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思维导图
- 格式:docx
- 大小:14.01 KB
- 文档页数:2
大学生心理健康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
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是刘万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职业教育教师微课开发与教学应用系列丛书。
该书可作为普通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微课教学设计”相关课程的教程。
该书共分为6章,内容包括认识微课、教学设计基础、教学设计理论在微课中的应用、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应用、获奖微课教学设计案例赏析、系列微课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该书主要由刘万辉编著并负责总体设计与统稿。
T 1-2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P16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2对脑神经 和 31对脊神经
躯体神经系统(感觉 & 运动) 和 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 内脏)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脊髓
脑干:睡眠与觉醒
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嗅觉不经过丘脑,直达大脑)小脑:平衡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额叶(头顶,最大):运动
额中回:书写中枢 -- 失写症(写不出)额下回:布洛卡中枢(运动性言语中枢)-- 表达性失语症(说不出)
顶叶:感觉
枕叶:视觉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 -- 失读症(看不懂)颞叶:听觉
颞上回:威尔尼克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 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
胼胝体:连接脑两半球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左半球:言语功能
右半脑:空间知觉,形象思维(艺术音乐情绪)
P21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性腺
P22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普洛夫提出了的两种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务为条件刺激(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人所特有的)巴普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兴奋和抑制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弧 =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反射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巴普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条件反射的抑制扩散和集中
相互诱导动力定型。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
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心理学术用语。
指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
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
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
健康现状: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
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
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2000年,由北师大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目的是呼吁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以此掀起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热潮。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直到2002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
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
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
焦虑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建立符合自己实际水平的抱负检查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建立理性认识学会宣泄焦虑,如和朋友聊天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要为焦虑而焦虑抑郁愤怒中学生良好情绪判断标准纠正认知偏差,错误的认知观念是造成情绪困扰的重要根源客观评价自己,,自我评价偏低是导致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寻找社会支持,把抑郁告诉亲朋好友,接受心理辅导或就医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扩大交友范围加强个人修养,认识到愤怒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要宽容学会合理宣泄加强自控能力,掌握自控技巧用认知转换法调整认知情绪的产生有适当的原因情绪的持续时间随客观条件的改变而转移情绪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稳定情绪表达适时适度情绪经常处于愉悦状态情绪调节策略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情绪和情感人格是个体在一定遗传素质基础上,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形成的的独特行为或内在行为倾向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称为情感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有极大地暂时性和情境性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对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行为方式,包括不可分割的三部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表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母体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之间的关系及榜样作用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为孩子提供较大自由空间学校教育影响学科教育班风校风及同伴影响学校、班级的特定气氛会唤醒个人不同的自我意识,做出努力保持和环境的平衡教师社会文化文化属于历史范畴自我调节因素任何环境都不能单方面决定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民主型权威性放任型溺爱型气质人格结构五因素理论胆汁质——李逵多血质——领导人抑郁质_林黛玉粘液质——安静稳重、交际适度,领导人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神经质宜人性自我意识的内容心理健康标准艾利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人们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根源在非理性认知,这一疗法基本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摈弃非理性信念,代之以理性的信念。
通过自我质疑发现自己信念中不现实、不和逻辑之处治疗过程:ABCDE 模式——A 诱发事件B 信念C 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D 与非理性信念辩论认知转换法合理宣泄发,哭、笑、说、写、听、动自我安慰法,酸葡萄式,甜柠檬式身体放松法活动转移法自我暗示法大学生心理问题适应问题情绪和情感问题择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认知疗法:根据人的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学生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法。
《微课教学设计》是刘万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职业教育教师微课开发与教学应用系列丛书。
该书可作为普通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微课教学设计”相关课程的教程[1] 。
该书共分为6章,内容包括认识微课、教学设计基础、教学设计理论在微课中的应用、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应用、获奖微课教学设计案例赏析、系列微课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该书主要由刘万辉编著并负责总体设计与统稿。
杜文龙、阚宝朋等参与了该书的编写工作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
武马群教授对该书提出了建议,俞宁教授对该书的体系结构进行了优化。
2015年9月7日,《微课教学设计》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微课教学设计》共分为6章,第1章认识微课,介绍微课出现的背景、定义、特点与分类,讲解微课视频展示形式、微课的开发流程、微课的教学应用。
第2章教学设计基础,介绍教学设计的内涵、特点、功能、要素与基本任务以及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以及4种典型的教学设计模式。
第3章教学设计理论在微课中的应用,介绍教学设计与微课教学设计的关系、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以及微课教学设计的流程、微课教学设计中可参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系列微课的设计、思维导图在微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第4章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应用,介绍开门见山式、情境式、探究式、抛锚式、理实一体式5种微课教学设计的模式并针对每种模式从模式简介、教学过程设计、适用场合、案例展示4个方面展开。
第5章获奖微课教学设计案例赏析,以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高职高专组)一等奖作品的教学设计为载体进行案例赏析。
针对每个案例从微课展示、专家评价、思维导图设计、教学设计、开发方式、作者感悟6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6章系列微课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C语言程序设计”两门课程为载体剖析了系列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方式。
针对每个案例从课程介绍、系列微课规划表、系列微课知识树构建案例、微课视频展示进行介绍。
以教学设计为基础,基于微课的特点,将教学设计理论应用到微课教学设计中。
心理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感觉概述概念、分类、一般规律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知觉概述定义、种类、基本特征观察定义、基本特征、观察力的培养感知觉的关系和应用记忆记忆概述概念、类型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回忆与再认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良好记忆的特点、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使用遗忘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思维思维概述概念、特征、品质、类型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表象定义、特征、分类想象概念、分类、功能想象的综合过程粘合、夸张、人格化、典型化培养想象力的方法注意不属于心理过程,是伴随状态概述概念、特点、功能、种类注意的品质广度(范围)、稳定性、分配、转移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情感过程情绪概念、功能(信号、动机、感染、适应、健康、组织)、维度、两极性情绪的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概念、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绪情感的关系(区别与联系)意志过程意志的概念、基本特征、意志与认知情感过程的关系意志的基本阶段动机冲突(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人格心理人格倾向性需要概念、种类、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概念、产生条件、功能兴趣概念、分类、品质、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理想、信念、世界观人格心理特征气质概念、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气质与教育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特征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向性性格概念、性格特征的分析、良好性格的发展能力定义、能力和知识、能力分类智力含义、智力和能力、智力与创造力、.智力测量、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能力的培养社会心理与行为社会态度概念、基本功能(适应、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识或理解)自我防御功能(升华、补偿、退行、转移或移置、否认、合理化)印象形成概念、效应(社会刻板、晕轮、首因、近因、投射)群里心理概念、特征、功能、分类(正式、和非正式、实属和参照、松散联合和集体)、群体行为规律、群体的影响意识含义是指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的觉知。
心理健康思维导图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良好,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行为。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
心理健康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从而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思维导图的核心是自我认知,它涉及到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等方面。
首先,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观等。
自我意识的建立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只有当一个人对自己有足够的认知,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健康。
其次,自我控制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自我控制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
第三,自我激励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激励自己,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自我激励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
第四,自我探索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探索自己的潜能,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自我探索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
最后,自我实现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自我实现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
以上就是心理健康思维导图的主要内容,它涉及到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等方面。
这些方面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一个人在这些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
因此,要想促进心理健康,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其次要做的就是培养良好的自我。
思维导图:英语中的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也称为思维导图。
它是表达分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但有效,是一种实用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使用同等关注图片和图片的技巧来显示不同级别主题与相互从属和关联的层次图之间的关系,并在关键字,图像,颜色等之间建立存储链接。
利用左右大脑的功能,并利用记忆,阅读和思考的规律,帮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和想象力之间取得平衡,从而开拓人脑的无限潜力。
因此,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思维的方式。
我们知道放射性思维是人脑中自然的思维方式。
进入大脑的各种信息,无论是感觉,记忆还是想法,包括单词,数字,符号,香气,食物,线条,颜色,图像,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思考的中心,由此中心可以向外扩展有数千个关节点。
每个连接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链接,每个链接都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
然后成千上万的关节向外辐射,显示出放射性的三维结构。
这些关节可以被视为您的记忆,就像大脑中的神经元相互连接,即您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图,也称为脑图,思维图,集思广益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图,树图,分支图或思维图,是图像思维的工具,也是使用图像思维的辅助工具。
思维导图是使用中心关键字或构想创建可视化结构和构想分类的图形方法。
它使用中心关键字或构想以放射状线性方式连接所有代表词,构想,任务或其他相关项目。
微型课堂教学设计:微型课堂教学设计是由刘万辉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的有关职业教育教师微型班级发展和教学应用的系列书籍。
该书可作为普通人的参考书。
教师的微课教学设计,也可以用作师范大
学学生的课程。
全书共分六章,包括对微课的理解,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设计理论在微课中的应用,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的应用,对屡获殊荣的微课教学设计的欣赏案例,并分析了一系列微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该书主要由刘万辉编辑,负责总体设计和统一草稿。
杜文龙和易宝朋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和相关资料的收集。
吴玛群教授对此书提出了建议,于宁教授则对该书的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
2015年9月7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微讲座教学设计。
第一章介绍了微型课堂的背景,定义,特点和分类,并阐述了微型课堂的视频显示形式,发展过程和教学应用。
第二章介绍了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功能,要素和基本任务,以及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四种典型的教学设计模型。
第三章是教学设计理论在微观讲座中的应用。
介绍了教学设计与微观演讲教学设计的关系,微观演讲教学设计的原理,微观演讲教学设计的过程,参考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微观演讲系列的设计以及思想的运用微课教学设计中的地图。
在第四章中,介绍了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的应用。
介绍了微课教学设计的五种模式,即点对点,情境,探究,锚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每种模式,它都从四个方面进行:模型介绍,教学过程设计,应用场合和案例展示。
第五章,获奖微课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微课教学竞赛(高职院校组)的教学设计为案例欣赏的载体。
针对每种情况,从六个方面进行介绍:微型班级展示,专家评估,思维导图设计,教学设计,发展模式和作者的看法。
在第六章中,对一系列微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