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寄生虫防治知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大班安全预防寄生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寄生虫的概念。
2.学习常见的寄生虫及其传播方式。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寄生虫感染。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寄生虫?2.常见的寄生虫及其传播方式。
3.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症状。
4.如何预防寄生虫感染。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到的关于卫生的知识,例如洗手、保持环境整洁等。
步骤二:寄生虫的概念(10分钟)1.向学生简单解释寄生虫的概念,即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依靠宿主体生存和繁殖的微小生物。
2.给学生看一些寄生虫的图片,如蛔虫、钩虫等,并让学生尽可能描述其形状和特征。
步骤三:常见的寄生虫及其传播方式(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绦虫等,并展示其图片。
2.解释寄生虫的传播方式,如摄入寄生虫卵或幼虫、蚊子叮咬传播等。
步骤四: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症状(15分钟)1.介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症状,如肚子疼、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
2.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尽量描述感染寄生虫时的身体不适感。
步骤五:如何预防寄生虫感染(20分钟)1.向学生介绍预防寄生虫感染的方法,如勤洗手、吃熟食、不随地大小便等。
2.分为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提出预防寄生虫感染的意见和建议,并汇报给全班。
步骤六:总结(10分钟)1.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寄生虫的概念、常见的寄生虫及其传播方式、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症状和预防寄生虫感染的方法。
2.强调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关键。
四、教学资源及参考资料:1.图片:蛔虫、钩虫、绦虫等。
2.教具:黑板、粉笔。
五、教学评价:1.课堂互动参与情况。
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寄生虫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3.学生提出的预防寄生虫感染的意见和建议是否合理。
六、教学体会: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寄生虫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预防寄生虫感染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卫生习惯。
预防肠道蠕虫大班教案教案标题:预防肠道蠕虫大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肠道蠕虫的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
2. 掌握预防肠道蠕虫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玩具展示肠道蠕虫,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知道肠道蠕虫是什么吗?它们是如何传播的?知识讲解:3. 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肠道蠕虫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是一种寄生虫,常常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通过食物、水或接触传播等方式进入人体。
4. 强调肠道蠕虫的传播途径,如不洗手、食用未经煮熟的食物、接触污染的物体等。
预防方法:5. 引导学生讨论预防肠道蠕虫的方法,如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食用煮熟的食物、不乱吃东西等。
6. 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展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食物处理方法。
游戏活动:7.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模拟日常生活场景,如用餐、上厕所等,让他们展示正确的卫生习惯。
总结:8. 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强调预防肠道蠕虫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9. 发放相关宣传材料或小册子给学生,供他们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学习和实践。
教案评估:10. 设计简单的问答或填空题目,检查学生对于肠道蠕虫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案延伸:11. 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包括食用煮熟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教案注意事项:1. 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片或玩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2. 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配合家长的教育,加强家校合作,共同预防肠道蠕虫的传播。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肠道寄生虫防治知识教学导案
概述
1、首先在排泄物当中可以直接明确寄生虫感染
2、患者常常饭量异常增大,体重不增反减退,甚至患者出现消瘦,并且伴有疲劳、嗜睡、虚弱等等一些列症状,便可以怀疑是否寄生虫感染
3、腹部不明显诱因疼痛,主要因为寄生虫吸收体内营养物质,结果导致其所在部位发生炎症,大多集中在肚脐周围。
4、肛门奇痒无比,要避免患者因难以忍受奇痒无比而抓挠造成循环感染
5、寄生虫感染患者会出现慢性腹泻,肠道黏膜遭到破坏,产生很多毒素,造成消化系统异常,所以平时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
6、寄生虫感染也会引起皮肤异常表现,包括皮疹、荨麻疹、湿疹等等症状。
肠道寄生虫疾病病症:
1、鞭虫:为人体较为常见的寄生虫,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患者可伴有下腹阵痛、慢性腹泻等症状,有时伴有便血,伴随体重减轻
2、蛲虫病:主要引起肛周皮肤瘙痒,继发性局部炎症,患者会表现烦躁易怒、食欲不振等症状。
3、蛔虫病:人体肠道常见的寄生虫病,患者不会存在任何不良症状,但儿童、营养不良患者出现居多,有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脐周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感染者会引起智力发育障碍等等,有时会出现精神不安、烦躁、瘙痒等症状。
4、阿米巴痢疾:一般情况下都是无症状的病原体携带者,一般症状表现为腹绞痛、脓血黏液便,伴有消瘦、贫血等症状,部分患者会伴有肠道出血、肠穿孔、泌尿系统等等部位的水肿。
肠道寄生虫症状:
1、腹部不适
2、呕吐、腹泻
3、体重减轻
4、肛门奇痒无比
5、皮肤敏感
6、肠梗阻、贫血。
大班肠道寄生虫防治措施引言肠道寄生虫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一类寄生生物,包括蠕虫、原虫和寄生虫等。
它们通过摄取寄生虫卵或寄生虫囊泡等形式进入人体,导致一系列的肠道感染症状。
大班中的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较易受到寄生虫的侵害。
因此,在大班中加强肠道寄生虫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大班肠道寄生虫防治措施,帮助教师和家长提高防治的意识和能力。
1. 加强卫生教育肠道寄生虫的预防需要从卫生教育入手,教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 - 每日勤洗手:教导学生在进食前、便后都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
- 注意饮食卫生:教导学生要选择新鲜、干净的食材,充分烹饪食物,避免生食,定期清洁食具。
- 禁止生食水果蔬菜:教导学生不要食用没有经过充分清洗和烹调的水果蔬菜,以减少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 强调使用干净卫生的厕所:教导学生养成用干净卫生的厕所,扔掉或妥善处理粪便的习惯,不随地大小便。
2. 定期体检与筛查对于大班中的学生,定期体检和寄生虫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定期体检可以发现寄生虫感染的早期症状,及时进行治疗。
寄生虫筛查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粪便进行检查,发现寄生虫的存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可以由学校卫生保健部门或相关医疗机构完成。
3. 创建洁净环境保持教室和学校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防止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
在日常的清洁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定期清洁和消毒教室:务必定期对教室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包括桌椅、门把手、窗户等易接触的部位。
- 定期清洁和消毒卫生间:定期清洁和消毒卫生间,保持卫生间的清洁和干燥。
- 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垃圾分类制度,正确处理废弃物,减少臭虫、苍蝇等寄生虫的滋生。
4. 远离可能的宿主肠道寄生虫通常需要宿主才能生存和繁殖。
为了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需要远离可能的宿主,包括: - 避免饲养宠物:宠物可能携带肠道寄生虫,特别是狗、猫等常见宠物,建议学生家庭避免饲养。
如何预防寄生虫病教案【篇一:二下 13 预防肠道寄生虫病教案】13、预防肠道寄生虫病课时:1 课时教学重点:1、明确何为肠道寄生虫病及其特点2、掌握预防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一些有关知识教学难点:掌握预防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一些有关知识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预防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一些有关知识教学过程:谈话导入: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
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介绍“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工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介绍“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肠道寄生虫感染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蛔虫病的感染途径及危害,懂得预防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的饮食卫生习惯。
3、会做到预防肠道寄生虫。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习重难点:怎样预防蛔虫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驱虫药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师讲述《西游记》故事里的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钻入到妖精的肚子里,最后降服了的情节)。
这个孙猴子可真调皮,他变成的虫子真厉害。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样有孙悟空变成的小虫子在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
比如这是“蛔虫”(教师展示各种肠道寄生虫的图片,学生观察)这样的虫子,我们都统一的称它为肠道寄生虫。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从熟悉的《西游记》故事导入,从生动有趣的孙悟空智斗铁扇公主的情节展开,突出悟空厉害的绝招“变成虫子钻入别人的肚子”。
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肠道寄生虫就是这样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
整个导入过程生动有趣,自然流畅。
二、新课教学1、介绍肠道寄生虫家族成员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蛔虫以外,其实肠道寄生虫还有很多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其中比较常见的种类名称。
(教师展示图片)教师逐一介绍蛔虫钩虫蛲虫(学生聆听并理解记忆)肠道寄生虫的危害,大家都知道有哪些?(生指名回答)师小结学生的答案。
2、肠道寄生虫“神奇”的生命历程师:介绍完了肠道寄生虫家族成员后,有同学肯定有这样的疑问:肠道寄生虫是怎样钻入我们的肚子里的呢?难道我们都没有看到这样一条虫子,而吞下去了吗?如果真是不小心吞下去了,怎么没有将它当成食物消化掉呢?肠道寄生虫家族都有自己的求生绝活。
他们的生命历程充满了神奇。
教师(出示挂图):小肠产卵—粪便排出—进入泥土—蔬菜水果—入人口—体内发育成幼虫—成虫师:要想成功钻入我们的肚子,肠道寄生虫必须是一粒细小的虫卵开始,才能不被人发现钻入人的口里。
在腐蚀的胃液作用下肠道寄生虫卵的外壳要足够坚硬,防酸,才能顺利进入到舒适的小肠,在小肠里扎根,等待发育成成虫,这就是他们的绝招。
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肠道蠕虫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人群。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肠道蠕虫感染,制定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对学生进行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一、加强健康教育宣传1.学校应在开学前进行一次全员健康教育宣传,包括肠道蠕虫感染的病因、传播途径、危害和预防方法等内容。
2.在学校常规健康教育活动中加入肠道蠕虫感染的知识,通过讲座、宣传册等形式向学生普及预防措施。
二、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培养1.定期进行个人卫生习惯培训,包括宣传正确洗手方法、饭前便后洗手、针对食品卫生安全再次进行强化宣传等内容。
2.学校需加强学生对环境卫生的认识,教育学生保持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定期清理学生的生活区域和厕所。
三、定期体检和治疗1.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体检,包括肠道蠕虫感染的检查,并及时给予治疗,发现疫情及时隔离。
2.家长要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
四、规范食品卫生管理1.学校餐饮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卫生检查和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制作的安全与卫生。
2.学校餐饮部门要配备专职保洁人员,做好厨房、餐具和食材的清洁工作。
五、家长参与肠道蠕虫感染防治1.学校与家长共同参与肠道蠕虫感染的防治工作,宣传家庭卫生习惯和正确处理食品材料的方法。
2.家长要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肠道蠕虫感染。
六、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1.学校要定期对教室、宿舍和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环境卫生。
2.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环境卫生教育,引导学生保持整洁的个人空间,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七、增强学生的免疫力1.学校要鼓励学生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2.学校可以与相关健康机构合作,提供接种疫苗等服务,增强学生对肠道蠕虫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需要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定期体检和治疗、规范食品卫生管理、家长参与、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以及增强学生的免疫力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肠道蠕虫感染。
包虫病的防治教案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几种常见包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讲清蛔中心病、蛲虫病和钩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培养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烘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中心病的主要方法?教学时数;1个课时。
教学过程:(一)健康教育——认识肠道寄生虫1、包虫病是怎样传染给我们人的?包虫病的感染,世界各国都很普遍,农村感染率最高,可达90%,以5~15岁儿童居多。
包虫病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雌虫在肠内产卵,每天每条虫可产卵20万个左右,大量的虫卵随烘便排出,污染蔬菜和泥土。
苍蝇也能把烘便中的虫卵带到食物中去,通过食物再次感染人体。
2、寄生在人体小肠里的蛔虫是怎样危害我们的健康的?寄生在小肠里的蛔虫,不但夺取人的营养,而且对身体造成危害,安息十条蛔虫缠在一起,会造成肠梗阴。
蛔虫具有钻入各种孔道的特性,当人体出现对蛔虫产生刺激时,蛔虫便到处名,可从肛门排出,从口鼻爬出,严重的钻入胆道产生胆道蛔虫,钻入阑尾、产生辣尾炎等。
3、患蛔虫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如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不洗手和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等。
(2)粪便处理不当。
如不及时清理、用未处理的粪便作肥料等,人吃了这些被污染的食物从得蛔虫病。
4、预防方法有哪些?(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便后、劳动后、游戏后和饭前、吃东西前洗手,并要经常剪指甲。
防止苍蝇吮吸食物(2)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不喝生水、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3)不用未经处理的粪便施肥,粪便应该用无害化处理来杀死虫卵。
(4)治疗蛔虫病,可用驱蛔虫药片。
(二)1、蛲虫是一种细小、白色,形似白线头,长9-12毫米的肠道寄生虫,寄生在小肠下部和结肠上部。
雌虫常于夜间由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的皱褶间和会阴处产下成千上万个虫卵,加而引起厅痒,不但影响睡眠,而且小孩用手指搔痒时,卵即粘在指甲缝里,吮手指或时食前不洗手,可将虫卵带入口内而产生自体感染或通过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感染他人。
小学班会教案三年级主题班会教学设计-28肠道寄生虫感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肠道寄生虫的种类、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
3.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肠道寄生虫的种类2. 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3. 肠道寄生虫的防治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肠道寄生虫的种类、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肠道寄生虫,引起学生的兴趣。
1.2 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感染肠道寄生虫的经历,引出肠道寄生虫感染的严重性。
2. 学习肠道寄生虫的种类2.1 教师讲解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如蛔虫、钩虫、绦虫等。
2.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各种肠道寄生虫的形态特征。
3. 学习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3.1 教师讲解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如食用未洗净的蔬菜水果、饮用不干净的水等。
3.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方法。
4. 学习肠道寄生虫的防治方法4.1 教师讲解肠道寄生虫的防治方法,如定期进行驱虫治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4.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如何正确地进行个人卫生清洁,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
5. 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防治知识。
2. 让学生制定一个个人卫生清洁计划,并坚持执行。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肠道寄生虫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卫生习惯,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肠道寄生虫。
2. 相关知识点的PPT课件。
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肠寄生虫病;2.解肠寄生虫病的危害;3.知道怎样预防肠寄生虫病。
教学重难点:1了解肠寄生虫病的危害;2.怎样预防肠寄生虫病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一读健康导航小故事,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默读课文三.分组讨论:1.什么是肠寄生虫病?2.肠寄生虫病包括哪些种类?3.自己得过寄生虫病吗?有什么感受?教师总结:看来,肠寄生虫病很难受,有哪些危害呢?(学生发言)四.重在预防;1.得了蛔虫病和蛲虫病有哪些症状?2.应该要养成什么样的卫生习惯?3.说说自己平时应该怎样做,才不会得肠寄生虫病。
五.读一读:健康小秘诀说说自己的感受。
六.思考:预防蛲虫病,我们平时要养成什么样的卫生习惯?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肠寄生虫病;2.解肠寄生虫病的危害;3.知道怎样预防肠寄生虫病。
教学重难点:1了解肠寄生虫病的危害;2.怎样预防肠寄生虫病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一读健康导航小故事,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默读课文三.分组讨论:1.什么是肠寄生虫病?2.肠寄生虫病包括哪些种类?3.自己得过寄生虫病吗?有什么感受?教师总结:看来,肠寄生虫病很难受,有哪些危害呢?(学生发言)四.重在预防;1.得了蛔虫病和蛲虫病有哪些症状?2.应该要养成什么样的卫生习惯?3.说说自己平时应该怎样做,才不会得肠寄生虫病。
五.读一读:健康小秘诀说说自己的感受。
六.思考:预防蛲虫病,我们平时要养成什么样的卫生习惯?。
三年级主题班会教案-28肠道寄生虫感染一、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饮食卫生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学会自我保护,避免感染。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饮食卫生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教学内容1. 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危害肠道寄生虫感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会导致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精神萎靡、体力衰退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严重的一些肠道寄生虫感染还可能引发癫痫等疾病。
2. 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预防措施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只有两个重点: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以下是具体预防措施:•在外就餐前,观察卫生环境和厨师,选择干净卫生的餐饮场所就餐;•食物一定要烧熟、煮熟,不要食用生食物;•小动物如猫、狗等的排泄物,不能接触,更不能食用;•在做饭前,要用流动的自来水充分冲洗蔬菜、水果、米面等食物;•常规的家庭清扫,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卫生;•每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洗手、刷牙、洗脸、洗澡等个人清洁工作要做到位。
3. 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可以用肥皂、香皂,也可以用洗手液。
所有用来洗手的材料在选用时要具有杀灭细菌的能力。
以下是正确的洗手方法:1.把手放在自来水下,让湿气润湿手腕前后,从自来水龙头里冲水,水温不宜过高;2.洒上适量洗手液,从指尖搓到手腕;3.指缝、指甲等不易清洗的部位要特别注意;4.再次用水冲洗干净,用毛巾吸干水分。
4. 饮食卫生知识•蔬菜:烧菜时加一些油,使菜较烂易消化。
•水果:吃水果时要洗净,在切开时,要先将外层削去。
•牛奶、鸡蛋:在家中应妥善保存,不应长时间放在空气中,产生细菌。
四、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2.PPT讲解,讲师缩小到学生眼界中让学生安全用餐。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怎样避免感染肠道寄生虫。
二班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教案第一篇:二班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教案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教案二(4)班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蛔虫病、蛲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弄清蛔虫病、蛲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2、小学生应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粪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主要方法?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导入:你们小时候生过虫吗?你们平常有没有无缘无故肚子疼?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多发病。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
2、出示阅读提纲:①蛔虫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是怎样传染的?如何防治? ②蛲虫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是怎样传染的?如何防治? ③为防治肠道寄生虫病,我们应养成什么卫生习惯?3、默读并在书上划出有关答案,打上题号。
二、讲授课文,深入理解内容(一)认识蛔虫、蛲虫(二)研究蛔虫传染途径、危害及防治方法1、传染途径,谁能告诉教师,蛔虫是怎样跑到人体内的蛔虫在人体内生长发育成熟,随粪便排出虫卵或成虫。
虫卵污染蔬菜、瓜果、泥土,当人们生吃不净的瓜果蔬菜或不注意饮食卫生,就会感染蛔虫病。
2、讨论蛔虫病的危害及防治①患了蛔虫病的人,会出现什么症状?你有过生蛔虫的经历吗?有什么感受? ②蛔虫病传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强调:①由于虫卵随粪便排出,所以农民伯伯都会把粪便作无害处理,才进行施肥,这样做便可把虫卵杀死,以免污染蔬菜、农作物。
? ②为防止反复感染,小朋友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
(三)研究蛲虫传染途径、危害及防治方法1、介绍蛲虫传染途径? 老师边介绍边板书:雌虫产卵粘上虫卵虫卵入口? 肛门---手指搔痒---吮手指、不洗手进食---人体感染2、蛲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①患了蛲虫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②蛲虫病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三、教师讲述,学生进行卫生行为辨析? 为预防感染肠道寄生虫病,我们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判断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请打手势,(两手指交叉表示错,拇指、食指张开表示对,并说理由)1、一群小朋友打完篮球不洗手拿起雪梨就吃(×)理由:进食前应洗手。
如何预防寄生虫病教案如何预防寄生虫病教案【篇一:二下 13 预防肠道寄生虫病教案】13、预防肠道寄生虫病课时:1 课时教学重点:1、明确何为肠道寄生虫病及其特点2、掌握预防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一些有关知识教学难点:掌握预防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一些有关知识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预防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一些有关知识教学过程:谈话导入: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
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介绍“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工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介绍“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蛔虫教案标题:预防蛔虫教案引言概述: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为了预防蛔虫感染,特殊是对儿童和学生群体,制定一份预防蛔虫的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定期体检和教育宣传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预防蛔虫的教案内容。
一、饮食卫生1.1 饮食清洁:保证食物洁净,尽量食用熟食,避免生食。
1.2 生食禁忌:不吃未煮熟的肉类、蔬菜和水果,避免生吃海鲜。
1.3 喝开水:饮用开水或者煮沸后的水,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
二、个人卫生2.1 洗手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减少手部细菌感染。
2.2 剪指甲:保持指甲整洁,避免蛔虫卵藏匿在指甲下。
2.3 换内衣:保持内衣清洁,定期更换,避免蛔虫传播。
三、环境卫生3.1 室内清洁: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定期清扫、消毒。
3.2 消毒杀虫:使用消毒液清洁洗手间、厨房等易滋生蛔虫的地方。
3.3 饲养宠物:避免接触宠物粪便,定期为宠物进行体内外驱虫。
四、定期体检4.1 小儿常规体检:每年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蛔虫感染。
4.2 药物预防: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服用驱虫药物,预防蛔虫感染。
4.3 定期化验:定期进行粪便检查,检测是否存在蛔虫卵。
五、教育宣传5.1 家长教育:向家长普及蛔虫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匡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2 学校宣传:在学校开展蛔虫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感染的认识。
5.3 社区宣传:通过社区宣传栏、健康讲座等方式,普及蛔虫预防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
结论:通过以上预防蛔虫的教案内容,可以有效地减少蛔虫感染的风险,保障人们的健康。
同时,希翼泛博家长、学生和社区居民能够重视蛔虫预防工作,共同营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
大班安全教育预防寄生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寄生虫的基本知识,认识寄生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掌握预防寄生虫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教学内容:
1.寄生虫的基本知识
2.寄生虫的危害
3.预防寄生虫的方法和技巧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a.你们之前见过这些动物吗?它们是什么动物?
b.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吗?它们对人体有没有危害?
2.寄生虫的基本知识(20分钟)
a.导入:教师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自己的身体,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b.教师出示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寄生虫的基本知识,如寄生虫的大小、形状、寄生的地方等。
c.教师从生活中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寄生虫,如虱子、蛔虫等。
3.寄生虫的危害(20分钟)
a.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寄生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包虫病的防治教案
授课人:白晓军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几种常见包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
讲清蛔中心病、蛲虫病和钩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培养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烘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中心病的主要方法?
教学时数;
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健康教育——
认识肠道寄生虫
1、包虫病是怎样传染给我们人的?
包虫病的感染,世界各国都很普遍,农村感染率最高,可达90%,以5~15岁儿童居多。
包虫病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雌虫在肠内产卵,每天每条虫可产卵20万个左右,大量的虫卵随烘便排出,污染蔬菜和泥土。
苍蝇也能把烘便中的虫卵带到食物中去,通过食物再次感染人体。
2、寄生在人体小肠里的蛔虫是怎样危害我们的健康的?
寄生在小肠里的蛔虫,不但夺取人的营养,而且对身体造成危害,安息十条蛔虫缠在一起,会造成肠梗阴。
蛔虫具有钻入各种孔道的特性,当人体出现对蛔虫产生刺激时,蛔虫便到处名,可从肛门排出,从口鼻爬出,严重的钻入胆道,产生胆道蛔虫,钻入阑尾、产生辣尾炎等。
3、患蛔虫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如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不洗手和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等。
(2)粪便处理不当。
如不及时清理、用未处理的粪便作肥料等,人吃了这些被污染的食物从得蛔虫病。
4、预防方法有哪些?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便后、劳动后、游戏后和饭前、吃东西前洗手,并要经常剪指甲。
防止苍蝇吮吸食物。
(2)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不喝生水、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3)不用未经处理的粪便施肥,粪便应该用无害化处理来杀死虫卵。
(4)治疗蛔虫病,可用驱蛔虫药片。
(二)
1、蛲虫是一种细小、白色,形似白线头,长9-12毫米的肠道寄生虫,寄生在小肠下部和结肠上部。
雌虫常于夜间由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的皱褶间和会阴处产下成千上万个虫卵,加而引起厅痒,不但影响睡眠,而且小孩用手指搔痒时,卵即粘在指甲缝里,吮手指或时食前不洗手,可将虫卵带入口内而产生自体感染或通过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感染他人。
2、虫在人体内只能生活6周左右,严格遵守清洁规则,即
使不用药,大部分蛲虫也会在数周内死去,如不重复感染是不会得蛲虫病的。
但可异止前很多獐卫生习惯不良,指甲内常藏有蛲虫卵,所以蛲虫病浒杉广,有些地区儿童感染北海高达65%以上。
3、清洁是对抗蛲虫的最好办法。
即使用药汉好了蛲虫,如
果不注意个人卫生,蛲虫仍会再次感染。
治疗蛲虫病,可用肠虫清片。
明智的办法是给一个孩子治疗晓虫时,同进也要给全家治疗。
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可一期集体驱虫。
4、预防方法:每天要洗澡、勤推崇洗被褥、衣裤。
,内衣、
内裤要经常洗烫,食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要把手指放在嘴里。
上床睡觉时要穿紧身裤。
,使孩子不加瘙痒而抓肛门。
同时在肛门里面及周转抹凡士林止痒。
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几种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
讲清蛔中心病、蛲虫病和钩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培养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烘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中心病的主要方法?
教学时数;
半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次课内容:(略)
二、新授。
1、钩虫得一种细长的小线虫,长约1厘米,关透明、色淡
经,寄生在人休小肠内,尢以十二指肠为多,钩虫以其口腔吸附人体肠粘膜,以人体血液和肠粘膜为食。
2、钩虫感染是对儿童损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一条钩虫每
日可通讯血0.8毫升,而且钩虫还常更换吸附点。
分泄搞凝血物质,形成创口,久出血,儿童产生缺铁性贫血,面色发黄,蜃、佛甲发禾,头晕乏力、注意力差、智力减退、精神不振、关若愚蠢、肌肉松软,严惩者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下肢甚至全身出现营养性水肿。
另外,感染了钩虫病在消化系统上会出现一种食欲怪癖现象,病人喜食生米、泥土,甚至木、石灰等。
3、成熟的雌虫每日排铲数千至数万虫卵随烘便排出污染泥
土,在适宜的温度和温度下,早卵发育为杆关幼虫,经脱皮两次后,成为具有感染性的丝状幼虫。
人赤足下田时,丝状蚴便钻入皮肤,产生谷称“大烘毒”的局部刺激症状:足趾间、足背或手指间出现小郊疹,有灼热感、红肿及厅痒,由于折痒,可引致流液和红肿。
4、丝状蚴进入皮肤后,经血管和心脏到肺,穿破肺泡后再
经气管到喉,由喉到回而被吞入胃肠,在十二指肠内发育为成虫,成虫在人体内能生存数月至数拥,长者可达7年。
5、预防方法主要是折好烘便管理。
查治病人和做好个人预
搪三大环节。
(1)不要随地大便,不要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烘便施肥。
而应用密封式沼气池、教育局式常常密封宽余池等处理烘便杀来虫卵。
(2)在钩虫病浒的地方,要定期进行烘便检查,发现病人或烘便中有虫卵的人,要进行集体驱虫。
(3)个人防护方面,提倡种旱地作物的家民下地劳动时,要穿鞋补袜、长裤,不要赤足行走,以防钩中心丝状蚴钻入皮肤,尽量减少手与土壤的接角机会,在上、下拮出工时,用2%碘酊涂于斤脚露出部分。
6、治疗方法:
钩虫病一般治疗原则是“先驱虫,后滋补”,但对重度营养不良和极度衰弱的患者,则应先滋补,等情况改善后,再行驱虫。
治钩虫的驱虫药也是肠虫清片。
滋补药是铁剂,多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鱼、猪血、蛋类和豆类等。
三、思考题
1、蛔虫病,蛲虫病和钩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它们对人体有
什么危害?
2、为什么说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烘便无害化处理是
预防疲乏寄生虫病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