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32
《水调歌头》PPT图文•引言•诗词内容•艺术特色•思想内涵•文化价值•图文呈现01引言《水调歌头》是唐朝诗人苏轼的一首代表作,被誉为“千古绝唱”。
此诗以中秋赏月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诗中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词歌赋、散文书法均有卓越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介绍当时苏轼被贬至黄州,身处逆境,却仍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诗人在赏月之际,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和人生追求,从而创作出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苏轼在创作《水调歌头》时,正值中秋佳节,皓月当空,诗人触景生情。
创作背景02诗词内容原文呈现全文展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完整呈现。
重点词句突出显示苏轼在词中运用的独特表达和经典词句。
注释解读词句注释详细解释词中难懂或具有深意的词句,如“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等。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苏轼创作此词的背景和动机,帮助理解词的主题和情感。
意境描绘场景再现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再现苏轼词中所描绘的明月、酒醉、思念等场景。
情感表达深入剖析苏轼在词中所表达的对人生、爱情、家国等方面的情感,引导观众产生共鸣。
03艺术特色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
双调结构由酒入情,由情入理,情感波澜起伏,变化多端。
起伏有致首尾呼应,回环往复,表现出精巧的结构美。
呼应紧密结构巧妙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语言具有音乐美。
音韵和谐炼字精准句式多变动词、形容词等运用得当,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景象和情感。
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相间,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030201语言优美通过想象和夸张手法,描绘出天上人间的奇异景象。
天上人间以明月为寄托,表达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和思考。
明月意象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想象,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宇宙人生的感悟。
情感升华想象丰富04思想内涵对月怀人明月千里寄相思通过描绘皎洁的月光,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