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3.46 MB
- 文档页数:35
创意型图书馆设计方案设计方案:1. 空中悬浮图书馆:将图书馆设计为一个悬浮在空中的结构,类似于飞船,通过大型气球或者强力磁力悬浮在空中。
这样的设计既能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又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独特而宁静的阅读环境。
2. 海底图书馆:将图书馆建在海底,无论是在海底山脉还是珊瑚礁旁边,都会为读者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透明的玻璃结构和充足的自然光线将带来宁静而舒适的环境,同时也能提供海洋生物和珍稀植物的观赏。
3. 迷宫图书馆:将图书馆设计成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通过纵横交错的通道和房间,读者可以探索不同的书籍和知识领域。
每个房间都设有舒适的座位和阅读区,为读者提供独特而互动的阅读环境。
4. 绿色垂直图书馆:将图书馆设计成一个垂直的结构,外墙覆盖着绿色植物和垂直花园。
读者可以顺着垂直通道逐层上升,每一层都设有不同主题的书籍和阅读区,同时也能享受到绿色环境和自然光线的滋养。
5. 超级数字图书馆:将图书馆设计为一个全数字化的空间,通过大型显示屏和虚拟现实技术,为读者创造一个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读者可以通过手势控制和虚拟导航来浏览和阅读书籍,同时也能参与虚拟交流和互动。
6. 未来地下图书馆:将图书馆建在地下,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设计,创造一个未来感十足的阅读空间。
独特的地下建筑结构和光线设计,为读者提供一个安静而专注的阅读环境,同时也能展示未来科技与文化交汇的力量。
7. 艺术主题图书馆:将图书馆设计成一个艺术主题的建筑,不同楼层和区域展示不同艺术形式和主题。
读者可以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享受阅读和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8. 古堡图书馆:将图书馆设计成一个类似古堡的建筑,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将给读者带来一种穿越时空的感受。
内部设计兼顾美学和功能性,为读者提供一个兼具古典和现代的阅读空间。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建筑作为文化和知识的载体,起到了存储和传播知识的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图书馆建筑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范。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探讨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一、空间规划1. 功能分区图书馆空间应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分区。
主要分区包括借阅区、阅览区、自习区、多媒体区、会议室等。
不同区域应有明确的划分,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 空间布局在空间布局上,应考虑连通性和便利性。
借阅区应位于进入图书馆后的显眼位置,方便读者查阅书籍。
阅览区应采取开敞式布局,确保舒适的阅读环境。
同时,要合理安排通道和楼梯,方便读者的行动和交流。
3. 自然光利用图书馆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
在设计中应尽量增加天窗和大窗户,使光线能够渗透到室内。
这不仅能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还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二、建筑安全1. 疏散通道设计为了确保读者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应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应直达出口,并有明显的标识,方便读者迅速撤离。
通道宽度应符合消防安全规定,以确保安全疏散。
2. 防火设计图书馆建筑应设置防火门和防火墙,以隔离火势蔓延。
同时,应安装灭火设备,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防火性能良好的材料,减少火灾的风险。
3. 安全监控系统为了保障读者和图书的安全,应在图书馆建筑内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包括视频监控设备和入侵报警系统,确保对图书馆内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
三、环境友好1. 节能设计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采用节能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和照明,采用高效的绝缘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2. 可持续建筑材料在图书馆建筑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可持续使用的建筑材料。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应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如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3. 绿色空间设计图书馆建筑周围的绿色空间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美化。
l总则1.0.1为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图书馆及各类专门图书馆等的xx、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图书馆建筑必须满足文献资料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和安全防护等功能要求,并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
1.0.4图书馆建筑设计应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适应现代化服务的要求,并力求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
1.0.5图书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区、县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2.0.2高等学校图书馆College Library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服务性和学术性强的大专院校和专科学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简称高校图书馆。
2.0.3科学研究图书馆Research Institutionl。
lbrary具有xx专业性强,信息敏感程度高,采用开架的管理方式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服务手段的各类科学研究院、所的图书馆,简称科研图书馆。
2.0.4专门图书馆Sneciall。
lbrary专门收藏某一学科或某一类文献资料,为专业人员服务的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地质图书馆等。
2.0.5普通阅览室General Reading Room以书刊为主要信息载体供读者使用的阅览室,是图书馆中数量较多的一种阅览室。
2.0.6特种阅览室SPecial Reading Room指“音像视听室”、“缩微阅览室”、“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等。
这类阅览室,读者须借助设备才能从载体中获取信息。
对建筑设计有特殊要求。
2.0.7开架阅览室OPen Stack Reading Room藏书和阅览在同一空间中,允许读者自行取阅图书资料的阅览室。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提纲:一、设计理念和目标二、空间规划和布局三、建筑造型和立面设计四、材料和结构五、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设计一、设计理念和目标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应该满足教育机构教学、研究、文献资料管理等多种需求。
在设计方面需考虑到功能、美观、安全等的要求,同时结合大学文化与建筑特性进行设计。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内涵和时代特点的传承和创新。
二、空间规划和布局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空间规划和布局应该符合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如舒适性、便利性、使用效率等方面,注重图书馆的分区和功能合理性。
合理利用建筑空间,使之能够连接其他校园建筑,同时提供视觉上的开放性和封闭性,满足不同需求的使用要求。
三、建筑造型和立面设计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是学校的代表性建筑,因此建筑造型和立面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造型需要符合当代建筑设计的审美标准,独树一帜,并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
同时,在立面设计上,需要考虑到建筑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体现建筑所代表的文化特色。
四、材料和结构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建筑安全性都需要考虑使用的材料和结构的品质和耐久性。
引入高新技术,如智能控制、节能技术等新的技术,满足建筑能源节约和环保要求,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创造一个科技与环保有机结合的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建筑。
五、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设计建筑设计的绿色发展焦点在于环保理念的前沿性。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在设计中应考虑到建筑与自然的互动,体现绿色设计的理念。
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推崇良好的生态理念,提高环保的意识,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案例:一、韩国汉阳大学图书馆:该图书馆在建造前考虑到了环境保护的因素,采用了双层玻璃窗、太阳能体系、以及节水系统等,独具特色。
二、上海中山大学图书馆:该图书馆在设计时将主立面朝海,营造了开放感,并能抵挡台风。
四层的设计采用主要的自然采光,增强建筑内部的明亮度,绿色设计更能够体现。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l总则1.0.1为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图书馆及各类专门图书馆等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图书馆建筑必须满足文献资料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和安全防护等功能要求,并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
1.0.4图书馆建筑设计应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适应现代化服务的要求,并力求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
1.0.5图书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区、县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2.0.2高等学校图书馆College Library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服务性和学术性强的大专院校和专科学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简称高校图书馆。
2.0.3科学研究图书馆Research Institutionl。
lbrary具有馆藏专业性强,信息敏感程度高,采用开架的管理方式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服务手段的各类科学研究院、所的图书馆,简称科研图书馆。
2.0.4专门图书馆Sneciall。
lbrary专门收藏某一学科或某一类文献资料,为专业人员服务的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地质图书馆等。
2.0.5普通阅览室General Reading Room以书刊为主要信息载体供读者使用的阅览室,是图书馆中数量较多的一种阅览室。
2.0.6特种阅览室SPecial Reading Room指“音像视听室”、“缩微阅览室”、“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等。
这类阅览室,读者须借助设备才能从载体中获取信息。
图书馆设计规范基地和总平面1 图书馆的基地宜选择环境安静、场地干燥、排水流畅、通风良好;远离易燃易爆、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的污染源;并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及文化建筑的网点布局。
2图书馆宜独立建造。
如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必须充分满足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并自成一区,单设出入口。
3 总平面布置应作到功能分区明确,使人流与书流分开。
道路布置应便于图书运送、装卸和消防疏散。
4 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览区应有单独的入口和室外活动场地。
5 职工住宅和宿舍不宜建在馆区之内,用地毗连时应加分隔。
6馆区总平面宜布置绿地、庭院,创造幽美的阅览环境,并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建筑设计1)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职能分别配备藏书、借书、阅览、内部业务、技术设备、公共行政和辅助等各种空间或用房。
2)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编、藏、借、阅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工作人员和书刊运送便捷通畅,互不干扰。
3)图书馆各藏、阅空间的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公用载人电梯。
5)藏、阅、工作空间应尽可能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节约能源。
6)一般阅览室与业务用房的天然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小于1.5%,亮度不足时应设辅助照明。
7)图书馆各种用房天然采光设计参数应符合表3.1.7的规定。
8)图书馆各种用房应按其安静程度要求分区布局,允许噪声级标准不应大于表3.1.8的规定。
图书馆内各种用房天然采光--记住几个主要的藏书部分注意点1 )图书馆的藏书空间分为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和阅览室藏书三种形式,各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
2)基本书库应和辅助书库及同层的阅览室保持便捷的联系;分布在各开架阅览室的藏书可分散存放,也可集中布置在一个固定的藏书区内。
3 )基本书库的结构形式和柱网尺寸应适应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和选定书架的排列要求。
4)书库、开架阅览室应以选用活动书架、积层书架为主;书库必须采用多层书架时,每个藏书空间不得超过三个书架层。
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分析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开展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其建筑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图书馆建筑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功能性、环境适应性和美学上的考虑。
一、功能性考虑图书馆作为知识存储和传播的场所,其功能性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功能性方面,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该满足以下需求:1. 容纳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源:图书馆的设计应提供充足的书架空间和储藏室,确保可以容纳大量的图书和文献资源,同时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展和增加。
2. 提供良好的阅读和学习环境: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读者的舒适度和隐私性。
舒适的阅读和学习区域、安静的环境、充足的自然光线和良好的通风系统都是必要的。
3. 提供便捷的书籍检索和借阅服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读者的使用便捷性,提供明确的书籍分类和编号系统,同时还要为借阅和还书提供方便的服务区域。
二、环境适应性考虑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环境适应性,包括以下方面:1. 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的结合: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提供良好的采光环境,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适当的采光可以提高读者的舒适度和集中力。
2. 温度和湿度控制:由于图书馆收藏的书籍需要保持良好的保存状态,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合适的空调和除湿系统可以确保图书的长期保存。
3. 噪音隔离设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该采用隔音材料和设计,以减少外界噪音对读者的干扰。
同时,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应有明确的隔音措施。
三、美学考虑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和学术交流场所,其建筑设计应该体现美学价值,以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1. 建筑外观设计:图书馆的外观设计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还要突出其文化和学术特点。
建筑师可以采用创新的形状和材料,以展现建筑的个性和独特性。
2. 室内布局设计:图书馆的内部布局设计应该考虑到读者的体验和感受。
合理的空间划分、丰富的装饰和舒适的家具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3. 艺术元素的应用: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可以融入艺术元素,如雕塑、壁画等,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性和吸引力。
图书馆建筑设计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一、概述本图书馆位于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内,总建筑面积约为8240平方米,总藏书量为55万册,总建筑投资1800万元,选址于逸夫科技馆北面,新教科大楼东侧,总用地面积约7120平方米,主体三层。
现代图书馆不仅是日常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熏陶心智、与人交流的场所。
因而,设计中充分考虑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特点及其服务特征,综合利用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力争设计建造一座高科技、搞效能、高品位、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于广大师生。
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后,其独特的建筑造型、良好的室内外空间及环境,和先进的设备,蒋使其成为工大的标志性建筑,并为师生所喜闻乐见。
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2006)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6-2006)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5、其他国家、地方有关法令、法规6、提供的地形图和任务要求三、总平面设计图书馆建设地点位于逸夫科技馆的北面,新教科大楼和旧图书馆的东侧,运河的南侧。
在图书馆总平面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建筑与周边的环境协调,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结合默契,形成优美的生态景观。
建筑主人流、办公人员及书籍出入口分设于合理区位,并在建筑主入口处形成室内外及虚空间两个空间,即可满足规范要求,也可满足师生小型文化活动的需求。
用地内设计室外可停车10辆,符合学校及图书馆使用要求。
基地内建筑可四面环行,符合总平面的消防要求。
四、建筑设计建筑形体上突出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风格,建筑朝向除考虑南向因素外,还尽量争取较好的景观,在房间尺度及使用功能上精雕细刻,使其最大程度满足师生的使用要求,立面色彩丰富,空间张驰有度。
1.平面设计在图书馆的平面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平面采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的体块空间体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