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食-吞咽障碍的评定与
- 格式:ppt
- 大小:713.50 KB
- 文档页数:15
摄食-吞咽障碍的综合评定内容
吞咽困难的综合评定内容包括:
(1)口腔:
面部表情肌—安静状态下和运动中的对称性
咀嚼肌—触诊及轻轻做抵抗运动
粘膜—目测
牙齿—专科检查
舌肌—在非运动状态下观察及在前伸状态下检查抗阻运动
口面感觉—主观刺激辨别
(2)咽喉:
腭咽闭合—在安静及发声状态下观察刺激反射
咽部缩窄—呕吐刺激
喉外肌—吞咽时触喉
喉内肌—间接喉镜检查
环咽肌—运动中X线透视
(3)食道:
食道形态学--运动中X线透视和内窥镜观察
食道运动—测压和运动中X线透视
胃食道肌功能—测压,运动中X线透视,胃肠闪烁扫描、监测、内窥镜检查食道裂孔疝和反流—活体组织检查
(4)其他:
精神状态,判断力—定向筛查,语言、视—运动知觉和记忆。
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VGF)1 、口腔期不能把口腔内的食物送入咽喉,从口唇流出,或者仅重力作用送入咽喉——0分不能形成食块流入咽喉,只能把食物形成灵灵群群状流入咽喉——1分不能一次就把食物完全送入咽喉,一次吞咽动作后,有部分食物残留在口腔内——2分一次吞咽就可完成把食物送入咽喉——3分2、咽喉期不能引起咽喉上举,会厌的闭锁及软腭弓闭合,吞咽反射不充分——0分在咽喉凹及梨状窝存有多量的残食——1分少量贮留残食,且反复几次吞咽可把残食全部吞咽入咽喉下——2分一次吞咽就可完成把食物送入食管——3分3、误咽程度大部分误咽,但无呛咳——0分大部分误咽,但有呛咳——1分少部分误咽,无呛咳——2分少量误咽,有呛咳——3分无误咽——4分重症为0分,正常为10分吞咽障碍的等级一、重病(无法经口腔)1. 无法吞咽,不适合吞咽训练。
2.误咽严重,吞咽困难,只适合基础性吞咽训练。
3. 误咽减少,可进行摄食训练二、中等病(经口腔和补充营养)4.可以少量、乐趣性地摄食5.一部分(1-2餐)营养摄取可经口腔进行6.三餐均可经口腔摄取营养三、轻度病(单一经口腔)7.三餐均可经口腔摄取吞咽食品8.除特别难吞咽的食物外,三餐均可经口腔摄取9.可以摄取吞咽普通食物,但需要临床观察和指导四、正常10.摄食-吞咽能力正常进食需要帮助时加上A字对一般症状的评价噎食:什么时候噎住咳嗽:进食中及食后是否多咳,是否夜咳痰的性状及量:食物残渣是否多,开始进食是否多痰咽部异样感、食物残留感胸口食物堵塞感喉部酸液回流声音:食后有无变化食欲是否低下进食内容变化:是否只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进食时间延长:口内总塞满食物吞咽不下进食方式改变:脸朝上进食、和着汤汁进食、食物从口中洒落进食时疲劳体重减轻、脱水:其它原因不明时尤要注意屡患吞咽性肺炎口腔内污物。
摄食-吞咽障碍的评定方法一、摄食前的一般评价1、基础疾病:把握不同基础疾病如脑损伤、肿瘤、重症肌无力等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
2、全身状态:注意有无发热、脱水、低营养,呼吸状态、体力、疾病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确认患者是否属于适合摄食的状态。
3、意识水平:用GlasgowComaScale等来评价意识状态,确认患者的意识水平是否可进行清醒进食,是否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4、高级脑功能:观察语言功能、认知、行为、注意力、记忆力、情感或智力水平有无问题。
可采用不同量表进行分析。
二、摄食-吞咽功能评价1、口腔功能的观察:仔细观察口部开合、口唇闭锁、舌部运动、有无流涎、软腭上抬、吞咽反射、呕吐反射、牙齿状态、口腔卫生、构音、发声(开鼻声:软腭麻痹;湿性嘶哑:声带上部有唾液等残留)、口腔内知觉、味觉等。
2、吞咽功能的观察:不需要设备,在床边便可进行的测试有以下两种:A.“反复唾液吞咽测试”:被检查者采取坐位,卧床时采取放松体位。
检查者将手指放在被检查者的喉结及舌骨处,让其尽量快速反复吞咽,观察30s内喉结及舌骨随着吞咽运动越过手指,向前上方移动再复位的次数。
高龄患者做3次即可。
B.“饮水试验”:让患者喝下两三口一茶匙水,如无问题,瞩患者取坐位,将3 0ml温水一口咽下,记录饮水情况,I.可一口喝完,无噎呛;II.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噎呛;III.能一次喝完,但有噎呛;IV.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V.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
情况I,若5秒内喝完,为正常;超过5秒,则可疑有吞咽障碍;情况II也为可疑;情况III、IV、V则确定有吞咽障碍。
三、摄食过程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先行期:意识状态、有无高级脑功能障碍影响、食速、食欲。
2、准备期:开口、闭唇、摄食、食物从口中洒落、舌部运动(前后、上下、左右)、下颌(上下、旋转)、咀嚼运动、进食方式变化。
3、口腔期:吞送(量、方式、所需时间)、口腔内残留。
4、咽部期:喉部运动、噎食、咽部不适感、咽部残留感、声音变化、痰量有无增加。
《儿童摄食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览 (3)1. 书籍简介 (4)2. 编写目的和适用人群 (5)二、儿童摄食吞咽障碍概述 (6)三、评估方法 (7)1. 临床评估 (8)a. 观察法 (9)b. 问诊法 (10)c. 量表评估 (12)2. 辅助检查 (13)a. 影像学检查 (14)b. 食物功能测试 (15)c. 染料示踪法 (16)四、治疗措施 (17)1. 营养支持 (18)a. 营养指导 (19)b. 营养补充 (20)c. 营养干预 (21)2. 结构化饮食 (22)a. 食物形态调整 (24)b. 食物质地调整 (25)c. 食物种类调整 (26)3. 行为疗法 (28)a. 认知行为疗法 (29)b. 感觉统合治疗 (30)c. 生理刺激疗法 (31)4. 其他治疗方法 (32)a. 手术治疗 (33)b. 康复治疗 (34)c. 药物治疗 (35)五、案例分析 (36)1. 临床案例介绍 (37)2. 评估结果与分析 (38)3. 治疗过程与效果 (39)六、预防与预后 (41)1. 预防措施 (41)2. 预后评估 (42)七、总结与展望 (44)1. 研究成果总结 (4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6)一、内容概览《儿童摄食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是一本关于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专业书籍,作者针对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概述、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估、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治疗以及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管理。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基本概念、病因、分类以及流行病学特点。
对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口腔内异物感、进食困难、呛咳、窒息等。
作者还对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诊断方法进行了梳理,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食管测压等。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估方法,作者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对儿童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儿童的生活质量、家庭环境、学校适应情况等。
吞咽障碍的评定方法
吞咽障碍的评定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评估和仪器检查两部分。
临床评估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病史采集和系统的体格检查。
80%的吞咽障碍可以通过临床评估做出诊断,而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有些患者还需要进行吞咽筛查,主要包括反复吞咽试验、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等。
仪器检查包括吞咽造影检查,即通过X线透视对口、咽、喉、食管的吞咽动作进行动态评估。
此外,还有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吞咽时食管及气管的结构和功能状况,以及进食时食物积累的位置、状况以及动态观察吞咽器官的运动协调性。
而肌电图可用于检查喉部的肌肉功能,对怀疑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简单的筛查和早期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咽食管测压可以诊断压力相关性吞咽困难。
另外,洼田饮水试验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床旁评估方法。
患者安静状态下保持坐位,给予患者3毫升、5毫升温水,观察有无呛咳。
嘱患者像平常一样喝下30毫升温水,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及有无呛咳、声音改变及哽噎。
洼田饮水试验Ⅱ级到Ⅴ级提示患者存在可疑或异常吞咽障碍,需进一步评估。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吞咽障碍相关的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吞咽障碍的护理评估
吞咽是指食物从口、咽、食管至胃的过程。
吞咽障碍是指食物从口至胃的推进过程受到阻碍,其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损害了双侧舌咽、迷走神经或皮质脑干束所致的机械性梗阻,或神经和肌肉功能发生障碍。
患者表现为吞咽困难,有梗阻感、进食呛咳、构音不清、言语障碍等。
(一)评估意义
吞咽障碍可影响患者的摄食和营养的吸收,严重者发生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
准确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不仅保证营养的充足,更重要的是保证患者的安全。
(二)评估要点及方法
1.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认知状态、肺部感染和营养状态。
2.观察下颌、口唇、舌、软腭及咽反射情况。
3.反复唾液吞咽试验,观察喉部能否上升或下降2cm。
4.洼田饮水试验根据患者的状态让其取端坐位喝30ml温水,
观察所需要的时间和呛咳情况。
1分:5秒内饮完,无呛咳、停顿;2分:一次饮完,但超过5秒,或分2次饮完,无呛咳、停顿;3分:能一次饮完,有呛咳;4分: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5分:呛咳多
次发生,全部饮完有困难。
分越高吞咽障碍越严重,3分以上者酌情
给予鼻饲。
5.电视透视检查患者需进食钡剂,同时进行X线透视观察,是评定吞咽功能的金标准。
吞咽障碍的评定方法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评定方法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文将就吞咽障碍的评定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评估1. 病史采集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吞咽困难的持续时间、发生频率、相关症状如声音嘶哑、咽部疼痛等,并询问患者有无相关疾病史、手术史以及用药史等,为后续的评定提供重要信息。
2. 临床观察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头颈运动、发音情况等来初步判断吞咽障碍的程度,进一步指导后续的检查和评定方法。
3. 临床问诊医生可对患者进行口腔、咽部等方面的详细问诊,了解患者的吞咽过程中是否存在哽咽、窒息感等症状,以及是否有出现食物或液体误吸等现象。
二、影像学检查1. X线检查通过口腔或咽部X线检查,可观察咽部运动及食物通过情况,评估吞咽功能的协调性及食物通过的顺畅性。
2. 吞咽功能评价利用透视或高速摄影等技术,对吞咽过程进行实时观察和评估,包括咀嚼、舌部协调、鼻腔闭合等吞咽过程中的生理活动。
三、神经肌电图(EMG)检查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观察吞咽过程中的神经肌肉传导情况,评估吞咽肌群的活动性和协调性,为吞咽障碍的诊断提供客观数据。
四、经内镜检查利用支撑内镜检查咽部、食管等相关部位的情况,观察黏膜病变、异物、狭窄等异常情况,为吞咽障碍的病因评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五、功能性检查如吞咽超声、吞咽CT等功能性检查,可以对吞咽过程中的食物通过情况、咽部及食管功能进行客观评估,为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病因等提供重要信息。
对于吞咽障碍的评定方法,在临床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影像学检查、神经肌电图检查、经内镜检查和功能性检查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这些方法对于医务工作者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的参考有所帮助。
一、筛查:“洼田饮水实验":瞩患者取坐位,将30ml温水递给患者,让其“像平常一样喝下”,记录饮水情况,I。
可1次喝完,无呛咳;II。
分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III.能1次喝完,但有呛咳;IV.分2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V.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情况I,若5秒内喝完,为正常;超过5秒,则可疑有吞咽障碍;情况II也为可疑;情况III、IV、V则确定有吞咽障碍。
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诊断才藤分级7级: 为正常:摄食咽下没有困难,没有康复医学治疗的必要.6级: 为轻度问题:摄食咽下有轻度问题,摄食时有必要改变食物的形态,如因咀嚼不充分需要吃软食,但是口腔残留的很少,不误咽。
5级:为口腔问题:主要是吞咽口腔期中度或重度障碍,需要改善咀嚼的形态,吃饭的时间延长,口腔内残留食物增多,吞咽时需要他人的提示或者监视,没有误咽。
4级: 为机会误咽:用一般的方法摄食吞咽有误咽,但经过调整姿势或一口量的变化和咽下代偿后可以充分地防止误咽。
3级: 为水的误咽:有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也不能控制,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的效果,吃饭只能咽下食物,但摄取的能量不充分.多数情况下需要静脉营养,全身长期的管理需要考虑胃造瘘,如果能采取适当的摄食咽下方法,统一可以保证水分和营养的供给,还有可能直接咽下训练。
2级:为食物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没有效果,水和营养基本上由静脉供给。
1级: 为唾液误咽:唾液产生误咽,不能进食、饮水,不能进行直接的吞咽训练。
三、与吞咽有关的口颜面功能评价①直接观察:观察唇结构及黏膜有无破损,两面颊有无破损,硬腭、软腭和悬雍垂及舌的结构.②唇颊运动:有无流涎,能否做到漏齿,用唇鼓腮,交替发u、i音。
③颌的运动:能否做到颌的上下、左右、前屈、后伸运动。
④舌的运动:能否做到伸舌运动,舌抬高运动,舌向两侧运动,舌的交替运动。
⑤软腭运动:发a音观察软腭的上抬。
⑥喉的运动及功能:观察空吞咽时喉的上抬运动.四、摄食-吞咽过程的评估(5个时期)(可通过进食大体判断,也可通过吞钡造影详细判断)1、是否对食物认识障碍:给患者看食物,观察其有无反应.意识障碍的患者常有这方面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