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单元首都—北京第2课现代化大都市教案商务星球版
- 格式:docx
- 大小:11.28 KB
- 文档页数:2
《首都——北京》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和职能。
2:了解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都市。
3:了解北京日趋完善的城市功能。
知识要点(一):自然环境1、位置(含邻省级行政区位置);2、地形:西北山地,东南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3、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二):北京的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三个中心,注意北京不是经济中心)。
(重点)。
(三):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都市。
1、哪几个朝代在北京建都?2、有哪些历史文化古迹?3、有哪些特色建筑?4、有哪些地方戏曲?5、水源在古代北京城选址和发展中起了哪些作用?(四):北京日趋完善的城市功能:㈠、完善功能(注意:功能为职能服务)1、交通运输建设(环路和放射路);2、街区建设(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既具传统文化特色,又显时代风貌)。
3、绿地建设、水网建设、文物保护;㈡、北京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城而异,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㈢北京的未来应该怎样发展?——北京的发展是由其职能决定的,应以形成人与环境和谐的城市环境为目标;限制传统工业的发展,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好重点功能区。
预习指导1:北京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点是;2:北京的职能是中心;中心;中心。
1.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季风气D、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2.北京最著名的高科技园区是( )A、中南海B、中关村C、硅谷D、浦东3.历史上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A、金、元、明、清B、唐、宋、元、明、清C、西周、辽、金、元、明D、隋、唐、宋、元、明4.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在北京的:()A、颐和园B、故宫C、中南海D、人民大会堂5.北京的古老民居──四合院,记录的政治文化信息是()A.当地的气候特点B.当地当时的经济水平C.当地的地形特点D.封建时代多代集居的家庭关系6.下列有关北京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按地形区划分,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南部B、按干湿地区划分,北京属于湿润地区C、按温度带划分,北京属于暖温带D、按城市职能划分,北京主要是一个重工业城市读北京市地图,回答⑴经纬度位置。
第2课现代化大都市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职能,了解各种现代化交通枢纽。
2、了解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成就。
3、了解北京面临的很多环境问题,理解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北京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北京发展和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分组讨论,总结讲述【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北京的国际活动视频资料。
北京不仅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且这里还是国际交往的中心,我们今天了解一下北京的其它方面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展示北京与世界部分城市的国际航线学生活动:找出从北京出发到达哪几个大洲和城市,理解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意义。
讲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北京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交往的窗口的就是首都国际机场。
板书:一、国际交往的窗口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了解国际机场。
过渡:不仅是首都国际机场,北京的城市建设也是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展示北京城区道路网图和西客站等图片讲述:北京的城市发展主要包括交通发展,建筑特色和配套设施建设,交通方面主要是各种路组成的交通网络和西客站和首都机场等交通枢纽的建设。
在建筑特色上,兼顾传统和现代建筑的结合。
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使北京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板书:二、日臻完善的产生功能1、交通设施。
2、建筑特色。
3、配套设施展示北京的交通拥挤和住房紧张和沙尘暴等图片和视频。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北京主要问题。
分组讨论如何解决交通拥挤和保护传统建筑。
总结讲述:北京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如人口激增,沙尘暴天气增加,水资源匮乏,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这也是任何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慢慢解决。
板书:4、发展问题。
过渡:北京的发展方向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为此做了很多工作。
展示中央商务区和中关村科技园的图片学生活动:阅读课文,观看视频资料,找出北京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功能区的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
《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知道北京的历史古迹和城市职能;(2)能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培养读图和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养成辩证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祖国首都北京的内容,培养爱国热情及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北京长期作为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上课用图、划分学习小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播放图片:创设学习氛围。
环节二:新知学习学习任务一:了解北京环境活动1:明确位置教师:展示北京市及其周边省市图,提出要求:1. 描出116° E线和40° N线,说说北京市所处的大致经纬度范围。
2. 找出与北京市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经纬度范围(115.7°E-117.4°E,39.4°N-41.6°N);相对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端,与河北省和天津市接壤,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
活动2:观察地形教师:展示北京市地形图,提出问题。
1. 找出燕山、西山和华北平原,说说北京市的地形特点。
2. 找到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说说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势的关系。
学生读图:北京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和北部为山地和丘陵,分别属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东南部为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受地势影响,这些河流均由西北流向东南,最终注入渤海。
➢关系把脉教师点拨:结合亚洲地形与河流流向、北京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分析。
学生: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河流流向反映地势特征。
活动3:分析气候教师: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和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北京气候的特征。
学生: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这里四季分明,春季少雨,气温回升快,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高温,雨热同期;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首都北京》参考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概况。
2、运用资料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重点)3、运用资料说明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4、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成就,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教材分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本节重点内容包括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及城市建设成就。
整体围绕“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城市发展”这一主线展开,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位。
北京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决定了其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职能,决定了其朝着现代化、国际化、人地和谐化的大都市方向发展。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达标【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讨论【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生欣赏图片,列举所知北京著名的现代建筑如鸟巢、水立方等,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北京的了解。
师在学生自学时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疑惑点,形成二次备课。
师在学生小组讨论时巡视指导。
师组织学生分组展示,介绍学习要求:西北端,东南距米。
的地形、地势特点。
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所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图6-4-1 北京市及其周边省级行政区域6-4-2 华北平原地形图6-4-3 北京地形北京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2014年3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承转】北京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而生依据材料展开辩赛,在辩论中认识到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四合院要有选择地保护【对比观察】对比1978年和材料三建卫星城6-4-7 北京城区范围变化(1978~2008)北京市卫星地图中央商务区北京重要的国际金融功能区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
鸟巢北京奥体中心1、(目标1)与北京市接壤的省、市是 ( )A、河北省、辽宁省B、河北省、天津市C、天津市、河南省D、河北省、山东省2、(目标2)北京的地势特点为:()A、西北高、东南低B、西北低、东南高C、东北高、西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3、(目标2)下图中反映北京气候特点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是( )4、(目标3)阅读资料: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所在地,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驻在北京。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首都北京【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在34个省级行政区当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从而引出北京,突出北京的城市职能。
2.提出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对我们的首都了解多少?”请去过北京的同学介绍一下北京的状况。
3.对于北京市的同学,可以直接引入:“对于我们我国首都所在的这个城市,大家都已经有了多多少少的感性生疏,今日我们就来一起对这个我们再生疏不过的城市进行更深化的了解。
”[自然环境概况]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首先支配同学读图6-4-1“北京市略图”,明确北京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接着读图6-4-2、3,猎取信息,并争辩归纳出北京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势地形、河流、对外交通等等。
[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城市职能。
这部分内容同学多多少少有一些生疏,老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要使同学心中的印象变得更加实在、深刻,也就是说,要让同学看到真凭实据。
老师可以支配同学说一说天安门周边的党政机关,还可以让他们介绍自己知道的重要的党政机关所在地和自己家四周有哪些文化机构和设施,这样会激发同学的爱好。
其他地区的同学在学习时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做不了,但老师可以请去过北京的同学介绍状况,并且找一张或几张“北京市地图”,让同学通过读图来了解。
[有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1.教学中对这部分的处理留意抓住图,针对图6.5提出这样两个问题:“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布局?”同学的分析力量可能不足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建议老师支配同学上网或从报刊杂志上找一些背景材料。
初中地理首都北京教案【篇一:地理商务星球版新版八年级下《首都北京》教案2】《首都北京》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是精讲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首都北京,本课时的主要介绍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和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古都、现代化的大都市的知识。
本课在地理学科课程中的难度水平属于一般。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北京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资料的阅读分析,探究归纳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水系、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直观的图片等资料,感受并归纳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3.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讲述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2.学生查阅资料,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去过北京的同学有多少?请大家在组内做一下交流,然后分别请两位代表谈谈自己的北京见闻与感想。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小结: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二、新课学习1.优越的自然条件教师: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具有800多年的建都史。
那么,她究竟具有怎样神奇的魅力,使得几代王朝都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探究活动一:地理位置读下面两幅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承转)那么,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探究活动二:位置与气候读“影响北京的冬、夏季风风向简图”(左图)和“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右图),探究以下问题。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 《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首都北京》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作为我国首都的地位及重要性,掌握北京的基本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针对北京这一特定城市,学生可能存在地域差异,对北京的了解程度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对北京地理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首都地理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国家首都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入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及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北京地理文化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京的自然环境、文化底蕴等。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北京的了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北京为例,分析首都的城市职能、地理特征等,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生动展示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等。
2.资料:提前为学生准备关于北京的资料,包括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便于学生查阅。
3.讨论话题:设置具有启发性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北京的地图、风景图片等,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六单元第2课现代化大都市【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的城市职能,并说明城市建设成就。
●根据资料分析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职能。
2.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重点)3.了解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关注发展。
(难点)【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地理助学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习合作探究追问:还有哪些方面?(提示:交通运输方面)(承接)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交往的窗口的就是首都国际机场:3、“阅读”,认识国际交往的窗口—“首都机场”。
(1)请同学们找出几条以为起点的国际航空线。
(2)世界各国的首脑来中国访问一般到达的机场是_______机场。
2、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新闻传媒方面。
3、找出从出发到达哪几个大洲和城市,理解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意义。
合能力。
通过图片展示,加深了对是“国际交往的窗口”的理解。
通过小结,让学生更加明确了是国际交往的中心。
过渡与链接(小结):是国际交往中心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A、是国内、国际形势的要求。
(国内: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国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与国际交往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国际商务活动。
C、具体表现:政治方面(驻华使馆和领事馆)、经济方面(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设立)、新闻传媒方面(新闻机构)、交通方面(交往的窗口——首都机场)(过渡):不仅是首都国际机场,的城市建设也是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请看大屏幕:立交桥观察阅读合作探究通过读图、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综合能力。
利用熟悉的知识,解决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日趋完善的城市功能1、读以上图片及P26—27教材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城市发展的基础是交通,在交通方面的建设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2)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成就?小结:根据学生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及鼓励、补充。
《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2.通过欣赏图片和视频,认识北京的城市职能,增强民族自豪感;3.通过实例和图片了解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都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北京的城市职能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学法指导:读图、速读、做笔记等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情境荟萃”,欣赏北京市的图片,增强对北京的认识。
师:同学们有没有人去过北京或了解北京,你能描述一下对北京的印象吗?生:回答略。
师:真棒,描述的真生动,让大家心动。
北京带给我的印象也是古典的,浪漫的,又富有新鲜的时代气息的,老师在北京上学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很多关于北京的美好回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
(出示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自然地理环境任务一:阅读以下两幅图,自主完成学案任务1,说明北京的地理位置。
学法点睛1.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任务二:如果你暑假要去北京旅游,你应该带什么衣服呢?据图分析北京的气候特点。
学法点睛2.气候特点描述方法:时间+气温+降水北京气候特点:任务三:通过读P27图6-4-3,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小组派三名代表上台发言(3分钟)1.流经北京的河流有哪些?2.这些河流的流向是怎么样的?3.河流的流向与北京的地形特点有关系吗?请具体说明?任务四:我想体验登山望远的惬意,领略江河东流如海的豪迈,北京能圆我的梦吗?据下图说出北京的地形特点。
北京地形特点:2.政治文化中心通过浏览代表不同城市职能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北京不同的城市职能。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3.历史悠久的古城通过让学生查找资料的方式,增强对北京历史文化的了解。
通过小组讨4.现代化的大都市(1)北京立体交通的发展(2)思考一: 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思考二: 从哪些方面反映北京已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 (三)课堂总结(四)突出重围,反馈练习(五)拓展延伸为北京的长期和谐发展建言献策?。
第2课现代化大都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职能,了解各种现代化交通枢纽。
2、了解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成就。
3、了解北京面临的很多环境问题,理解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北京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北京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北京发展和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分组讨论,总结讲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北京的国际活动视频资料。
北京不仅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且这里还是国际交往的中心,我们今天了解一下北京的其它方面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展示北京与世界部分城市的国际航线
学生活动:找出从北京出发到达哪几个大洲和城市,理解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意义。
讲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北京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交往的窗口的就是首都国际机场。
板书:一、国际交往的窗口
学生活动:阅读26页材料,了解国际机场。
过渡:不仅是首都国际机场,北京的城市建设也是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展示北京城区道路网图和西客站等图片
讲述:北京的城市发展主要包括交通发展,建筑特色和配套设施建设,交通方面主要是各种路组成的交通网络和西客站和首都机场等交通枢纽的建设。
在建筑特色上,兼顾传统和现代建筑的结合。
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使北京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板书:二、日臻完善的产生功能
1、交通设施。
2、建筑特色。
3、配套设施
展示北京的交通拥挤和住房紧张和沙尘暴等图片和视频。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27页,找出北京主要问题。
分组讨论如何解决交通拥挤和保护传统建筑。
总结讲述:北京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如人口激增,沙尘暴天气增加,水资源匮乏,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这也是任何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慢慢解决。
板书:4、发展问题。
过渡:北京的发展方向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为此做了很多工作。
展示中央商务区和中关村科技园的图片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观看视频资料,找出北京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功能区的建
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
理解北京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讲述:北京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完善城市功能。
大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点功能区的兴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建设人与环境和谐的城市。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30页,了解北京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方向和各种准备工作。
了解了北京的发展目标好规划,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