是,由于施工方式及施工人员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模板工程质量通病,以及如何进行防治措施。
一、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1. 模板不整齐这是最常见的模板工程问题之一。
模板如果不整齐,会导致混凝土的表面有明显的纹路及凸凹不平的现象。
2. 模板松动模板松动会导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流动,从而引起表面的不平整。
松动的模板还会导致表面出现空鼓,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 边角缺陷边角缺陷可能会导致表面出现边角磨损或者缺损的现象。
这些缺损通常需要修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表面质量。
4. 模板渗水模板渗水通常是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或者模板接缝不严密引起的。
它会导致铺在模板上的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印、浮色等现象。
5. 模板变形模板变形通常是由于材料的收缩或者是模板施工不当引起的。
如果模板变形,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及无法修复的缺陷。
二、防治措施1. 模板选择在选择模板时,需要选择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材料。
同时,模板应有充分的刚性,无弯曲、扭转等现象。
如果发现模板有缺陷,应及时更换。
2. 施工技术模板的施工技术应该严谨规范,保证模板平整、均匀、无松动、无变形等。
在涂模板前,应先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残留的碎片或灰尘。
3. 模板维护模板施工后,要及时进行维护。
比如,在模板内涂油之前,应该先将模板表面清洗干净,保持干燥。
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比,避免混凝土与模板粘在一起。
4. 模板摆放在摆放模板时,应将模板垂直支撑于地面,必要时可采用斜木等支撑物,保证模板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重力。
5. 接缝处理对于模板的接缝,应该进行严格的处理,避免漏胶或胶道过深。
同时,在填缝胶前,需要清理好垃圾以及水泥沉淀物,避免影响接缝的质量。
三、结论模板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建筑方式之一。
但是,它也是一个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方式。
为了保证模板工程的质量,需要选择优质的模板,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杜绝常见的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砼、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
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接缝不严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模板干缩造成裂缝。
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木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模板未清理干净1.现象:(1)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砼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2.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
(三)柱模板缺陷1.现象(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通病与防治范文脚手架搭设是在建筑工地中常见的作业环节,如果质量不合格,不仅会给施工进度造成影响,还会对施工安全和质量造成严重的隐患。
因此,对于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问题,我们需要加强防治措施,以确保施工的高效和安全。
本文将从脚手架搭设的通病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脚手架搭设的通病1. 材料不合格:脚手架搭设所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认证。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一些工地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低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这给脚手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带来极大的风险。
2. 吊装不当:脚手架的搭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吊装作业。
如果吊装不当,如吊点安全系数不够、吊装绳索磨损严重等情况,会导致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发生倾斜或坍塌的情况,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 施工不规范:脚手架搭设的质量与施工的规范程度直接相关。
一些现场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经验,导致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出现错误。
比如安装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连接件不稳固等问题,都会使脚手架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4. 缺乏监管:脚手架搭设涉及到多个施工环节和多个施工单位的协同作业。
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沟通机制,各施工单位之间的配合不紧密,容易导致脚手架搭设质量不达标。
二、脚手架搭设的防治措施1. 加强材料监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择材料,并在搭设过程中对材料进行全面检查和监控,防止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2. 强化吊装安全:在吊装作业中,应确保吊装设备的安全稳固、吊装绳索的质量良好,同时对吊装作业进行全程监控和检查,保证吊装过程中的安全。
3. 提高施工技术: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他们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意识。
同时,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确保施工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4. 强化监管措施: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脚手架搭设的监管力度,确保施工单位按照规定进行搭设,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和检查。
5.加强沟通与协作:各施工单位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的衔接顺利,减少误操作和错误的搭设。
模板及支撑架常见问题防治措施在模板和支撑架的使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小问题,这就像是人生中的调皮捣蛋鬼,时不时给我们来个小惊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没关系,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常见问题以及怎么解决它们,轻松应对,绝不让它们影响我们的心情!模板变形的问题。
这可真是让人烦心的事情,有时候没注意,模板就像调皮的小孩子,跑去和别人玩耍,结果变得歪歪扭扭。
这时候,咱们得保持冷静,想办法让它回到正轨。
记得检查模板的材料和使用环境,确保它们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工作,这样才能减少变形的风险。
很多时候,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就像我们平常多喝水,能避免口渴的窘境一样。
支撑架的稳定性问题,真是让人捏一把汗。
想象一下,当你在施工的时候,那个支撑架突然晃动,简直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支撑架的连接,确保它们牢牢扎根于地面。
就像盖房子,基础不牢,房子再漂亮也不顶用。
定期检查每一个连接点,确保没有松动,这样才能安心地进行施工,不用担心被突如其来的晃动吓到。
再来说说模板的清洗问题。
模板上难免会沾上各种混凝土、油漆,像个小孩子玩泥巴后不愿意洗手一样,真让人无奈。
为了避免模板损坏,清洗时要温柔一些,别用太尖锐的工具。
用水和软刷清洗就好,别让它们受伤了。
清洗干净了,再用专用的养护剂保养一下,就像给它做个SPA,效果绝对杠杠的,能延长使用寿命哦。
说到这里,咱们还得提一提模板的安装问题。
安装不当,结果就像拼图拼错了一样,最后只能无奈重来。
务必要按照说明书一步步来,别心急,要耐心细致。
检查每个部件,确保没有缺失,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安装完成后,别急着走,仔细检查一下,确认一切都稳固,心里也能踏实不少。
天气变化对模板和支撑架的影响也是一大隐患。
下雨、刮风,这可真是个麻烦事儿。
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水分渗入模板,导致其强度降低。
记得用防水布盖好,保持它们的干燥,就像给孩子穿上雨衣,才能安心出门玩耍。
面对这些小问题,我们要以轻松的心态去对待,别让烦恼占据了我们的生活。
模板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1)模板必须支撑牢靠、稳定,不得有松动、跑模,超标准的变形下沉等现象。
(2)模板拼缝平整严密,不得漏浆,模内必须干净。
(3)模板安装前,必须经过检查无误后才能立模安装。
(4)顶板结构在立支架后正确铺设模板,并应考虑预留沉降量,以确保净空限界要求。
模板拼缝处内贴止水胶,防止漏浆。
(5)结构变形缝处安装端头模板时,要保证嵌入式止水带中心气泡和变形缝重合。
2、模板施工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为了保证结构尺寸、位置的正确性,支模前要放好模板线及检查线,梁板模板安装完后,要检查梁位置、尺寸。
(2)支架要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不允许随意更改支撑体系参数,以免出现胀模现象。
(3)为了保证木枋规格一致,所有背枋都要经过木工夺刨加工裁制成统一尺寸,以防止模板翘曲不平。
(4)为防止模板漏浆,模板接缝宽度大于1mm时,板缝用包装胶纸贴缝。
(5)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情况,及时修补加固。
模板支架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跑模、漏浆、模板接缝、尺寸偏差。
1、通病及形成
浇注砼过程跑模、漏浆;模板接缝、尺寸偏差。
2、预治措施及处置
(1)模板支架搭设须进行设计,并经受力检算合格后才能付诸实施,实施过程中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不得擅自更改降低标准,以免改变受力体系运行状况。
(2)模板安装须牢固可靠,板缝密贴,并确保几何尺寸及预留孔洞位置的准确性,避免在砼灌注过程中跑模,漏浆等质量通病出现。
(3)模板须经自检、复检、专检合格后方可进行砼灌注施工。
砼灌注过程中,捣固器严禁直接接触模板,以免造成变形和漏浆,并设置专门的看模人员巡视模板支架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在模板面板背后钉紧纵向次梁为 100?100 木方,沿结构横截面方向间距满足设计要求,然后用横托对顶支撑,避免其在浇砼时因侧压力而跑模
(5)工程中使用的模板表面平整,无翘曲,无损坏,每次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表面垃圾,并涂刷脱模剂。
使用过程中,损坏的模板须经修整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使用。
(6)挡头模板采用木模,设置时须满足施工缝中各种止水材料的设置位置,并保证其稳定、可靠、不变形、不漏浆。
第1页。
房山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终结性检测试卷九年级化学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10页,共40道小题,满分8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N14 O 16K 39 Fe5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1.绘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硅B.氧 C.铝 D.铁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可乐C.蒸馏水 D.豆浆5.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O2 B.MnO2 C.CO2 D.H2O27.下列原子中的粒子,不带电荷的是A.中子B.电子C.质子D.原子核8.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A.铜B.二氧化碳C.氧气D.氯化钠9.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A.N2 B.2N2 C.2ND.2N10.闻到水果散发出诱人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体积很小11.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
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 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 .7B .9C .10D .19 12.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是28 B .属于金属元素C .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D .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13.净水壶的滤芯中填充有活性炭,主要利用该物质的A .可燃性B .稳定性C .吸附性D .还原性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读液体体积B .加热液体C .倾倒液体D .取用固体 1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 .木炭B .红磷C .铁丝D .甲烷 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用于炼钢B .木炭可以用来取暖C .氮气用作保护气D .干冰用于食品的冷藏 17.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 A .物质种类 B .元素种类 C .分子数目 D .分子种类18.下列关于C + O 2 ==== CO 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4 B .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C .表示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0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用酒精灯加热一将水通电电解一向一定量石灰石中点燃〖生活现象解释〗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模板与支架搭设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模板主要用于混凝土浇筑时的支撑,支架则是用于支撑模板的框架结构,同时也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安全措施之一。
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模板与支架搭设常常存在着一些质量通病,下面我们将就其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
一、常见质量问题1. 断裂现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和支架的承载能力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承载不力,很容易导致模板和支架的断裂现象,从而引发事故的发生。
2. 失稳现象模板和支架的失稳现象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因承受不住外力而出现倾斜和滑动现象,造成整个框架结构的不平衡,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模板和支架的坍塌。
3. 构造缺陷模板和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构造缺陷,如焊接不牢固、脚手架杆件破损、角钢变形等,这些问题都极易导致模板和支架的结构不稳定,从而增加施工风险。
4. 腐朽损坏模板和支架往往会暴露在建筑外部,如果不能对其加以保护和维护,就会导致腐朽和损坏的现象出现,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
二、防治方法1. 安全设计在进行模板和支架的搭设工作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安全设计,根据建筑的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支撑结构方案,从而防止因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2. 选材与加工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防治模板和支架出现质量隐患至关重要。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焊接点的牢固度,螺丝、螺母等紧固件的紧密性,确保模板和支架的结构牢固并且平衡。
3. 定期检查维护模板和支架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出现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焊接点的牢固、脚手架杆件的完整性、角钢的变形情况等,及时更换有问题的部件,保证结构的完整性。
4. 加强管理施工现场必须制定科学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对模板和支架的管理,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同时要定期组织模板和支架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模板和支架是建筑施工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质量关系到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的保障。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
量通病与防治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版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
治
与建筑业有关的职业伤害事故共有12类,其中最常见的有7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和火灾。
据统计,2010年,在全国发生的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洞口和临边防护)占约27%;塔吊事故约占37%;脚手架、模板事故约占21%;井架与龙门架事故约占5%;现场临时用电事故约占5%。
近几年,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安全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20%左右,而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死亡事故更是高达35%,脚手架与模板工程作为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应引起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北京某工程,在浇筑5层大厅混凝土时,模板支撑体系突然坍塌,造成8死21伤的重大伤亡事故,通过分析在宏观、大的方面存
在问题:支架方案编制粗糙,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不能保证施工安全要求;支架立杆伸出长度过大,支架搭设质量差,造成支撑体系局部承载力严重下降;支架中使用的钢管、杆件、扣件、顶托等材料存在质量缺陷;在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人员配置、模板支架方案审批、安全技术交底、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支架验收等管理环节存在问题。
这个案例,在具体细节、技术层面上通过分析存在下列问题:支架方案未经审批就进行搭设,签字审批手续全了,模板支架也搭设完了,未按已审批的方案去去组织施工,去落实整改;方案中支架立杆上部的自由端长度未作出限制,技术人员错误地按步距1.2~1.5米搭设;支架中间未按规定每隔4排设置一道有底到顶的纵向剪刀撑;搭设的随意性突出,支撑(顶)立杆不落地(连到横杆上)、采用搭接接长、一个方向缺横杆设置(即纵横水平杆未连续设置);扫地杆普遍设置过高(30~50㎝),局部甚至未设置;扣件普遍拧固不紧,导致承载力降低;钢管、扣件重量、壁厚不够,多为不合格产品,致使承载力严重不足。
模板支架事故坍塌原因分析:所有事故都与材料有关;都是局部首先失稳后呈多米诺骨牌现象,并且失稳首先发生在顶部;都是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坍塌,发生在连接薄弱环节;所有事故都存在管理责任,尤其是现场技术人员。
模板支架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无扫地杆、单项设置扫地杆;扫地杆不连续;扫地杆过高。
水平杆间距不合理;未可靠连接。
立杆排列不齐,垂直度差;无顶托或顶托过长;基础无垫木;搭接、对接错误;在同一部位接长。
无剪刀撑;剪刀撑与立杆未连接;剪刀撑搭接不到位;剪刀撑设置不到位。
通过上述分析,看一看我们在施工现场实际的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怎样把上面的问题克服掉,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去改进,我们从事故中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怎样才能保证不再发生同样的事故,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施工人员不按方案而凭经验搭设,立杆间距、步距过大、不设剪刀撑、扫地杆;立杆伸出最上部水平杆长度过长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就从这五个方面,接合规范中的有关要求来具体
的说明一下:
1立杆间距
必须根据工程实际,通过计算合理布置,规范要求最大立杆间距不大于1.2m。
1)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2)对接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
3)立杆基础不再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地处延伸两跨与立杆固定,高度不大于1m。
4)严禁将上段钢管立杆与下段钢管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2水平杆
1)间距应根据工程实际,通过计算合理布置。
2)第一步大横杆步距不应大于1.8m,其他大横杆的步距均不应大于1.2m。
3)水平杆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
4)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剪刀撑
1)满堂架模板,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上至下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剪刀撑应在四周连续设置,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设置,宽度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部应与地面顶紧,夹角为45°~60°。
2)每到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切不应小于6m。
3)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或对接,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
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少于100mm处固定。
4扫地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中有不一致的地方。
相同点:1)均在立柱距地面200mm处设置。
2)纵横扫地杆均必须固定在立杆上。
不同点:JGJ162-2008中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而在JGJ130-2011中按照纵上横下设置扫地杆。
两个规范在这一点上是不同的,在施工中究竟按照哪一个规范去施工,因为在JGJ162-2008是强条,而在JGJ130-2011中是一般条款,所以,我个人认为应按照强条纵下横上的要求去设置扫地杆。
5立杆伸出最上部水平杆长度
1)在JGJ130-2011中第6.9.1条规定,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不应超过0.5m;第6.9.6条规定,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
2)在JGJ162-2008中第6.1.9(3)(强条)规定,可调支托底
部的立杆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
与上面的说明相同,立杆伸出最上部水平杆长度也应按JGJ162-2008中强条中的要求执行。
未尽之处,请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及现行法律、法规及其他验收规范要求执行。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