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针临床实战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210
神奇的脐针疗法脐针,就是以肚脐为独门进针部位的一种针法。
脐针疗法,是以脐针为治疗手段,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
问题一:脐针疗法有危险吗?脐部自古被认为是“禁针”,脐针疗法选择肚脐作为进针部位,会不会很危险?解答:古代医家在几千年的实践中,认识到脐部(神阙穴)不宜进行针刺疗法。
随着近现代解剖学的发展,我们认识到,脐部是可以进行针刺的,只不过操作时要细心谨慎。
脐针疗法的进针区是脐蕊(脐中央朝外突出的瘢痕状组织)、脐壁(脐孔周缘壁)和脐谷(脐壁与脐蕊相连的皮肤凹陷)。
进针角度为平刺(0°-15°),选用针具为直径约0.2mm,长30mm的毫针,针具细短,操作谨慎,危险性小。
总之,脐针的治疗是以脐蕊为中心,在脐壁上向四面八方做放射性的进针,进针为平刺斜刺,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是不会有危险的。
问题二:脐针与针灸学有哪些不同?解答:脐针是指施术者在患者脐部下针,用以调节阴阳,祛除疾病。
脐针理论和针灸学以及主流中医学都包含有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但有所不同的是,广义的针灸学还以经络学和腧穴学为理论基础,包括体针、耳针、头皮针、眼针,以及新兴的鼻针、腹针等等,当然还有常用的各种灸法,以及拔罐法等等;主流的中医学,还包括了中药、方剂、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
“常规的治疗方法只能医治常规的疾病,非常规的治疗方法才是治疗疑难证、危重病的最佳方法。
”可以说,脐针是一门新兴的针刺疗法,它与其他的治疗方法有太多的不同之处了。
问题三:脐针疗法能不能自学?解答:古人云“大道至简”,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有生命力,越是简单而有效的东西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越是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学习和掌握。
传统的针刺理论根据经络学和腧穴学,循经取穴。
而脐针治疗病种随多,皆取一穴,疗效尽在指间。
不仅一穴一针,宜可一穴多针,不仅可一穴一病,亦可一穴多病。
脐针治疗疾病范围广泛,可治急性病也可治慢性病,可治功能性也可治器质性病变,可治常见病也可治疑难病,进针少,见效快,可谓“奇针”也。
八卦脐针高手干货汇总八卦脐针高手详解1四正位坤坎震离坤兑2四正位艮3偏五针主要用于中风偏瘫,哪一侧肢体瘫痪,就扎那边的5个卦位,均是从上到下的扎法,即离开始,坎结束。
难点或者细节有:(1)第一针是关键,第一针须当洛书使用,针尖直指大脑损伤的位置。
(2)进针深度,建议以气交点为准。
(3)针毕,可以兼用动针法。
4四正位(1)坎震离兑(2)坎离震兑5四隅位齐永老师的进针顺序也是有2种:一是艮巽坤乾二是坤乾巽艮。
第三种:巽艮坤乾。
取意:从风山渐到地天泰,渐入佳境。
或第四种:艮乾巽坤取意于洛书数 2、4为肩,6、8为足。
皆阴数尔。
阳顺阴逆,故从8(艮)开始,扎到2(坤)6右降四针离坤兑/乾坎*为什么没有左升四针?左升右降,左阳右阴,左升即升阳三针7升阳三针坎震/巽离2.健脾三针震/巽离坤3.滋阴三针离坤兑/乾4.补肾三针坤兑/乾坎5.疏肝三针兑/乾坎震8女科三针艮乾坎 --- 三阳治阴9四象针法(四象针方互换针法之简称)(1)冬--真武三针亥子丑(2)春---青龙三针寅卯辰(3)夏---朱雀三针巳午未(4)秋---白虎三针申酉戌10四局针法( 1 )水局申子辰 ---用于足三阳经络循行部位的病变( 2 )金局巳酉丑 ---用于足三阴经络循行部位的病变( 3 )木局亥卯未---用于手三阴经络循行部位病变 ( 4 ) 火局寅午戌---用于手三阳经络循行部位病变一、四大护法 1.天地定位 2.雷风相薄 3.山泽通气 4.水火不相射二、洛书双针疗法 1.左三右七 2.二四为肩 3.六八为足 4.戴九履一三、河图双针疗法 1.天一生水 2.地二生火 3.天三生木 4.地四生金5.万物土中生四、八卦双针疗法相生吉祥,针证合拍。
针法秘笈:脐诊及脐针疗法操作方法在临床上遇到运动系统疾病、急性病可按脐洛书全息律寻找压痛。
在中医领域,总有些很不可思议的治疗手段,如:放血疗法(以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小静脉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方法)。
有一种治疗方法,让人听起来不靠谱,但的确疗效显著,那就是脐针疗法。
—1—一个从不相信中医的人到认可中医2016年初,我的叔叔,右侧腰部慢性钝痛反复发作,已经3年了。
查X线和CT ,腰椎有轻度骨质增生。
西医诊断为慢性腰肌劳损。
辗转了几家大的西医院,但效果并不好。
叔叔就来拜托我找个大主任好好看看病,因为叔叔不相信中医,刚开始我也是给他挂了个专家门诊,但是结果跟前面一样。
所以我耍了个小心眼,让我一位中医老师跟他聊了会,然后叔叔竟然乖乖地配合老师进行脐针治疗。
(我跟他宣教了那么久都没有用!老师告诉我:在脐诊时发现脐部8点处上方有一小结节,形同米粒,与皮肤同色,质硬,压痛明显,活动度差。
让叔叔自己按压小结节,每日数次。
结果两周后, 腰痛随之消失,到现在都未复发。
—2—脐部真的不能针?《黄帝内经》早有记载,“脐只灸不针”也有多年历史。
历代针家谆谆教导,绝非无稽之谈,肯定是有先人在针刺神阙穴曾出现意外,故告诫后人,以免重蹈覆辙。
笔者认为,针刺神阙可因脐的特殊解剖关系,如果进针直刺过深,最易损伤小肠,引起肠液外漏,造成化学性腹膜炎,继而形成细菌性腹膜炎、败血症等,按当时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这无疑是病人致死的原因。
所以,当我们合理地掌握无菌操作及注意事项,脐针是可以很好地为我们所用的。
—3—让我们看看脐针急救的案例案例:1岁女孩突发昏迷,施“脐针”转危为安事情发生在9月21日上午9时许,郑州至温州的K1240/37次列车驶出缙云站,开往丽水。
11号车厢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同行,女儿突发抽搐昏迷,年轻的妈妈吓得不知所措。
面对突发状况,前往温州参加培训的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治疗师徐伟和同期学员焦作温县中医院医生邵志刚马上问了下情况,得知患儿头天晚上吃了肉和不少凉食,夜里又发了高烧,徐伟和邵志刚判断患儿是积食引发高烧惊厥。
脐诊、脐针细解坎艮共取了女红.留针三时不放松. 减肥效果坎兑坤.女加震巽苗条身. 坎位一针一天整.腰突重病去九成. 近视坎离进两针.视力准见日日新. 颈椎离位平三针.震坎三十度角补. 王某,痔疮,兑主口,上下口,并且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乾,主大肠,坎主肾,肾主前后二阴,且肾与三焦别通。
产后90天,右侧坐骨神经痛,坎主骨,艮主右下肢。
七次愈咳喘不得平卧,兑和乾为金互为表里,坤为土,培土生金偏头痛,巽主胆,胆经循行于侧头,乾先天八卦为首脐针基础知识脐针的特点:一穴多治:脐针疗法,仅取神阙,经这个穴位上下针可治许多疾病,无论是脏腑病还是疑难病,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可治近百种疾病,范围涉及临床各科。
一穴多针:传统针刺技术一般都是一针一穴,每个穴位都有一个主要功能。
但脐针不同,仅神阙一穴,可根据临床需要一穴一针,也可以一穴多针。
特别在多脏器疾病、多系统疾病、疑难病、危重病的病例中更多地使用一穴多针技术。
一穴多效:既然一穴可以多治,也就可以一穴多效。
在治疗中只要思路正确,一穴既可多效,一针也可多效。
比如,一个病人既有脑部疾病又有眼部疾病,再兼有口舌咽喉疾病,只用一针既可同时见效。
这不仅给病人减少了治疗上的步骤,也减少了肉体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内外兼治:传统针刺疗法对治疗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疗效颇隹。
相对而言,对脏腑疾病就要逊色一些。
但脐针不但对功能性疾病、运动性疾病效果很好,对一些脏腑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对一些疑难重病也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操作简便、经济实惠:脐针使用1寸毫针,现医药商店已有已灭菌的一次性毫针,避免了交叉感染,又携带方便。
如遇紧急情况,随身又无毫针,也可用笔代针或以棍代针在脐部治疗,均可收到预期效果。
但须提醒的是,凡用代用品,均不可刺破皮肤,只要在相应的部位进行点压病人感到疼痛就行了。
脐针投入极少,回报较高,它不需其它高级的医疗设备,也不需辅助设施,仅一针一床足矣!脐针的定位进针原则:脐针的操作技术,定位是关键,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治病的效果,其原则如下:寻找压痛点:一般约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病人可以在脐壁、脐谷、脐蕊处寻找到十分敏感的压痛点。
脐三针--生阳三针、滋阴三针、健脾三针、补肾三针三针在脐针临床上与二针用法一样,是最常用的方法。
在三针的用法上有三针使用原则:其一,是在使用三针是一定要形成“相生格局”,利用“相生格局”的固定配伍。
其二,按“四局针法”进行的配伍。
其三,是根据疾病的需要,不按这个相声格局。
那什么是相生格局?就是利用脐内八卦的五行所属关系,在用针是让其按五行相生,而不是用相克方法治疗。
按“相生格局”的固定配伍1.生阳三针:所谓的生阳三针有两种组合,其主要治疗的是阳虚的患者,第一组合是取坎、震、离三位,取这三个位我们就使其形成相生格局,坎水生震木,震木生离火,有升阳作用。
另外一种组合是扎坎、巽、离三个方位,它也是形成水生木,木生火的相生格局。
但这两组合有什么不同呢?震与巽的区别是一个阳木一个阴木,阳木组合我们用于女性患者,阴木组合我们用于男性患者,特别是阳木组合对女患者效果更好,因为它在生阳的同时,走“木”位,有疏肝理气、调节情绪的作用,符合“妇人肝为本”的原则。
2.滋阴三针:滋阴三针主要是用于治疗阴虚患者,同样滋阴三针也有两种组合,第一种组合离、坤、兑三位,形成离火生坤土,坤土生兑金的相生格局,来治疗阴虚。
第二种组合是取离、坤、乾三位同样是离火生坤土,坤土生乾金,也是采用的相生格局。
但这两组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种组合是三阴组合,即离火属阴,坤土属阴,兑金属阴,故在滋阴方面疗效比较大,又因为兑金为阴所以我们多对男性患者使用,主要也是考虑“相交”的原则。
第二种组合配伍则是二阴一阳,即离火和坤土都为阴,而乾金属阳,这种组合不仅有滋阴的作用,还有升阳的功能,主要用于阴阳都虚但是以阴虚为主的患者。
第二种组合中有坤土生乾金,就是“地天泰”,是阴阳相交,故这两种组合的而不同之处可以一目了然。
3.健脾三针:“脾乃后天之本”,对重病患者我们是十分注意他的脾胃功能,只要胃气尚存,这个患者就比较好治,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胃气,那么治疗起来就困难多了,《内径》说“有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就是这个道理。
床疗效观察2023-11-08CATALOGUE目录•引言•慢性前列腺炎概述•脐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理论依据•脐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实践•脐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及分析•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慢性前列腺炎与肾虚、湿热、瘀血等因素有关,治疗应以补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脐针疗法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刺激脐部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发病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01观察脐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02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脐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脐针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脐针治疗。
观察指标03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及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
02慢性前列腺炎概述慢性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受到微生物等病原体感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刺激而发生的炎症反应,以及由此造成的前列腺慢性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
慢性前列腺炎主要分为两类: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的定义与分类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
2. 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或免疫反应异常。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与病理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前列腺组织的慢性充血、水肿、纤维化、腺泡扩张等,这些改变可能导致前列腺功能紊乱,引起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坠胀等症状。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与病理3. 精神心理因素:如压力、焦虑、抑郁等。
4. 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睡眠等。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与治疗现状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超声检查等。
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9月第54卷第9期脐针治疗应用举隅张晓晓宫嘉李娜娜赵玉杰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焦作454000关键词脐针疗法失眠支气管炎腰肌劳损医案脐针疗法是《易经》和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在脐部实施针术,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为目的的新的针法。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易医原理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运用脐针,均取得较佳治疗效果。
现辑录脐针疗法临床病案3则如下。
1失眠患者,女,57岁。
2017年9月25初诊。
失眠半年多,生性急躁,时常心烦,胸闷,入睡浅且多梦易惊醒,白日昏昏欲睡,睡眠不足5小时。
易怒,稍微劳累时自觉心慌,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刻下症: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手心发热,口干伴舌红、少苔,左寸脉细而数。
双侧尺脉沉细无力。
西医诊断:失眠。
中医诊断:不寐(心肾不交型)。
治疗方法:给予脐针治疗。
嘱咐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肚脐,常规消毒后选用规格为0.25mm×25.0mm的毫针,依次序选取针刺穴位(坤卦、乾卦、坎卦、离卦),沿皮肤呈15°角,配合捻转手法进针,进针深度约0.5~1寸左右。
留针30min,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3周。
患者自述:第1周治疗后可入睡,易惊醒次数减少,手心发热自觉好转。
第2周治疗后每晚可睡眠6小时,梦少,口干、耳鸣症状改善,大便正常。
第3周治疗后夜眠安稳,诸症消失。
随访两月未复发,精神体力均佳。
按:本病例中因肾水亏虚,阴衰于下,不能上奉于心,导致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
故以脐针之“补肾三针”加以治疗,依序为“坤卦、乾卦、坎卦”,形成五行相生格局。
坤土生乾金,乾金生坎水,选取主穴坎卦和离卦,并配合捻转手法进行调节,达到水火既济的目的,从而治疗失眠。
2支气管炎患者,女,39岁。
2018年12月19日因“干咳、头痛、鼻塞流清涕5天”来诊。
曾口服羚羊感冒片、复方甘草片及止咳糖浆等药,头痛、鼻塞流清涕症状好转,但咳嗽加重。
脐针和脐针疗法脐针疗法和脐针疗法2009年02⽉08⽇星期⽇20:31脐针,顾名思义就是在脐部实施针术,从⽽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的。
为了便于学习,我们暂且将脐的⼏个部位进⾏命名。
脐中央朝外凸出的瘢痕状组织称为脐蕊,脐孔的周缘壁称为脐壁,脐壁与脐蕊相连的⽪肤凹陷称为脐⾕。
这三个地⽅都是脐针疗法的进针区,⽽以脐壁在临床上使⽤最为常见。
现就脐针的进针定位原则叙述如下。
1压痛点定位进针法约有百分之⼆⼗左右病⼈可以在脐壁找到⼗分敏感的压痛点,越是急HYPERLINK"/jibing/xingbing.htm"\t"_blank"性病,压痛部位越明显。
只要⽤探针找到压痛点,⼀针即可见效。
⽽寻找压痛点则是按照洛书定位,即"戴九履⼀,左三右七,⼆四为肩,六⼋为⾜(在临床治疗中实为股),五居于中。
"根据疾病发⽣的部位在相应的脐壁上寻找压痛点,然后⽤针灸毫针以脐蕊为中⼼,向外呈放射状刺⼊压痛点,留针数分钟。
进针深度为0.5~1⼨。
2寻找⽪下结节法有许多慢性病⼈可以在脐壁上找到⽪下结节,按之有疼痛,颜⾊与⽪肤相同,结节硬,⼀般活动度差,⼤⼩如同⼩⽶粒。
当发现结节后,只需⽤⼿指按压,让病⼈感到疼痛就可以了,每⽇数次,数周后结节消失,疾病也就治愈了。
3⼋卦定位进针法这种⽅法是笔者利⽤易学中的后天⼋卦图的五⾏⽣克制化创⽴的,也是脐针治疗应⽤最多的⽅法。
笔者将⼈体脐部看作⼀个后天⼋卦图,将脐蕊为中⼼向四周⼋⽅扩散形成⼋卦的⽅位。
就此⽅位将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分别按后天⼋卦定下离、坎、震、兑、坤、乾、巽、⾉⼋个⽅位,并通过⼋卦⽅位找出相应的疾病对应关系,然后进⾏治疗。
⽐如呼吸系统的疾病,我们⼀般取兑位(即右位),就是将针在脐部的右壁刺⼊,⽅向朝外,呈放射状,留针数分钟。
如肝病则取震位(即左位),就是这样简单。
但这⾥必须强调两点:其⼀,后天⼋卦图的⽅位正好与地图相反,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后天⼋卦图则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脐针疗法案例脐针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脐部穴位进行针灸,来调理身体健康。
脐部被认为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与全身各个器官和经络相连,因此脐针疗法被认为可以调理全身的健康状况。
下面我们将分享一些脐针疗法的案例,让大家了解脐针疗法的应用效果。
案例一,调理消化系统。
小王因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经常出现胃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他尝试了各种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后来他听说了脐针疗法,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了脐针疗法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治疗,小王的消化系统状况明显好转,胃胀的情况减轻了许多,食欲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案例二,缓解疼痛。
李女士因为长期久坐办公室工作,导致腰部和颈部经常出现酸痛的情况。
她尝试了各种按摩和理疗方法,效果并不明显。
后来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了脐针疗法,决定尝试一下。
经过几次脐针疗法的治疗,她的腰部和颈部的疼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工作时也不再感到那么疲劳和不适。
案例三,调节内分泌。
小张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内分泌失调,经常出现情绪不稳定、月经不调等问题。
她在朋友的介绍下尝试了脐针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内分泌逐渐恢复了平衡,情绪也变得稳定起来,月经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以上案例仅代表个人经历,脐针疗法的效果因人而异,不能保证所有人都会有相同的效果。
但是这些案例也充分说明了脐针疗法在调理身体健康方面的潜力和价值。
希望大家在尝试脐针疗法时,能够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脐针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它在一些慢性疾病的调理和康复中,仍然具有一定的疗效。
希望随着人们对中医的重视和认可,脐针疗法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造福更多的患者。
大医之道—脐针案例分享脐针临床小结:1治疗膝关节痛,老太太用坤,大爷用巽。
2巽离坤兑治荨麻疹,前三天有可能越扎越重,不用着急,这是人体再赶邪气,继续扎则可治愈。
3 腿部总是抽筋或者酸困,找震或巽,基本是针到病除,最好针到筋膜上,那就更快了。
4 小儿尿床,扎水火既济,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小儿尿完床就醒过来了,不是真正的尿床,是心肾不交的表现,临床的总结。
5 很多人脚肿,单纯的地水效果不是那么快,可以加扎坤亥,因为亥也是水,也形成地水师卦,亥更是三焦经,气化之道也。
6 知道(或高度怀疑)是风水病了,那就扎风水两针试试。
7 气乱或气不足了,不妨扎未亥,地天泰卦吗,让小肠的气运送弥漫三焦,这就是正能量,肚脐下是小肠,小肠的气也足,人体绝对的”风水宝地”!!8、治疗绣球风的思路很多,如果离位不及,兑位太过,四正位不错;也可以选择金局治疗,走三阴经;可以考虑金克木的状态,木局治疗;如是下面水湿重,可以升阳三针;如果坎位不及,可以考虑兑坎两针;也可以离丑两针针,丑落艮,为止,丑走肝经,绕阴器,离主痒疮。
方案很多,具体问题具体对待9、患者女,59岁,2015年7月11日就诊,诉一周以来双足心发热,白天走路活动略轻,夜间尤其明显,需要双脚泡凉水后足底贴墙才能勉强入睡,苦不堪言。
按照《灵枢经—经脉第十》,“足下热”是足少阴肾经所病,考虑是肾水不足,阴虚则热。
遂针离坤乾坎右降四针,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患者即诉双足有凉感,一次减轻,又连针两次,痊愈。
如此怪病,简简单单的几针三次拿下?。
右降四针里包含有补肾三针—坤乾坎,因为热象明显所以在补肾三针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离位,形成了右降四针10、女性患者,膝关节疼痛1年,足底肌筋膜炎1年半,压痛明显,足底有一蚕豆大小的筋节,山泽通气加坤位,和坎位打枪,治疗3次后疼痛明显减轻,足底的筋节小了很多11、6月20号学习初级班归来,一对夫妻来找我,男方38岁,女方32岁,结婚4年一直未孕。
脐针治疗小儿的临床案例分享齐永脐针脐针治疗小儿临床案例闫红敏(河南省禹州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编辑/齐飞导读:我是一名西医儿科大夫,从事儿科临床27年,儿童康复13年。
因与河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附院儿科医院的脑病科保持着长年联系,我逐渐被传统医学所熏陶,中国孝文化带领我走向了脐针。
因对长辈之孝,我接触到了脐针(脐针治疗婆婆膝关节疼痛的疗效佳),又因对儿科的执着,我一口气参加了脐针初级55期、中级25期和高级19期的课程。
齐永老师的探索发明以及其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有丰富的案例分析让我感受到奇效和奇迹,让我心中激情澎湃,感觉这就是我苦苦寻求的我所缺失的那部分,即用简单易学的治疗方法--脐针来解决西医临床效果不佳的儿科疾病。
验案分享:01我的第一次脐针临床运用我用脐针治疗的第一个儿科病人是我的一个老病号。
患者女,7岁,在2018年1月2日,以反复腹痛2个月半,反复打嗝样动作2周,打嗝呈加重趋势来就诊,B超曾显示:腹膜淋巴结炎。
从我本身西医思维模式来看,腹膜淋巴结炎消炎对症治疗缓解又反复,继而又出现打嗝进行性加重,消化系统、肝胆系统、过敏性疾病系统、神经系统直到占位性疾病,均不能合情合理化解释及治疗。
于是,我决定换个思维,回想起在脐针课堂上,老师讲述过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而这位小患者腹痛位置在脐中,而又打嗝气上逆,气不顺畅,该下移的不能下移。
那么脐针治疗思路可以是艮位和兑位。
艮为山为胃,痛在胃肠道,遂以'山泽通气'的针方组合针之,艮位有明显的压痛点,5分钟后患者的妈妈抑制不住惊喜地说:“少了少了,打嗝少了”,我让患者家长计数,25分钟起针,从原来的70-80次/分频度降到了30-35次/分,连续三次治愈至今未复发。
感悟:这是我第一次运用脐针。
在没学脐针之前,以我几十年的临床经历这样的症状没有更顺手之法,亦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控制症状。
脐针,奇针也!感谢齐永老师的发明!02小儿抽动症患者女,4岁,以'眼、鼻、喉、腹肌无意识颤抖1月余伴异常声音3周'来就诊,发作频度每天20~30次,初诊为抽动症(中度)。
252021年1月第28卷第1期脐针疗法临床验案三则旻虞珍脐针疗法是在脐部实施针术,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以易经为理论基础指导医学。
现总结脐针疗法临床病案三则如下:一、慢性根尖炎患者女,41岁,因“反复根尖炎1余年”,于2019年11月25日初诊。
入院前一年患者因嘴巴不慎撞伤后致左侧上颌侧切牙根尖发炎,后出现根尖脓肿,肉眼可见牙龈白色脓点;患者诉刷牙时疼痛剧烈,不敢碰触,每日自行可挤出较多脓液。
患者曾多次在绍兴当地口腔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根尖炎”,经服用抗生素等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建议拔牙后种植牙齿。
患者考虑拔牙后种植牙齿过程繁琐,希望保守治疗。
患者平素胃纳可,寐安,二便无殊。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针刺选取脐针离、坤、兑位。
脐部用碘伏棉签常规消毒后,选用0.25mm×25mm针灸针,以脐蕊为中心,在相应脐壁上用捻转进针方法平刺,进针深度0.5~1.0寸,留针55分钟。
每周治疗5次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诉晨起自行挤脓液时感脓液明显减少,白色脓头范围明显缩小,刷牙时根尖区牙龈疼痛感不明显,可轻触牙龈。
治疗第2个疗程后,患者诉脓液继续减少,刷牙时根尖区牙龈不适感明显减轻,轻触牙龈时已不感觉疼痛,后未进行后续治疗。
3个月后随访,患者诉根尖区牙龈逐渐恢复中,脓肿已消失,未见复发。
按:慢性根尖炎属中医学“牙漏”范畴,本位在离位。
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选取坤位,坤为土,离为火,坤为离之子,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选坤位以泻离位之火。
故选取离位、坤位,达到清热泻火、消炎止痛的目的。
古人云:“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口腔内的疾病均可采用兑位治疗。
慢性根尖炎亦属于口腔内的疾病,故选取兑位治疗。
二、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男,56岁,因“右眼睑痉挛1月余”,于2019年12月26日初诊。
入院前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眼睑痉挛,呈阵发性,伴眼干、视物疲劳等,长时间视物作者单位:312000 浙江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康复针灸科旻通信作者:虞珍,Email:****************后感症状加重。
脐针右降四针的临床应用与经验齐永脐针作者:赵丽中医博士气机升降一直是中医思维中最重视的问题。
太极是圆道,左升右降主要是指阳气的运行轨迹,阳升阴长,阳杀阴藏。
在道德经第42章中,老子曰:“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阳升阴降,有升有降,升降平衡,才能使太极的圆运动可以周而复始,循环无端。
阳气升不上去是病,降不下来也是病。
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脐针右降四针在临床中的应用。
脐针发明人齐永老师研究脐针数十年,在四针针法里特别设立了右降四针这个组合,即离、坤、兑/乾、坎,其作用是滋阴、降火。
离火上升太过,便无法顺利下降,阳热不散,阴精难生,太极圆运动不能很好的如环无端,则疾病产生。
只有了解升降的重要性,才能将其组合正确的运用于临床。
临床观察发现:很多人上热下寒、上实下虚,很多病都集中在头面部,我认为这些都与阳升太过而降散不足,阳亢于上而阴虚于下有关,这时升降已失衡,阴阳不能顺接,太极循环受阻。
如何重新建立升降平衡、阴阳顺接的太极圆运动?从阳引阴,促进阳散阴藏,是最好的方法,右降四针正是这样一个非常有特别意义的针法,它以“降”取胜。
以下是我使用右降四针的临床经验分享:01右降四针在失眠中的运用失眠即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间和质量,不能达到个人的正常需求,从而出现疲乏、专注力不够、情绪不好等难受的感觉。
睡眠的时间和质量必须依个人睡眠习惯为准,而且只有连续一个月出现以上情况,才认为患有失眠症。
失眠可见于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及心肾不交,但主要的原因是“阳不入阴”,特别是临床上遇到阴虚火旺及心肾不交而虚阳上扰时,只有滋阴降火,引火归原,才能使阳能入阴,阴阳重新归于平衡。
右降四针以离开始,再针坤,先泻离火,然后针乾,形成地天泰,对于虚阳上扰头部而失眠特别有益,最后针坎,以肾水济心火,阴阳平衡,因此这类失眠可以得到医治。
02右降四针在治疗眩晕中的运用眩晕是一种自觉症状,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眼球震颤,呕吐汗出,脸色苍白,甚至昏倒等症状。
脐针细解坎艮共取了女红[宝典] 脐针细解坎艮共取了女红.留针三时不放松.减肥效果坎兑坤.女加震巽苗条身.坎位一针一天整.腰突重病去九成.近视坎离进两针.视力准见日日新.颈椎离位平三针.震坎三十度角补.王某,痔疮,兑主口,上下口,并且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乾,主大肠,坎主肾,肾主前后二阴,且肾与三焦别通。
产后90天,右侧坐骨神经痛,坎主骨,艮主右下肢。
七次愈咳喘不得平卧,兑和乾为金互为表里,坤为土,培土生金偏头痛,巽主胆,胆经循行于侧头,乾先天八卦为首脐针基础知识脐针的特点:一穴多治:脐针疗法,仅取神阙,经这个穴位上下针可治许多疾病,无论是脏腑病还是疑难病,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可治近百种疾病,范围涉及临床各科。
一穴多针:传统针刺技术一般都是一针一穴,每个穴位都有一个主要功能。
但脐针不同,仅神阙一穴,可根据临床需要一穴一针,也可以一穴多针。
特别在多脏器疾病、多系统疾病、疑难病、危重病的病例中更多地使用一穴多针技术。
一穴多效:既然一穴可以多治,也就可以一穴多效。
在治疗中只要思路正确,一穴既可多效,一针也可多效。
比如,一个病人既有脑部疾病又有眼部疾病,再兼有口舌咽喉疾病,只用一针既可同时见效。
这不仅给病人减少了治疗上的步骤,也减少了肉体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内外兼治:传统针刺疗法对治疗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疗效颇隹。
相对而言,对脏腑疾病就要逊色一些。
但脐针不但对功能性疾病、运动性疾病效果很好,对一些脏腑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对一些疑难重病也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操作简便、经济实惠:脐针使用1寸毫针,现医药商店已有已灭菌的一次性毫针,避免了交叉感染,又携带方便。
如遇紧急情况,随身又无毫针,也可用笔代针或以棍代针在脐部治疗,均可收到预期效果。
但须提醒的是,凡用代用品,均不可刺破皮肤,只要在相应的部位进行点压病人感到疼痛就行了。
脐针投入极少,回报较高,它不需其它高级的医疗设备,也不需辅助设施,仅一针一床足矣~脐针的定位进针原则:脐针的操作技术,定位是关键,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治病的效果,其原则如下:寻找压痛点:一般约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病人可以在脐壁、脐谷、脐蕊处寻找到十分敏感的压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