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讲课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478.50 KB
- 文档页数:22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一单元第1课小石城山记含解析第1课小石城山记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被贬南夷,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但是,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
你打了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
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
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
(选自百度文库)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美字体赏美文唐代文儒柳宗元在星光灿烂、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柳宗元的诗只留下140余首,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他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代表.其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
”(《新唐书·柳宗元传》)政治途穷,而后文采始得焕发。
柳宗元的好文章大都出在受贬之后.柳宗元以真挚的性情,感之于大自然的奇瑰媚丽,发为旷朗心声。
他对前贤宏文也不迂执一家,而主求“左氏、国语、庄周、屈原之辞稍采取之”。
被人们推崇备至、千古传诵的“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而其不少的寓言故事,如《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为尽人皆知的古代寓言精品。
柳宗元的文论别出心裁,颇具卓见,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
此外,还强调先“立行”再“立言"。
柳宗元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首先表现在对历史理论有突破性的见解。
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唐代儒、佛、道三教合流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未找到正确的途径。
《小石城山记》教案(网友来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小石城山记》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石城山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小石城山记》。
(2)学会欣赏文言文的韵律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直观地了解石城山的地理位置和景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 理解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分析石城山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2. 石城山相关历史文化的挖掘。
1. 导入新课:(1)展示石城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石城山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小石城山记》,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石城山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石城山记》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小石城山记》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详细解读石城山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关于石城山的对联。
(2)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2. 收集其他有关石城山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小石城山记》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小石城山记》教案2. 教学目标:理解《小石城山记》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观点。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词汇。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3.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词汇和句式结构。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词汇。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背景,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词汇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第二课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结构分析:讲解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层次。
论证方法: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 第三课时: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
句式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结构。
语法分析:分析文言文中的语法特点和用法。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第四课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文学鉴赏: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思维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5. 第五课时:总结和拓展。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写作质量。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教案1、小石城山记柳宗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价值观: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文章,学生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屡遭贬谪、怀才不遇而渴望改变的情怀。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
2、体会作者屡遭贬谪、怀才不遇而渴望改变的情怀。
教学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二、了解柳宗元及其作品回顾:1、柳宗元: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
2、作品:柳宗元最著名的山水游记,是在永州作的《永州八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3、出示“八记”原址的图片幻灯片。
三、了解写作背景柳宗元自贞元二十一年(805)起,在永州谪居十年。
一代文豪,十年楚客。
处于逆境之中的柳宗元开始了他一生中创作的辉煌时期。
除了写出了许多抒发自己孤寂苦闷之情的诗歌(如《江雪》等)外,还写出了《三戒》、《捕蛇者说》等寓言、散文和史传文学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
最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写“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的“永州八记”。
本文便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听录音朗读,后分段齐读。
明确:掌握以下生字词读音。
垠(yín)睥睨(pì nì)梁欐(lì)疏数(cù)偃(yǎn)仰傥(tǎng)五、抓重点文言词语,疏通第一自然段文意。
1、掌握重点词语:北、下、其、而、睥睨、梁欐之形、洞然等。
2、掌握特殊句式:①窥之正黑,投[以小石]——状语后置句②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定语后置句3、翻译重点句子: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小石城山记》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以及石城山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石城山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小石城山记》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分析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以及石城山的历史背景。
(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石城山记》的作者、背景及文章特点。
(2)学生齐读《小石城山记》,感受文章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小石城山记》,疏通文意,理解词语。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解答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及历史背景。
4. 欣赏与借鉴:(1)学生分析《小石城山记》的写作技巧,如寓情于景、动静结合等。
(2)学生结合自身写作实践,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3. 结合《小石城山记》的写作技巧,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及学习态度。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环节的表现,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4. 写作能力:通过课后作文修改,评估学生对《小石城山记》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及历史背景。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小石城山记》为例,讲解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
《小石城山记》教案(网友来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小石城山记》全文。
(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3)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会对比阅读,将《小石城山记》与其他山水游记进行对比,分析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语法结构。
(3)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2)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小石城山记》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字词含义。
(2)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语法结构。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对比阅读,将《小石城山记》与其他山水游记进行对比,分析异同。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石城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地,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