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考知识点整理1
- 格式:doc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12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化学元素与化合物》①基本定义: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像氧元素,不管是氧气里的氧还是水里的氧原子,都是氧元素。
化合物呢,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比如说水,就是由氢和氧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重要程度:这是化学学科的基石,如果不知道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就像没有砖瓦的大楼。
很多化学反应、化学理论都是建立在对元素和化合物的认识上的。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等知识。
像要理解钠元素活泼的性质,就需要了解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容易失去电子。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里到处都是。
比如铁元素的不同化合物,铁锈就是氧化铁,它影响铁制品的使用,我们就可以根据铁元素的化学性质来防锈。
在工业上制造各种化工产品也离不开对元素和化合物的把握。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贯穿整个化学学科,从化学基本概念到复杂的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等都离不开它们。
②关联知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密切联系,因为写方程式得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元素和化合物的组合。
还和化学实验有关系,比如做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就需要知道碳酸钙和盐酸这些化合物的性质。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是一些元素化学性质的记忆,像卤族元素的性质既相似又有差异。
关键点是理解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嘛。
④考点分析: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里非常重要,经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比如直接考查某个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或者写出某种化合物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详细讲解(按【理论概念类】框架)①概念辨析:元素强调的是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而化合物重点在它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别把化合物和混合物搞混了,混合物是多种物质混合的,像空气是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的化合物。
②特征分析:元素有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特征。
化学学业水平考必背知识点一、化学计量1、物质的量计算式( 4 个): n = m / M n = V / 22.4(标况气体)n = N / N A n=CV2、气体摩尔体积概念: 1 摩尔气体所占的体积3、标准状况: 0℃ ,101.3KPa4、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5、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6、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百分比浓度换算: c = 1000 · ρ· a%M7、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计算:c(浓)· V(浓) = c (稀)· V(稀)二、原子结构1、原子构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决定元数种类A( +)中子(不带电)质子与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种类Z X核外电子(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量数 =质子数 + 中子数质子数 =电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2、道尔顿:原子论汤姆逊:发现电子及葡萄干面包模型卢瑟福:α 粒子的散射实验及原子结构行星模型3、同位素概念: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同位素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4、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式: M = Ma × a% + Mb × b% + Mc ×c% + ⋯⋯5、1~18 号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式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及离子电子式:6、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量高低;电子层(K、 L、M、 N、 O、P、 Q):①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分层排布。
②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填2n 2个电子。
③最外层不超过8 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 个电子,依次类推,(第一层不超过 2 个)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 或第一层为 2 的原子为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
三、化学键1、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离子键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的相互作用........N a [: C l: ][: C l : ] M g 2 [: C l : ]N a [: O : ] 2N a。
浙江化学学考选考易错知识点1.无机化学(1)化学键的键长和键能:需要掌握不同类型键的键长和键能,例如金属键、离子键和共价键,以及在化学反应中如何改变键长和键能。
(2)锌和铝的还原性:由于锌在电位表上位于铝之上,所以锌的还原性比铝更强,容易被氧化剂氧化。
(3)酸碱中和反应:需要了解如何根据酸碱的化学计量关系进行计算,例如酸碱滴定中酸和碱的化学计量关系。
(4)非金属氧化物的性质:需要了解非金属氧化物和水的反应产物,例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反应。
(5)锂离子电池:需要了解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以及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2.有机化学(1)脂肪族化合物:要掌握脂肪族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例如烷烃、卤代烷和醇类化合物的命名。
(2)烯烃的加成反应:了解烯烃的加成反应机理,例如烯烃与卤素、氢氯酸和水的加成反应。
(3)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了解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例如醇类化合物的酸碱性和选择还原剂还原醛酮的反应条件。
(4)酯的酸酐反应:了解酯酸酐反应的机理和实际应用,例如酯酸酐反应制备有机酸的反应条件。
(5)多官能团化合物:要掌握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性质,例如醛酮和羧酸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属性。
3.分析化学(1)pH值和酸碱指示剂:了解pH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不同pH 值对应的溶液酸碱性。
同时,要了解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酸碱性范围和颜色变化。
(2)水中溶解氧的测定:要了解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和原理,例如溶解度和气压的关系,并能计算氧的溶解度。
(3)化学计量关系:需要了解摩尔比、化学计量关系等概念,并能在化学计量问题中应用。
(4)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分析:需要了解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分析方法,例如酸碱滴定、气态分析等,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5)质量分析的定性分析:需要掌握质量分析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实验步骤,例如火焰试验、沉淀试验等。
以上只是选考化学中的部分易错知识点,希望对你复习有所帮助。
化学高中学考知识点总结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化学高中学考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化学基础知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反应、化学能、化学量与摩尔、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与电解等方面。
一、化学基础知识1.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化学式、化合价、化合物命名等。
2.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3.元素周期表:周期性、周期律、周期表的结构、主族元素、副族元素等。
4.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等。
二、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核: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核外电子等。
2.电子结构:能级、能带、轨道、能量量子、电子排布规则等。
3.分子结构: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共价键、离子键等。
4.晶体结构:晶格、布拉维斯格点等。
三、化学反应1.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物理反应、化学方程式、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等。
2.单质与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反应等。
3.酸碱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等。
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热力学条件、平衡常数、酸碱离子常数、平衡移动等。
四、化学能1.化学能的转化:化学反应放热、吸热、燃烧、酸碱中和等。
2.热力学:焓变、体系的内能、焓、熵、能量守恒定律等。
3.热化学计算:热功与焓变、焓变的计算方法等。
五、化学量与摩尔1.化学量:摩尔概念、物质的量、化学计量关系等。
2.质量计算:夫人定律、质量守恒、质量百分含量等。
六、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1.离子:阴离子、阳离子、阴阳离子等。
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平衡、离子反应速率等。
3.沉淀反应:沉淀平衡、沉淀反应速率、溶液的稀释等。
七、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氧化态、还原态等。
2.氧化数与电子转移:氧化数计算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等。
3.氧化性与还原性:强氧化剂、强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等。
化学学考必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化学学考中,有一些必须背诵的知识点,下面是一些常见且重要的知识点,供你参考:一、化学反应1.反应物:化学反应中所参与的物质称为反应物。
2.生成物:化学反应中所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中所参与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4.氧化反应:指含氧元素的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过程,通常可以看作是氧元素的转移。
5.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中,氧化剂失去氧原子,同时还原剂获得氧原子的反应。
二、化学键1.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用于连接原子的化学键称为化学键,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2.共价键:通过原子间电子的共用形成的键,由单、双、三键等不同类型。
3.离子键:由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键。
4.金属键:金属元素间相互作用形成的键,金属元素之间共享自由电子。
5.氢键:由氢原子和其他较电负的原子(如氮、氧、氟)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的非共价键。
三、物质的分类1.元素: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氢气、氧气、碳2.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3.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没有确定的化学组成,例如空气、海水四、化学元素1.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表格,按照周期和族的特性进行分类。
2.周期: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横向的行数,分为1-7周期。
3.族:元素周期表中竖直排列的列数,分为1-18族。
4.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原子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等。
五、酸碱中和反应1.酸: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比如盐酸、硫酸。
2.碱: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比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3.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以上仅是一部分常见且重要的化学学考必背知识点。
化学学考知识点整理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合成、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的改善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化学学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为化学考试的备考提供帮助。
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征。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2.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的化学符号为O。
3.原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质量和电荷。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4.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如氧气分子(O2);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如水分子(H2O)。
5.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变的过程,指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生成的过程。
2.反应物和生成物:参加化学反应的原有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如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3.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每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生成的量。
受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4.反应热:反应热是反应过程的热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反应物吸收热能,生成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释放热能,生成物的能量低于反应物。
三、溶液1.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均匀系统。
溶质是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溶质溶解的介质。
2.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质量浓度=溶质质量(g)/溶液体积(L)。
3.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物质的摩尔数,计算公式为摩尔浓度 = 溶质摩尔数(mol)/ 溶液体积(L)。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必考知识点以下是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
1. 元素、化合物的命名和写式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反应类型
3. 气体的性质和理想气体方程
4. 溶液、物质溶解性和溶解平衡
5. 电化学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6. 酸碱溶液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
7.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
8. 化学键和分子构型
9.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0. 能量转化和化学反应焓变
11. 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常数
12. 化学平衡和酸碱平衡的影响因素
1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化学平衡
14. 化学键的强度和化学键能
15. 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和化学平衡
16. 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和催化反应
17. 基本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骨架
18.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氧化级
19. 涉及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您根据自己所学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复习。
高一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1.1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1.1.1 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1.1.2 化学的分类及其应用领域1.2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2.1 元素的定义与基本概念1.2.2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1.2.3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特点1.2.4 化合物的定义及组成1.3 化学式和化合价1.3.1 化学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3.2 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4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4.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1.4.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方法和要求1.5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1.5.1 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5.2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二章:物质的分类与性质2.1 物质的分类及其特征2.1.1 物态及物态变化的特征和条件 2.1.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与区别 2.1.3 溶液的组成与分类2.2 物质的性质2.2.1 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 2.2.2 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表现形式第三章:电子结构与化学键3.1 电子结构的基本概念3.1.1 电子的基本性质3.1.2 电子轨道和能级3.2 原子的能级与电子排布规律3.2.1 光谱实验和波粒二象性3.2.2 原子的能级和壳层结构3.2.3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规律3.3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3.3.1 化学键的定义和特点3.3.2 金属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和应用第四章: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4.1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机理4.1.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1.2 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4.1.3 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和描述4.2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4.2.1 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4.2.2 平衡常数的表达和计算方法4.3 平衡常数与平衡位置的关系4.3.1 平衡常数对平衡位置的判断4.3.2 平衡位置的改变与平衡条件的考察第五章:溶液的性质与酸碱中和反应5.1 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5.1.1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5.1.2 溶液中溶质浓度的计算方法5.1.3 溶液的物理性质与溶解度规律5.2 酸碱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5.2.1 酸碱溶液的定义和特征5.2.2 酸碱度的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5.3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5.3.1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和生成物5.3.2 中和反应的应用领域和相关实验第六章:化学元素周期律与化学反应规律6.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6.1.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构造与演变 6.1.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周期规律 6.2 元素周期律的扩展和应用6.2.1 元素周期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6.2.2 元素周期律的趋势和应用6.3 化学反应规律的基本概念6.3.1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6.3.2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6.3.3 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关系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7.1.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7.1.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荷转移过程 7.2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应用7.2.1 氧化还原反应的半反应方程式 7.2.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势和平衡条件7.2.3 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7.3 电化学与电解池7.3.1 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7.3.2 电化学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7.3.3 电解池的电解与电镀原理第八章:物质的性质与结构8.1 有机物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征8.1.1 有机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8.1.2 有机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8.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表示8.2.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8.2.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和应用 8.3 可能涵盖有机反应种类和机理8.3.1 有机反应种类和反应机理8.3.2 有机反应实例和应用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系统学习,我们可以全面掌握高一化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新高考高一化学学考知识点一、物质的性质1.化学元素:原子构成、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
2.化学式:离子式、分子式、化合价。
3.化学方程式:物质及反应种类、配平、氧化还原反应。
4.物质的性质:颜色、气味、味道、密度、溶解性、电导和酸碱性。
二、化学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和还原过程的特征。
2.酸碱反应:酸、碱、酸碱性物质、与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沉淀反应:沉淀的生成条件、沉淀的性质。
三、离子反应与离子产物的检验1.溶液的导电性:导电性与电解质的关系、电解质分类。
2.检验阴阳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草酸根离子和铵离子。
四、化学计算1.定律计算:钙、碱性氧化物、盐类水合物的质量关系。
2.物质的量计算:摩尔质量、摩尔质量计算。
3.溶液浓度计算: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
五、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电子、质子和中子的位置和电荷、核外电子层和核内电子层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周期律规律、同一周期和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六、化学键1.金属键:金属键的形成、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结构的特点。
2.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离子晶体的性质。
3.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共价分子的性质。
七、氧化还原和酸碱1.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和氧化状态的变化、氧化数的计算。
2.盐和酸的性质与电离解离:电离、解离、与酸碱强度相关联。
八、金属与非金属1.金属:性质、金属性作用、金属离子的颜色、金属的活动性。
2.非金属:性质、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酸和阳离子酸。
以上为新高考高一化学学考的知识点总结。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掌握化学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特点。
同时,还需学会离子反应和离子产物的检验方法,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技巧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的相关知识。
此外,了解氧化还原和酸碱的基本概念,以及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学习化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要点1.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需隔石棉网加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3.点燃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等)前要验纯4.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如。
5.酒精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着火用细沙盖灭;误食重金属离子,可服用大量鸡蛋、牛奶等含蛋白质的食物进行解毒;手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不小心沾上烧碱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6.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7.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 氯水存放在棕色瓶中,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氢氧化钠溶液在存放时不能使用玻璃塞而用橡胶塞。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提纯的装置:依次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
2.分离提纯的方法:①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如:碳酸钙和水,食盐水和沙子。
主要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②蒸馏用于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如:分离酒精和水、制取蒸馏水。
主要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
注意事项: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放在支管口处、冷凝水“下进上出”、加入沸石防止液体暴沸、需垫石棉网加热③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或溴水中的溴单质。
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注意事项:萃取剂不能溶于水,可用四氯化碳或苯,不可使用酒精(因为与水互溶)。
④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分离汽油与水、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苯与水、四氯化碳与水。
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注意事项:“下层下口放出、上层上口倒出”。
⑤蒸发用于除去易挥发的溶剂水,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是蒸发。
主要仪器:蒸发皿、玻璃棒。
注意事项: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不可加热至蒸干。
3.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用加热分解。
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是:通CO24.粗盐含(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的提纯的方法(溶解、过滤、蒸发):加氯化钡目的:除去Na2SO4,加入氢氧化钠目的是除去MgCl2,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CaCl2和BaCl2,注意:碳酸钠加在氯化钡后面,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NaOH 和Na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