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析例法
- 格式:ppt
- 大小:228.50 KB
- 文档页数:37
如何分析并论证事例如何分析并论证事例分析事例就是对所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议论,阐明事例和论点之间的,使事例与论点水乳交融。
事实上,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
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说理相互结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以避免议论文=材料+观点的弊病。
常见的析例方法:一、探因分析法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起来。
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为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叙述这样一个故事: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大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洞物。
尽管如此,牛顿立志探索科学的奥秘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累累硕果。
接着用探因分析法就是: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
牛顿正是因为在这种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这正是在举出事例之后,沿着牛顿为什么会成为科学家的思路,探究其根源,从而证明了人要立志这一论点。
此类分析法常常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二、假设论证法假设论证法就是针对着上面所举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范例: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
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与其它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
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
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所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
正是由于海尔集团的不断创新,打响了海尔这个品牌。
分析论据的常用方法一、1、因果分析法在叙述事例之后,说明事例的原因或结果与论点的关系。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例如: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努力与成功》)作者在叙述事例之后,先用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引向深处,接着用“这是由于”透彻地揭示了费尔马资质的优劣,最后用“由此看来”得出结论。
这样的分析使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
又如: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20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被依军法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
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自信,但不能盲目》)2、假设法在列举事实论据之后,紧接着提出与论据相反的假设,并引出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性。
如:有人把科学家有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实在是一个谬论。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试想,如果弗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糖没有历经数十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明者吗?(《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文中用“试想”“如果……不是……”的思路,对事例从反面加以剖析,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原论点“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的正确性,方法巧妙。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分析是法学学习和法律实践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加深对法律知识、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的理解,提高法律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法律案例分析技巧,以期对法学学习和法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1. 理解案情首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案情。
这包括案件的基本事实、争议焦点、法律关系、法律依据等。
理解案情是进行案例分析的前提,只有准确把握案情,才能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2. 梳理法律关系在理解案情的基础上,梳理案件中的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梳理法律关系有助于明确案件的法律性质,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3. 分析法律依据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关系,查找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法律依据。
分析法律依据是案例分析的核心环节,有助于判断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
4. 评估案件争议焦点确定案件争议焦点,即案件中最关键、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评估争议焦点有助于集中精力解决案件中的核心问题。
5. 提出解决方案根据法律依据和争议焦点,提出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应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兼顾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6. 总结与反思在提出解决方案后,对整个案例分析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案例分析技巧。
三、案例分析技巧1. 全面、客观地分析案情在分析案情时,要全面、客观地了解案件事实,避免主观臆断。
同时,要注意案件中的细节,因为这些细节可能对案件的处理起到关键作用。
2.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是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
要熟悉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此外,还要关注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便在分析案例时能够准确适用。
3. 运用法律思维在分析案例时,要运用法律思维,即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对案件进行判断和推理。
法律思维要求分析者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如何分析事例第一篇:如何分析事例如何分析事例1、导入:人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不断勇往直前而获得的。
瞧!古今中外哪个成功者不是这样的。
越王勾践亡国后,决心奋力图强,他朝必定复国。
他放下自尊去当吴王的奴隶。
卧薪尝胆,经历千辛万苦,最终三千越甲吞吴。
林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民尊敬的总统之一。
但是,谁也没想到他在当选为美国总统之前,受到了多少打击。
九次竞选九次失败,再加上失妻之痛,生活贫困几乎让他陷入绝望的深渊。
但是,他却没有因此而绝望,并决心去竞选美国总统。
无论受到他的对手——美国贵族道格拉斯这种又那种的鄙视,他依然没有放弃。
最终,当选为美国总统。
你有没有吃过肯德基?那你认不认识桑德斯上校?他是谁?他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
他一生坎坷。
在受到妻子的离异、失业等挫折后,他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他还能做什么?当他接到那一点点救济金时,他还有他的炸鸡秘方,而是他找遍了全美国的饭店,看看是否有人愿意购买他的秘方。
终于,肯德基也成为全球著名的连锁店。
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是:只叙述事例,不进行分析。
譬如要写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这是千万要不得的,这样文章不伦不类。
我说好像没什么说服力,我们看看高考作文评审组的评价:高考通常有这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举例子,通篇没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中能或以下档次。
正常议论文应该摆事实讲道理双管齐下。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也就是形成“论据+论据=作文失败”的错误形式,其实应用事实论据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泥”墙就不牢固。
所以我们写议论文时要有既典型又生动的论据,事例叙述完后要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使事例与论点水乳交融。
析例的技巧叙例之后一定要在叙例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议论,明确告诉读者举例的目的之所在,即举例所要阐明的观点。
善于使用一些常用的句式:之所以……是因为……;试问(想),假如……,那么……;只有……才……;…,反之……等由叙入议。
善于运用假设因果法、同类归类法、正反对比法、意义分析法、条件分析等进行论证。
教你第一招(一)假设因果法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
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
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事例)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
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
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假言说理)变例借鉴1诗是诗人心灵真实感情的流露,诗的光彩是诗人思想情操光彩的折射。
试问,屈原没有一片爱国的火热衷肠,能写出囊括宇宙的《天问》吗?杜甫如果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能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吗?同样,但丁如果不参加反对教皇、要求独立的斗争,能写出《神曲》,成为“第一位现代诗人”吗?裴多菲如果本身不是勇士,能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剑与火的战歌吗?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变例借鉴2人才到处都有,问题在于是否有人去发现他们。
追溯历史,要是萧何不与韩信几天几夜地谈话,他哪里知道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奇才呢?要是左光斗不在大雪之夜微服出访巧遇苦读的史可法,他怎会发现史可法是可造之才呢?要是没有伯乐深入马群调查研究,人们又怎么能鉴别出日行千里的良马呢?方法点拨:在论证过程中,将论据的叙述融于排比兼反问的说理之中,一箭双雕。
高考议论文论据“析例”四法作文辅导0121 10:58::高考议论文论据“析例”四法刘勰《文心雕龙》中说:“论如析薪,贵在破理。
”这里强调劈柴最重要的是破开木材的纹理。
其实,道理相通,“析例”犹如“析薪”,先得梳理事物的肌理,然后依照纹理运用技法展开分析论证。
“析例”犹如一条绸带,把论据紧紧地联结在论点上,使论点和论据水乳交融,使一篇论文逻辑严密、浑然一体。
完整透彻的“析例”结构为”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事实上,不少学生写议论文触犯大忌——以叙代议,论点与论据之间油水分离,错误地把议论文看成事例与观点拼装。
殊不知,写议论文关键在于例后的剖析论证,也就是找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借助于探因、对比、假设、归纳等技法打通内在事理关节。
方法一:探因法【定义】探究事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因果逻辑关系,使内容深刻。
【关键】找准因点,将原因与观点粘合起来。
【关联词】“正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示例】有时,遵循工作的常规会使人取得成功。
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工作细则,把每一个细则落实到位,并且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你便有可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上海出租车司机孙宝清就是这样。
他先前是普通出租车司机,因为偶然的机遇被银行行长聘为专职司机。
这偶然的机遇就是他按公司的常规,把这位忘了带钱的特殊乘客免费送到目的地,并且免费送给他乘车票。
千万别认为孙宝清高尚,用他的话说他只是按公司常规办事。
他事先并不知道这位乘客是行长,更不是有意识地崇高,顶多他只是有意识地“按常规办事”。
这就生动自然地体现了他的道德素质和服务意识,并且给别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我想这样“墨守成规”的司机是任何老总都喜欢的。
生活就是这样,“无条件”地遵循某些常规,常常是机遇的开始。
(节选自《常规》)【分析】摆出观点后,再用一两句关联句把观点与事例粘合起来,列举事例后,又用了追因分析法,孙宝清为什么因遵循常规而成功呢?是因为他在遵循常规的过程中生动自然地体现了他的道德素质和服务意识,并且给别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从而造就了他成功的机遇。
议论文析例方法例谈自从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文体不限)以来,许多同学习惯于写作记叙文,在文中抒写真情实感,充满诗意和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可仅仅局限于此是不够的,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能对周边的人和事发表看法,提出观点,更少不了在重大的社会问题面前拿出理性的见解来。
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
笔者作过一个调查,让同学们以“压力”或“准备”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有事实论据,可多为材料的堆砌,缺少必要的分析。
也就是只见叙述,不见议论,以叙代议,理性缺席。
于是,笔者加以总结,概括出如下几种分析事例的方法。
一、先叙后议法一位同学在题为《女性也能战胜压力》的作文中用排比句式列举了三个事例:可可·香奈尔自幼被父亲抛弃,后母亲又去世,她却发明了系列香水,开创了服装系列品牌;《隐形的翅膀》中的女主角在失去双臂后学会了骑自行车和游泳。
成为08奥运赛场的一位志愿者;海丝儿·怀特史东尽管耳朵失聪,但获得74届美国小姐比赛第一名。
同学们觉得这段文字写出了女性面对压力时坚忍可贵的精神,有说服力,但却没了下文。
于是,同学们群策群力,给添加了下文:香奈尔面对失去亲人、家庭破碎的压力,努力不懈,终成饮誉全球的人物;雷庆瑶顶住失去双臂、肢体不全的压力。
抗争命运,终于出现在08奥运赛场;怀特史东战胜耳朵失聪、痛不欲生的压力,积极备战,终将健康的美国女性抛在了身后,荣获美国小姐贵冠。
我们把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先叙后议法,即上文简括一个或一类人物的相关事迹,一般用三个事例,构成排比;下文对这一个或三个事例进行分析,相互对应,依然构成排比。
从表达方式上看,上文叙述,下文议论。
议论语句要贴近话题,扣合论点,圆融无缝,合乎逻辑事理。
二、假设推理法这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要求紧扣论点,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
假设推理的关联词一般为:“如果……那么……”,“如果……就……”,“假使……那么……”,“试想……”、“倘若”、“若”等。
议论文的析例条件分析辩证分析发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吴川一中高二级第3次作文训练作文组训练目标:议论文的析例(条件分析、辩证分析)一、条件分析法1、条件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一个事实论据后,对其成功的条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
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
【示例1】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
(观点)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尽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最后一刻,完成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已的巨着《徐霞客游记》。
(叙例)一个人只有..析)【示例2】:邰丽华等人……经历重重磨难,表演出了震撼人心的《千手观音》。
这是何等的坚强啊!(观点)其实,坚强就是要用柔弱的双肩坚强地面对,才.能在无声的世担负起命运不公的重担。
(阐释观点)只有..界中,克服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困难,舞动出音乐的旋律,表演出绝美的舞姿。
(条件分析,分析了事例存在的条件)(《坚强的力量》片段)【示例3】:科学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
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
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刘绍楹《治学的秘诀》)小结:条件分析法论述得到某种结果需要满足何种条件,结果产生的条件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必要条件之一即是论点的内容,一般用必要条件关系的复句表达:“只有……,才能……”,进一步分析了事例存在的条件,将分析引向深处。
注意慎用充分条件关系复句:“只要……就……”,除非论点内容就是某种结果产生的充分条件,由此条件必然有某结果。
二、辩证分析法辩证分析法:即用对立统一的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既要分析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也要分析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其反面;既要照顾事物的内部矛盾,也要注意到非主要矛盾,同时还必须注意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与转换。
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五法1.探因析例法探因析例法,就是探究某事例的深层次原因,以求发现事物的核心、本质,揭示其因果逻辑关系,使内容深刻。
例如:有时,人们会生发这样的慨叹: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现?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不能说没有偏差。
很多人认为,只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人才是英雄。
用狭隘与拔高的标准来衡量,称得上英雄的屈指可数。
实际上,“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百姓。
设想一下,如果张丽莉没有遭遇车祸,如果吴斌没有遭遇夺命的铁片,这两人是不是可称为“英雄”?很难回答。
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步到,可以把一个不在“编制”内的教师、一个平凡的司机和英雄联系在一起,哪怕她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是一个行车十年无事故的优秀员工。
罗曼·罗兰说:“英雄是以心灵使自己更伟大的人。
”借用来评价张丽莉、吴斌很是贴切。
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张丽莉”和“吴斌”,只是因为他们离我们太近,就如初春细雨中的小草,被方方面面给忽视了。
英雄就在身边,可我们却一直在呼唤英雄,寻找英雄!多有意思的悖论!(高考作文《草色遥看近却无》)在此,作者先摆出观点,在列举“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最美司机”吴斌的事例后,运用探因析例法一层一层地揭示出“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现”的深层原因——只有做出惊天动地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人才是英雄,从而揭示出是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这一偏差所造成的原因。
本段文章体现了“正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逻辑思维程序。
2.对比析例法对比析例法,即把正反两面的事例对照起来分析,找出异同,通过对比,能极其鲜明地证明观点和强化观点。
例如: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
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
专题22 论证中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剖析一个典型事例【指津】在论证中,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剖析一个典型事例。
多角度就是从不同的出发点、变换多个点,可以是高低、前后、正反(侧)、远近、纵横、环形,等等;多层次是在次序上指先后,在程度上指深浅、高低、表里,在构成方式上指平行、包含、总分、大小,等等。
一、剖析典型事例的步骤。
首先,根据作文题目选好论证角度,准确把握事例材料和作文立意的“契合点”,选定事例所要论证的观点。
其次,根据论点的需要,对选定的典型事例作定向限制,事例概述的侧重点也要因论点而异,围绕论点来剪辑素材,注意详略的处理。
最后,要从表面深入到事例的本质进行分解剖析。
分解事例也离不开对事例的理解和思考。
就事例本身的表现形式、原因、办法、意义、条件等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分析。
要对事例进行引申与拓展。
紧扣道理写好事例以后,要不失时机地对事例进行分析、引申、强调,使事例与所要证明的论点紧密关联,让阅卷者更明确地知道,事例非常恰当、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切记,在对事例进行剖析的过程中,要分析出事例与论点事例的一致性,不能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二、剖析典型事例的方法。
1.纵横向剖析法。
所谓纵向分析,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分析事例;所谓横向分析,就是用联系的眼光分析事例。
对事例的内涵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展开,从而挖掘深刻道理,证明观点。
2.切割剖析事例法。
就是在用事例作为论据时把一个事例切割为若干小块,选取其中能够与各分论点契合的小切片、小侧面作为论据进行剖析,摆事实,讲道理,巧妙地展开,来服务于各个小论点,从而增强说服力。
3.对比剖析法。
就是对所举事例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既正面说理,又反面阐述,从而表明正确的观点。
4.联想追问剖析法。
就是以中心论点为出发点,根据事例隐含的内涵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运用合理的联想想象或循迹追问探究,或推断其原因,或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由浅入深地挖掘出事例的内涵和本质,使中心论点深入展开的方法。