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神奇的表面张力》趣味实验课
- 格式:pptx
- 大小:31.34 MB
- 文档页数:46
水的表面张力
有一次,我听说了水是由张力的,可是我很不相信,他们说要先装满一杯水,再把硬币放入水中,水不会漫出来。
为了证明水是会漫出来的,我也做了一次这个实验,先装一杯水,水一定要满,再放进去一枚硬币,哇!水真的不会漫出来,我又放了一枚,两枚,三枚,四枚……直到放了十六枚,水终于漫了出来。
哦,对啦,当我放到第三四枚的时候,水面变成了一道弧线。
我一直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直到我听到了老师讲了这一课,水由水分子组成,最上层的水和空气接触时水分子紧紧相连形成的表面张力就像“水皮肤”一样锁住了下面的水,但水的张力只锁得住一枚至十五枚硬币,水的张力是有限制的。
第二次,我听说了先把梳子在气球表面摩擦,再靠近水流,水流会变成弯曲的,这回我半信半疑。
我也照样做了一遍,这一个实验原来也是真的啊,但至今为止,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
第三次是听说在叶子的末尾放上一点墨,再放入水中,小叶子就像装上马达似的开了起来。
我有做了一次实验,发现原来真的是这样,太神奇了。
这三次实验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这神奇有趣的科学。
小学科学实验如何解释液体的表面张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能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水滴总是呈球形,荷叶上的水珠能够滚来滚去而不浸湿荷叶,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行走等等。
这些现象都和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
那么,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如何向孩子们解释液体的表面张力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液体的表面张力。
简单来说,液体的表面张力就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想象一下,液体表面的分子就像是一群手拉手的小朋友,内部的分子被周围的分子从各个方向拉住,而表面的分子只受到内部的拉力,所以它们会有一种向内收缩的趋势,这就形成了表面张力。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液体的表面张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硬币浮水准备一个装满水的盘子和一枚硬币。
首先,让孩子们猜测硬币能否浮在水面上。
大多数孩子可能会认为硬币会沉下去。
然后,我们小心翼翼地将硬币平放在水面上。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硬币竟然浮在了水面上!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硬币,使其不会下沉。
实验二:回形针漂浮把一个回形针弯成 L 形,轻轻地平放在水面上。
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回形针没有沉下去,而是漂浮在水面上。
这也是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实验三:水黾行走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装满水,然后放入一只水黾。
孩子们可以观察到水黾在水面上轻松地行走,而不会沉入水中。
这是因为水黾的腿部非常纤细,而且它的重量很轻,不会破坏水的表面张力,从而能够在水面上行走。
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对液体的表面张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不同的液体表面张力会有所不同?表面张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一般来说,极性分子组成的液体,如酒精,表面张力相对较小;而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液体,如油,表面张力相对较大。
此外,温度也会影响液体的表面张力。
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液体的表面张力会减小。
表面张力趣味小实验
实验一:浮币
将烧杯中加上快满的水,我先作一些铺垫说:我听说用硬币能够浮在水面说
明表面张力现象,也看过这样的实验图片,今天老师就来实际做一做。
我从身拿出5枚1元硬币,轻轻将硬币放到水面上,每次硬币都沉底,每做
一次我都故意露出遗憾表情。
最后我说:可能是我不会放置,为了做好该实验,调动一下大家主观能动性,现作如下规定:
(1)如果哪位能将硬币放置成功,沉底的硬币都归他所有;若硬币沉底不许取回。
(2)如果大家都不能做成功,最后谁的硬币谁拿走。
学生看到我已经放了5元硬币在里面,都跃跃欲试,有的用1元硬币,有的
是用5角硬币,也有的是用1角硬币,但都不能成功。
最后我装模作样说,让我再试一次,我下的本钱大,此时我从身上拿出1分
的硬币,放到用一根细铁丝做的圆托上,往水中轻轻一放就成功了!
学生先是惊讶、鼓掌,最后回过神来甚是懊悔!表情丰富极了!
实验二:表面张力拉杆
如下图装置,拉滑动杆处于矩形框中间附近位置,整体放入泡泡液后取出,
当松开拉住滑动杆的细线,滑动杆马上被液膜拉到最右边,向左拉滑动杆后再
松开,如此往返,特别有趣,表面张力一目了然!。
神奇的表面张力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六(8)班童韵熹以前,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人把许多硬币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而杯子里的水久久没有溢出,这时真的吗?星期天刚好有空,我便带着疑问做了相同的实验。
我先找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因为能更清楚地看到水面的变化,又拿了一罐子一角的硬币,材料全都准备好了。
实验开始了,我先用水装满杯子,一定要非常满,只有这样才会有显著的效果。
之后就开始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可千万不能让水“跑”出来哟。
我抓了一把硬币,先拿出一个,慢慢放进去,之后便一个接着一个投进去,本想水一定会溢出,可结果等我把一大把硬币放进去了还是没有溢出来,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可我不会这么善罢甘休的,又一次抓起一大把硬币,这次几个几个投进去,结果你猜?你们一定会猜水肯定溢出,这可大错特错了,其实水并没有溢出,但显而易见的是,水已经超过了杯口1厘米了,我心想:怎么还不溢出来?都放进去四五十个了,我就不信小小的一杯水竟然会有如此大的魔力。
我接着放,就不信你溢不出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可杯子里的水就像是一个倔强的孩子,就是不肯溢出,好像在对我说:“你放吧,随便怎么样我都不会屈服,看你能把我怎样?”就在这时,水已经超出杯口2厘米了,真是不可思议。
我叫妈妈来看,她也惊奇得很。
这时,水开始不停地往外溢。
这个长达5分钟的实验终于结束了。
我把杯子里的水倒进一个盆子里,再一次把盆子里的水倒回杯子,结果水哗哗往外流。
那么刚开始水为什么可以超出杯口2厘米多呢?之后,我又把硬币倒出来数了数,一共有73个。
太不可小觑这杯水,太厉害了。
惊讶的同时我也产生了另一个问号:为什么满满的一杯水里可以放下73个一角的硬币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去问妈妈,可妈妈也是一知半解,建议我查阅电脑。
我迅速打开电脑,迫不及待地寻找答案。
通过查询,我知道了,其实不是这杯水有魔力,而是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它能把一样东西撑起来。
小露珠就是一个例子,它那么圆润是因为表面张力支撑着它。
表面张力的科普实验一、引言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液体表面上的分子受到内部分子吸引力而产生的一种性质。
表面张力对于液体的性质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液滴形成、泡沫稳定性、液态流动等。
本文将介绍表面张力的科普实验。
二、实验材料1. 水2. 液体洗碗剂3. 两个硬币4. 一个水杯三、实验步骤1. 在水杯中加入适量水。
2. 将两个硬币放在水杯中,让它们靠在一起。
3. 滴入几滴液体洗碗剂到硬币之间的缝隙中。
4. 观察硬币之间的距离变化。
四、实验原理当液体表面上的分子受到内部分子吸引力时,会形成一个类似于弹性膜的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液体表面具有一定弹性和稳定性,并且能够抵抗外部扰动。
这种现象被称为表面张力。
在实验中,加入适量液体洗碗剂后,液体表面张力降低,使得硬币之间的距离变化。
这是因为液体洗碗剂中的分子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打破液体表面上的弹性膜结构,使得液体表面张力降低。
五、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中,加入适量液体洗碗剂后,硬币之间的距离变化。
这说明加入液体洗碗剂后,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了。
这种现象也可以解释为为什么加入少量洗涤剂可以使得泡沫更加稳定。
六、实验应用表面张力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现象,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作咖啡时,咖啡壶上方的小孔会产生高压蒸汽,并且高压蒸汽会通过咖啡粉床并将其浸湿。
如果没有表面张力的作用,咖啡粉床就会被破坏,并且无法形成美味可口的咖啡。
此外,在工业生产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在制造汽车时,喷漆需要通过表面张力的作用来保证喷漆均匀、光滑。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洗碗剂应该是无色透明的。
2. 实验中使用的硬币应该是干净的,不含任何污渍或油脂。
3. 实验中使用的水杯应该是干净的,不含任何杂质。
4.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八、总结表面张力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本文介绍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表面张力,并且掌握一些基本应用技巧。
小学三年级上册证明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
一:名称:##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二:目的: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方案一
三:器材:广口瓶,滴管,大头针,抹布,托盘,水
四: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至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3:将大头针一枚一枚慢慢地放入广口瓶中,观察水表面的样子4: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大头针的数量
5:得出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五:现象:装满水的瓶子里还能放入很多个大头针
六: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方案二
三:器材:一枚硬币,一杯水,胶头滴管
四: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硬币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用胶头滴管取水轻轻滴在硬币的表面上。
3:观察现象:发现硬币表面形成一个球形的水滴,继续用滴管轻轻往这个水滴上滴水,发现球形也来越大,记下次数,直到水流出为止五:现象:水滴越来越大,没有立刻溢出
六:结论:水有表面张力。
一、牙签做五角星第一步,找5根牙签,从中间掰折但不要断裂第二步,将掰折的中间在一点上摆开成放射线状第三步,在中间点的位置滴几滴水,不管用什么只要滴水上去就可,女儿手边刚好有喝水奶瓶,所以女儿就开始滴水了,请仔细观察牙签变化第四步,请仔细观察进展:水的表面张力已经推动牙签在动了噢!很厉害是吧!第五步,结果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很漂亮很标准的一个五角星当然大家也可以找一些有颜色的类似牙签的东东来做,相信你的五角星肯定会更漂亮的。
可能有些家长认为现在教这些物理的抽象概念,小孩子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就象老卡尔维特教育小卡尔维特的那样,我相信等孩子长大学到这些的时候,他会想起小的时候曾经做过的实验,那样就很容易重新理解高深的理论了。
更重要的是现在孩子很高兴得在做实验!如此就够了!二、表面张力趣味实验什么吹出去的肥皂泡或空中的小液滴呈圆球状?为什么水面上行走的小虫子不会掉落水里?为什么提起潮湿(有水)玻璃上的平底水壶要更用力?……其实这些都与表面张力有关。
表面张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看到。
这里提供给几个有关表面张力的趣味实验供学生选做。
主要器材∙大烧杯、硬币、酒精滴管、玻璃管、酒精、蜡烛等。
∙电子天平∙电子温度计实验原理及内容液体表面相邻两部分之间互相牵引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它是分子力的一种表现。
液体表面上的分子相互吸引,使表面趋向收缩,因而液面犹如张紧的弹性薄膜。
想象在液面上划一直线,表面张力就表现为直线两旁的液面以一定的拉力相互作用。
拉力F 存在于表面层,方向与该直线垂直,大小与直线的长度l成正比.表面张力系数的大小与液体的成分、纯度、温度有关,单位为每米牛顿(N/m)。
固体与液体接触时,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扩大而相互附着的现象称为“浸润”,如果接触面趋于缩小而不能附着就称为“不浸润”。
一种液体能够浸润某些固体,但不一定能浸润另一些。
例如水能浸润玻璃而不能浸润石蜡,水银能浸润铁而不能浸润玻璃。
液体能否浸润固体,要看它们之间附着力与液体内聚力的大小关系而定。
探索自然的趣味实验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神奇和奥秘的世界,它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探索的无尽源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自然规律,我们可以通过趣味实验来开启探索之旅。
本文将介绍几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自然的奥秘。
实验一:水的表面张力材料:一张硬纸片、水、一个玻璃杯步骤:1. 将玻璃杯中装满水。
2. 慢慢放下硬纸片,让它浮在水的表面上。
3. 试着往纸片上滴水。
你会发现,水滴并不会立刻落入杯中,而是像小球一样停留在纸片上。
原理解释:这个实验展示了水的表面张力特性。
水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使得它们在表面形成一个有力的膜状结构。
当水滴接触到纸片时,它们保持形状和完整性,直到增加的水滴超过纸片的承受能力。
实验二:霓虹灯的发光原理材料:一个常见的霓虹灯步骤:1. 打开霓虹灯开关,观察灯管内的发光情况。
2. 轻轻弯曲灯管,观察发光变化。
原理解释:这个实验探索了霓虹灯的发光原理。
霓虹灯内部充满了低压气体,当电流通过灯管时,气体中的原子被激发并产生光。
弯曲灯管会改变气体的流动路径,导致发光不均匀或熄灭。
实验三:热气球的原理材料:一个塑料袋、一根吸管、一根火柴步骤:1. 在塑料袋的中部位置打一个小洞。
2. 将吸管插入洞中,确保它处于封闭状态。
3. 用火柴点燃塑料袋底部,将其密封。
原理解释:这个实验展示了热气球的原理。
当火柴点燃塑料袋底部时,袋内空气受热而膨胀,造成袋子升空的效果。
吸管的作用是使袋内的空气无法逃逸,从而增加了升空的效果。
实验四:植物光合作用材料:一个刚刚抽芽的豆子、两个塑料袋、一些水步骤:1. 将豆子放入一个塑料袋中,加入适量的水。
2. 在另一个塑料袋中不加水,将其封闭。
3. 将两个塑料袋放在一个明亮的地方,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原理解释:这个实验探索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通过观察未加水的豆子和加水的豆子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在光线的照射下并有足够的水分供给时,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并正常生长。
科技小实验认识液体的表面张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液体无处不在,无论是喝水、洗手,还是下雨时的水滴,都与液体密切相关。
然而,你是否曾留意过液体的一些神奇特性?比如,水滴为什么总是呈球形?为什么有些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行走而不会沉入水中?这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科学概念——液体的表面张力。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让我们一起通过几个简单有趣的小实验来一探究竟。
实验一:硬币上的水珠首先,准备一枚干净的硬币和一杯水。
将硬币平放在桌面上,然后用滴管慢慢地往硬币上滴水。
你会惊奇地发现,硬币上的水珠会越来越大,但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前,水珠并不会从硬币上滑落。
这是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得水珠能够在硬币表面保持一定的形状。
表面张力就像是一层无形的“皮肤”,将液体分子紧紧地拉拢在一起,使得液体表面尽量缩小,从而形成了水珠的球形。
实验二:会“浮”的回形针取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尽量装满,直到水面微微凸起形成一个凸液面。
然后,小心地将回形针平放在水面上。
你会看到回形针竟然没有沉入水中,而是“浮”在了水面上。
这同样是液体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水的表面张力能够支撑起回形针的重量,只要我们放置回形针的动作足够轻缓,不破坏水的表面张力,回形针就能稳稳地“浮”在水面上。
实验三:神奇的肥皂泡准备一盆肥皂水,用一个吹泡泡的工具蘸取肥皂水,然后轻轻一吹,就能吹出五彩斑斓的肥皂泡。
肥皂泡能够形成并且保持一定的形状,也是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
而且,肥皂泡的表面是一层薄薄的液膜,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液膜会尽量收缩,使得肥皂泡成为球形,这是表面积最小的形状。
那么,液体的表面张力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从微观角度来看,液体内部的分子受到各个方向的分子吸引力,合力为零。
但是,液体表面的分子只受到内部液体分子的吸引力,没有来自外部的吸引力,因此表面分子受到一个向内的合力,使得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从而产生了表面张力。
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
比如,温度会对表面张力产生影响。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水的表面张力的定义及其成因。
2. 表面张力的实验现象及观察方法。
3. 表面张力的应用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表面张力。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表面张力的存在。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水、肥皂水、针、容器、滴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日常现象,如水滴的形成、水滴在叶子表面的滚动等,引发学生对水的表面张力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成因及其作用。
解释表面张力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而产生的。
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滴水实验、肥皂水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并体会表面张力的存在。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表面张力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昆虫在水面上行走、水滴的形成等。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六、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研究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水的表面张力及其应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究水的表面张力在其他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应用前景。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分享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实验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细致性、问题分析能力等。
八、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取得进步。
3. 加强与相关领域的联系,引入更多实际的案例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原创】大班科学活动:《水的表面张力》在停课不停学阶段,我们向小朋友分享了《神奇的纸花》这个活动,孩子们通过操作,将剪好的花的花瓣折在一起,放入温水中,便迅速开花。
我们班靖宇、培鑫等男孩子觉得特别的神奇,对探究水的各种现象产生兴趣。
分别探究了水的虹吸现象、水的过滤方法、沉与浮等等实验,最近又对水的表面张力现象产生兴趣。
靖宇和培鑫等几位孩子的家长在群里提出希望我们老师做个视频解析一下其中的原理,为此,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目标和教育建议,结合省编教材大班下册《趣探水的表面张力》及大班幼儿科学认知特点,设计了这一次的科学实验活动,以便更好地向小朋友们解释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活动目标:1、理解水的张力现象,发现身边水面张力的生活现象。
2、能够边操作边观察水表面的变化,探索水的张力。
3、通过观察水的张力现象,萌发好奇、好问、反思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纸巾、胡椒粉、洗手液、硬币、滴管、回形针、玻璃杯、玻璃碗、醋水、糖水、盐水、水等。
2、资源准备: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图片,ppt。
活动过程:一、教师操作投硬币的实验,初步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硬币、装满水的玻璃杯,进行实验演示。
师:如果把硬币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里会怎样?在保证水不外溢的情况下,装满水的杯子里能放多少枚硬币呢?小结:其实这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把水分子们团结在一起,当我们放入硬币的时候,水虽然超过了玻璃杯,但是因为水的张力的原因,他们被拉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圆鼓鼓的表面,直到鼓的状态超过了一定限度,水的张力才会被打破,在这个状态到达之前,水都不会溢出。
二、教师操作硬币小水池的实验,再次进行探索。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硬币、滴管及水,进行实验演示。
师:一枚硬币能储存多少滴水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小结:用滴管往硬币中心持续滴水,你会看到水珠晃晃悠悠的越来越大,在硬币上形成一个圆顶形状的大水泡。
神奇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赵理阳作者简介:赵理阳,男,14岁,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2013级7班。
摘要:表面张力及其引发的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列举了生活中有关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的一些有趣实例,并予以解释分析,得出了这类现象的一般性结论。
关键词: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下面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些感觉很神奇的现象:1)夏天的清晨,圆滚滚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晶莹剔透。
荷叶上的水珠,较小的几乎呈现球形,较大的则由于重力中用呈现橄榄球状。
2)有些小昆虫“轻功”极好,可以做到“水上飘”,在池塘水面上行走自如。
3)家里用的不粘锅锅底跟荷叶一样,是怎么做到不粘水的呢?4)常言说“水往低处流”,植物的根茎和树干里面却是“水往高处走”,是什么力量把地下的水分输送到远离底面数十米高的树冠呢?实际上,这些都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所引发的。
1. 什么是表面张力液体(如水、油等)具有一种使表面收缩的力量,它可以使整个表面处于紧绷的状态,这种力量叫做“表面张力”,荷叶上的水呈现球状,水龙头滴下的水滴呈现圆形,都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表面张力是一种物理效应,水与空气相接触时,会形成一个表面层。
在这个表面层内存在着的相互吸引力就是表面张力,它能够使水的液面自动收缩。
处于水体表面层中的水分子比水体内部水分子稀疏,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水体表层犹如一张绷紧的薄膜,有收缩趋势,从而使得水体尽可能地缩小它的表面面积。
球形是一定体积下表面积最小的几何形体,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滴总是力图保持球形。
树叶、荷叶上的的小水珠和焊接金属时熔化后的小滴焊锡是呈现球形的,这就是表面张力的作用。
由于表面张力,密度比水大的缝衣针和实心铝制硬币都可以漂浮在水面;密度比水大的水蜘蛛等能在水面上健步如飞。
杯子中的水,能高于杯口的平面呈球面,这也是因为表面张力。
2.浸润与不浸润分子物理学告诉我们,液体分子的内聚力作用在液体表面形成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科普实验介绍表面张力是液体中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造成的一个现象。
当液体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时,它会形成一个弹性的膜,这是由于液体分子与周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
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和原理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帮助我们理解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效应。
材料和设备•一个容器(如盘子或碗)•清水•洗洁精或其他洗涤剂•一个金属针或小片纸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将容器洗净,并填满清水。
确保清水充分覆盖容器的底部。
步骤2:检查表面张力a.将金属针或小片纸静止地轻轻放在水的表面上。
观察现象。
b.重复相同的操作,但在水面上加入一两滴洗洁精。
步骤3:进行实验观察a.观察在清水表面上放置金属针或小片纸时的现象。
记录所观察到的情况。
b.观察在加入洗洁精后将金属针或小片纸放在水表面时发生的变化。
将所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表面张力与金属针•在清水中,金属针可以静止地浮在水的表面上。
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使得水表面形成一个弹性膜。
•在加入洗洁精后,金属针会迅速沉入水中,而不再浮在表面上。
这是因为洗洁精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膜变得不再稳定,金属针无法在表面保持平衡。
表面张力与小片纸•在清水中,小片纸可以静止地浮在水的表面上。
但当小片纸的一部分接触到水的边缘时,它会迅速被吸引进入水中。
这是因为接触线附近的表面张力使小片纸受到一个向内的拉力,将它拉入水中。
•在加入洗洁精后,由于洗洁精的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小片纸可以更容易地被吸引进入水中。
实验原理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引起的。
液体分子受到周围分子的吸引,导致液体表面形成一个相对紧密的结构。
这种结构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引起的表面张力。
添加洗洁精后,它会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水的分子排列方式,从而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
这导致水膜不再稳定,无法支持金属针或小片纸浮在表面上。
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分子间相互吸引力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简单的操作和观察,来揭示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进一步了解其背后的原理。
实验材料包括一小杯水、一只干净的针、一张纸片和一只塑料片。
首先,我们将水倒入小杯中,使其约八分满。
然后,我们将纸片平放在水面上,并轻轻观察。
我们会发现,纸片并不立即沉入水中,而是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在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膜,从而支撑住纸片。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有趣的实验。
将针轻轻地放在纸片上,我们会发现针并不立即沉入水中,而是悬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针的重量相对于水的表面张力来说很小,无法破坏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这个实验可以生动地展示出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液体表面张力的特性。
将塑料片剪成一个小圆片,并将其轻轻放置在水面上。
我们会发现,塑料片会迅速漂浮起来,并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微小的凹陷。
这是因为塑料片的形状和表面张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
塑料片的形状使其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微小的凹陷,而表面张力则将其保持在水面上。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液体表面张力的几个特点。
首先,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得物体在液体表面上浮起。
其次,表面张力可以使轻物体悬浮在液体表面上,而不沉入液体中。
最后,液体的表面张力与物体的形状和表面性质有关。
除了以上实验,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研究液体的表面张力。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将水吸入其中,形成一根水柱。
当我们将水柱的一端放在水面上时,我们会发现水柱不会立即坍塌,而是保持着一定的高度。
这是因为水柱的高度受到表面张力的支撑。
液体的表面张力不仅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还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水滴能够在叶片上形成球状,而不会立即滴落下来,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滴保持在叶片上。
此外,在昆虫的翅膀上,液体的表面张力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液体的表面张力还可以解释为何一些昆虫能够在水面上行走。
《水表面的张力引起的现象》小学科学活动课设计活动内容:水表面的张力引起的现象活动目标:1.知道水的表面张力可以托住一些轻微的物体。
而洗洁精会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2..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入一定数量的回形针,水没有流下来,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
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和实验的巨大差别中认识到做实验进行探究的重要性。
4.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充满悬念的、有趣的,并尝试给探究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活动时间:1课时知识链接:针之所以能在水面上漂浮,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
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
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
这层薄膜被称作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后面的活动中,洗洁精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在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入一定数量的回形针,出现明显高于杯口的水凸面,出现这一神奇的现象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它有如一层薄膜铺在水面上,禁锢了水的流动。
当水凸面达到一定的高度,产生的重力超出表面张力的承受限度,水就流下来了。
这个实验中还有一大看点是,看起来在杯中的回形针接近半杯,实际上它们总体积是比较小的,因为相互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隙。
至于能放多少个回形针,这次实验主要跟杯口的大小和原有水面的高度有关。
材料准备:一杯水、针、一小条面巾纸、洗洁精,回形针一盒活动过程设计:活动一:一、提问,揭示课题: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然后出示针,问:把针放在水面上,是沉还是浮?2、学生猜测,然后实践操作。
不管学生多么仔细,针总是会沉到杯底。
3、设置问题:有没有办法让针漂浮在水面上呢?看来水很有魔力。
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1、教师把针放在小条面巾纸中间,再把纸巾的两头提起,再小心地放到水面上。
纸巾湿润后慢慢沉到水底,针会浮在水面上。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漂浮的针”的原因分析。
3、教师在此基础上解释科学原理。
是水表面的张力在起作用。
美国小学生科学实验课:身边的科学
一、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
实验准备:3个小杯子,水,羽毛,2根细线
实验步骤:
1.先在三个杯子里倒入不同数量的水,分别是1杯、2杯、3杯。
2.然后把一片羽毛放到每个杯子里,观察它们的浮力情况。
3.把两根细线叠成一个小桥,放在两个杯子的水面上,看看它能否悬挂在上面。
4.最后,在桥的两端额外放置羽毛,观察它们的情况。
结果分析:
1.在不同数量的水中,羽毛的浮力也有所不同,3杯水中的羽毛浮力最大,2杯水中的羽毛浮力次之,1杯水中的最小。
2.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在两个杯子的水面上,叠成小桥的细线有一定的刚度,在桥两端放置羽毛,也能够悬挂在上面。
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的表面张力就像一层薄薄的“皮”,会在物体表面形成一种张力,能起到保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