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政主体
- 格式:ppt
- 大小:397.50 KB
- 文档页数:80
第二章行政主体一、行政主体的含义行政主体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一)引入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行政机关的三重身份:被授权的企事业单位的资格问题:被委托组织的资格问题:(二)行政主体的构成条件1.组织:不能是个人。
2.权:行政主体是享有行使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3.名: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4.责: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三)与关联概念的关系1.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机关B.行政主体是指具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C.行政主体是享有行政职权、实施行政活动、承担行政责任的组织D.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下列关于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关系的选项中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可以成为行政主体B.并非行政机关在所有场合都能成为行政主体C.成为行政主体的不限于行政机关D.行政主体是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法地位的法律表述二、行政主体的类型1.外部行政主体和内部行政主体2.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3.职权行政主体和授权行政主体三、行政主体的范围(一)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指依据和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我国现行行政机关体系分为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两大部分。
1.中央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一般指国务院及其所属的工作部门。
国务院:所属的工作部门(共114个):(1)国务院组成部门:(27)外交部、国防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2)国务院直属机构(16)海关总署、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体育总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宗教事务局、参事室、机关事务管理局、预防腐败局(3)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4)直属事业单位(17个)1、新华社;2、中科院;3、社科院;4、工程院;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6、国家行政学院;7、中国地震局;8、中国气象局;9、银监会;10、证监会;11、保监会;12、电监会;13、社保基金理事会;14、自然科学基金委;15、台办;16、新闻办;17、档案局(5)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26个)1、国防动员委员会;2、边海防委员会;3、空中管制委员会;4、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4、绿化委员会;5、学位委员会;6、防汛抗旱总指挥部;6、妇儿工委;7、拥军优属拥政爱民领导小组;8、残疾人工委;9、扶贫开发领导小组;10、关税税则委员会;11、减灾委员会;12、科技教育领导小组;13、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14、禁毒委员会;15、老龄工委;16、西部开发领导小组;17、振兴东北领导小组;18、抗震救灾指挥部;19、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21、能源委员会;22、安全生产委员会;23、防治艾滋病工委;24、森林防火指挥部;25、三峡建设委员会;26、南水北调委员会;26、纠风办(6)国务院办公机构:国务院办公厅(7)国务院办事机构:侨务办、港澳办、法制办、研究室(8)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机构(22)信访局、粮食局、能源局、国防科技工业局、烟草专卖局、外国专家局、公务员局、海洋局、测绘局、民用航空局、邮政局、文物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外汇管理局、煤矿安全监察局、保密局、密码管理局、航天局、原子能机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核安全局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经总理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二编行政主体第二章行政组织与公务员第一节行政组织法概述一、行政组织的概念行政组织是指以实现国家行政职能为目的,以行政职位为基本构成单位的组织。
行政组织包括两个:第一个是行政机关(对外),第二是行政机构(对内)。
行政机关是根据《宪法》和行政组织法组建的,能够独立行使行政权的机关。
行政机构又称内部机构,处于行政机关内部,拥有内部职权。
内部机构不对外。
比如,公安局法制科。
特殊情况例外,行政机构得到了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时候,变成了被授权组织,此时可以对外。
比如,公安局的消防科得到授权对外。
二、行政主体行政主体联系行政诉讼被告的资格问题。
行政相对人联系行政诉讼原告的资格问题。
1.行政主体的标准有三个:名、权、责。
第一,以自己的名义,排除委托代理关系。
第二,行政权,排除民事权利。
(不要看形式,而要看内容)第三,责任,具有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
2.行政主体包括两种:一是行政机关,二是被授权的组织。
(行政主体是理论上的概念,不是立法上的概念。
被授权的组织这个概念也很少提到,因为我们是在广义上用行政机关这个概念的,广义的行政机关包括被授权的组织。
)3.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作出行为指向的对象。
包括三个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在行政诉讼中,对原告资格不做限定,启动行政诉讼很容易。
对被告资格做了严格限定,行政机关败诉的可能性很大,不具备名、权、责行为就无效。
三、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包括以下三种:1.一般行政机关(一级政府),有人大的政府称为一级政府。
五级政府:国、省、市、县、乡。
包括国务院,省级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级政府(自治州、设区的市),县级政府(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等),乡级政府(乡、镇、民族乡)。
2.专门行政机关(工作部门或职能部门),即一级政府下行使对外职权的工作部门。
比如,**局。
不能对外行使职权的部分叫内部机构。
比如,**办。
国务院、省、市、县都有,乡政府没有工作部门。
3.派出行政机关(历史遗留问题)分为: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