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一 分析结构思路)
- 格式:pptx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58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的结构思路》1. 不同散文的行文思路散文类型行文思路 写景状物散文 引出写作对象→写景咏物,时空拓展→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由自然之物延伸议论→抒情议论,升华主旨写人叙事散文 写作缘起→写人叙事→穿插场景、细节→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议论说理散文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进行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2. 散文的“六大”线索类型阐释 作用或效果 时间(时线)时间的变化推移,如事情的发展等 (1)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串全文;②结构清晰;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2)思想内容方面: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3)特殊方面:①物线有象征、呼应作用,丰富了文章内涵;②情线有使情感浓厚、深化主题的作用。
地点(地线) 地点的转移,如游记散文的移步换景等 物象(物线) 赋予某个物象以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围绕此物象行文人物(人线) 以人物的变化或人物之间的关系发展行文感情/心理(情线) 以情感的脉络或心理状态的变化来行文事件(事线)以某个事件为中心行文3. 散文的“八大”结构形式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写人叙事散文多按此种结构展开,重点突出时间因素,按时间顺序层层铺开,条理清晰,叙事完整。
按空间位置变化组织材料文化游记散文多按此种结构展开,不突出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位置的变化。
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有些议论说理散文往往按事物性质展开,有时还把感受分成几类写,便于安排结构。
以中介物组织材料把中介物作为串联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
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问题、概念、思想等。
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 有些散文往往是按照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来写的,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围绕“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行文,写出了自己络组织材料内心的情感变化,使文章意蕴丰富。
以双线结构(复调)行文,分明线和暗线明线,即作品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如时间线或空间线;暗线,即作品中未直接描述或间接呈现出来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线索,如作者的情感变化。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考点2 分析把握散文结构思路专题演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考点2 分析把握散文结构思路专题演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考点2 分析把握散文结构思路专题演练的全部内容。
考点二分析把握散文结构思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三幅画宗璞①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
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
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②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③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
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
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
④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
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
40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
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
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
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
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
⑤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
⑥时光一晃过了40年.80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思路结构类试题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要点: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3.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4.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考点2 分析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实战演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考点2 分析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实战演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考点2 分析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实战演练的全部内容。
考点二分析把握散文结构思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生死之间雷抒雁①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
”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
②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
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离开了.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
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③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
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
④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
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情纵览阅读素养1.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表达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4.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要在考场上轻松解读散文内涵,把握命题意图,需遵循以下阅读步骤:1.圈点勾画,理清思路文必有思,思必有路。
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
考点一理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作用作品的结构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高考作品结构题从其内容看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整体考查,即从总体上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线索、组材等;二是局部考查,即题目往往不是要求总体分析,而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分析其在全篇结构思路中的作用,形成了考查作品结构的特色题型——句段结构分析题。
除此以外,还有直接与综合两种。
直接考,就是直接要求分析句段在结构中的作用;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与内容、主旨理解以及表达技巧放在一起综合考查。
另外,分析散文中穿插性材料作用题也会涉及作品结构,应予以关注。
题型一把握结构思路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结构体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行文线索以及段落的关系与安排。
具体命题形式为结构思路和线索,本题型重点复习结构思路,线索在“重难突破”中攻克。
(2012·高考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阳梦晓浩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
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我走向那些经幡。
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
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解读考点】路的体现。
“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①段内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中间的层次,②全篇的结构,③把握层次基础上归纳概括。
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
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考查角度】1、结合文章思路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妙处。
例1、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结合内容和结构分析器作用。
①表现了构的忠诚,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密切关系,最后以狗为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是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
③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与文章的开头形成呼应。
2、结合文章的思路,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
例如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地。
“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结合上文写的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沉醉”“舞蹈”“活跃的气氛”。
可知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②羊群归家给人们和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歌。
3、对作者观点或看法进行分条论述,往往能够涉及到层次和划分。
例如2008天津《敦煌》“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4、直接考查结构和思路。
例如2008湖北《雾》“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行文的思路”2009年湖北《书房的窗户》“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说明。
【方法指导】一、分析的前提条件1、细致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科学论著注意严密的条理,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
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的轨迹走一遍,以求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2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2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2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一、(2017·湖北武汉市5月模拟)阅读后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奔走的大树刘江①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大树的驿站.这驿站来过伟岸的松树,来过繁花似锦的野海棠,还来过秋叶如金蝶翻飞的银杏,但长则一年短则几个月就都走了。
不知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奔向何处去。
②我对树的记忆就是从奔走开始的,但那时候奔走的不是树,是我。
③小时候最怕一个人走路,但偏偏有些路却非你一个人走不行,从那时候起,我对树就有了一种无由的依赖和信任。
每每提心吊胆地在那山与山、村与村之间奔跑时,只要远远地望见一棵大树,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似乎那在风中哗哗摇曳的树们真在呼喊:来,到我身边来。
所以当我奔向那一棵棵大树时,好像那树也迎着我奔来。
也只有跑到那树下,我才敢歇一口气,擦一把头上的热汗。
④那时候的树是不走的。
等过上三年五载,我也长高了,胆大了,再走小时候走过的路时,发现那些树还在,就有一种老朋友重逢的感觉。
⑤我们村最大的一棵槐树得十个孩子才能合抱,树冠能占三亩地。
站在远处找我们村,那树就是标志。
高考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2 ——结构思路+例题分析【知识梳理】散文的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内容的外在体现。
通常包括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
主要题型分四大类:整体——把握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分析散文线索的类型和作用;梳理文章的思路脉络;文章谋篇布局思路。
局部——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需了解散文结构组织的技巧)。
一、题型1——行文线索分析(一)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脉络。
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它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
文章中所用的各种材料,犹如一粒粒散珠,只有用线索把它们串起来,才能成为光彩照人的珠链。
(二)散文常见的线索类型及作用:(三)分析线索作用的思路第一步——“定线索”第二步——“两个角度”分析线索作用二、题型2——行文思路的分析(一)分析散文结构思路主要涉及分析综合能力,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首先梳理清楚作品结构思路,才能理解散文内容。
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考查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即明考型),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即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行文思路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三)行文思路分析的思路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2.寻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文章紧扣……展开叙事,先写……再写……最后写……)3.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串起合理的先后顺序。
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检索,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加工。
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结构——文思有路,遵路识真一、思路与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形式,文章思路是对文章内容的设计安排;结构是思路的外在形式,思路是结构的内在脉络。
所以,思路与结构是一个整体中的两个侧面。
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内在脉络的手段,分析文章思路是把握文章外在结构的基础。
二、散文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1.结构关系整体构思(谋篇布局),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2.材料组织的方式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3.谋篇布局的技巧主要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三、散文线索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分析散文的结构就水到渠成了,对作品的思路也就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散文的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
在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中,该事物既是线索,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点。
常常具有某种象征和寓意。
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会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系起来。
这种线索多见于抒情散文,在一些怀人叙事散文中也常常碰到。
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分析结构思路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内容的外在体现,通常包括作品的整体构思、行文线索以及段落的关系与安排。
题型一般有3种:行文思路分析题,线索作用分析题,句段作用分析题。
散文的文体特点是“形散神聚”,因此,不论散文结构思路怎样变化,都要围绕散文中心主旨行文,也就意味着在分析散文结构思路时应着眼于“神聚”。
题型一分析行文思路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考查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即明考型),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即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一、掌握必备知识常见行文思路1.静赏式先交代赏景的缘由,暗示主题;多角度地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思路: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
2.参游式移步换景,因空间转换而景色不同,情感因之而变化;有时虚实相间,适当联想,篇末暗示主旨。
思路:进入景点——依次欣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3.象征式详细描写物,目的是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深化(升华)主题。
思路:物的描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表达志向。
4.怀念式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
思路: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5.叙史式追叙史实,侧重与现实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联系现实,追昔是为了抚今,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感慨。
这类散文大多被称之为文化散文。
思路:一语统篇——追述史实——抚今而感慨、抒情。
把握行文思路“4技巧”1.明确文体,把握全貌。
通过阅读,把握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第二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考点1 分析结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题型1__分析结构思路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考试说明》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按照分析对象分类,这种题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句段、中间句段或结尾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角度1:分析行文思路☞明常识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
具体可以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1.段内的结构层次;2.全文的结构层次;3.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4.材料与材料之间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5.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定考向熟技巧行文思路分析“5字诀”明——明确题材,把握全貌通过阅读,明确散文题材,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题材,行文思路有所不同。
圈——圈点勾画,抓关键语在通读时要善于捕捉文本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句子,以及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
抓——抓住线索,理清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串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的线索类型主要有:具体事物线、人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感情变化线、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线、作者的所见所闻线等。
合——合并段落,概括要点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
具体做法是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