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278.51 KB
- 文档页数:16
夏山学校读书报告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夏山学校》读书报告——治疗一切的是爱、认同和自由一、书名:夏山学校二、着者:.尼尔三、出版社:南海出版社四、页数:299页五、内容概要《夏山学校》讲述的是发生在夏山学校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渗透着作者.尼尔的教育理念。
其教育理念中的核心即自由,尼尔于1921年创办了夏山学校实践了他的教育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于1960年首次出版《夏山学校》,从七个章节,三个大的方面即夏山学校的日常生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疑惑与答案阐述了他的理念。
第一章尼尔用“乐园”形容了夏山学校。
夏山孩子一天的生活没有强迫,只是按自己兴趣过的生活。
他们上课完全自由,与教职人员完全平等,无需像其他学校里的孩子那样对考试对教师充满恐惧。
夏山给予孩子归属与爱,让他们通过学校大会进行自我管理;孩子反过来页忠诚于这种民主,也乐于生活在这样一个乐园里。
正如英国政府1949年在其督学报告中说到“夏山之自由并不是毫无限制的”,他们的自由来源于他们的民主自治,来源于他们的共同认可。
第二章至第六章,尼尔主要阐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关内容,他将孩子长大后的心理问题或问题行为归因于早期不自由的家庭教育。
作为家长,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而应该给予性本善的孩子自由,对孩子真诚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为教师,应该接纳孩子,给予他们认同与宽容,让孩子做他自己。
即使与孩子进行个别谈话,其目的也只是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从他们自己的需要出发实现自我。
作为这两个环境所要教育的对象,孩子只需自愿地做自己就好。
在这一大的角度,收到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影响,尼尔向我们陈述了发生在他自己身上以及他周围的实例,基本上将偷窃、纵火等归因于性的不满足,认为反对性就是反对生命。
这一关带你贯穿在他所陈述的多个实例当中。
读尼尔先生《夏山学校》这所学校不逼孩子做任何事。
孩子们不用为了学业的优异而放弃自己的游戏时间,也不用为了完成作业而放弃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不用为了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而放弃了解大自然的时间,孩子在课程学习上只需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上。
这所学校做法很奇特。
所有地方不上锁,允许孩子们损坏工具,天热的时候允许孩子们吃饭时打赤膊,允许孩子们随处脱衣服扔裤子,允许孩子玩喧闹的游戏,嘉奖少年犯的偷窃行为,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干预孩子成长,不给孩子压力,不审查孩子的读物,永远让所有孩子(包括最小的孩子)全权选择他们每日的饮食,让每个孩子在星期天早上补足他们的睡眠,学校从来没有特别宠爱的人。
这就是夏山学校。
下面一段对话:“七岁的小比利刚到夏山的时候,他的父母告诉我说他是个小偷。
一星期后,一位教员说他放在卧室桌上的金表不见了,我问女舍监知不知道这回事。
‘我看见比利在玩一只表,’她说,‘我问他从什么地方得来的,他说是从他家院子里一个很深很深的洞里捡来的。
’我知道比利把所有东西都上锁,我试着用我的钥匙将他的箱子打开,里面赫然有一只拆散的金表,那显然是用锤子和凿子敲击的结果。
我锁上箱子,叫比利来。
‘你看见安先生的表没有?’我问他。
他瞪大眼无辜地看着我说:‘没有,什么表呀?’我注视了他半分钟,说:‘比利,你知道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吗?’他抬头很有兴趣地说:‘从天上来的。
’‘哦,不是的,’我笑着说,‘你在你妈妈的肚子里长大,当你足够大的时候,就跑出来了。
’他一言不发,走到箱子面前,打开箱子,然后递给我那只拆散了的手表。
他从此改掉了偷窃习惯。
从此以后她的神情不再迷惑,也变得更快乐。
”这哪是教育?你相信吗?这是夏山学校的校长尼尔做的。
尼尔,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也是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的创始人。
《夏山学校》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经典之一”,并且“《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就是以夏山学校为原型创办的”。
夏山学校以“自由,民主,爱”为教育目标,提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的办学理念。
夏山学校读后感《夏山学校》是一本由作者韩寒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
在这本小说中,主人公韩寒通过描述自己在夏山学校的经历,展现了他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面所经历的成长和变化。
首先,夏山学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所学校位于一个偏远的山区,环境清幽,空气清新。
学校的教学理念独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与传统学校不同的教育方式让我对夏山学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韩寒在夏山学校的经历让我深受启发。
他在这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在夏山学校的生活中,韩寒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个过程中,他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放弃,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示,让我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所学校里,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学校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传统的死记硬背式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总的来说,读完《夏山学校》这本书后,我对于教育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主人公韩寒的成长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阅读《夏山学校》,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也明白了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就能取得成功。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示,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也能像韩寒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夏山学校》读后感《夏山学校》是由英国作家A.S.尼尔所著的一本关于学校教育的书籍。
这本书以夏山学校为背景,探讨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
它呼吁让学校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学校,提倡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
夏山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它在百年的建校历程中一直坚守着这一宗旨。
这所学校是现代民主学校的开拓者,也是《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原型。
与传统学校注重传授知识和灌输思想不同,夏山学校的唯一目标是让孩子做一个自由、快乐的人。
它摒弃了权威主义的管理方式,鼓励学生们发挥自主性,培养他们对学习的自我驱动力。
这本书通过描述夏山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实践和学生们的成长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孩子的主动性和兴趣导向,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
夏山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通过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信任,让他们自发地追求知识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这本书对于每一位父母来说,都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
它给我们提供了反思和思考的机会,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如何与孩子建立平等和信任的关系。
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和需求,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予他们适度的自由和支持。
这本书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响。
它提醒我们思考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
虽然夏山学校的办学理念并不适用于所有学校和所有学生,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路径和方法。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在快乐和自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综上所述,A.S.尼尔的《夏山学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
它呼吁让学校适应孩子,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
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反思与感动,引导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夏山学校读后感夏山学校是一本富有教育意义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夏山学校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教育的力量和学校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故事梗概、主题探讨、人物塑造和个人感悟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故事梗概:夏山学校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主人公小明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他因家庭困境而被送到夏山学校。
在这所学校里,小明遇到了一位富有智慧和爱心的校长,校长用他的真诚和教育理念改变了小明的人生轨迹。
在夏山学校的陪伴下,小明逐渐学会了自信、勇敢和坚持,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主题探讨:夏山学校的主题是教育的力量。
通过夏山学校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小明从一个背负贫困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信、勇敢的青年。
小说中展现了教育对个体的塑造作用,同时也呼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人物塑造:夏山学校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其中,校长是一个智慧、善良且富有教育情怀的人物,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许多学生。
小明是一个乐观、坚强的孩子,他在夏山学校中经历了许多困难,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校的帮助,他逐渐获得了成长和成功。
个人感悟:读完夏山学校,我深受触动。
故事中的小明勇敢面对困境,不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坚持和勇气是我所敬佩的。
夏山学校也让我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他们有机会追求更好的生活。
总结:夏山学校是一本充满教育意义的小说,通过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夏山学校中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教育的力量和学校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夏山学校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的影响力和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可能性。
这本小说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对教育事业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希望将来能有更多像夏山学校一样的学校,为更多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读「夏山学校」一、书籍数据:王克难(译)(1994)。
A. S. Neil着。
夏山学校(Summerhill)。
台北市:远流。
二、背景简介:本书作者A. S. Neil(1883-1973),出生于苏格兰的人文主义教育家,1921年在英国创办夏山学校,注重人性与创造潜能的发展,使学生自我实现。
教学方法重经验学习、主动探索、角色扮演与自我创造;课程强调师生共同设计、解决问题,以及开发多元化的教材,其教育理想是希望藉由一个更自由、更尊重人性、经验、人人平等及对生命充满热望之情,培育一个德、智、体、群、美五育皆健全发展的个人。
1Neil终身致力于落实「让孩子自由发展,永远站在孩子这一边」的教育信念。
出版过多本关于夏山的书,坚持对生命、爱与自由的尊重,谦称自己是「实践者,而非深刻的思想家」。
2三、内容评析:第一篇:夏山学校在阅读有关学校办学的文献时,往往有相当篇幅在讨论学校的日课表。
夏山学校中完全没有这样的安排,甚至连地位序阶和公共管理,在这间学校里也是不存在的。
Neil认为,这么做是让孩子不生活在恐惧之中3。
然而,去除权威、避谈纪律之后,会形塑出一个怎么样的学校呢?Neil在第一篇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一位五岁的孩子,认为他没有邀请Neil参加他的生日会,Neil也欣然离开。
第二个是学校议会选举没有结果,有学生以打破窗户表达他的不满,Neil没有阻止,那孩子也愿意赔偿。
从这两个例子看来,这间标榜自由的学校,究竟是造就奔放不受拘束,并且没有恐惧的理想世界,还是沦为纪律紊乱的无政府之境,还得检视更多文件来一一验证。
1卢美贵。
夏山学校评析(台北市:师大书苑,1995),2。
2A. S. Neil原著,王克难译。
夏山学校(台北市:远流,1994)。
3Neil对夏山儿童的辅导,颇有独到之处。
他的理念是藉由「个别谈话」,解除孩子们(包括小偷、恋家、逃学等问题孩子)的心房来帮助他们。
这样的做法,与今日学校辅导室的作用,或有些许雷同,然而,在学校气氛完全不一样的前提下,也很难说国民小学的辅导老师用的就是Neil那一套。
长沙市招标文件范本招标文件范本(企业名称)(招标文件编号)(日期)一、招标文件的目的和范围为了选择最佳的合作方,(企业名称)决定通过招标的方式寻找符合要求的供应商。
本招标文件旨在明确招标的目的、范围和程序,使潜在投标人充分了解(企业名称)的需求和要求,以便进行有竞争力的投标。
二、招标项目的概述本次招标的项目为(详细描述招标项目),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项目名称:2. 项目规模:3. 项目要求:4. 投标文件要求:5. 合同条款和支付条件:6. 保证金和履约金:7. 投标文件变更和撤回条件:8. 评标准则和方法:9. 投标文件的安全和保密:10. 签约和履约期限:11. 技术支持和验收标准:12. 其他附加条款:三、投标人资格要求(企业名称)对投标人的资格要求如下:1. 投标人必须具备合法注册的企业资质,并具有相关工程或产品供应的经验;2. 投标人需提供近期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证明;3. 投标人须具备良好的商业信誉和财务状况;4. 投标人需提供过往合同履约情况的证明材料;5. 其他特殊要求:四、投标文件的准备和提交1. 投标文件格式:投标文件应以中文书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封面,投标函,标书索引,技术方案,商务方案,合同范本等。
投标文件应装订齐全,完整无缺,并加盖公章。
2. 投标文件的提交:投标人应按照以下要求提交投标文件:(详细说明投标文件的递交方式、时间、地点等)五、评标和中标1. 评标委员会:(企业名称)将组建评标委员会,负责评审投标文件,并根据相关评标准则和方法进行评估。
2. 中标通知:评选结果将在评标结束后公布,并以书面形式通知中标人。
中标人应在指定时间内与(企业名称)签订合同。
3. 未中标通知:未中标人将会收到书面通知,并可在公示期间内查询评标结果。
六、其他事项1. 招标文件变更和解释权:(企业名称)保留修改、更新招标文件的权利,并保留对本招标文件的最终解释权。
2. 招标文件的费用:投标人不得要求退还已提交的投标文件费用。
夏山学校简介夏山创建于一九二一年,位于英格兰东萨佛克郡的里斯敦镇,距离伦敦约有一百英里。
简单介绍一下夏山的学生。
有些孩子五岁就来到了夏山,有些则十五岁才来。
孩子们一般在学校念到十六岁,我们通常有二十五名男生、二十名女生。
学生按照年龄分成三个班级,小班从五岁到七岁,中班从八岁到十岁,大班从十一岁到十五岁。
有些学生来自英国以外的地区,现在(一九六八年)我们有两个北欧学生,四十四个美国学生。
孩子们也按班级住宿,每班有一名保姆。
中班住在一幢石头房子里,大班则睡在茅屋里,只有一两个年纪稍大的学生住单人房间。
男孩二到四人共用一个房间,女孩也一样。
宿舍里没有内务检查,也没人替他们整理,他们完全自由。
同时,学生没有规定的制服,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穿他们想穿的任何衣服。
夏山学校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首先,上课是自由的,孩子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连续好几年不上课。
学校确实有课程表,但那只是给老师预备的。
孩子们多半按年龄分班,有时也按照兴趣而定。
我们没有什么新的教学方法,因为我们觉得教学方法并不那么重要。
只有对那些想学多位数除法的人来说,多位数除法才重要,所以一所学校用不用特殊的方法来教多位数除法并不重要,如果一个孩子真的想学它,不论用什么教法,他都能学会。
到夏山来上小班的孩子,一到时间就会欣然去上课,但从别的学校转来的学生却发誓他们再也不去上那些倒霉的课。
他们在校内到处游荡,甚至妨碍别人,也绝不愿意上课。
这种情形有时要持续好几个月,而且持续的时间和他们对以前学校的反感程度成正比。
我们的最高记录是由一个从教会学校出来的女孩创造的,她一直游荡了三年之久。
孩子从怕上课到愿意上课一般平均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很少有学生对考试有兴趣,只有那些想进大学的学生才会参加。
而在应付考试上,这些学生似乎并没有碰到特别的困难。
他们通常在十四岁左右开始用功读书,大约经过三年便去参加考试。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次成功,但重要的是,他们会再接再厉。
《夏山学校》读书报告——治疗一切的是爱、认同和自由一、书名:夏山学校二、着者:A.S.尼尔三、出版社:南海出版社四、页数:299页五、内容概要《夏山学校》讲述的是发生在夏山学校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渗透着作者A.S.尼尔的教育理念。
其教育理念中的核心即自由,尼尔于1921年创办了夏山学校实践了他的教育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于1960年首次出版《夏山学校》,从七个章节,三个大的方面即夏山学校的日常生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疑惑与答案阐述了他的理念。
第一章尼尔用“乐园”形容了夏山学校。
夏山孩子一天的生活没有强迫,只是按自己兴趣过的生活。
他们上课完全自由,与教职人员完全平等,无需像其他学校里的孩子那样对考试对教师充满恐惧。
夏山给予孩子归属与爱,让他们通过学校大会进行自我管理;孩子反过来页忠诚于这种民主,也乐于生活在这样一个乐园里。
正如英国政府1949年在其督学报告中说到“夏山之自由并不是毫无限制的”,他们的自由来源于他们的民主自治,来源于他们的共同认可。
第二章至第六章,尼尔主要阐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关内容,他将孩子长大后的心理问题或问题行为归因于早期不自由的家庭教育。
作为家长,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而应该给予性本善的孩子自由,对孩子真诚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为教师,应该接纳孩子,给予他们认同与宽容,让孩子做他自己。
即使与孩子进行个别谈话,其目的也只是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从他们自己的需要出发实现自我。
作为这两个环境所要教育的对象,孩子只需自愿地做自己就好。
在这一大的角度,收到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影响,尼尔向我们陈述了发生在他自己身上以及他周围的实例,基本上将偷窃、纵火等归因于性的不满足,认为反对性就是反对生命。
这一关带你贯穿在他所陈述的多个实例当中。
最后一章尼尔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回答了大家六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教育的一般性问题,夏山学校的问题,养育孩子的问题,性的问题,宗教的问题以及学校的问题。
我读「夏山学校」一、书籍数据:王克难(译)(1994)。
A. S. Neil着。
夏山学校(Summerhill)。
台北市:远流。
二、背景简介:本书作者A. S. Neil(1883-1973),出生于苏格兰的人文主义教育家,1921年在英国创办夏山学校,注重人性与创造潜能的发展,使学生自我实现。
教学方法重经验学习、主动探索、角色扮演与自我创造;课程强调师生共同设计、解决问题,以及开发多元化的教材,其教育理想是希望藉由一个更自由、更尊重人性、经验、人人平等及对生命充满热望之情,培育一个德、智、体、群、美五育皆健全发展的个人。
1Neil终身致力于落实「让孩子自由发展,永远站在孩子这一边」的教育信念。
出版过多本关于夏山的书,坚持对生命、爱与自由的尊重,谦称自己是「实践者,而非深刻的思想家」。
2三、内容评析:第一篇:夏山学校在阅读有关学校办学的文献时,往往有相当篇幅在讨论学校的日课表。
夏山学校中完全没有这样的安排,甚至连地位序阶和公共管理,在这间学校里也是不存在的。
Neil认为,这么做是让孩子不生活在恐惧之中3。
然而,去除权威、避谈纪律之后,会形塑出一个怎么样的学校呢?Neil在第一篇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一位五岁的孩子,认为他没有邀请Neil参加他的生日会,Neil也欣然离开。
第二个是学校议会选举没有结果,有学生以打破窗户表达他的不满,Neil没有阻止,那孩子也愿意赔偿。
从这两个例子看来,这间标榜自由的学校,究竟是造就奔放不受拘束,并且没有恐惧的理想世界,还是沦为纪律紊乱的无政府之境,还得检视更多文件来一一验证。
1卢美贵。
夏山学校评析(台北市:师大书苑,1995),2。
2A. S. Neil原著,王克难译。
夏山学校(台北市:远流,1994)。
3Neil对夏山儿童的辅导,颇有独到之处。
他的理念是藉由「个别谈话」,解除孩子们(包括小偷、恋家、逃学等问题孩子)的心房来帮助他们。
这样的做法,与今日学校辅导室的作用,或有些许雷同,然而,在学校气氛完全不一样的前提下,也很难说国民小学的辅导老师用的就是Neil那一套。
《夏山学校》读后感《夏山学校》是一本非常打动人心的故事,它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夏山上开办学校,为山区的孩子们提供教育的机会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人类的善良和无私,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主人公汤姆的眼睛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他相信教育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因此,他放弃了城市的工作机会,来到了夏山上开办学校。
在这个学校里,他不仅是一名老师,还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家长。
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感染了每一个孩子,并帮助他们找到了自信和力量。
这种无私的奉献和付出让我深受震撼,我也深深地为他感到骄傲。
通过汤姆的努力,夏山学校成为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地方。
不仅孩子们能够接受正规的知识教育,还能够学习到实用的生活技能,比如种地、养牛等。
他们不再与山区的贫困和落后为伍,而是能够展望未来,希望自己的生活会变得更好。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整个社会的面貌。
而除了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还向我们展示了人们的善良和友爱。
在夏山学校,汤姆不仅是一名老师,还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家长。
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感染了每一个孩子,并帮助他们找到了自信和力量。
类似于汤姆这样的人并不是没有,只是他们并不需要被表扬和赞美,他们默默地奉献着,默默地为他人付出着。
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这种无私的奉献和付出让我深受震撼,我也深深地为他感到骄傲。
除了汤姆,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汤姆的朋友艾米利亚,她是一个勇敢而独立的女性,她不惧困难和逆境,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还有孩子们的家长,他们虽然生活贫困却无私地把自己最珍贵的财富——孩子交给了汤姆,相信他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未来。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多启示,他们告诉我,只要有梦想,只要有勇气,我们就能够创造奇迹。
通过这本书,我也深深地意识到,教育是改变社会的重要手段。
在富裕的城市里,我们或许已经习以为常地接受了教育,却没有意识到在贫困的山区里仍有许多孩子渴望上学的心愿。
夏山学校读后感《夏山学校》是九九年的一部影片,该影片根据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说家林语堂同名小说改编。
这是一部以校园为背景的青春爱情电影,讲述了一个少年少女在夏山学校相遇、相知、相爱的故事,同时也揭示了教育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杨涛的中学生,他平时看似调皮捣蛋,但内心却有着对知识的渴望。
他的家境贫寒,为了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加入了夏山学校。
在这个名副其实的“学之山”,杨涛遇到了同样渴望知识的女生齐莉莉。
两人一拍即合,一起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夏山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学校,这里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
相比传统的教育模式,这里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创造性思维。
每个学生在这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
这种教育模式让杨涛和齐莉莉有了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探索空间,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了许多成就。
在夏山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杨涛和齐莉莉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好成绩,还逐渐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他们通过对老师和同学的深入交流,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同样也有自己的困惑和烦恼。
他们学会了关心和尊重他人,也学会了坚持自己的梦想。
通过与齐莉莉的相处,杨涛还逐渐明白了爱的真谛,懂得了宽容和理解。
电影《夏山学校》通过展现夏山学校的特殊教育理念,呼吁人们为学生提供更自由、更开放的学习环境。
它以一个少年少女的成长故事为线索,让观众体验到了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通过电影中的情节和台词,观众们可以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情商。
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机会,才能培养出更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观看《夏山学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项持久的事业,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只有在适合他们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出他们最大的潜能。
而夏山学校给了我启示,学校应该关注学。
《夏山学校》读后感《夏山学校》读后感1《夏山学校》讲的是英国的一所名叫夏山的学校,这本书的作者即是夏山学校的创办人“AS尼尔”,尼尔先生所创办的这所学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夏山,孩子们是被高度尊重的,在这里的孩子梦都是个性的、幸福的。
创办者尼尔和他的妻子共同的办学理念是“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
”尼尔校长说:“夏山学校宁可培养一位快快乐乐的清道夫,也不愿造就一位神经兮兮的首相。
”心理学家认为“快乐为学习之母”。
其实,快乐是一生的财富,快乐的人比较能够以轻松的心情迎接挑战,快乐的人比较能够以理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快乐的孩子比较容易成功,失败不能令他沮丧,烦恼也不会阻碍他继续追求成功。
教育应该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更要关注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尼尔先生本着爱的理念,鼓舞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也热爱別人的生命;他对小孩深具爱心与信心,“孩子们的幸福与快乐的程度全靠我们给他的爱和赞许而定。
小孩对爱和赞许的需要远超过对知识的需要。
”夏山学校主张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边。
跟孩子们站在一边,就是给孩子爱,那并不是一种占有的爱,也不是一种不讲理智的爱,而是一种让孩子感觉到你爱他,也赞同他们一些成人们看不懂的行为的爱。
尼尔书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由!给儿童自由,就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成长的规律,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要孩子做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对工作感兴趣、对友谊感乐趣、对爱情感快乐的人,或者让他成一个痛苦的、冲突的、恨自己和恨社会的人,这大权操在家长和老师手里。
幸福是怎样获得的呢?我的答案是——消除权威。
让小孩做他自己要做的人,不要教导他,不要教训他,不要勉强他上进,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
这也许不是你喜欢的答案,但是如果你不采用我的答案,你应该自己去找更好的答案才是。
”——摘自《夏山学校》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的教师应该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改正生活、学习中的坏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夏山学校读后感《夏山学校》是一部由韩国作家崔瑞贞所著的小说,通过讲述一群孩子在夏山学校的成长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纯真。
这部小说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在夏山学校度过青春时光的孩子们,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故事和成长经历。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这些孩子们在夏山学校的生活,他们经历了友情、爱情、亲情、背叛、成长等各种情感和人生的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成长,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也懂得了珍惜和感恩。
在这些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纯真。
有的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选择了逃避,有的孩子则选择了坚强和勇敢。
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展现出了自己的一面,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脆弱和坚强,有着自己的懦弱和勇敢,这些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
除了对人性的思考,这部小说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在夏山学校的故事中,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成长,他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他们都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这让我明白到,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是无法避免的,但只有通过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最后,这部小说也让我明白了珍惜和感恩的重要性。
在夏山学校的故事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遗憾和不幸,但他们都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他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感恩生活,在困难中珍惜幸福,这让我深受触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珍惜和感恩,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比我们更不幸的人。
总的来说,读完《夏山学校》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小说让我明白了人生中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性,也让我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读这部小说,也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和启发。
《夏山学校》读后感夏山学校是一本由韩寒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夏山学校度过的一段青春时光。
这本小说深入人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下面将从情节、人物塑造、主题等方面分析《夏山学校》这本小说的魅力。
一、情节引人入胜《夏山学校》的情节紧凑有趣,引人入胜。
小说以夏山学校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这个特殊的学校中的成长故事。
他们在这里经历了友谊、爱情、争斗等各种情感,同时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和困惑。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被深深吸引。
1.1 引人入胜的开篇小说以主人公韩寒的回忆为开篇,通过描述夏山学校的特殊环境和学生们的生活,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充满神秘感的世界。
1.2 情节紧凑的发展小说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成长轨迹,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矛盾冲突,使情节紧凑有趣,读者很难停下来。
1.3 情节高潮迭起小说中的高潮迭起,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转折点和突破,他们在夏山学校中经历了各种挑战和考验,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二、人物塑造生动鲜明《夏山学校》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各具特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2.1 主人公韩寒的塑造韩寒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年轻人。
他的坚持、勇敢和对友谊的执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2 其他人物的形象描写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各具特色,如聪明机智的阿姨、热血激昂的小白、内心脆弱的小玉等。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使他们栩栩如生,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2.3 人物形象的发展变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情节的推动下发生了变化,他们从最初的迷茫和困惑逐渐成长起来。
这种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们的成长过程。
三、主题思想深刻《夏山学校》的主题思想深刻,通过对年轻人成长的描写,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1 青春与成长小说中的年轻人在夏山学校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惑,他们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思考,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
∙ A.S.尼尔:(A.S.Neill ,1883—1973),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创始人。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
作为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
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
”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
《窗边的小豆豆》的巴学园便是以夏山学校为原型创办的。
1960年本书出版后,迅速在全球掀起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儿童纷纷前往夏山就读。
本书仅在美国,10年就销售超过200万册,并被600多所大学指定为教育必读书。
目前,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越来越多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专家奉为人类不可缺少的教育经典。
∙书评:孙云晓:青少年教育专家我读过《夏山学校》,我羡慕夏山学校,我相信再差的学生进了夏山学校都会变好,因为夏山学校给孩子几乎是无限的自由。
而正是这些自由,唤醒了孩子美好向上的心灵。
孙瑞雪:儿童教育专家今天,在市面上畅销的书:《窗边的小豆豆》、《夏山学校》等书,描写的都是20世纪前半叶一些教育先驱所做的尝试,令人安慰的是这些尝试已经在今天,在全球二分之一的国家里成为现实。
李跃儿:儿童教育专家凡是读了《夏山学校》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孩子只要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可以在两年之内学完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全部课程而考上大学,这是为什么?……在这种最“不强迫孩子学习”的学校里,为什么考上大学的比率要比其他学校高出70%以上?小巫:儿童教育专家我们做父母的,要想孩子将来幸福,应该努力支持孩子“自我”的成长和完善,而不是简单地设定一个“框框”,要求孩子达到父母预想的样子。
《夏山学校》里尼尔提到,他不赞成很多家长要求孩子从小遵从严格的道德、礼节,也许那些家长的行为就是在设定这样的“框框”。
亨利·米勒:美国著名作家西方世界还没有一位教育家可以和A.S.尼尔比肩,《夏山学校》无疑让我们在黑暗的路途上看到了一丝微光。
【導讀人:郭實渝】Summerhill: A Radical Approach to Child RearingBy A. S. NeillNew York: Hart Publishing Company. 1960全書共400頁,本篇導讀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按照原書的章節,依序將其中重要的觀點提出,作為仔細閱讀的綱領。
第二部分為本人對本書的一些評論。
第一部分Erich Fromm(批判社會學者)為本書寫前言,夏山學校在 A. S. Neill (1883-1973)於1921年創辦以來,始終堅持Neill體系。
Fromm為此體系整理出十條辦校的原則,說明Neill的自由學校理念,而且Neill與該校的老師們都能誠摯的遵行。
學校以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為教育目標。
所謂自我決定就是以自由代替權威,不使用壓力教導兒童。
Neill的這個體系,在教養兒童上的確是一個激進手段。
下面是Fromm 提出Neill的十項原則:1、Neill堅決相信「兒童是善良的。
」他相信,一般兒童不是天生殘缺、懦弱、及沒有靈魂的機器,而是充滿對生命的熱愛與興趣的個體。
2、教育的目的—也是生命的目的—是快樂的工作與發掘幸福。
3、教育上,只培養兒童的智能是不夠的,必須是智能與情緒的共同發展。
4、教育必須配合兒童心理的需要與能力的訓練,對人們的兼愛是在兒童時期以後才會發展的。
5、教條、規訓、及懲罰,加諸於兒童身上,會產生恐懼,恐懼造成敵意,這些雖然不一定感受到,但都會癱瘓兒童感覺的本然性與努力。
6、自由並不是放縱(freedom does not mean license),這是Neill非常強調的,也就是人際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老師不會對兒童施壓,兒童也沒有權力使用壓力反抗老師。
7、與上一原則連帶的是,老師必須是真心誠意的,如不對兒童說謊。
8、健康的兒童發展遲早有必要離開父母,父母的角色被社會取代,最後能完全獨立的面對世界。
9、歉疚的感覺會使兒童將它與權威連結,歉疚也妨礙個人的獨立。
這些感覺造成反抗、悔改、順從、及新反抗等的循環行為。
歉疚並非來自良心,而是來自認清了不服從權威的結果,與造成的恐懼。
10、夏山學校不提供宗教教育。
按照Neill的說法,夏山學校並非不關心所謂人類的基本價值,只是「宗教理論是相信者與不相信者之間的爭執而已。
」下一代的小孩可能會有新的信仰,推翻現在的信念,如相信快樂超過了相信原罪。
Neill的想法上,不以教育兒童來適應社會秩序,而是努力養育兒童成為快樂的人們。
Fromm提到,他並不見得同意Neill書中每一句話,至少有兩點保留:(1)Neill 似乎低估了智性教育的重要,而只重視情緒上的快樂與本然性,以及對世界的感情與藝術價值。
(2)過於藉助Freud的心理分析預設,如Freud過分重視「性」的意義。
總而言之,Fromm對本書的評價是,Neill是頗具有勇氣的教育實踐者,努力實踐他的理想。
也是一位實驗家與觀察家,從不強調自我。
他混和了教育與治療,向兒童展示了生命是值得把握,不是逃避的。
全書分為七章,其中許多重複。
因為作者是在重述自己的經驗,文筆流暢,自然而且容易瞭解。
在本書讀完之後,應該有時間看看有關夏山學校的最新文獻。
因為日換星移,這所學校也經過了將近九十年的經營,兒童長大,教師也老了,世界也有不少的變動,人們的思考與容忍度有不少的變化。
現在的狀況如何,與英國政府間的爭議是怎樣的,值得看看。
第一章是Neill陳述自己的夏山理念,及它與其他學校之不同。
在敘述夏山學校的運作中,包括學生自治、男女同校、工作、遊戲、跳舞、運動等等活動、最後以英國政府的視察報告,與夏山的未來作結束。
第二章,以與兒童教養有關的問題為討論主題,包括課程、責任、行為、心理、獎懲、自由等等。
第三章,討論有關「性」教育的議題。
第四章,宗教與道德。
第五章,兒童的行為。
第六章,家長的問題。
第七章,面對其他問題,Neill提出的答案,如婚姻、宗教、死亡、種族等。
下面就各章節討論。
Neill在緒論中,提出一句格言:夏山學校是一個治療不快樂兒童,使他們能快樂成長的地方。
本書就是這個地方的故事。
第一章夏山學校 Summerhill1、夏山的理念,1921年成立,人數為45人左右,分為三組:年齡最小為5-7歲,中間為8-10歲,最年長的是11-15歲。
不少來自國外。
一律住校,成立之初的理念是:建立一個適合兒童的學校,並非為適合社會而設的教育兒童的學校。
課程—上課是隨性的,只有老師有上課表,學生有自由上課或不上課。
學生—沒有任何恐懼,大家都是平等的相處,相互尊重,沒有長幼之分,大家都是朋友。
2、夏山的日程,學期開始,公布上課表。
早餐為8:15到9:00。
上課至1:00,下午為自由活動時間。
週六晚上是學生大會時間(generalmeetings)。
3、比照標準教育(standard education),主張遊戲中學習。
4、成功與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標準是能夠愉快的工作與積極的生活,自信的面對未來。
夏山的畢業生,沒有什麼天才,有幾位頗具創意的藝術家。
一般來說,十二歲以下,使用自由的方法教育最有效,超過十二歲,則要花許多時間丟棄傳統教育的影響。
5、輔導課,個人課輔與輔導,包括情緒問題與性教育等。
6、自我管理的形式,懲罰方式以罰錢為主。
仍有一個重要問題,始終未能解決,即個人與社群的爭執。
7、男女共同教育,沒有大問題。
8、工作、課業、或課外活動,完全自動(懶惰的意義)。
9、遊戲。
10、戲劇表演,完全自動,自己寫劇本、扮演角色等。
11、音樂與跳舞。
12、運動與比賽,如冬季的冰上曲棍球,夏季的網球等。
13、英國政府官員的報告,並不能贊同此系統,問題在:(1)年紀小的學生缺乏好的老師(2)教學品質(3)缺乏導師(4)缺乏隱私但在教學的一般成果上,也有不少優點:如:藝術工作成績優良創作也有不少的體能活動14、夏山的未來,夏山未來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夏山理念的未來對人文應有重要的影響。
第二章兒童教養問題1、不自由的兒童 The Unfree Child住在世界各角落的不自由兒童,被形塑、制約訓練、壓制的小孩,坐在無生氣的學校教室,日後,更會在無生氣的公司上班,然後,進一步將這種感受與生活形態傳給他的小孩。
心理學家認為這種心理的傷害是在生命中前五年、甚至更小造成的。
出生時就是不自由的開始,將小孩形塑成一個有規矩的個體,將義務放在快樂之前。
我認為,不自由的教育造成無法完全的「活」(lived fully) 。
這種教育完全忽視生命中的情緒,因為情緒是活的,缺乏表達的機會只會造成卑賤、醜陋與仇恨。
只有頭腦受教育是不夠的,情緒要能自由,智慧會自己發展。
我堅決的相信,沒有問題兒童,只有問題家長。
或許可以說只有問題人性(a problem humanity)。
被緊緊包裹住的新一代將很困難和平相處的生活在一起,沒有仇恨。
2、自由的兒童 The Free Child自我管理(self-regulation),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人是沒有原罪的。
分辨自由與溺愛或寵愛,因此,Freedom does not involve spoiling the child.一個迷思:小孩只有在壓力下才會成功、成長。
夏山小學打破這個迷思。
生命中要表現誠意,教育兒童有誠意,兒童也會有誠意。
我發現,(1)小孩是具有誠意的動物,誠意也是唯一對待小孩的辦法。
(2)生命目標是快樂、生命的罪惡是限制與破壞快樂。
誠意有困難,自由也不容易。
(3)給予兒童自由,讓他們過自己的生活,克服無知。
(4)允許兒童自私,以自己的興趣為先。
(5)不要加諸兒童任何權威,讓兒童能自我紀律(self-discipline) 不需要書本教。
3、愛與贊同 Love and Approval認清兒童不是小大人,但要相信他們,愛與贊同、信任、了解他們信任就是不說謊,對子女、對自己。
4、恐懼 Fear輔導學生排除恐懼恐懼是自然界的律則,生存、永續都是因為恐懼。
打罵會強化兒童的恐懼。
分辨不安與恐懼,有些是自然的,有些是不健康的。
自由能使小孩克服恐懼。
5、自卑與幻想 Inferiority and Fantasy小孩對其他人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會產生自卑,但性器官的大小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幻想是自我中心的,逃避現實,假想玩伴等。
這些都是替代品。
6、破壞 Destructiveness小孩對價值、財物沒有觀念。
兒童是原始的,沒有文明概念,女孩較不易損毀物品。
7、說謊Lie說謊的小孩來自說謊的父母。
說謊大部分是因為害怕。
分辨lying 與 being dishonest。
可以是誠實且說謊者,生活上大事要誠實,小事可以說謊(如社會禮儀的要求),也就是一些 white lie 。
8、責任 Responsibility小孩應有負責任的概念,應有責任感。
用常識判斷。
9、服從與規訓 Obedience and Discipline服從應是給予與接受雙方面的。
兒童不是服從權威,但自由的目標是每個人有自由作任何事,只要不侵犯到其他人的自由。
服從是社會禮儀,出自內心。
規訓是工具,管訓是宗教性的。
小孩若在家也能自我規範,則不需要管訓。
在夏山,平等的對待兒童,兒童能聰明的分辨出愛與恨,若被給予愛,也會回報以愛。
沒有父母管訓的愛的環境,會安定許多麻煩的兒童。
10、賞與罰 Rewards and Punishment獎賞是多餘的,應是出自內心,對工作完成之自我滿足就可以了。
罰也是一種不公正,同時是一種仇恨的行為。
11、排便與廁所訓練 Defecation and Toiler Training小孩對糞便很有興趣,其實這也是自然現象小孩的興趣會自然活過去的。
12、食物 Food由兒童選擇食物,一週後,會選擇營養均衡的餐點。
在夏山,小孩有權決定食物單,三種主菜的選擇,因此很少浪費,也少有拉肚子或便秘的。
(準備三餐仍是大人的工作,因此還不能算完全由學生自主。
)13、健康與睡眠 Health and Sleep室外空氣新鮮的生活,快樂健康,很少有生病的情況。
睡眠較難控制。
14、清潔與衣著 Cleanliness and Clothing男女生有別,15歲以上男女生都關心自己的儀表。
衣著較不容易控制,仍然不應由父母決定應該穿什麼衣服。
15、玩具 Toys幼兒房中充滿破損的玩具,中產階級的小孩有過多玩具,而且過於昂貴。
16、噪音Noise小孩是很吵的,這是自然的,到14歲應該可以度過這段時期。
17、禮貌 Manners禮貌不能教,能想到他人,誠心的感受到他人,產生尊重。
禮節可以教,裝飾禮貌。
小孩之間會相互改正,在夏山社區的氣氛下,禮貌自然會出現。
18、金錢 Money若以金錢為愛小孩的標準,給太多或太少都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