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性疾病及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5.44 MB
- 文档页数:57
超敏反应性疾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超敏反应性疾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超敏反应性疾病如何诊断鉴别,超敏反应性疾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超敏反应性疾病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特异性IgE抗体、血常规
*一、检查
血和分泌液中的嗜酸粒细胞与特应性疾病,特别是哮喘和特应性皮炎有关。
在特应性皮炎,IgE浓度增高,在疾病加重时IgE 浓度将升高,缓解时下降。
虽然在特应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时IgE 常升高,但对这些疾病并无诊断意义。
偶尔十分高浓度的IgE可能有助于诊断肺霉曲菌病或高IgE综合征。
*以上是对于超敏反应性疾病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超敏反应性疾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超敏反应性疾病易混淆疾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如何鉴别?:
*一、鉴别
暂无相关资料。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应该做哪些检查,超敏反应性疾病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超敏反应性疾病”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一、A11、关于Ⅳ型超敏反应错误的是()。
A、无明显个体差异B、发生慢C、与抗体、补体有关D、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有关E、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时损伤组织2、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非变态反应3、无需补体组分参与的效应是()。
A、免疫黏附B、溶解细菌C、抗B抗体与B型红细胞的溶解D、ADCCE、调理作用4、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Arthus反应B、肾小球肾炎C、系统性红斑狼疮D、类风湿关节炎E、传染性变态反应5、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中最重要的细胞是()。
A、B细胞B、MΦC、Th1D、Th2E、嗜碱性粒细胞6、下列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的是()。
A、过敏性哮喘B、过敏性鼻炎C、接触性皮炎D、过敏性胃肠炎E、荨麻疹7、为了更准确的估计患者皮试反应性,皮试时设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液常用()。
A、变应原的稀释保存液B、变应原提取液C、生理盐水D、二硝基氟苯E、盐酸组胺8、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1)能与发生二硫键全部断裂而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另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2)不能与因同种原因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
对于这一实验结果,最可能的解释是()。
A、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无特异性B、抗体2对破伤风类毒素上的构象决定簇有特异性C、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异性D、抗体2对二硫键有特异性E、B和C正确9、寄生虫学免疫诊断皮内试验,24小时后局部出现阳性反应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以上都不是10、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肾小球肾炎B、风湿病C、过敏性休克D、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接触性皮炎11、对金属镍的皮肤变态反应()。
A、是由IgE介导的B、由嗜碱性粒细胞的浸润C、可用P-K试验诊断D、是由对镍和蛋白复合物致敏的T细胞引起E、可用组胺拮抗药进行有效治疗12、Ⅱ型超敏反应又称()A、速发型超敏反应B、迟发型超敏反应C、细胞毒型超敏反应D、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E、Arthus反应13、可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是()。
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引言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一类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由于机体过敏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在体内聚集,引起组织和器官的炎症反应。
这些炎症反应可以影响多个系统和器官,包括关节、肾脏、皮肤等。
为了明确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本文将讨论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常见的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一、临床症状评估在确定是否进行进一步检查之前,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临床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症状和体征:•关节炎: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
•肾脏病变:尿蛋白、血尿、水肿、高血压。
•皮肤病变:紫癜、皮疹、斑丘疹等。
如果患者有以上症状或体征,医生会进一步安排以下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帮助医生评估炎症程度和免疫系统功能。
具体内容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多提示有炎症反应。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贫血可能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的。
•血小板计数:异常增高或减少可能与炎症和凝血异常有关。
2. 血生化检查血生化检查有助于评估肾脏功能、免疫系统状态和炎症程度。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肾功能相关指标:血尿素氮(BUN)、肌酐等。
•免疫球蛋白检测:IgG、IgA、IgM等。
•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血沉等。
3. 尿液分析尿液分析是筛查肾脏损伤的重要方法。
医生会关注以下指标:•尿蛋白定量:标志着肾小球滤过膜的受损程度。
•尿红细胞计数:提示肾脏出血。
4.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旨在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免疫复合物水平。
常见的免疫学检查项目包括:•免疫球蛋白电泳:帮助判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和类型。
•补体检测:C3、C4等。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医生通常会采取以下方法:•皮肤活检:对于皮肤病变明显的患者,医生可采集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肾脏活检:对于肾脏受损的患者,肾脏活检有助于评估病变类型和程度。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一、A1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表明发生了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2、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3、导致慢性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A、局部缺血B、再灌注损伤C、微生物感染D、迟发型超敏反应E、抑制剂的应用4、与Ⅲ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检测项目是A、过敏原B、血清IgMC、抗血细胞抗体D、循环免疫复合物E、皮试5、接触性皮炎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6、能够感染机体激发免疫应答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是A、EB病毒B、柯萨奇病毒C、军团菌D、A型溶血性链球菌E、肺炎支原体7、由于使用化妆品引起面部水肿,渗出,痒痛,此类炎症反应应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8、诊断支气管哮喘时做皮肤试验的目的是A、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B、寻找变应原C、评价宿主细胞免疫状态D、诊断传染病E、以上都不是9、无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重症肌无力B、溶血性贫血C、皮肤荨麻疹D、类Athus反应E、接触性皮炎10、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中最重要细胞是A、B细胞B、MΦC、Th1D、Th2E、嗜碱性粒细胞11、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组织损伤最重要的因素是A、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B、CIC与组织结合的能力C、补体的激活D、局部血管的动力学E、Ag在体内长期存在12、检测外周血致敏T细胞和下列哪型超敏反应有关A、Ⅰ型B、Ⅱ型C、Ⅲ型D、Ⅳ型E、Ⅰ型、Ⅱ型13、关于皮内试验的叙述,以下不正确的是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各0.02~0.03ml用皮试针分别注入皮下B、使局部产生一个圆形小丘C、同时试验多种抗原时,相互间至少间隔2.5~5cmD、抗原应适当稀释E、可疑性抗原出现阴性结果时,应逐渐加大抗原浓度进行重复试验14、迟发型超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可为A、肿瘤B、新生儿溶血C、急性肾小球肾炎D、接触性皮炎E、过敏性鼻炎15、检测淋巴因子与诊断哪型超敏反应关系密切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Ⅰ型、Ⅱ型超敏反应16、结核菌素试验属于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III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均不是17、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有助于诊断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18、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致病机制属于A、Ⅰ、Ⅳ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免疫缺陷病19、发生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A、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B、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C、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D、补体激活E、中性粒细胞浸润20、与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细胞主要是A、肥大细胞B、中性粒细胞C、RBC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1、介导Ⅱ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物质A、IgAB、IgG和IgMC、IgDD、IgME、IgE22、与Ⅱ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A、补体B、抗体C、巨噬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NK细胞23、新生儿溶血症是因母子间Rh血型不符引起的何种超敏反应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血管炎型超敏反应24、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血清病C、SLED、过敏性鼻炎E、溃疡性结肠炎25、溶细胞型超敏反应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速发型超敏反应26、下列疾病中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是A、荨麻疹B、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C、输血反应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27、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过敏性休克样反应B、新生儿溶血症C、系统性红斑狼疮D、过敏性休克E、传染性变态反应28、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阶段的作用是A、清除杀伤变应原B、合成组胺C、吸附IgED、释放IL-4E、以上都不是29、Ⅰ型超敏反应的非特异诊断试验是A、皮肤试验B、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C、嗜碱性粒细胞计数D、人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E、以上都对30、使肥大细胞脱颗粒A、膜辅助蛋白B、促衰变因子C、同源限制因子D、C3b、C4bE、C3a、C5a31、参与Ⅰ型超敏反应最重要的Ig是A、IgGB、IgMC、sIgAD、IgEE、IgD32、关于超敏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A、初次接触抗原即可能发生B、机体反应性处于低状态C、没有特异性D、属于正常免疫应答E、属于异常免疫应答33、关于挑刺试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分别滴于试验部位皮肤上B、用针夹透过液滴在皮肤上轻轻挑刺一下,以刺破皮肤但以不出血为度C、1分钟后吸去抗原溶液D、同时试验多种抗原,不要将不同的抗原液交叉混合E、主要用于Ⅰ型超敏反应,比皮内试验法敏感度高34、挑刺试验主要用于检测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35、下列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成分是A、C1qB、C2bC、C3bD、C5aE、C4b二、B1、A.引起Ⅰ型超敏反应B.引起Ⅱ型超敏反应C.引起Ⅲ型超敏反应D.引起Ⅳ型超敏反应E.是Ⅰ型超敏反应的介质<1> 、ABO抗原A B C D E<2> 、花粉A B C D E<3>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A B C D E<4> 、海产品A B C D E<5> 、结核杆菌A B C D E2、A.自身变性的IgGB.IgEC.ABO血型抗体D.抗甲状腺刺激素受体的抗体E.DNA-抗DNA复合物<1> 、与过敏性休克相关的是A B C D E<2> 、与格雷夫斯病(Graves病)有关A B C D E<3> 、主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结核菌素皮试是检测Ⅳ型超敏反应典型的例子。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变应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分为四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其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其反应可发生于局部,亦可发生于全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习惯上又称过敏反应。
主要特征①超敏反应发生快,消退快;②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较少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③由特异性IgE型抗体介导,无补体参与;④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参与成分变应原:①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②吸入性变应原③食物变应原④有些酶类物质抗体—IgE:含量最低,半衰期最短,分解率最高,对热最不稳定。
主要由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
亲细胞抗体。
IL-4诱导产生特异性IgE。
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发生过程常见疾病全身超敏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局部超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免疫学检测皮内试验:皮肤消毒后,用注射器将变应原提取液(如青霉素、花粉、尘螨、动物皮屑、血清、食物等)注入皮内。
注入量一般为0.01~0.02ml,使皮肤形成直径约2~3mm的皮丘。
阳性结果以风团为主。
皮内试验:假阳性的常见原因:①变应原稀释液偏酸或偏碱;②患者有皮肤划痕症;③抗原不纯或被污染;④抗原量注射过多。
假阴性的常见原因:①变应原抗原性丧失或浓度过低;②患者皮肤反应较低;③受试者正使用抗组胺类药或激素类药;④注射部位过深或注射量太少。
挑刺试验:将抗原和对照液滴于受试者前臂内侧皮肤上,然后在该处用针尖透过抗原液滴,与皮肤呈45°进针点刺,以不出血为度,1分钟后拭去抗原液,15分钟后观察结果。
阳性结果以红晕为主。
皮肤试验临床意义:(1)寻找变应原:避免接触变应原是防治超敏反应的重要手段。
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引言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也被称为免疫复合物病,是一类由于机体过度产生或无法清除免疫复合物而引发的疾病。
由于此类疾病症状多样,临床表现不一,因此,为了准确诊断和评估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程度,进行一系列相关检查是必要的。
检查项目及解读1.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诊断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包括以下项目:•免疫球蛋白定量:对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 等)进行定量测定,用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与HLA 基因型密切相关,通过HLA分型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遗传背景,有助于预测疾病发生的风险。
•自身抗体检测:包括ANA(抗核抗体)、ds-DNA(双链DNA 抗体)等。
这些抗体常在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中高度阳性,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血清学检查是评估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炎症情况和病程变化的重要方法。
常见的血清学检查项目有:•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其水平与炎症反应的程度相关,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炎症的严重程度。
•血沉(ESR):血沉是一种间接反映炎症状态的指标,其增高通常与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炎症过程相关。
•免疫球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电泳是一种分离和定量血清中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方法,可以检测异常的免疫球蛋白产生。
3.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明确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诊断的关键。
常用的组织学检查项目包括:•皮肤活检:对于疑似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患者,皮肤活检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通过检查皮损组织的病理改变,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免疫复合物沉积和炎症反应。
•肾脏活检:由于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中以肾脏损害最为常见和严重,肾脏活检对于确诊和评估病情十分重要。
通过检查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可以确定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情况和炎症反应的程度。
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查外,做一些其他辅助检查也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综合评估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情况。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一概述与Ⅰ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疾病包括特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哮喘(外源性)和一些荨麻疹、胃肠道食物反应和全身性过敏反应。
哮喘的病因虽然还未阐明,其发病率明显增加。
近年来已注意到Ⅰ型超敏反应明显的增加与接触胶乳物品的溶于水的蛋白有关。
二病因患特应性疾病的患者对吸入或摄入的物质(过敏原)产生由IgE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而这些物质对无特应性疾病的人是无害的。
除特应性皮炎外,通常IgE抗体会介导超敏反应。
三临床表现1.花粉症即枯草热,也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主要因吸入植物花粉致敏引起,因此具有显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
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在鼻、眼部和呼吸道。
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眼结膜充血等。
2.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高反应性下出现的广泛而可逆的气道狭窄性疾病。
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有明显家族史。
病情迁延、频繁发作,并发症较多。
引起哮喘的因素十分广泛复杂,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以及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均为哮喘发生的重要原因。
患者感觉胸闷、呼吸困难。
3.特应性皮炎也称异位皮炎,是常见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约70%病人有阳性家族史。
病变以皮疹为主,特点是剧烈瘙痒。
皮疹好发于肘窝、腘窝、颈部和面部。
此病可分婴儿型、儿童型和成人型。
婴儿的特应性皮炎也称婴儿湿疹,多在生后4~6月发病,病变有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
成人型多在青年期发病,表现为泛发的融合的扁平丘疹,病损皮肤增厚和苔藓化。
特应性皮炎对理化等刺激异常敏感。
大多病人间歇发作,冬季易复发。
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皮肤表现和阳性家族史。
4.食物变态反应一般于进食后数分钟~1小时。
其症状有口周红斑、唇肿、口腔疼痛、舌咽肿、恶心、呕吐等。
引起幼儿过敏的常见食物为鸡蛋、牛奶、鱼和坚果果仁等。
四检查1.非特异性试验血和分泌液中的嗜酸粒细胞与特应性疾病,特别是哮喘和特应性皮炎有关。
在特应性皮炎,IgE浓度增高,在疾病加重时IgE浓度将升高,缓解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