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完整)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104
第6章 动态规划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是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有用的数学方法。
它是由美国学者Richard .Bellman 在1951年提出的,1957年他的专著《动态规划》一书问世,标志着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动态规划的诞生.动态规划也是一种将多变量问题转化为单变量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动态规划中,把困难的多阶段决策问题变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比较容易的单阶段问题一个个地求解。
动态规划是考察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 ,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算法,不像线性规划那样有统一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如单纯形法).事实上,在运用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其它的优化算法。
因此,动态规划不像其它方法局限于解决某一类问题,它可以解决各类多阶段决策问题。
动态规划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社会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经济管理方面,动态规划可以用来解决最优路径问题、资源分配问题、生产调度问题、库存管理问题、排序问题、设备更新问题以及生产过程最优控制问题等,是经济管理中一种重要的决策技术。
许多规划问题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来处理,常比线性规划或非线性规划更有效。
特别是对于离散的问题,由于解析数学无法发挥作用,动态规划便成为了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动态规划可以按照决策过程的演变是否确定分为确定性动态规划和随机性动态规划;也可以按照决策变量的取值是否连续分为连续性动态规划和离散性动态规划。
本教材主要介绍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典型的案例说明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6.1动态规划的基本理论6.1.1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数学描述有这样一类活动过程,其整个过程可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一阶段都要作出相应的决策,以使整个过程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
任何一个阶段(stage ,即决策点)都是由输入(input )、决策(decision )、状态转移律(transformation function )和输出(output )构成的,如图6-1(a )所示.其中输入和输出也称为状态(state ),输入称为输入状态,输出称为输出状态。
第三章:动态规划3.1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一、动态决策问题:决策过程具有阶段性和时序性(与时间有关)的决策问题。
即决策过程可划分为明显的阶段。
二、什么叫动态规划(D.P.–Dynamic Program):多阶段决策问题最优化的一种方法。
广泛应用于工业技术、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经济、军事等领域。
三、动态规划(D.P.)的起源:1951年,(美)数学家R.Bellman等提出最优化原理,从而建立动态规划,名著《动态规划》于1957年出版。
四、动态决策问题分类:1、按数据给出的形式分为:•离散型动态决策问题。
•连续型动态决策问题。
2、按决策过程演变的性质分为:•确定型动态决策问题。
•随机型动态决策问题。
五1、阶段(stage)n :作出决策的若干轮次。
n = 1、2、3、4、5。
2、状态(state)S n :每一阶段的出发位置。
构成状态集,记为S nS 1={A},S 2={B 1,B 2,B 3},S 3={C 1,C 2,C 3},S 4={D 1,D 2,D 3},S 5={E 1,E 2}。
阶段的起点。
3、决策(decision)X n :从一个阶段某状态演变到下一个阶段某状态的选择。
构成决策集,记为D n (S n )。
阶段的终点。
D 1(S 1)={X 1(A)}={B 1,B 2,B 3}= S 2,D 2(S 2)={X 2(B 1),X 2(B 2),X 2(B 3)}={C 1,C 2,C 3}=S 3,D 3(S 3)={X 3(C 1),X 3(C 2),X 3(C 3)}={D 1,D 2,D 3}=S 4,D 4(S 4)={X 4(D 1),X 4(D 2),X 4(D 3)}={E 1,E 2}=S 5D 5(S 5)={X 5(E 1),X 5(E 2)}={F;F}={F}。
4、策略(policy):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决策Xn 组成的有序总体{Xn }。
如 A àB2àC1àD1àE2àF5、子策略(sub-policy):剩下的n个阶段构成n子过程,相应的决策系列叫n子策略。
第3章动态规划动态规划是一种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并且以自底向上的方式求解子问题从而求解整个问题的算法设计方法。
它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优化问题和组合优化问题中。
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划分为多个重叠子问题,并且将计算结果储存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重复计算,提高算法效率。
动态规划通常适用于满足最优子结构的问题,即问题的最优解可以通过一系列子问题的最优解得到。
在动态规划中,需要定义一个状态转移方程,用于描述问题的最优解与其子问题的最优解之间的关系。
通过利用状态转移方程,可以从最底层的子问题开始,逐步求解出更大规模的问题的最优解。
最终,可以得到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问题建模、确定状态、定义状态转移方程、确定边界条件和计算最优解。
首先,需要将原始问题转化为适合动态规划求解的形式,通常可以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
然后,需要确定问题的状态,即将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并且定义子问题的状态。
接下来,需要定义状态转移方程,该方程记录了问题的最优解与子问题的最优解之间的关系。
然后,需要确定边界条件,即问题的最基本解。
最后,通过逐步计算子问题的最优解,得到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计算机科学中,动态规划被广泛应用于图论算法、字符串处理算法、序列比对算法等。
此外,动态规划还被应用于经济学、运筹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优化问题。
通过应用动态规划,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领域中的复杂问题。
总结起来,动态规划是一种通过将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并且利用状态转移方程求解子问题从而求解整个问题的算法设计方法。
通过避免重复计算,动态规划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并且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其他领域的问题求解。
(完整版)动态规划问题常见解法动态规划问题常见解法一、背包问题1. 0/1背包问题0/1背包问题是动态规划中的经典问题,解决的是在背包容量固定的情况下,如何选择物品放入背包,使得总价值最大化。
常见的解法有两种:记忆化搜索和动态规划。
记忆化搜索是一种自顶向下的解法,通过保存子问题的解来避免重复计算,提高效率。
动态规划是一种自底向上的解法,通过填表格的方式记录每个子问题的解,最终得到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2. 完全背包问题完全背包问题是在背包容量固定的情况下,如何选择物品放入背包,使得总价值最大化,且每种物品可以选择任意个。
常见的解法有两种:记忆化搜索和动态规划。
记忆化搜索和动态规划的思路和0/1背包问题相似,只是在状态转移方程上有所不同。
二、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是指给定两个序列,求它们之间最长的公共子序列的长度。
常见的解法有两种:递归和动态规划。
递归的思路是通过分别考虑两个序列末尾元素是否相等来进一步缩小问题规模,直至问题规模减小到边界情况。
动态规划的思路是通过填表格的方式记录每个子问题的解,最终得到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三、最短路径问题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加权有向图或无向图中,求解从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最短路径的问题。
常见的解法有两种:Dijkstra算法和Bellman-Ford算法。
Dijkstra算法是通过维护一个距离表,不断选择距离最短的顶点来更新距离表,直至找到目标顶点。
Bellman-Ford算法是通过进行多次松弛操作,逐步缩小问题规模,直至找到目标顶点或发现负权环。
总结:动态规划是一种解决最优化问题的常见方法,它通过分组子问题、定义状态、确定状态转移方程和填表格的方式,来得到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在解决动态规划问题时,可以采用记忆化搜索或者动态规划的策略,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和优化的需要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