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作品评价标准(参考)
- 格式:pdf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3
优秀课件评价参考资料
一、课件外观
1.文字大小是否合适。
标题不小于28号字,正文不小于24号字。
2.文字量是否合适。
单张幻灯片若无图片,不超过200字。
有图片、视频等素材,视其素材版面大小所占比例来进行观测。
3.颜色搭配是否合理。
文字与背景色差要大;单张幻灯片字体颜色不超过3种。
4.文字以外素材是否清晰。
图片、表格、图表、视频等素材要清晰,图表、表格中的文字不小于正文文字。
二、课件内容
1,是否有教学目标。
在课件中应告知学生教学目标。
2.重点是否突出。
在课件中标注了重点内容,或体现了重点内容。
3.逻辑是否清晰。
标注序号,且序号逻辑标注合理,逻辑清晰。
4.素材是否丰富。
课件中至少要有图片、表格、图表、音频、视频等素材中的一种,且平均每三张幻灯片须有一张幻灯片中有素材。
且思政元素融入到位合理。
5.是否有案例。
课件中应包含案例。
6.文字是否规范。
课件中展示的语言文字应规范,语句通顺,无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
三、课件实施效果
1.是否有动画设置。
单张幻灯片超过两项内容须设置“进入动画”。
2.动画设置是否合理。
动画出现顺序须合理,有利于理
解和记忆。
烟台职业学院烟台市技术学院尖于举办2016年多媒体课件比赛的通知各系部、处室、中心:为促进我院信息化教学改革,提高我院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经研究决定举办2016年多媒体课件比赛。
现将有矢事项通知如下:-- 比赛时间和地点比赛时间:2016年6月14日上午8:30°比赛地点:信息楼809室。
二、作品要求及评审标准参赛作品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设计,遵循现代教学理念和学习理论,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和生源特点,满足教学需求。
(一)参赛作品应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一个职业岗位进行开发。
(二)参赛作品应体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能实现助教、助学、仿真实训、考核等功能,明显改进教学与实训效果。
作品选题应具有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三)参赛作品开发平台和制作工具不限,作品风格、形式不限,可为单机版或网络版,能够脱离平台运行。
鼓励研发虚拟仿真软件、网络课程参赛。
精品课程网站不直接做为网络版课件参赛。
(四)参赛作品应由参赛教师自主研制或合作研制,鼓励校内合作、校企合作、多方参与,可以个人、团队的名义报名。
以团队名义报名的,成员不超过5人。
评审标准详见附件1。
三、参赛要求(一)课件设计人或主持人必须是我院正式教职工。
(二)参赛作品应为原创,不得抄袭、拷贝他人作品。
(三)参赛作者须规范填写《多媒体课件比赛报名表》(详见附件2)。
(四)已经在省及以上课件比赛中获奖的作品不得参加本次比赛。
(五)参赛作者和组织参赛部门如无特殊声明,视为同意所报作品可以公开展示。
四、参赛方式(一)各部门按上述作品类型和参赛要求经内部评审后推荐2件以上的参赛作品。
(二)参赛作品征集截止日期是2016年5月24日,由部门汇总,统一提交报名信息及作品。
报名联系电话:5710027。
(三)网络版课件必须提供网址。
五、评审办法比赛分初审和现场决赛两个环节。
(一)初审评审组根据报送作品的内容和技术测试,进行初步筛选。
多媒体作品制作教案第一章:多媒体作品制作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基本流程理解多媒体作品在教育和生活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多媒体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基本流程多媒体作品应用案例分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多媒体作品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制作流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多媒体作品应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多媒体作品的价值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多媒体作品的认识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多媒体作品制作流程的简要计划,评估其对制作流程的理解第二章:素材的采集与处理2.1 教学目标掌握素材采集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使用多媒体编辑软件进行素材处理了解素材处理的原则和标准素材采集的方法和技巧多媒体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素材处理的原则和标准2.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学生动手操作,学习素材采集和处理技巧讲授法:讲解素材采集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多媒体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2.4 教学评估课堂演示:学生进行素材采集和处理的演示,评估其操作技能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素材处理的作品,评估其对素材处理原则和标准的理解第三章: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3.1 教学目标掌握多媒体作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进行作品制作理解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流程3.2 教学内容多媒体作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流程3.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讲授法:讲解多媒体作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设计与制作流程课堂演示:学生进行多媒体作品设计的演示,评估其设计能力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评估其对设计与制作流程的理解第四章:多媒体作品的整合与调试4.1 教学目标学会整合多媒体素材,构建完整的作品掌握多媒体作品调试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多媒体作品整合与调试的原则和标准4.2 教学内容整合多媒体素材的方法和技巧多媒体作品调试的方法和技巧整合与调试的原则和标准4.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整合与调试的方法和技巧讲授法:讲解整合多媒体素材的方法和技巧,介绍调试的方法和技巧4.4 教学评估课堂演示:学生进行多媒体作品整合与调试的演示,评估其操作技能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整合与调试的作品,评估其对整合与调试原则和标准的理解第五章:多媒体作品的发布与展示5.1 教学目标学会发布和展示多媒体作品掌握多媒体作品发布和展示的技巧理解多媒体作品发布和展示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多媒体作品发布的方法和技巧多媒体作品展示的方法和技巧多媒体作品发布和展示的重要性5.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发布和展示的方法和技巧讲授法:讲解多媒体作品发布和展示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其重要性5.4 教学评估课堂演示:学生进行多媒体作品发布和展示的演示,评估其操作技能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多媒体作品的发布和展示,评估其对发布和展示重要性的理解第六章:多媒体作品制作的法律与伦理问题6.1 教学目标理解多媒体作品制作中的法律知识掌握多媒体作品制作中的伦理原则学会保护自己的作品知识产权6.2 教学内容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保护多媒体作品制作中的伦理问题保护自己作品的策略和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保护,介绍伦理问题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多媒体作品制作中的法律和伦理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类似问题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知识产权和伦理问题的认识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保护自己作品知识产权的计划,评估其对法律和伦理问题的理解第七章: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7.1 教学目标学会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团队协作的技巧和方法理解团队协作在多媒体作品制作中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工具团队协作的技巧和方法团队协作的挑战和解决方案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工具,介绍团队协作的技巧和方法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项目,实践团队协作技巧7.4 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团队协作项目,评估其团队协作能力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项目管理流程的计划,评估其对项目管理及团队协作的理解第八章:案例分析与评价8.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多媒体作品案例掌握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标准和方法理解多媒体作品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8.2 教学内容多媒体作品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标准和指标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介绍评价标准和关键因素案例分析法:学生分析具体的多媒体作品案例,实践分析和评价技巧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案例分析和评价的认识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关于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报告,评估其对案例分析和评价的理解第九章:创新与实践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9.2 教学内容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施9.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新和解决问题讲授法:讲解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技巧,介绍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施9.4 教学评估实践项目展示:学生展示创新实践项目,评估其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创新实践的报告,评估其对创新和实践的理解10.1 教学目标展望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兴趣和热情10.2 教学内容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展望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实践10.3 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多媒体作品制作的现状和未来10.4 教学评估长期跟踪:通过后续课程或实践活动,跟踪学生对多媒体作品制作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1. 素材的采集与处理采集方法的多样性与实际操作的困难素材处理的标准和创意之间的平衡2. 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设计原则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制作软件的复杂性与功能探索3. 多媒体作品的整合与调试不同素材格式和技术的兼容性作品性能优化和用户体验提升4. 多媒体作品的发布与展示发布平台的选择和优化展示策略与观众反馈的对接5. 法律与伦理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理解作品创作中的伦理道德界限6. 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项目规划与执行的协调团队沟通与冲突解决7. 案例分析与评价案例选取的代表性和评价的客观性从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的能力8. 创新与实践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实践实际问题解决的有效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未来趋势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