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祁黄羊举荐》(四年级晨诵)
- 格式:ppt
- 大小:926.50 KB
- 文档页数:9
《祁黄羊》课文解读及相关阅读练习最新4篇《祁黄羊》课文解读及相关阅读练习篇一《祁黄羊》教学反思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是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抓住对话,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一、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练习分段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
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
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
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
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
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
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演读对话,感受人物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
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
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非常不理解,你觉得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
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
有的说:解狐很快知道了祁黄羊举荐他的事,他想:我与他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难道他忘了吗?有的说:解狐心想:祁黄羊在解狐面前举荐我会不会别有用心呢?他不怕我当上中军尉以后谋害他吗?学到这儿,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祁黄羊,你怎么来说服解狐呢?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
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9 祁黄羊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全文的内容。
2.学会生字:霸、伐、晋、悼、荐、召、慎、避,会认:祁、尉、解、讶,辨析多音字:解,理解:举荐、慎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等词。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祁黄羊的一心为国,出以公心,不避亲仇,光明磊落。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读好对话,反复诵读品味,体会祁黄羊的高尚品德。
难点: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
教学评价设计:1.预习检查中,通过指生认读、分析、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能认准字音,掌握字形、结构、笔顺,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感知环节,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能知道课文讲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故事的起因、经过时怎样的,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3.精读感悟时,从人物的对话入手,感悟祁黄羊的一身正气,一心为国的精神。
首先能把四次对话读得正确流利,结合人物的语言,说话时的神态,抓住关键词语,能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仔细品味。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并查资料,了解祁黄羊。
2.教师准备教案及有关教学资料,并指导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在我国春秋时期,有一段荐贤的故事被传为美谈,主人翁以他的正直无私,一心为国赢得了后人的赞誉,你想知道这个人的故事吗?他就是春秋时晋国的重臣——祁黄羊。
2.板书课题,读题,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出示自学指导: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掌握生字的结构、笔顺,标出文中的生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词语的意思。
(1)学生自学,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生词。
(2)指生认读生字,小组读、齐读。
祁尉解讶霸伐晋悼荐召慎避强调“解”在文中读“xiè”,作姓使用,另外有“jiě、jiè”的读音,并分别组词。
2、给文中第10、11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解(jiěxiâ)狐召(zhüo zhào)开落(lào luîlà)下毛病压(yàyü)根儿兴(xīng xìng)亡上当(dàng düng)晋(jìn jīng )国统帅(shuài suài )慎(shâng shân)重悼念(dào diào)推荐(jiàn cún)中军尉(wèi wân)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写出它的反义词。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推荐()()允许()()强壮()()郑重()()三、5、照样子,填词语。
如:争夺(地位)()机会()形势()时机()策略举荐()召见()担当()担任()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叙写了()时期,晋国中军尉祁黄羊,为了()不计私家恩怨,不避个人亲仇,即(),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
表现了祁黄羊(、)【用上合适的成语】的高尚品格。
主要是通过人物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高尚品格。
(2).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两个人,先是,是他的;后是,是他的。
他推荐两人的原因是。
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是(3)请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7、给下面的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在多年的征战中,祁黄羊的腿脚落下了毛病,走路很不方便,要告老退休,便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
8、认真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通过这三句话中的“想”字,你体会到什么?9、小练笔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举荐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展开想象,动笔写一写。
10、拓展练习:你知道下列成语的主人公吗?例:三顾茅庐(刘备)卧薪尝胆( ) 破釜沉舟( ) 精忠报国( ) 凿壁偷光( ) 负荆请罪( ) 完璧归赵( ) 乐不思蜀( ) 入木三分( ) 指鹿为马( )《三顾茅庐》阅读练习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祁黄羊简介祁奚(前620(壬申年)--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
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
祁奚本晋公族献侯之后,父为高梁伯。
“下宫之难”后,晋景公曾以赵氏之田“与祁奚”。
悼公继位,“始命百官”,立祁奚为中军尉。
平公时,复起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闲官,基本不过问政事。
祁奚在位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
他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
盂县、祁县均设有祁大夫庙。
他曾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替代自己的职位。
祁奚以公而无私赢得了朝野内外的赞誉,他的言行也随之成为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
祁奚之“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宗法制时代士大夫阶层应具有的“忠”“孝”之道德的内在要求。
大夫应尽力公家之事,以私害公,即为非“忠”;而“孝”之道德最为重要,贵族之孝,就是要“尊祖敬宗”“保族宜家”。
何况,祁奚唯贤是举,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所以才受到人民的怀念。
解狐简介解狐(xiè hú)(—前570年)春秋晋大夫,祁县东冀里人。
解氏。
祁奚请求告老,推荐他担任中军尉,未就职病逝。
《吕氏春秋》指出解狐出任南阳令。
解狐在职为当地办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阳百姓普遍好评。
解狐为人正直廉洁,曾荐其仇于刑伯柳为上党守。
解狐说:“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子往矣怨子如初也。
”其耿直倔强的性格同祁奚何其相似,不因个人恩怨而埋没人才。
祁午简介祁午,晋人,中军尉祁黄羊之子。
在祁黄羊告老还乡后接替其父职位。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去私》。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9课《祁黄羊》是根据《左传》改写的.晋悼公作国君的时候,中军尉祁黄羊要告老还乡,请求辞职。
晋悼公问祁黄羊:“你看谁可以代替你呢?”祁黄羊说:“解狐这个人不错,他当这个官合适。
”悼公很吃惊,他问祁黄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笑答道:“您问的是谁能代替我,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古诗祁黄羊去私翻译赏析文言文《祁黄羊去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注释】1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
于:向2令:县官。
3其:语气词,无义。
4而:同“以”。
5居有间:过了些时日。
6尉:军事长官。
7举:举荐。
8其谁可而为之: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可,合适;其,语气词,无义。
9外举:推荐外面的人。
“外举”二句:对外人,不因为和他有仇而避不举荐;对自己,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亲戚而避不推荐。
10为:当,担任。
【翻译】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
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
”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
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祁黄羊课文的主要内容
祁黄羊课文的主要内容
祁黄羊是春秋时代晋国大夫,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是祁黄羊课文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主要内容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代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祁黄羊课文
春秋时代,几个大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常出兵征伐别的国家。
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晋国国君悼公决定由祁黄羊担任中军尉,负责统领驾驭战车的士兵。
几年后,祁黄羊要告老退休,便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
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
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
”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你的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好吧,我相信你,就照你的意见办!”
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
悼公于是决定由祁午继任中军尉。
当时的人都很钦佩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祁黄羊举荐小古文拼音版注音版及翻译注释
《祁黄羊举荐》是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的作品,是一首描述祁黄山风景的辞章。
以下是《祁黄羊举荐》的拼音版、注音版以及翻译注释:
拼音版:
qí huáng yáng jǔ jiàn
mǔ jīng lín líng àn
shuāng nǚ xiù xiāng shǐ
shōu zhǔ wēi guǒ dān
jù rèn qí yáng dé
ruò shòu zhǔ zhī chán
shàn rì duō fú yù
xīn gǎo xiāng hǎn tán
注音版:
祁黄羊举荐
母鲸鳞灧岸
双女修香始
守主卫果单
举壬祁羊得
若受主之颤
善日多福遇
心告香寒谈
翻译注释:
祁黄山上的羊跃起
母鲸鱼在水中亮晶晶的鳞片上
两个女子开始烧香
守卫着主人的果实
举起乙太祁羊,也可以得到
如果能得到主人的信任
在好天时有很多福运
心里告诉自己,要谈冷香(有深意的话)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祁黄山的景色,线索不连贯,多为碎片式的描写。
萧统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丰富的意境和表达。
《祁黄羊去私》原文及译文赏析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3分)参考答案:9.B[你(A.任用/行为。
C.诸侯国,国家/国都。
D.听说/出名。
]10.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11.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1分)【参考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称赞)说:“好。
”就任用了解狐。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
”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晋平公(又称赞)说:“好。
”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
《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出师表》《祁黄羊去私》阅读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出师表(节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祁黄羊去私(节选)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①:”南阳无令②,其③谁可而④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⑤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
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⑥〔尉〕管理军事的官,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出去《吕氏春秋.孟春纪》①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
②令:县官。
③其:语气词,无义。
④而:同“以”。
⑤居有间:过了些时日。
⑥尉:军事长官。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必能裨补阙漏()⑵悉以咨之()⑶其谁可而为之()⑷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2.用“/”为下面的断句(两处)。
四年级下小古文及古诗祁黄羊举荐居有间。
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曾参(shēn)教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rŭ)还(hu án),顾反,为女杀彘(zh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公仪休拒收礼公仪休者,鲁博士也。
以高弟为鲁相。
奉法循理。
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
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ã)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zhǐ),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李广射箭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史记·李将军列传》卧薪尝胆吴既赦(shâ)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共18分)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
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①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
后文解狐、午、腹䵍(tun),均为人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至.公也A.到达B.极、最C.至于D.导致②忍.所私以行大义A.忍耐B.容忍C.对……狠心D.抑制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A.其.谁可而为之/君知其.难也B.午非子之.子邪/今者有小人之.言C.而遂.杀之/后遂.无问津者D.伤人者.刑/同予者.何人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与其子而授舜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1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阅读答案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出师表(节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祁黄羊去私(节选)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①:“南阳无令②,其③谁可而④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⑤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
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⑥〔尉〕管理军事的官,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出去注释①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
②令:县官。
③其:语气词,无义。
④而:同“以”。
⑤居有间:过了些时日。
⑥尉:军事长官。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必能裨补阙漏()⑵悉以咨之()⑶其谁可而为之()⑷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祁黄羊举荐小古文祁黄羊举荐小古文 11、译文如下: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
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
”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
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2、"祁黄羊去私"是出自《吕氏春秋·去私》的一篇文章,文章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
扩展资料: 1、原文如下: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 2、祁黄羊根据“可为”与“不可为”正确的回答了问题而不把个人的亲疏恩怨掺进其中。
否则你无法准确回答平户问的问题。
祁黄羊被人们称赞没有私心正确把握概念。
参考资料:祁黄羊去私-百度百科。
祁黄羊举荐小古文 2《祁黄羊》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的新单词并理解它们。
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
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
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黄羊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担当重任刚好这个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于推荐自己的儿子而不落人口舌面对学生的疑问我顿时愣住一堂课便草草结束。
课后我向我们吴校长请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来祁黄羊荐贤的故事并非如课文中所写。
祁刚开始推荐解狐担任另一职位解狐做得很好“国人皆称善”后来祁黄羊再推荐祁午接替自己的中军尉一职他也做得很好为百姓所称颂从而祁黄羊荐贤成为千古美谈。
而我们的课文却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了以至于学生对祁黄羊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通过这片课文的教学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并不能就教材而论教材而应该渗透教材、拓展教材。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