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护理操作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6
吸痰护理技术操作
嘿,咱今儿来聊聊吸痰护理技术操作这事儿哈!你说这吸痰,就像是给病人的呼吸道来一次大扫除。
想象一下,病人的气道里有那些黏糊糊的痰液,就像家里下水道被头发啥的堵住了一样,那得多难受呀!这时候咱的吸痰操作就得上场啦。
首先呢,咱得准备好那些工具,就像战士上战场得拿好自己的武器一样。
吸痰管、负压装置啥的,一个都不能少。
然后呢,操作的时候可得小心点。
要轻轻地把吸痰管插进气道,可不能像个莽撞的大汉一样,那会伤到病人的。
就好像你去摘一朵花,得轻手轻脚的,不然花就被你弄残啦。
在吸痰的过程中,还得时刻注意病人的反应。
要是病人咳嗽得厉害,或者脸色有啥变化,咱就得赶紧停一停。
这就好比你开车的时候,看到前面有情况,不得赶紧踩刹车呀!
还有哦,吸痰的时间可不能太长,不然病人也受不了呀。
就跟你跑步一样,跑太久了也会累得气喘吁吁的吧。
吸痰结束后,可别忘了清理那些工具,给它们也来个“洗澡”,下次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呀。
咱做这吸痰护理,不就是为了让病人能呼吸得更顺畅嘛。
就像给他们的气道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让新鲜空气能畅通无阻地进来。
这多重
要呀!每次看到病人因为咱的操作而感觉舒服了一些,咱心里不也美滋滋的嘛。
所以呀,可得认真对待吸痰护理技术操作这事儿,可不能马虎大意。
咱得像个细心的工匠一样,精心雕琢每一个步骤,让病人能尽快好起来。
这就是咱的责任呀,咱得担起来!这吸痰护理,真的是很关键的一环呢,大家都得重视起来呀!。
护理操作经口腔吸痰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根据患者症状,熟悉操作办法,准备必要器材;
2、填写器材使用记录和消毒记录;
3、检查吸痰器是否完好、是否有漏洞;
4、用热水浸泡吸痰管,让管中空气排出;
5、将吸痰管放入蒸汽灭菌器中灭菌,然后放入杯中;
6、取一张纸巾,撕成小方块裹在口腔右侧;
7、担心患者情绪,与患者交谈,安抚患者情绪;
二、操作步骤:
1、用75—90度拐弯的吸痰管和拐弯模具,将吸痰管塞入患者口腔;
2、将拐弯吸痰管手持,放宽手部等待患者的呼吸,等到患者有呼吸时,动作要迅速;
3、吸痰时,吸痰管的口咽处要与舌头接触,以便更好地及时吸痰;
4、待患者有咳痰时,手持拐弯吸痰管,拉动塑料管向上,迅速地吸出咳痰;
5、待咳痰吸完时,及时将吸痰管从患者口腔中取出,放入杯中;
6、查看口腔是否有其他物质残留,清洁工作结束;
7、清洗口腔,以及口腔内可能留下的痰液;
8、用湿纸巾擦拭吸痰管和拐弯处,将吸痰管放入蒸汽灭菌器灭菌;
9、记录操作时间及消毒时间,并写入吸痰管及器材使用记录表;
三、注意事项:
1、术前要求患者准备洗漱好。
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用于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有助
于改善呼吸功能。
正确的吸痰操作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呼吸顺畅,
但如果不注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因此,以下是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洗手并穿戴手套,准备好吸痰管、吸痰机或手动
吸痰器等工具。
2. 告知患者,在进行吸痰前,应告知患者并取得其同意,让患
者保持平躺或半坐位。
3. 准备患者,在进行吸痰前,应先让患者咳嗽几次,以帮助患
者将痰液排出呼吸道。
4. 吸痰操作,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或气管插管,轻轻旋转并
逐渐推进,直至达到痰液所在的位置,然后开始吸痰。
注意事项:
1. 频率控制,吸痰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痰液情况和呼吸状况来确定,避免频繁吸痰造成呼吸道刺激和损伤。
2. 吸痰管选择,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吸痰管,以避免过长或过粗的吸痰管刺激呼吸道黏膜。
3. 吸痰力度,吸痰时应轻柔均匀地吸引,避免用力过猛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
4. 清洁消毒,吸痰管等吸痰器械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吸痰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正确的吸痰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痰液,改善呼吸功能。
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吸痰操作流程口述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通常用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者自主咳痰能力较弱或无法咳出痰液时。
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吸痰操作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吸痰器、生理盐水、护理垫、口腔护理用品等。
同时,要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通常为半坐位或侧卧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2. 洗手。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手部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在手部消毒后再进行吸痰操作,以避免交叉感染。
3. 吸痰器准备。
将吸痰器连接好,确认吸痰器的吸引力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或无法有效吸出分泌物。
4. 通知患者。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要向患者说明吸痰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让患者尽量放松,以利于吸痰操作的顺利进行。
5. 口腔护理。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可以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包括擦拭口腔、清洁牙齿等,以减少吸痰时细菌的传播。
6. 吸痰操作。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通过口腔吸痰或气管插管吸痰的方式进行,注意不要刺激咽部黏膜。
在吸痰的过程中,要控制吸引力,避免过度吸引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
吸痰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患者的呼吸。
7. 吸痰后的护理。
吸痰结束后,要及时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包括擦拭口腔、清洁牙齿等。
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呼吸通畅。
8. 吸痰器的清洁。
吸痰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总结。
吸痰操作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能,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掌握正确的吸痰技巧,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吸痰操作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痰护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痰护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护理操作,主要使用在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意识镇静等情况下的患者。
下面是吸痰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操作前,需要先佩戴好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以避免感染或者交叉感染的发生。
2.安全定位:安全定位是吸痰的前提,需要确保患者的头部向一侧倾斜,保证吸痰管进入口腔而不是气管。
同时,需要让患者向一侧侧卧,以免误吸引起窒息等问题。
3.吸痰管准备:准备好长度适当的吸痰管,同时涂上润滑剂,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并通过喉部进入气管。
4.吸痰操作:一边插管,一边抽吸痰液。
一般来说,需要在轻轻的旋转吸痰管的同时逐渐向下吸痰管内的内容,每个管道不要超过15秒钟。
5.清洗吸痰管:操作完毕后,需要及时地将吸痰管拔出,清洗和消毒吸痰管。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和操作后要洗手,并进行手卫生。
2.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呼吸,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呼吸间隔变短,需要及时停止吸痰操作。
3.操作需要轻柔,不要与患者拉扯,以免造成口腔黏膜和气管
的创伤。
4.操作后要及时记录患者吸痰的情况,如痰液的性质、数量、颜色、气味等,方便下一步护理。
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吸痰法)(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双肺呼吸音、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
2.评估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
3.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及用物准备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吸痰前后,听患者双肺呼吸音,给予纯氧吸入,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
2.调节负压吸引压力0.02~0.04MPa。
3.经口鼻腔吸痰:吸痰管经口或鼻进入气道,边旋转边向上提拉。
4.人工气道内吸痰:正确开放气道,迅速将吸痰管插入至适宜深度,边旋转边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5.吸痰管到达适宜深度前避免负压,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提供负压。
6.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听诊呼吸音,记录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气道内吸引的目的,取得配合。
2.吸痰过程中,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
(四)注意事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变化。
2.遵循无菌原则,每次吸痰时均须更换吸痰管,应先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
3.吸痰前整理呼吸机管路,倾倒冷凝水。
4.掌握适宜的吸痰时间。
5.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6.选择型号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应≤气管插管内径的1/2。
吸痰法操作并发症【一】低氧血症1.原因(1)吸痰过程中供氧中断,导致缺氧或低氧血症。
(2)吸痰时负压抽吸将肺内富氧气体吸出,从吸痰管周围卷入的气体是氧浓度较低的空气,导致吸入氧浓度降低。
(3)吸痰时卷入气体量不足以及气道内注水易引起小气道阻塞和肺不张,导致低氧血症。
(4)吸痰操作过程反复,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使呼吸频率下降,引起缺氧。
(5)患者原有缺氧性疾病,吸痰前未将吸氧浓度提高,吸痰时可带走氧气,致使吸痰后患者缺氧。
(6)吸痰时负压过高、时间过长、吸痰管外径过粗、置管过深等均可造成低氧血症。
(7)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过长。
吸痰护理操作流程吸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操作,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来说,吸痰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吸痰护理的操作流程,希望对护理人员和家属有所帮助。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洗手并戴上手套,准备好吸痰器、生理盐水、护理垫、口腔护理用品等工具和物品。
同时,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他们即将进行吸痰操作,取得他们的配合。
2. 采取正确体位。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患者的体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患者应该坐起或半坐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顺利排出。
如果患者无法坐起,也可以选择侧卧位,但要确保头部稍微低于身体,以便分泌物能够顺利流出口腔。
3. 口腔护理。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需要先进行口腔护理。
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帮助患者漱口,清洁口腔,以减少吸痰时吸入口腔细菌的风险。
4. 使用吸痰器。
选择合适的吸痰器进行吸痰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器型号和规格。
在使用吸痰器之前,要先吸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以湿润呼吸道黏膜,减少对黏膜的刺激。
5. 进行吸痰操作。
将吸痰器的吸头轻轻插入患者口腔,直至触及咽喉部,然后缓慢向外拉动吸头,同时用另一手轻轻拍打患者的背部或侧腹部,帮助分泌物顺利排出口腔。
在吸痰的过程中,要注意吸力的大小,避免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
6. 清洁吸痰器。
吸痰操作完成后,要及时清洁吸痰器,避免细菌滋生和交叉感染。
将吸痰器拆卸下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进行冲洗,然后晾干备用。
7. 记录观察。
吸痰操作完成后,要及时记录吸痰的时间、吸出的分泌物的性状和颜色等信息,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吸痰护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护理工作,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如何正确进行吸痰护理吸痰护理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将痰液从呼吸道中清除,以提高病人呼吸道通畅,促进病人康复的一项护理技术。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进行吸痰护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1.1 消毒准备:准备好洗手液、消毒液、消毒纱布等消毒物品,并进行必要的手部消毒,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无菌。
1.2 预备工具:准备好吸痰管、吸引器、吸引袋、橡胶手套等必要器械,并确保其无损坏。
1.3 病人准备:病人侧卧位,头稍偏向一侧,手持吸痰袋,做好协作准备。
二、吸痰操作步骤2.1 洗手:护士或家属需正确洗手,穿好橡胶手套,保持手部的清洁卫生。
2.2 前处理:将病人的头部稍偏向一侧,以便清洁呼吸道口腔部分。
使用纱布蘸取适量生理盐水对病人口腔进行清洁,特别是舌面、唇部等区域。
2.3 脸部保护:用清洁纱布将病人的脸部遮盖住,以避免被吸痰时的倒流以及防止吸痰液和细菌飞溅到病人脸上。
2.4 插管操作:将吸痰管的前端在无菌条件下插入病人的口腔或鼻腔,通过轻轻推进直至进入气管或气管支气管口,并插入适当的深度(约8-10cm)。
2.5 抽吸方法:将吸引器的负压开关打开,以适当负压吸引病人呼出的痰液,并保持不断地吸引,直到感觉病人呼吸道无痰为止。
2.6 滴水法:如果需要调配吸痰液,护士需注意负压吸引的滴水法,确保滴水的间隔时间和滴水量的合理控制,防止过度滴水引起肺鼓胀或发生其他并发症。
2.7 插拔操作:在吸引痰液结束后,慢慢拔出吸痰管,并在拔管时用纱布作为门帘,以防止吸痰液和细菌飞溅。
2.8 结束处理:操作结束后,将吸痰管和其他相关用具放置在消毒杯中,清洗消毒,确保其无菌。
三、注意事项3.1 注意力:在吸痰过程中,护士或家属需要全神贯注,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避免病人出现窒息等状况。
3.2 时间控制:吸痰操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5秒,以免影响病人的呼吸和氧气供应,同时需要适当控制吸引的强度和时间间隔。
3.3 防止感染: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保持操作环境无菌,避免交叉感染的产生。
患者护理要点:吸痰技术操作流程患者护理中,吸痰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操作流程。
正确的吸痰技术能有效帮助患者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减轻呼吸困难,保障患者的呼吸通畅。
本文将详细介绍吸痰技术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吸痰技术操作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保有充足的洗手液和无菌手套。
2. 确保吸痰器、吸痰管、生理盐水等器材是干净的、无菌的。
3. 吸痰器的吸力要调至适当的强度,避免过强或过弱。
4. 告知患者吸痰操作的目的和过程,获得其同意。
二、操作流程以下是吸痰技术的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a. 帮助患者就坐,保持舒适的姿势。
b. 患者口腔内是否有异物、呕吐物等,如有,应进行清理。
c. 记录患者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等基本生命体征。
2. 洗手和戴手套a. 洗手至少20秒,使用充足的肥皂和温水,并用纸巾擦干双手。
b. 打开无菌手套包装,正确佩戴手套。
注意不要接触任何非无菌物品。
3. 吸痰准备a. 清洁吸痰器,确保吸痰管未经过弯折或损坏。
b. 检查吸痰管是否被杂质阻塞。
c. 按要求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至吸痰器中。
4. 呼吸道护理a. 告知患者深呼吸,以便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b. 利用吸痰器将生理盐水缓慢注入患者口腔中,同时吸出口腔内的分泌物。
c. 对于无法自主深呼吸的患者,可通过气管切开进行吸痰。
5. 管路护理a. 吸痰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对吸痰管进行冲洗,保持管路的通畅。
b. 检查吸痰管是否有破损或污染,如有,应更换新的吸痰管。
6. 患者观察a.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b.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自主呼吸的改善情况。
三、注意事项在吸痰技术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 操作时要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或伤害。
2. 每次使用一个新的吸痰管,以避免交叉感染。
3. 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操作区域,彻底清洁吸痰器和其他使用的器材。
4. 定期更换吸痰管和其他使用的器材,确保其可靠性和卫生性。
5. 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吸痰护理操作流程吸痰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护理操作。
目的是通过吸引器的负压清除并促进痰液排出,改善患者通气。
操作前如果患者病情严重、神志不清楚需要向其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
通常吸痰可分为如下步骤:一、评估:首先操作者应着装整洁,评估操作环境、患者病情、听诊并判断痰液量以及部位,进行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二、准备用物:将吸痰的物品携带至床旁,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等信息。
三、摆正体位: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高枕卧位,也可将头偏向一侧。
检查患者的口腔和鼻腔,如果有活动性义齿需要取下,胸前铺治疗巾。
四、检查仪器:接通电源,检查吸引器的性能,并调节适当的负压值。
五、检查吸痰管:先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吸力是否足够。
六、操作步骤:1、操作者戴无菌手套,左手持吸引器的胶管,右手持吸痰管,将吸痰管的末端反折,目的是关闭负压,避免吸痰管送入的过程中损伤黏膜;2、吸痰管插入的原则是先气道内、再口腔、后鼻腔。
动作轻柔缓慢,尽可能插到最深的部位。
遇到阻力避免暴力硬插,必要时回抽吸痰管,并调整方向,或调整患者头、颈部的位置;3、插入后打开反折的导管,利用负压轻轻缓慢旋转并上提吸痰管,有效吸引鼻咽部、口咽部、气管内的痰液。
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5秒以内,隔3-5分钟可重复吸引。
七、整理用物:吸痰完毕后,先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关闭吸引器。
擦干患者脸部分泌物,取下治疗巾,协助其取舒适的卧位,给予高流量吸氧。
洗手、摘口罩,做好垃圾分类。
八、注意事项:整个吸痰过程,动作要轻柔、准确、操作熟练。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吸出痰液的性状、量、颜色等。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意无菌操作。
吸痰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吸痰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护理操作,用于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以维持呼吸通畅。
正确的吸痰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对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吸痰操作的步骤,以及针对吸痰质量进行评分的标准。
一、吸痰操作步骤1. 术前准备:在进行吸痰操作前,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患者准备:保证患者处于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必要时使用护理垫和侧卧护理垫;- 洗手:先进行手部卫生,佩戴洗手液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准备工具:准备好吸痰器、氧气供应器、生理盐水等工具和药品。
2. 说明和沟通:说明操作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给患者及家属,与患者做好有效的沟通,获得患者的合作和理解。
3. 进行吸痰操作:- 调整位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位姿,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开始吸痰:将吸痰器插入患者口腔或气管内,同时用另一只手控制吸痰器的负压;- 吸痰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控制吸痰时间,通常不超过15秒;- 适度负压:控制吸痰器的负压,避免对患者呼吸道造成不必要的刺激;- 适度深度:插入吸痰器的深度要适中,避免损伤患者的黏膜;- 移除吸痰器:吸痰后,缓慢将吸痰器拔出,避免伤害患者的气道黏膜。
4. 喷雾吸痰操作: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喷雾吸痰操作。
操作步骤如下:- 选择适当药物: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喷雾;- 准备喷雾器:将药物加入到喷雾器中,按照要求装上面罩或嘴罩;- 加湿氧气:在进行喷雾吸痰时,同时给予患者加湿氧气;- 控制喷雾时间:按照医嘱控制喷雾时间和频率。
二、吸痰评分标准吸痰操作的质量评估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评分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吸痰的顺利性:评估吸痰操作是否流畅,操作者是否熟练,是否造成不适和刺激。
2. 吸痰的耐受性:评估患者在吸痰过程中的耐受程度,包括疼痛感、呼吸困难等反应。
3. 呼吸道通畅度:评估吸痰后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引言吸痰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主要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改善通气功能。
吸痰操作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步骤,确保患者安全。
本文将对吸痰的操作流程及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二、吸痰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核对患者信息。
(2)物品准备:吸痰器、吸痰管、生理盐水、无菌手套、口罩、垃圾桶、治疗车等。
2. 患者准备(1)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侧卧位、半坐位等。
3. 操作步骤(1)连接吸痰器1)将吸痰器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座,打开电源开关。
2)将吸痰管连接到吸痰器吸嘴。
3)检查吸痰器吸力,确保吸力适中。
(2)洗手、戴口罩1)护士洗手,戴口罩。
2)戴无菌手套。
(3)吸痰操作1)用生理盐水湿润吸痰管,插入患者口(鼻)腔。
2)轻轻旋转吸痰管,向上提拉,使痰液进入吸痰管。
3)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吸痰。
4)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
5)吸痰结束后,将吸痰管插入生理盐水中冲洗,去除痰液。
6)再次检查吸痰管,确认无痰液后,将吸痰管连接到吸痰器吸嘴。
7)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干净。
(4)吸痰完毕1)拔出吸痰管,洗手。
2)清理吸痰器,关闭电源。
3)将吸痰器、吸痰管等物品放入垃圾桶。
4)记录吸痰时间、吸痰量等。
5)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等。
三、注意事项1. 吸痰操作前,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等,确保操作安全。
2. 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吸痰。
3. 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4. 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5. 吸痰完毕后,清理吸痰器,关闭电源,确保患者安全。
6. 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
四、气道内吸引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配合程度、咳嗽咳痰能力、口鼻腔黏膜情况。
2.鼻饲肠内营养的患者,观察胃内潴留情况。
3.评估吸痰指征、负压吸引装置及吸痰用物准备情况。
(二)操作要点1.患者取半卧位,调节正确的负压吸引压力,成人40-53.3kPa(300-400mmHg),儿童<40kPa(300mmHg)。
如有气管导管时应先检查气囊压力。
2.选择合适型号、软硬适度的吸痰管。
3.先吸口腔后吸鼻腔,下吸痰管时动作轻柔,零负压,抽吸时缓慢左右旋转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4.吸痰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5.吸痰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记录痰液的颜色、粘稠度、性质及量。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及家属此项操作的目的、重要性及配合要点。
2.指导患者在吸痰过程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一根吸痰管只用一次,冲洗吸痰管生理盐水24小时更换。
2.负压吸引压力调节在正常范围内,动作轻柔,如遇到阻力,应分析原因,不可暴力操作。
3.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30-60秒,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者,应间隔3-5分钟。
患者出现发绀、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低于90%等缺氧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
4.吸痰时,切勿上下提插或固定在一点不动。
5.记录痰液的颜色、量及粘稠度,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6.无特殊禁忌者,床头抬高30°以上。
7.如有肠内营养者,吸痰前30分钟暂停肠内营养。
(五)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见表6-4-1。
表6-4-1 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时间考核人分数。
吸痰护理口鼻操作流程一、准备工作。
咱得先把要用的东西都找齐咯。
像吸引器那肯定是不能少的呀,得检查一下吸引器是不是能正常工作呢,吸力咋样。
还有吸痰管,要选择合适的尺寸哦,就像给小朋友吸痰和给大人吸痰,那吸痰管粗细肯定不能一样呀。
另外,还得准备好生理盐水或者灭菌注射用水,这是用来冲洗吸痰管的。
再有就是无菌手套啦,这是为了保证操作过程干净卫生,可不能让细菌趁虚而入呢。
二、评估患者。
在开始操作之前呀,咱们得好好看看患者的情况。
先看看患者的意识状态,要是患者清醒着呢,就和人家好好说一下咱们要干啥,让患者别害怕。
要是患者不清醒呢,那就得更小心啦。
再看看患者的口鼻黏膜情况,有没有破损呀,有没有炎症之类的。
还有患者的呼吸情况也得瞅瞅,呼吸是不是顺畅呀,有没有痰液堵塞的声音之类的。
三、操作过程。
1. 自身准备。
操作人员呢,要先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然后戴上无菌手套。
这就像是咱们要上战场了,先把自己武装好。
2. 患者准备。
把患者的头稍微偏向一侧,这样方便痰液流出来呀。
如果患者是在床上呢,就把床头稍微摇高一点,让患者能舒服点。
3. 连接吸痰管。
把吸痰管连接到吸引器上,然后打开吸引器,调节好合适的吸力。
这个吸力可不能太大哦,太大了会损伤患者的口鼻黏膜的,就像你力气太大去捏一个小气球,气球肯定会破的呀。
4. 插入吸痰管。
轻轻地把吸痰管插入患者的口鼻,插的时候要慢慢的,就像在探索一个小秘密一样。
如果遇到阻力了,可不能硬插,要稍微调整一下方向再插。
当插到一定深度的时候,就开始吸引痰液啦。
一边吸引一边慢慢地旋转着把吸痰管往外退,这样就能把痰液吸得更干净。
5. 冲洗吸痰管。
吸完一次痰之后呢,要用生理盐水或者灭菌注射用水冲洗一下吸痰管,把里面残留的痰液冲掉,这样下一次吸痰的时候才能更有效。
四、操作后的护理。
吸完痰之后呀,可不能就不管患者了。
要把患者的口鼻周围擦干净,要是有痰液溅到脸上或者床上了,也要清理干净。
然后再看看患者的呼吸情况有没有改善,要是患者还是呼吸不太顺畅呢,可能还得再评估一下是不是需要再吸痰。
护理学基础吸痰操作流程护理学基础中的吸痰操作流程可是非常重要的呢,咱们护理的小伙伴可得好好掌握呀。
一、操作前的准备。
1. 自身准备。
咱作为护理人员,得先把自己收拾好。
要穿戴整齐,洗手,可不能脏兮兮地就去给患者做吸痰啦,这是对患者的尊重,也是防止病菌传播呢。
而且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这样患者看到也会安心一些。
2. 患者准备。
要先跟患者解释清楚咱们要做什么哦。
比如说:“亲,咱们现在要给您做个吸痰的操作呢,这样能让您呼吸更顺畅,可能会有点小不舒服,但是很快就好啦。
”然后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一般是仰卧或者侧卧,把头偏向一侧,这样痰液更容易被吸出来。
3. 物品准备。
这可不能马虎。
得准备好吸引器,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不是完好,电源有没有插好之类的。
还有吸痰管,这个得选择合适型号的,可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
再就是生理盐水,用来润滑吸痰管的,还有手套、弯盘这些小物件也不能忘哦。
二、吸痰操作过程。
1. 连接和调节。
把吸痰管连接到吸引器上,然后调节吸引器的压力。
这个压力可不能随便调,成人一般是40.0 - 53.3kPa,小朋友呢就要小一些啦,可不能把患者的呼吸道黏膜给伤到咯。
2. 润滑吸痰管。
把吸痰管的前端放到生理盐水中蘸一蘸,就像给它洗个小澡,让它变得滑溜溜的,这样在进入患者呼吸道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粗暴”啦。
3. 插入吸痰管。
轻轻的,慢慢地把吸痰管插入患者的口腔或者鼻腔。
这时候要小心哦,眼睛要盯着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皱眉头或者表现出很不舒服的样子,就得调整一下角度或者深度。
一般插入的深度呢,经口腔是15cm左右,经鼻腔的话要稍微长一点,大概20 - 25cm。
4. 吸痰。
开始吸痰的时候,要一边旋转吸痰管,一边向上提拉。
就像给呼吸道做个小清洁,把痰液一点一点地吸出来。
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能太长,15秒左右就差不多啦,要是时间长了,患者会很不舒服,还可能会缺氧呢。
三、操作后的处理。
1. 观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