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第四章第1课《信息资源管理》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目的。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管理方式。
初步掌握利用网上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检索、比较与分析。
2.过程与方法:
实践总结并归纳出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势。
以小组为单位,对网络信息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关注科学管理信息资源,形成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为以后合理、有效的管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接触的信息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情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且不少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学生平时也经常通过网络和一些工具软件来学习和娱乐,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对于如何科学地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比较模糊,也几乎没有接触过数据库,对于大量信息的科学化管理,学生会感到非常困惑,缺乏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
在这一节通过设计情境并以游戏的方式引进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信息资源管理就在身边而且非常实用方便。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当前常用那个的管理方法
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学习难点:通过检索在线数据库,获取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游戏:找区号
教师:李明想去陕西的咸阳旅游,由当地哥哥接待,但哥哥比较粗心,留的电话号码没注明成咸阳的区号,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本学期本人担任301至305共5个教学班15节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本学期教材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________与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管理、信息的表达与交流、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社会共七章。
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且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制作、管理的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4、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5、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辅导形式、时间形式1、理论辅导:教师讲解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进行2、上机辅导:教师上机指导为辅,学生上机练习为主,优势生帮后进生为补进行。
五、教学计划进度表9月份第一周(8月31—9月4日)教学内容:第1课时2.1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第2课时2.2网上资源检索2.3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9月份第二周(9月7—9月11日)教学内容:第1课时3.1现代信息处理工具第2课时3.2字处理和表处理3.2.1字处理9月份第三周(9月14—9月18日)教学内容:第1课时3.2.2表处理第2课时3.2.3使用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9月份第四周(9月21—9月25日)教学内容:第1、2课时3.2.3使用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9月份第5周(9月28—9月30日)教学内容:第1课时3.3.1图像处理10月份第二周(10月12—10月16日)教学内容:第1课时3.3.1图像处理第2课时3.3.2声音视频处理10月份第三周(10月19—10月23日)教学内容:第1课时3.4.1算法第2课时3.4.2算法的`表示10月份第四周(10月26—10月30日)教学内容:第1课时3.4.3程序设计实例第2课时3.5智能处理11月份第一周(11月2—11月6日)教学内容:第1课时4.1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第2课时4.2数据库系统11月份第二周(11月9—11月13日)教学内容:第1课时4.2数据库系统第2课时5.1信息的表达11月份第三周(11月16—11月20日)教学内容:第1课时5.2电子邮件第2课时5.3电子公告板、在线游戏11月份第四周(11月23—11月27日)教学内容:第1课时6.1和网页第2课时6.2网页制作12月份第一周(11月30—12月4日)教学内容:第1课时6.2网页制作第2课时6.2网页制作12月份第二周(12月7—12月11日)教学内容:第1课时7.1、7.2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知识产权第2课时7.3、7.4信息的安全和保护、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12月份第三周(12月14—12月18日)教学内容:第1课时1.1信息及其特征、1.2信息的编码第2课时1.3信息技术12月份、第四、五周1月分第一周(12月21—1月10日)教学内容:复习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在这个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当中,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制定的工作计划,为了更好的配合我校的工作,有目的地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为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的应用,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为了工作的有序进行,对本学期的工作我做了以下计划。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信息资源管理)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_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信息资源管理)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高中信息技术(认识信息资源管理)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5.1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技能:〔1〕认识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2〕了解各种常见信息管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3〕能根据信息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方法管理信息资源。
经过与方法:〔1〕经历对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操作实践和分析,体验信息管理活动的一般经过,认识各种信息资源管理的合理性;〔2〕通过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加强自自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养成科学管理信息资源的习惯;【教学重点】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常用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合理性分析。
【教学难点】常用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合理性分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教学经过】高中信息技术(认识信息资源管理)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高中信息技术(认识信息资源管理)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一、引入课题老师活动:问题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接触过信息资源有哪些?PPT展示:①课本,作业本,学习资料等;②报刊;③个人藏书,图书馆藏书;④音像资料;⑤计算机文件;⑥因特网信息等问题2: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或看书你能很快的找到你所需要的图书吗?问题3:在未经分类存储的文件中:容易找到你所需的文件吗?高中信息技术(认识信息资源管理)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高中信息技术(认识信息资源管理)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学生活动:认真考虑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引入本节课题,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学生合作探究、老师精讲点拨探究问题一:在图书馆你是如何找到本人想要的图书的?学生活动:考虑学案“探究问题一〞。
之后学生代表回答。
老师活动:对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老师精讲点拨:①通过图书目录手工查找;〔手工方式〕②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查询。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教学主题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基本理论知识部分)适用年级高一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信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只有对它及其相关活动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课中安排了一个“讨论交流”活动,要求学生了解规模不同的图书馆需使用不同的资源管理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3、能够描述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信息管理方法所需资源和环境数字化资源1.网上书店:等2.网上图书馆等常规资源1.浙教版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4.1小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基本理论知识部分)”学习任务单教学支撑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教学设计教学引导问题设计问题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大家知道信息资源管理需从哪些方面着手吗?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涉及的四个方面大家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吗?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信息资源管理的四个特点大家知道信息资源管理涉及哪些领域吗?了解影响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域影响信息资源管理的三大领域大家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了解吗?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大家知道信息资源管理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吗?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信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只有对它及其相关活动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发给每位同学1.设问:大家知道信息资源管理需从哪些方面着手吗?学生活动:通过上网查资料和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单的相关内容。
2.设问:大家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吗?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和查阅资料,总结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3.设问:大家知道信息资源管理涉及哪些领域吗?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信息资源管理涉及的主要领域。
抓住一节课,将新课改实践引向深入──《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课例分析浙江绍兴市第一中学信息董烨华摘要:课例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课例研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围绕“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从“主体”、“主导”、“主见”三个角度介绍新课程改革给笔者的课堂教学带来的转变。
关键词:课例;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实施进入新的一个学年,笔者又开始新一轮教学,还是那本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还是同样一节教学内容摆在面前,于是在想:这节内容去年是怎么上的,今年又该怎么上?我们通过参加教研活动、阅读最新文章了解课程改革的动向,但最终落实到教学实践,还是要从上好一节课做起。
“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这节教材是笔者在一次课堂教学比武中遇到的教学内容,该内容是学生以后选修“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引入。
学习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其产生兴趣,是教学成功的标志。
目前浙江省绝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开展“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教学,因此,必修模块这一内容的教学被赋予更深远的意义。
自从DOS时代FOXBASE软件教学结束后,数据库相关内容在信息技术课堂已经好久不见,所以刚开始接触真的有点无从下手,当然这也更让我下决心要上好它,将它作为新课改实践的重要一节。
一、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初次分析教材,给我的感觉是理论性比较强,有很多概念性知识要学生去了解,于是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先通过“讲授法”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和学习要求,引入学生学习;再利用教学辅助论坛,采用“读书指导法”、“操作实践法”辅助学生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最后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学习作品,对学生的学习作品进行评价。
[教学片段]:通过“读书指导法”学习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及特点师:请同学阅读教学辅助论坛“希特勒死亡证明”资料,阅读过程中请注意,本篇资料说明的要点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学习资料,教师辅助学生进行阅读。
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阶段教案信息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等方面。
在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分别是信息获取阶段、信息加工阶段和信息利用阶段。
下面就让我们来逐一探讨一下这三个关键阶段的教案。
一、信息获取阶段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阶段的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充分了解信息获取的概念和方法,具备对信息来源的判断能力,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获取需要的信息。
2. 教学内容:(1)信息获取的概念和定义。
(2)信息获取的方法,包括如何运用图书馆、网络等多种资源进行信息获取。
(3)信息来源的判断方法,如何评估不同信息源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4)信息获取的注意事项,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获取信息,并避免信息滥用等问题。
3. 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学:通过讲授各种信息获取的方法,让学生对信息获取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认识。
(2)案例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来体会信息获取的重要性和方法。
(3)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就不同的信息来源进行讨论,提高其评估信息源的能力。
4. 教学评价:(1)现场测试:通过现场测试,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评分:针对不同的信息获取方法和判断方法,布置相关作业以检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信息加工阶段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阶段的课程,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信息加工的概念和方法,掌握交流和信息处理的技能,选取最适合的方法和工具进行信息加工。
2. 教学内容:(1)信息加工的概念和定义。
(2)信息加工的常用工具和方法,如何运用软件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
(3)信息传递的方法,包括口头传达和书面传达。
(4)信息加工的操作技巧和流程,如何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组织。
3.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能。
(2)操作演练:利用现场或者虚拟环境,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信息加工,并帮助其掌握操作流程。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可以开始我的说课了吗?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1.说教材本节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信息是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只有对它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本节课包括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影响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领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管理,网上数据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阶段几个环节。
课中安排了“讨论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应用领域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实践体验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具体地掌握信息检索的内容,本节课在本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对教材地位,内容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在线数据库检索数据,掌握网上数据检索的流程,获取有效的信息,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搜索,提高挖掘信息价值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和三个领域等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归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情操,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再结合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设置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影响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领域。
难点:网上数据的管理和检索。
我会以实践体验网上数据管理带来的好处来让学生亲身感受在线数据库检索带来的便利。
因为由于本节课知识较抽象,所以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网络信息的搜索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是学情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要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第四章第一节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的管理。
教科书第一节包含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影响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领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管理和访问在线数据库等内容。
(注:“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阶段”这一内容不作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实际操作,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描述各种管理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并能对检索获得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下一节内容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积累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随着经济的发展,且不少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学生平时也经常通过网络和一些工具软件来学习和娱乐,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对于如何科学地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比较模糊,也几乎没有接触过数据库,对于大量信息的科学化管理,学生会感到非常困惑,缺乏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
在这一节中选择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音乐歌曲管理作为学习活动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信息资源管理就在身边而且非常实用方便。
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管理方式。
初步掌握利用网上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检索、比较与分析。
2.过程与方法:比较信息管理方法的不同,分析其合理性。
实践总结并归纳出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势,并能够描述其内涵。
以小组为单位,对网络信息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身边信息资源管理的体验,体会信息资源管理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关注科学管理信息资源,形成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为以后合理、有效的管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接触的信息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检索在线数据库,获取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观点、得出结论、表达主张。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资源的概念,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资源的概念与重要性2. 信息资源的搜集与整理3. 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4. 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分享5. 信息资源的安全与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资源的概念、信息资源的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
2. 教学难点: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分享、信息资源的安全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信息资源管理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3. 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信息资源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信息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资源的搜集与整理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信息资源的搜集与整理,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讨论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分享。
6. 课堂小结:强调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信息资源的安全与保护。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信息资源概念的理解,评估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资源管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实践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信息的准确性、整理的条理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
七、教学拓展1. 主题探讨:组织一次主题讨论,让学生探讨信息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信息资源管理在个人和企业中的应用。
信息及其特征一、基本说明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2年级:高中一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一节5学时数:40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定义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3、能够描述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信息管理方法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中通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让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有更直观的理解。
通过具体实例让同学们了解,只有对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活动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内容偏重理论,又缺乏理论的深度,如果只由教师讲解就会显得比较枯燥,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具体的案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形成一定的概念,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情境导入: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教师:李明最近打算去咸阳旅游,由在当地的哥哥负责接待,但是他的哥哥比较粗心,给他留电话时,没有注明咸阳的区号,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教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两份区号表,请两名同学来帮李明找区号,看看谁完成得快。
学生:积极参与,找出两名同学分别拿两份区号表找区号。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第一名同学比第二名同学查找的速度快那么多吗?原因在这里,请大家看大屏幕。
学生:观看大屏幕,通过两份不同排列的区号表,体会细心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引出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管理,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二、引入CIO,对同学以后的职业规划有一个借鉴。
【讲授】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1、通过观看“战争泄密”的视频,引出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电话诈骗、恶意虚假信息传播、苹果手机泄密等,让学生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几个层面的内涵。
【活动】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阶段教师:安排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各组的任务,最后派各组代表阐述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