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格式:ppt
- 大小:926.00 KB
- 文档页数:27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共探索革命道路
一、背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二、中共探索革命道路的史实: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四军
三: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
1、井冈山道路是什么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首先提出者:毛泽东。
3、提出背景:秋收起义时,城市敌人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
毛
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习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点。
2、认识: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2、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知识梳理】(一)南昌起义1、爆发时间:年月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这一天)2、领导人: 、、等3、意义:。
(二)秋收起义1、爆发时间:年月2、地点:3、领导人:4、失利中的探索:,至此标志着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
5、意义:(三)井冈山会师1、时间: 年4月2、意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学习探究】1、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2、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学习检测】1、历史知识竞赛中,依据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三个信息,可得到的正确判断是()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2、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端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武昌起义D、广州起义3、某班模拟了一个“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
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的军魂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4、“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该事件的历史影响是()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5、毛泽东决定把队伍拉到农村是在()A、南昌起义后B、武昌起义后C、北伐战争后D、秋收起义后6、中国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A、赣南根据地B、闽西根据地C、鄂豫皖根据地D、井冈山根据地二、材料解析1、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的第三单元第12课。
这一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突然叛变革命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两次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是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形势的一个必需环节。
二、课程标准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识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基本知识。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理解: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认识: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四、重、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滚动播放)展示:《理想》——流沙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教师:1927年4 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了,中国的革命陷入低谷。
不屈的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奋起,以星火燎原之势展开了新的斗争。
(设计意图:以滚动的图片展示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程,这些图片大部分同学都比较熟悉,然后用流沙河的诗歌导入,使学生进入本课的情境。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借来火种——城市暴动的尝试1、南昌起义教师:北伐战争失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此时,中国的革命道路将走向何方呢?展示:只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摘自《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第一编)教师: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城镇和农村的道路,在俄国学习回来的张太雷提出了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经过筹备,中国共产党人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