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白菜 公开课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901.00 KB
- 文档页数:31
卖白菜教学目标:1、运用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弄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小说对人物、环境的描写,尤其是运用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性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提高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
3、通过体会文中坚强而又诚信的母亲形象,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诚信。
教学重点:抓住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品味写作技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
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
然而,著名作家莫言的童年记忆却是“黑暗、恐怖和饥饿”,以及那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
二、阅读文章,整体感知(一)温故知新: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解析:环境、情节、人物形象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解析:交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种?解析: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二)旧知新用:1.阅读小说,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
解析:开端(1—9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
发展(10—26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
结局(27—31段):因为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终身难忘。
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解析: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
3.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解析: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三、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
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解析: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解析:犹豫不决--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无可奈何--叹息、瞥一眼、锁定、端详痛下决心--终于下了决心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解析: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衬托母亲的坚强。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卖白菜》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欣赏文章第一部分初步体会塑造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心理、语言描写。
3.学习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味语言,体会其中包含的感情;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情分析这届初一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习惯不良,基础比较差,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了解不多,赏析更无从下手,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基础,要求学生课前阅读,根据提示概括故事情节,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文本提出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初步赏析文本,课上再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欣赏小说,总结学习方法。
3重点难点1.学习运用外貌、动作、心理、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味语言,体会其中包含的感情;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卖白菜》2012年获得若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谁?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欣赏他写的小说《卖白菜》。
2【活动】《卖白菜》【自主学习】1.积累词语:(1)注音: 抽屉( ) 抽噎( ) 凛冽( ) 黑黢黢( )拽下( ) 禹禹而行( ) 木橛子( )瞥一眼( )(2)按音写汉字:粗 cāo( ) 哽 yè( ) 晾shài( ) shÌ 弄( )2.了解作者: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 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卖白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卖白菜》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作者通过叙述故事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3)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卖白菜》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析作者通过叙述故事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3)运用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如何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态度。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卖白菜》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语句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通过叙述故事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何运用优秀品质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进行课堂分享,互相借鉴和学习。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卖白菜》,写一篇读后感。
2.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和经验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年级语文卖白菜教案卖白菜的课件(6篇) 推举七年级语文卖白菜教案一七年级强调与小学的连接,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导学习语文的方法,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学问根底,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力量和良好的思维力量。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本钱学期的教学任务;把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把握的生字词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指导学生理解课本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2、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把握常用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能娴熟地使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3、培育学生语文朗读力量,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育学生语文语感打下根底。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并初步具有观赏优秀作品的力量。
三、教学措施(一)关于课堂教学首先,要留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
新课程强调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留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深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留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
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公平、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公平、互动转变。
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留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
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把握学问,并融会贯穿,烂熟于心。
活动要实在,表达学科特征,活动要有目标,有监控,有评价。
第五,留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会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加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学生认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
七上语文《卖白菜》说课稿(公开课)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卖白菜》,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作者以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着重表现了母子二人对于卖白菜的不同心理感受,折射出母亲与“我”的不同性格。
三棵白菜,卖与不卖,都是出于生活的无奈,而就在这无奈中,母亲的坚强和自尊与“我”的暴躁和狭隘,泾渭分明。
文章为中职生写作和做人提供了一个范例。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课文。
所谓整体感知就是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包括初步把握整体框架,感受文中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为进一步思考分析做好准备。
按照这样的单元教学要求,我特意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从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入手,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章细节描写的作用。
3.分析人物性格,学习母亲的坚强与自尊。
三、教学难重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一致。
难点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和主题。
中职生平时阅读量少,阅读面窄,缺少这方面的人文素养,因此,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中职生的语文素养比较低,对文章的感悟能力不强,因此,主要以老师引导和点拨为主,引导学生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课采用教师导学点拨为主的教法,体会文章中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不舍情、自责情和懊悔情,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故以朗读法为辅助教法。
学法上,主要通过自学讨论法和发现阅读法,促进学生领悟到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
自学讨论法是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产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深究的欲望,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
发现阅读法以阅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语言的精彩之处-- 细节描写,了解作者语言自然朴素而感情真挚的风格,学习作家运用语言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